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領先中國多少年
擴展閱讀
淘寶電影怎麼朋友代付 2025-05-10 03:58:22

日本電影領先中國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4-10-29 08:04:13

1. 亞洲電影哪國水平最高

那要看怎麼去分類,幾十年的日本電影業很厲害~不過後來現在應該是印度韓國和中國香港,
不要小看印度,雖然這個國家很落後,但軟體業和電影業都是世界前列,印度的寶萊塢出過很多高質量的電影,簡單舉幾個例子比如前幾年的《未知死亡》《三傻大鬧寶萊塢》《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最近一兩年的《巴利巴霍王》無論從劇情、特效、和拍攝細節水平都相當高。韓國電影一直都比較直接,不是走感情路線就是走暴力路線,韓國很多電影也獲過很多大獎,最近一年的《釜山行》更是打破了亞洲人排喪屍片的記錄,斬獲很多獎。香港電影從90年代開始很流行港式警匪片,那個時候也是風靡亞洲,由此誕生了很多知名導演。比吳宇森,後來進入美國好萊塢發展。 如果說最高,個人覺得無法比較,每個國家都拍過很多高質量的電影。雖然現在中國的電影也不錯。但特效還是外國人做。

2. 印度電影、華語電影(大陸+港台)、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哪個最能代表亞洲電影的最高水平-

具體哪個國家電影能代表亞洲,這個不敢妄下結論。但是我有幾點體會咱們分享一下。
這幾個國家都有世界級的影片出現。
從故事性上來說,我感覺印度電影更勝一籌,故事講到最後設計非常巧妙。(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而且印度電影有個特點就是舞蹈,講故事時出現載歌載舞場景也是常見的,還有大型廣場舞。。

從特技上來說,韓國電影是完全領先於亞洲各國的,韓國有一種引擎是排世界第二的,僅次於美國,只是使用程度如何的差別。韓國很多科幻片效果是很好的。

日本的電影,從技術層面不是很占優勢(除了動畫),但是日本藝術有一種特別之處就是剖析人的心理(我一度懷疑是不是因為這個所以日本恐怖片這么繁榮。)畫面也許不華麗,但是可以發掘出人心深處。日本的《入殮師》可是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的動畫電影絕對是特色,完全與歐美不同的一條動畫道路,作品也完全不同性質,但是卻一樣成功。甚至日本的更美一些,更接近於圖畫藝術的美。而且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華語電影技術一直在進步,進步很快啊,但是不得不說離世界還有不少差距。我個人感覺華語電影最好的時間段是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港台出現古惑仔,風雲等風靡一時,大陸出現《霸王別姬》《活著》《紅高粱》等,也涌現出一代名導。如今都走了下坡路,票房越來越高,市場越來越好,但水平其實不進反退,可能是市場的原因。
祝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3. 日本是不是動漫大國!

是動漫的大出口國

日本動漫史的6個階段
亞洲的動漫以日本為最高水平,人們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完成心中的想像向其他人傳播的目的,而且日本這個小島的動漫事業已經發展到跟電影同樣的程度,甚至已經分了級別對應各種年齡段。

一、戰前草創期

戰前草創期--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為此類。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二、戰後探索期

戰後探索期--由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日本戰敗後,有些人鑒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這種題材影響深遠,直到現在還頗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像1968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而成為後來高水準動畫的基礎。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像1970年《無敵鐵金剛》就是一部典型的爛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劇情很差,這帶給了日本動畫不良的影響。

三、題材確定期

題材確定期(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該片在電視上播出後,造成"松本零士旋風"。後來並有《冱屺宇宙戰艦》,《永遠的大和號》及《宇宙戰艦完結篇》等三部電影,壽命長達十年。在該片後,松本零士另有《銀河鐵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歡迎的作品。繼松本零士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機動戰士》在1979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該片後來的三部電影非常賣座。但自些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四、畫技突破期

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為止,該時期由於人們追求視覺享受成為風潮,因此動畫畫技力求突破。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佳的動感;《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和《機動戰士ZZ》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現。如1982到1984年的《超時空要塞》;1984年《風之谷》;1985、1986年《機動戰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亞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1987年),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五、路線分化期

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佳片。如《古靈精怪》;電影《機動戰士GUNDAM-逆襲》及《王立宇宙軍》;和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獲得1988年日本動畫優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該年排行第一是《聖鬥士星矢》);另外還有《天空戰記》,《機動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戰記》曾獲得1989年動畫排行第一名)。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年齡路線。於是自1987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以致於造成目前日本電視上找不到幾部好片,而電影幾乎部部精彩的情況。

六、風格創新期

風格創新期--自1993年到現在。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設計方面都日趨成熟的日本動畫,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時空的構思,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沖擊。電影《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棄以往動畫明快輕松的風格,陰郁百壓抑,冷酷帶有對命運的困惑,與人類雖然身處高科技社會,但卻無法擺脫不安的未來的彷徨與孤獨相呼應。

由庵野秀明監制的電視《新世紀EVANGELION》則選擇與以往的熱血主角們完全不同的個性自閉少年真嗣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獸交戰,保衛地球的情節中,通過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夢想被愛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屏障這種種矛盾與孤寂的心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紀末今天,人類對自身的思考也逐漸深刻,而同時日本的動畫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貼近現實與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愛與友情的主題轉為更加人性的刻畫。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動畫並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仍然在不斷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們無法預計的,還是讓時間來決定吧!

在1983年時,日本動畫市場上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簡稱OVA)-《DALLOS》,為動畫在電影,電視市場外,開辟了一個新市場--錄影帶市場。OVA,顧名思義,就是不在電視或電影院播出,而只出售錄影帶。除非該片大受歡迎,才有可能在電影院公開而升格為電影。OVA自1983年至現在,已成為動畫的重要市場。其中佳作不勝枚舉,如《88戰區》,《幻夢戰記LEDA》《渥太利亞》、《銀河女戰士》系列、《銀河英雄傳說》系列、《五星物語》、《古靈精怪》等。說完歷史,接下來要談到為什麼動畫會受到高年齡層(中學生以上)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其內容意義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後,都藏著這部動畫的主題,發人深省。如前述OVA佳作《渥太利亞》的劇情:一對原本感情深厚的夫妻(男女主角),歷史"光榮傳統"的壓力下,不得不互想殘殺,女主角已死而其靈魂仍然遵守戰前和丈夫所作的約定……在這一部悲劇後,可以找到該片的主題"誓言"和"反戰"。又如機動戰士系列,綜合七部作品來看,該片強調不論歷史的教訓多麼慘烈,仍然會有人重復著無知的罪行,無意義的戰爭,以及悲慘的結局。由此可知該片的主題即為"輪回",人類永遠無法完全脫離戰爭的威脅,永遠會重復著愚蠢的戰斗。正如《機動戰士Z》一本別冊封面的標題:"We Saw The Tears Of Age, Felt Grief In Own Space."由於日本動畫的含義都很深遠但不明言,讓觀眾自己去體會,所以每一次重看多少都會有新的感受,因此動畫會受一些高年齡層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