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講述日本人虐待戰俘電影
擴展閱讀
源氏物語浮舟電影字幕 2025-05-15 23:02:35
老師愛同學的電影 2025-05-15 22:57:10

講述日本人虐待戰俘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9-16 17:10:37

㈠ 有部特別殘忍的電影裡面有日本人殘害人的經過

黑太陽731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期間,沿著蘇(聯)滿(洲國)邊境建立了臭名昭著代號為731的細菌部隊;他們慘無人道地用中國人、蘇聯人、朝鮮人來做活體實驗,在集中營、佔領區、戰俘營所犯下了慘絕人寰的獸行——大屠殺、變態的姦淫、毒氣實驗、細菌實驗和性實驗等等……致使無數生命慘遭殺戮——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國恥的警示!
看到這些,就想去搗毀 靖 國 神 社

㈡ 戰爭俘虜電影

《桂河大橋》
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影片描寫了1943年在日軍佔領下的位於緬甸邊境的一個盟軍戰俘營,日軍出於戰爭的需要,強迫戰俘在緬甸與泰國交界的桂河上修建一座大橋的故事。

《大偷襲》劇情簡介:(這部里有戰俘受虐)
1941年,珍珠港偷襲得手的數天之後,日軍開始攻佔菲律賓群島,五個月後,頑強駐守的美軍由於軍火、糧食和葯品的短缺,不得不向日軍投降,並被迫開始了殘忍的巴丹死亡行軍,倖存下來的美軍戰俘被投入了各島的集中營。
1944年10月20日 ,麥克阿瑟率軍在巴羅登陸,履行了當初撤離時「我一定會回來」的承諾,開始了美軍的反擊行動。但處於日軍魔爪下的美軍戰俘們依舊在生死線上掙扎,1944年底,巴拉望島上的美軍戰俘遭到了血腥屠殺。

《東方奧斯維新》這個不是電影,是短片
內容:
這里位於沈陽市大東區中捷友誼廠宿舍區,曾經是二戰時亞洲戰場上日軍關押盟軍戰俘的最大集中營。全盛時關押過美、英、荷、澳各國戰俘2000餘人,戰俘在這里受盡折磨,是目前亞洲保存還算完好的集中營。

《勝利大逃亡》
本片是戰俘營逃亡電影中的巨制,明星陣容鼎盛,故事內容豐富,氣氛的處理也相當緊張刺激,堪稱同類電影中的經典。劇情描述在德軍的戰俘營中,美國和英國官兵合作展開集體逃亡計劃,但在七十多名逃出營外的人之中,最終只有幾個幸運兒享受到自由的滋味。

《哈特的戰爭》
劇情:
湯米·哈特是法學院二年級的學生二戰爆發後他應征入伍,靠著父親在政界的關系被任命為中尉副官。
在戰爭中他被俘,關進了德國人的戰俘營。戰俘營中軍銜最高的威廉·麥克納馬拉上校指定他為黑人戰俘林肯·斯科特上尉辯護,林肯上尉被指控謀殺了一名白人戰俘。哈特必須在這件事中證明他是有尊嚴、有自身價值的軍人而不是靠父親的庇護才有一切的。在准備辯護材料調查案子過程中,哈特逐漸發現他將被迫在國家、道德、良心甚至生命之間作出艱難的抉擇……

《戰俘列車》
【簡介】 萊恩上校是個剛到戰俘營的美國軍官,而集中營里大部分是英國軍人,由於他的軍銜最高,戰俘們都推他為指揮,因為萊恩阻止了他們莽撞的逃跑計劃,使戰俘們對他表示了懷疑,集中營里疾病流行,萊恩設計為戰俘們得到了葯品和干凈衣服,自己卻被關了禁閉。義大利投降後,戰俘們起義控制了集中營,但卻被德軍的飛機發現,於是,萊恩上校率領全體戰俘踏上的逃亡之路……

復制他人答案的沒品!!

