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太平洋戰爭日本人吃人的電影
擴展閱讀
白紫衣是什麼電影 2025-05-18 04:16:35
雙胞胎大盜印度電影 2025-05-18 04:16:24

太平洋戰爭日本人吃人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7-30 13:10:36

1. 《八佰》槍殺日本俘虜的情節到底應不應該有呢

影片《八佰》有這樣一個橋段,四行倉庫守軍採取關門打狗的戰術,全殲了沖入倉庫的一隊日軍,並且還生俘了四五名俘虜。然後,守軍的七班長朱勝忠逼著幾個逃兵把日軍俘虜當靶子來練習射擊。這個情節到底應該有嗎?

然而,電影在內核思想上,對歷史的“狗血”改編,卻已經和那些已經吃果果不要邏輯,只要熱鬧的神劇比肩。我很理解編導要表現抗日將士的熱血,為此不惜把《八佰》拍成抗日將士壯烈犧牲的場景集錦。為了湊出這些場景,連日本兵手舉鋼板排個烏龜陣,就可以擋得住機槍和手榴彈的場景都出來了,這不是神劇是什麼?既然這樣,何苦費勁費錢在道具服裝上死摳細節?為了增加人性討論,更添加八百壯士居然俘虜了日本兵,還要當活靶子來練射擊?!管虎管大導演,真的,你拍這電影不合適,你連四行倉庫之戰的目的都沒搞清楚,你來還原什麼歷史?這場戰斗的實際情況怎樣不談,不爭論?

這一戰國民政府留八百壯士(實際就88師524團1營四百多人)下來,就是自嗨打個國際觀瞻,換句話說就是自說自話打給洋大人看的,目的就是想佔領道德制高點,賣苦情賣悲壯,現在突然加個殺俘戲,那麼請問打這一仗的目的還剩什麼?我沒有道德潔癖,如果我在戰場上,手裡有俘虜,我明著告訴大家,我不會圖解氣虐俘殺俘,但是有很多情況下我會毫不猶豫,毫無心理負擔的殺俘,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做,為什麼省下自己嘴裡吃食給俘擄吃,犧牲自己來掩護戰俘—— 對不起,我做不到,誰來領導我,事後會給我什麼樣的處罰我都不管,我就是做不到,但是這是桌面下的事情,我不會二兮兮犟嘴說我做不到,戰場上殺俘的理由和時機、借口不要太多?

善待戰俘,但我不會為此犧牲我的利益。可是我分得清輕重和是非,事情已經擺到檯面上了,四行倉庫這種戰斗真抓到戰俘,連圍觀的群眾都知道,這時候殺俘不又變成二兮兮的了嗎?無論洋人檯面下有多無恥,殺俘這種事,在檯面上他就是違背國際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事情,四行倉庫八佰壯士,如果真的有殺俘行為,恕我直言,連歷史上躲進租界的後路都不會有,所有洋人會眼睜睜看著日本人殺光他們!管導演加這場戲,是典型的戰術影響戰略,典型的因文害意,情緒是出來了,可惜因此這場戰斗的唯一一個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這個殺戰俘的橋段是個徹頭徹尾的大敗筆。

2. 鍗侀儴鏈鎯ㄧ儓鐨勬姉鏃ョ數褰

鍗侀儴鏈鎯ㄧ儓鐨勬姉鏃ョ數褰辨槸銆婂叓浣般嬨併婅鎴樺彴鍎垮簞銆嬨併婂お琛屽北涓娿嬨併婄孩楂樼脖銆嬨併婂皬鍏靛紶鍢庛嬨併婇浮姣涗俊銆嬨併婃垬浜夊瓙鍗堢嚎銆嬨併婇粍娌崇粷鎮嬨嬨併婄傳鏃ャ嬨併婂湴閬撴垬銆嬨

1銆併婂叓浣般嬶細濂界湅鐨勬姉鏃ユ垬浜夌數褰憋紝璇ョ墖鍙栨潗浜1937騫存窞娌浼氭垬錛岃茶堪浜嗚縐頒綔鈥滃叓鐧懼.澹鈥濈殑涓鍥藉浗姘戦潻鍛藉啗絎涓夋垬鍖88甯524鍥㈢殑涓涓鍔犲己钀ワ紝鍥哄畧鑻忓窞娌崇晹鐨勫洓琛屼粨搴撱侀樆鍑繪棩鍐涚殑鏁呬簨銆

