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的英語是什麼
擴展閱讀
泰國男同電影吧百度雲 2025-05-14 23:24:09
搞笑老電影推薦古裝 2025-05-14 23:07:47
香港反腐電影 2025-05-14 23:07:46

日本電影的英語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9-30 04:47:54

⑴ 一部應該是日本的電影,記不清叫什麼了,主角回到自己童年的村莊,好像是穿越

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有類似場景
如果不是你要找的 不妨看一看 這個電影也很不錯

中文名: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
外文名: 仆の彼女はサイボーグ
其它譯名: My Girlfriend Is a Cyborg
出品時間: 2008年3月20日
出品公司: GAGA Communications
製片地區: 日本
導演: 郭在容 Jae-young Kwak
編劇: 郭在容 Jae-young Kwak
製片人: Young-jun Ji,Hidemi Satani
主演: 綾瀨遙, 小出惠介
類型: 愛情,科幻
對白語言: 日語
片長: 120分鍾
上映時間: 2008年5月31日

⑵ 一部爸爸媽媽女兒都是同志的日本電影叫什麼名字

愛我生活 Love My Life

⑶ 這部日本電影叫什麼名字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其它譯名:
誰知赤子心/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Dare
mo
shiranai
《無人知曉
Nobody
knows

Daremo
shiranai
-
Nobody
knows

型:
劇情
上映日期:
2004-8-7
國家地區:
日本
編輯本段演職人員

演: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電影海報

劇:
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
主要演員:
柳樂優彌
北浦愛
木村飛影
清水萌萌子
韓英惠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天。一家人正從汽車上向一所公寓搬運行李物品。新搬來的這家人是母親(惠子)帶著四個孩子,明、京子、茂、雪。不過母親惠子對周圍的鄰居卻撒謊說只有自己與長子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其它的三名弟妹就這樣成了「黑孩子」,同時這四個孩子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父親,孩子們一直呆在家中,沒有去學校上學。在母親去百貨商店工作時12歲的明就在家中代替母親行使家長的職責,作為兄長他既作母親也作父親,對兄妹十分關愛,雖然生活很難辛,但他們有親愛的媽媽,也濃濃的母愛和親情,一家人就這樣過著幸福而快樂的日子。突然有一天情況間發生了變化。母親把手中僅有的20萬日元現金和一張短短的便條留給了長子明,把弟妹託付給他看管後就悄然地離家出走了。從這一天開始,對外面的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一個親人和熟人的四個孩子就開始了他們「漂泊生活」……無人知曉

⑷ 尋求一部日本電影的名稱

《大逃殺》
(英語:Battle Royale;日語:バトル・ロワイアル;羅馬拼音:Batoru Rowaiaru)是改編自日本小說家高見廣春原作的同名電影,包括《大逃殺I:東京聖戰》(2000年)和《大逃殺II:鎮魂歌》(2003年),導演分別為深作欣二及其子深作健太。該作品亦被改編為同名漫畫、網頁游戲及紙牌游戲。劇情梗概

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台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

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范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他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本片推出後廣受爭議毀譽參半。名導演深作欣二在本片中毫不手軟地大膽表現暴力場面,用充滿沖擊性的畫面,揭示出非常情況下赤裸裸的人性,營造出觸目驚心的效果。但這部充斥著暴力血腥的影片的主題卻是反暴力的,它刻畫人心中溫暖的部分,謳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並對社會的丑惡進行辛辣地諷刺,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是一部發人深省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獲得了當年度日本電影藍絲帶獎的最佳影片大獎。出演男主角的藤原竜也原是活躍在話劇界的少年明星,他憑藉此片獲得了日本電影界眾多大獎中的最佳年度新人獎項。
簡評

有人說《大逃殺》是人性的諷刺畫,似乎所有的一切是由所謂人性的惡所造成的,這是完全不對的。如果《大逃殺》的主旨是揭露所謂人性的惡,那麼電影的主角將完全是另一些人,而結局也將完全是另一個。《大逃殺》是我們這個社會的諷刺畫,電影中的那個孤島難道不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極端的表現嗎?電影中是頸環的逼迫,而現實中則生存壓力的逼迫;電影中是互相殘殺,而現實中則是殘酷無情的競爭;電影中有人自殺,現實中難道迫於生存壓力而自殺的人還少嗎?電影中有桐山那樣殘酷無情的人,現實中不是也有人叫嚷什麼「狼性生存」嗎?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建立在殘酷無情的生存斗爭之上的社會,「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動物的自然狀態竟表現為人類發展的頂點,這就是《大逃殺》所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