㈢ 求一部二戰戰俘的電影名字

87年版的《死亡集中營》
具體劇情是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為補充戰爭消耗,瘋狂掠奪中國的礦產資源。他們把從東南亞各戰場上俘獲的戰俘押送到海南島,強迫他們從事繁重的采礦勞動。其中有英國軍官斯科特;他的勤務兵小馬吉;華人伍曉;印度小兵潘南迪卡和尼泊爾人哈特等人。由於身處生還無望的集中營,共同的命運,使戰俘們的心凝聚在一起,在伍曉和斯科特的帶動下,戰俘們准備逃離這所人間地獄。經過周密的策劃,他們趁日軍過「盂蘭盆節"的時機,抓住野島,燒毀了配電所,集中營里一片混亂。在他們即將沖出大門時,遭到日軍瘋狂火力阻擊,大批戰俘倒下,其他人只得冒險從雷區往外沖。為了逃出「死亡地帶",危急關頭斯科特挺身而出,以身蹚雷,他的小勤務兵巴吉不顧一切追上前,用生命為難友鋪平道路。逃出虎口的倖存者參加了國際義勇隊,投身抗擊日寇的戰斗行列。

樓主可以去狗狗搜索下載,或者優酷在線觀看。

㈣ 求一部老電影的片名。講的中國戰俘勞工在日本海軍勞動備受虐待,最後在獲知日奮起反抗殺死日本水兵起義。

燃燒的港灣
導演: 李歇浦
編劇: 周毅如
主演: 何麟、溫碧霞
類型: 劇情
地區: 中 國
語言: 國 語
時長: 99分鍾
上映: 1998-07-01

㈤ 如何評價電影《堅不可摧》

堅不可摧 : 一個關於生存、抗爭和救贖的二戰故事

主人公是現在已經92歲高齡的Louis Zamperini(路易·贊貝里尼),美國加利福尼亞義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後裔,一個曾充滿精力一無是處的小男孩,一位參加1939年柏林奧運會5000米比賽獲取第8名並和希特勒握手的運動員。

一個本應平靜或輝煌的生命,在戰爭的號角下加入了美國空軍。

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及其盟軍同日軍在亞洲太平洋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戰爭,也就是著名的太平洋戰爭。作為二戰的主要戰場,這是交戰雙方在全球最廣闊海域的大沖撞,太平洋戰爭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先導,以日本投降結束,參戰國家多達三十七個,涉及人口超過十五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六千萬以上,歷時三年零幾個月,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

駕駛B-24戰斗機在珊瑚海在中途島在和日本零式戰斗機的俯沖交戰中,Louis(路易·贊貝里尼)成長了一名優秀的空軍軍人。然而奇妙的命運沒有任由他在戰場上繼續飛行,而是把他又扔進了一次搜救任務中的墜機事故中。

3名成員傷痕累累地從滿是油污海面爬上救生筏,在一群群鯊魚的追隨下,在烈日乾渴和飢餓的折磨下,在希望和絕望的反復拉鋸中,在海上整整漂浮了47天!

他和菲爾、邁克三個人在海上的一艘救生筏上漂浮,在一個幾乎沒有救生設備的筏子上,他們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絕望之中,肉體時時刻刻都在受著沒有食物、沒有水和暴曬或暴雨的煎熬之中,精神上也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得救。而在這種情況下,路易和菲爾的樂觀卻救了他們。他們雖然面對著最困難的境遇,但是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獲救之後的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絕望過,而是直面所有的苦難。Louis(路易·贊貝里尼)和戰友用智慧用堅持用信仰,面對了死亡一次又一次的臨近。一個讓人砰然心動的情節是浩渺無邊海上生活中,3個人形成了一個慣例,就是每天晚上聽louis 詳細地描述記憶中媽媽在廚房用什麼樣的食材如何烹飪熱氣騰騰的食物。就是在這種「幻想中的美食」的支撐下,幾個男人堅持著生吃海鳥海魚肉茹毛飲血的日子。

相比之下,另一個戰友邁克卻和他們不一樣。書中寫到:「盡管面臨同樣的困境,但是他們三人迥異的態度決定了各自不同的命運。路易和菲爾用希望代替恐懼,堅持不懈地設法生存,而每一次的勝利都增加了他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力量。邁克的畏縮情緒似乎讓他變得不知所措,他越是不願意參與其中,意志就越發薄弱。因此,雖然他的活動量最少,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體能反而衰弱得最快。無論是路易和菲爾的樂觀向上,還是邁克的一蹶不振,其實都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過程。」