3. 《日本最長的一天》內容簡介,還有讀後感,愛國教育作文400字。務必真實。

《最長的一天》觀後感400字500字作文
「入侵的頭24小時將會是最關鍵的,所以這24小時是最漫長的一天」,這是埃爾溫.隆美爾元帥曾說過的一句話。的確,這不僅是最長的一天,也是改變世界的一天。
這個故事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第一天所發生的故事。它以電影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法國所發生的事,令我感觸很深,也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寶貴。在我們的課本上只寫了一些英雄的故事,卻從不知道那些默默無聞的士兵有多悲慘。我記得十分清楚的是那些傘兵,只要風一吹,他們就會不知道在哪裡降落。有的運氣好,降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有的運氣差,降落在德軍司令部,還沒落地,就被敵人射死了。
不得不說,想要自由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法國,德軍在海岸線上埋下層層疊疊的機關:海里,沙子里,礁石上,土裡。有多少盟軍戰士用自己的血肉,開辟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在中國,如此落後的時代,卻依靠小米和步槍,打敗了日本的坦克和大炮。
和平是寶貴的,在戰爭中,有多少無辜的平民百姓受到了戰爭的波及;有多少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本應正值青春年華,卻不得不上戰場;又有多少老人,本應安度晚年,但被抓起來做生化武器。戰爭,讓多少男女老少失去幸福美滿的家庭,被戰爭拆得妻離子散。
現在,作為以後祖國棟梁的我們,應當好好學習,時刻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再讓祖國出現「落後就要挨打這種情況」。

4. 求一部電影,二戰太平洋戰爭。美國士兵被日本人俘虜,然後美國人組織反抗。主角在混亂中唱著歌回憶過去。

《細細的紅線》 可能是越戰片:《重見天日》

5. 求電影《太平洋戰爭》觀後感

正在熱播的《血戰太平洋》,藝術品質遠超斯皮爾伯格之前的《拯救大兵瑞恩》(1998)和《兄弟連》(2001)。該片不只滿足於歌頌為自由而戰的豪情,鏡頭直指戰爭對人性的傷害和異化。也可以說,它從側面告訴觀眾,原子彈的發明有多麼重要。

今年是二戰勝利和廣島核爆65周年,在照例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中,有無必要對投降只剩時間問題的日本使用原子彈,仍將是一個熱門話題。美國2005年公布的解密檔案顯示,當時的日本海軍大臣米內光政將原子彈稱為「上蒼賜給日本的禮物」。海軍大臣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首要原因就是這場戰爭日本已註定失敗,多延續一天,就意味著無謂地增加日本及中美等盟國巨大的人員傷亡。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同仇敵愾,一個小鎮上的3個青年,竟因未能通過體檢、無法參戰而自殺。自由的代價是慘痛的。有時候,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諾曼底登陸,兩萬多法國平民死於盟軍的空襲。其中一個留下了感人至深的遺言:「知道我要死去非常可怕,因為我已盼望自由這么長時間。但我知道因為我的死,能給更多的人帶來自由。法國萬歲!同盟國萬歲!」

《血戰太平洋》里的美軍,除了集體搶奪友軍物質,還有嚇得尿床的、精神崩潰自殺的,虐殺戰俘更是屢見不鮮。陸戰隊菜鳥斯萊治親眼目睹戰友在敵人的屍體上撬取金牙;害怕暴露目標,失控者竟被同袍失手打死。一臉稚氣的斯萊治,被戰火燒得目露凶光,也用刺刀去撬日軍的金牙。

《血戰太平洋》花了1/3的篇幅描述被人們遺忘的佩里硫島戰役:1944年4月,日軍大本營調派王牌中的王牌、在中國戰場如入無人之境的第14師團擔任佩里硫島的防衛。「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中川州男大佐汲取瓜達爾卡納爾島的教訓,不再發起無謂的「萬歲沖鋒」,而是將整個山體掏空,利用堅固的工事血戰到底,在喪失制海權、制空權、完全被動挨打的情況下,讓美軍付出了傷亡1.3萬人的慘重代價。戰敗投降後,殘留的日軍仍然堅持戰斗。1947年4月21日,原日軍少將澄川被請到佩里硫,這才說服山口永少尉率最後的34名日軍繳械投降。

獲得國會榮譽勛章(美軍最高榮銜)的巴斯隆無須再戰,但他無法消受推銷戰爭債卷、美酒佳人的和平生活,一再要求赴湯蹈火,1945年2月19日在硫磺島陣亡。美國未簽署禁止使用毒氣的國際公約(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宣言),硫磺島不斷攀升的傷亡數字令媒體驚呼「讓陸戰隊喘口氣,向日本人放毒氣」。五星上將尼米茲戰後表示,未使用毒氣是出於人道考慮。美軍此役戰死6812人、1.9萬多人負傷!接下來的沖繩島,日軍、平民(包括「鐵血勤皇隊」的上千名學生)總計死亡20萬,美軍傷亡7萬餘人!

