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㈡ 印度電影《流浪者》麗達的扮演者叫什麼
流浪者 Awaara(1951)
導演:拉茲·卡普爾
編劇:Khwaja Ahmad Abbas/V.P. Sathe
主演:拉茲·卡普爾/納爾吉絲 …
麗達(納爾吉絲 Nargis 飾)
㈢ 印度電影流浪者麗達的扮演者叫什麼名子
《流浪者》麗達扮演者是「納爾吉司·杜特」
中文名:納爾吉司/娜爾吉絲·杜特
外文名:Nargis Dutt
別 名:法吉瑪·卡尼茲
出生地:加爾各答
出生日期:1929年6月1日
逝世日期:1981年5月3日
職 業:演員
代表作品:《流浪者》中女主角「麗達」的扮演者
主要成就:1957年卡羅維法利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67年印度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早年經歷:印度電影《流浪者》早在「文革」以前就已進入中國。《流浪者》和其主題曲「拉茲之歌",在中國最轟動的時期是在70年代末,那是在一代人遭受了苦難經歷之後。 納爾吉司.杜特正是片中「麗達」扮演者。
納爾吉司原名法吉瑪·卡尼茲,公元1929年生在印度加爾各答,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母親是印度著名的演唱家和電影演員,她起了藝名「納爾吉司」(印地文「水仙花」的意思)。此後,剛滿15歲的納爾吉司即在影片《命運》中擔任了主角。她那優雅的氣質、富有生活實感的藝術風格,使她很快成為了印度影壇上富有特殊魅力的傑出演員。
(3)印度流浪者電影麗達配音擴展閱讀:
演藝生涯——
1948年,納爾吉司開始和男演員拉茲·卡普爾合作拍片。在長達8年的合作中,他們一起拍攝了近20部影片。
1957年在拍攝《印度母親》中,娜爾吉絲所塑造的印度母親拉塔,滲透著印度勞動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的正直品德以及經得起折磨、痛苦的堅韌氣質。因而在印度電影節和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被評為最佳女演員。
1960年,她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發展殘廢兒童的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上。娜爾吉絲孟買創辦所能兒童學校,招收40名被般學校拒門智能遲鈍兒童入學。同時,她還擔任孟買殘廢兒童協主席等職。
1967年,在息影10年後,娜爾吉絲復出,擔任影片《白晝黑夜》主角。為把握人物形象她到一所神經病院去體驗生活。在這部影片里,娜爾吉絲演技更加純熟精湛,影評界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是她藝術上的新高峰。娜爾吉絲又一次在印度電影節上贏得最佳女演員的桂冠,並獲得了印度電影界的最榮譽——烏爾瓦西金像獎。
㈣ 印度老電影《流浪者》中麗達小時候是誰扮演的 最好給出相關資料和圖片
哦,你這么喜歡她啊。
該演員叫Baby Zubeida 。從電影資料庫里看她總共就拍過6部影片。1951年拍完「流浪者」之後在次年又出演了一部影片,隨後就銷聲匿跡了。網上除了她的作品列表,沒有關於她的其他任何簡介了,真對不起。而且以她的年齡,現在應該可以做大家的奶奶了吧?
作品列表:
Khubsurat (1952)
Awaara (1951)
Saudamini (1950)
Duniya (1949)
Gopinath (1948)
Mela (1948)
㈤ 麗達之歌原唱注音
題主是否想詢問「麗達之歌原唱是誰」?LataMangeshkar。《麗達之歌》是印度老電影《流浪者》里的插曲,該歌曲是由LataMangeshkar演唱,因為其經典性,被許多人曾進行過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