原著中這樣寫到:「Louis(路易·贊貝里尼)清晨從夢中醒來,發現世界一片詭異的寧靜,海面平靜到似乎是一片人類可以行走的陸地。沒有一絲風。救生筏大海和世界,如同凝固在了畫中。當遠處的魚跳出海面,他們可以清晰地聽到海水濺起的聲音。一直以來的飢餓,乾渴和對死亡的恐懼,也似乎瞬間從身體中蒸發掉了。那一刻心中留下的只有愉悅,感恩和平靜……」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作為普通的一個戰士,Louis(路易·贊貝里尼)他們要面對被襲擊、被擊毀、飛機失事、墜機後絕望的漂流等各種死亡的威脅,隨時會失去生命,而對於墜機人員來說,在所有這些可怕的厄運當中,他們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就是被日軍俘虜,因為日軍在南京的暴行震驚了全世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俘遭遇也傳到了他們耳朵里,因此在他們看來被俘就是到了地獄的最底層,有一架B-24在日軍上空嚴重損毀,所有機組成員中只有一人選擇跳傘,其他人因為對被俘之後的命運不寒而慄,寧願機毀人亡。然而不幸的是,贊貝里尼就要面對這樣的地獄。

之後非常冗長的部分,就是被日軍俘虜後作為POW(戰俘)所經歷的黑暗而扭曲的獄中生活。期間他先後被輾轉關押在4座日軍戰俘營里,被戰爭扭曲人性的日本人毆打虐待。熬過了身心備受折磨的700多個日日夜夜。主人公經歷又有點像老布希,同時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日軍機擊落,被救起,只是他沒有老布希幸運,沒有成為戰爭英雄而成了戰俘,從中卻體驗到了常人不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

《日內瓦公約》中對戰俘有相關條款規定,但以殘暴著稱的日軍根被沒有執行,在他們看來被抓獲的戰俘完全就是奴隸,日本政府與私人公司簽訂合同將這些人送到工廠、煤礦和碼頭,進行無償勞動,在那裡,戰俘們被迫從事非常艱苦的軍工生產或者物資運輸工作,而且始終有人揮舞著警棍,他們也成為一些變態日軍的泄憤工具。成千上萬的戰俘就是在這樣的工作中一命嗚呼的,而且死前備受折磨。贊貝里尼就是在大森戰俘營,也是一個著名的奴工營,他要面對的是苦役、疾病、飢餓和變態日軍的虐待,然而他堅持下來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對生活的嚮往讓他沒有放棄,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挺了過來,並且在精神受到極度摧殘的情況下,已然憑借堅不可摧的意志調整過來,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並且能夠理性的講述自己的經歷,並且控訴戰爭、呼喚和平。

特別是其中一名叫做bird的獄長,成為Louis後來噩夢中的噩夢。最後bird作為二戰戰犯,逃避警方追蹤隱姓埋名數十年。他的故事在書中也是一個不小的亮點。直到垂垂暮年,bird決定公開身份,並向二戰戰俘道歉。這時Louis已經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也早在內心把對bird的仇恨融化成了同情和原諒。

二戰結束獲救後,歸來的絕地戰士路易·贊貝里尼深受戰爭陰影糾纏,戰爭過去了,仇恨過不去;生活好起來了,精神卻沒有好轉。生活險些被怨恨摧毀,然而他已然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度過了1800多天的救贖之路,終於從戰爭帶來的傷害中走了出來,成為了一個幸福而長壽的老人。 這位94歲高齡的老人傳奇一生,昭示出面對叵測命運堅韌意志的可貴,以及對於殘酷戰爭的血淚控訴。

路易在最終獲救之後,曾有人問他是怎麼挺過來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知道我會受到那麼多苦難,我會自殺。

這是一句實話。能夠支撐一個人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明天會更好」的一種願望,如果「知道」、或者認為明天會更差,那麼可能會有很多人都會選擇自殺。對於路易來說,在海上的時候他並不需要自殺,因為那時對於他來說,「死亡是最不需要著急的事」,他隨時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但是到了日軍的戰俘營里,卻並不是這么回事了。路易每天遭受著毒打,身體和心靈全都受到巨大的考驗,而且永無天日。在海上漂浮如果不死,肯定有到岸的一天,可是在日軍戰俘營,他唯一能夠盼望的就是勝利,可是如果勝利,他們又很可能遭到日軍的屠殺。路易日復一日地遭受痛毆,對於他來說,活到明天就意味著還要多挨一天的打,活到下周就意味著多受七天的打。