日軍王牌部隊受過嚴格訓練,單兵作戰能力罕有其匹;平民也不一般,除了夜以繼日地拚命生產武器彈葯,當南京淪陷,日本舉國若狂,徹夜遊行慶祝。估計攻佔日本列島,征服這個全民被軍國主義洗腦和綁架,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激情高漲得無以復加、軍民一體、戰力強悍的集團,盟軍要傷亡上百萬,這讓不願使用原子彈的軍方毛骨悚然。另一方面,日本的傷亡至少十倍於盟軍!必須承認,運用一切手段盡快結束戰爭,粉碎日本的戰爭潛力和戰斗意志,減少戰爭雙方的損失,即為最大的人道主義。

1944年11月24日,美軍出動111架B-29轟炸東京;1945年3月9日,因日本木質房屋居多,334架B-29向東京傾瀉了2千多噸燃燒彈,並直接撒下數十噸汽油。此後,B-29動輒以5百架編隊空襲,共炸死40萬日本人,傷者無數。

1945年5月7日,日本仰賴的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6月6日,日本軍政最高級會議迫於軍方壓力,決定進行全民皆兵的本土決戰;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8月6日和9日,廣島、長崎挨了兩顆原子彈,至少21萬人喪生,170萬蘇軍猛攻關東軍;15日,為了「讓領導先走」,美軍打算把第3顆也是最後一顆原子彈投向東京,日本及時地宣布無條件投降。

若非原子彈令日本軍部的「一億總玉碎」失去意義,常規轟炸和戰爭導致的傷亡人數將遠超核爆,損失會更加驚人。認為核爆不人道的邏輯,類似小三自以為比普通性工作者高尚,因為後者是零售,而她們是批發。這種邏輯的荒謬性在於:每天殺1萬日本人,殺幾年、死個幾百上千萬都沒問題,一直殺到它投降為止;如果一天殺個20萬,哪怕就此結束戰爭,避免了上千萬人的死亡,那也非常不人道。

據不完全統計,5560年的人類歷史,共發生過大小戰爭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好鬥的一種動物,因為信仰、資源,甚至為了一個女人或是一塊石頭都會大動干戈、血流成河。

在愛因斯坦看來,核武甚至是賜給人類的禮物:「威懾效果將獲勝,國際安全的發展會加速。」的確,原子彈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迫使喜用戰爭解決矛盾的人類冷靜下來,盡量控制和壓抑與生俱來的貪婪、殘酷和好鬥,試著學習妥協、理解和寬容。

6. 太平洋戰爭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美國的:

《直搗東京》
《目標東京》
《太平洋》
《海軍地獄貓》
《魚雷出擊》
《孤島浴血戰》(又譯《南太平洋大捷》)
《硫磺島浴血戰》
《菲律賓浴血戰》
《虎虎虎》(又譯《偷襲珍珠港》,日美合拍)
《中途島》
《細細的紅線》(又譯《紅色警戒》)
《太平洋潛艇戰》(又譯《太平洋喋血記》/《靜靜地,深深地》/《霸海雙雄》)
《太平洋航空作戰》
《巴丹戰役》
《復活島》
《反攻緬甸》
《印第安納波利斯歷險記》
《飛虎群英》(介紹美軍援華飛虎隊作戰的)
《珍珠港》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及姊妹篇《硫磺島的家書》

日本的:

《珍珠港空襲》(日本第一部特攝片,1941年)
《夏威夷大海戰》(影片於1942年首映,一度被東京盟軍總部沒收,1968年才再度上映)
《肉彈》(反戰喜劇片)
《血戰沖繩島》
《太平洋之鷹》
《太平洋之嵐》
《啊,特別攻擊隊》》(又譯《神風特攻隊》)
《啊,空軍》(又譯《啊,零戰》)
《零式戰斗機》
《決戰航空隊》
《大戰末日》
《姬百合之塔》
《轟炸沖繩》(又譯《愛與夢飛翔》)
《啊,海軍》
《山本五十六》
《聯合艦隊》
《軍閥》(又譯《動盪的昭和史》)
《暴風女神》(又譯《魔女潛艇》/《潛艇風暴》)
《男人的大和》
《為我們所愛的》(原名《我願為你赴死》/《吾為君亡》)
《沒有出口的海》(又譯《血海無涯》)

7. 二戰時期日美戰爭片有哪些

《父輩的旗幟》《太平洋的奇跡》 《永遠的零》 《硫磺島家書/硫磺島來信》 《風語者》

《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