所以活著反而真的需要勇氣。

出於對《堅不可摧》的喜歡,我開始找原作者勞拉·希倫布蘭德寫的別的書。我這才意識到,這么好的一個作家竟然只寫過兩本書-《奔騰年代》和《堅不可摧》。

她個人的故事,恐怕一點也不比她筆下的形象更不精彩。她從19歲開始就得了一種叫作「慢性疲勞綜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疾病。她在很多數時間都虛弱到不能離開家,在更多的時間她甚至沒法離開自己的房間。

為了寫《堅不可摧》,她對Louis Zamperini做了75次采訪,根據我的閱讀,這些采訪竟然全部都是通過電話進行的。Louis Zamperini自己都奇怪,為什麼這個作者不上門來談,事後他才意識到,這個作者根本虛弱到沒法離開家。他的丈夫是在她發病前6個月開始和她約會的。在她發病後很多年,她的丈夫都沒有離開她,但是他們也沒有結婚(他們直到2008年才結婚,勞拉得病後22年)。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離開勞拉是因為愛她,還是因為道義上的需要。

他窘迫,他疲勞,他身心疲憊。後來《奔騰年代》一炮打紅,勞拉也終於開始變得富有。

她的丈夫,那時還是她的男友,終於決定向她坦白自己真正的想法,因為他寬慰自己道:勞拉現在有錢了,如果我現在離開她,我不會被人唾棄為這個世界上最壞的混蛋。當然,事情的結果是,坦白後,他意識到自己離不開她。

他們在2008年舉行了婚禮,勞拉在整個婚禮中都是坐著的。蛋糕是勞拉親自選的,但是勞拉並不知道蛋糕的味道,因為等到上蛋糕的時候,她已經太疲勞了,吃不動了。

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人,他的一生也會是一部很偉大的書。

㈥ 電影《沖出戰俘營》上映,這部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這部電影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所拍,講述的是一個老百姓在被日本人作為戰俘關押在一個營里,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倍受壓迫和屈辱。在這里他聯繫到了共產黨人,最後一舉拿下了這一個戰俘營地,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了一名黨員。

電影《沖出戰俘營》上映,有時間的父母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看看這部電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讓他們多了解了解歷史。在那個年代,我們是怎樣受到別的國家的欺負的,也讓他們不要忘記國恥,牢牢的記在心中。也可以帶上自己家中的老人去看這部電影,他們一定會有很多的感觸,但是要注意一下老人的情緒,不要太過於激動了。這部電影反響是比較不錯的,有喜歡的朋友可以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㈦ 誰知道美國新拍的電影內容好像是說日本在二戰中虐待戰俘的,我記得前不久央視新聞也說到過是什麼電影

安吉麗娜·朱莉執導的電影《堅不可摧》 補充: 《堅不可摧》改編自美國女作家勞拉·希倫布蘭德的暢銷小說。這部小說以二戰時期美國飛行員路易·贊佩里尼跌宕起伏的真實個人經歷為主線,被譽為「感動美國的勵志巨著」。 贊佩里尼是加州義大利移民的第一代後裔,從小便顯露長跑天賦,19歲時代表美國參加了柏林奧運會。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贊佩里尼加入美國空軍。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他的戰機不幸墜海,與兩名同伴在救生筏上漂浮47天後卻被日軍俘虜,在戰俘營中受盡折磨直到戰爭結束。

㈧ 日本虐待美軍戰俘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海與毒葯 海と毒薬 (1986)

導演: 熊井啟
編劇: 熊井啟 / 遠藤周作
主演: 渡邊謙 / 田村高廣 / 奧田瑛二 / 岸田今日子 / 成田三樹夫 / 根岸季衣 / 神山繁 / 西田健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英語 / 日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1986-10-17(日本)
片長: 123分鍾
又名: The Sea and Po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