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大獎名單
每屆獲得第一個大獎(櫻花大獎) 年度獲獎電影導演國家或地區第1屆(1985)《台風俱樂部》相米慎二日本第2屆(1987)《老井》吳天明中國第3屆(1989)《白玫瑰》萊克·格爾利奇南斯拉夫/英國第4屆(1991)《希望之城》約翰·塞爾斯美國第5屆(1992)《白色戰爭》鄭智泳韓國第6屆(1993)《藍風箏》田壯壯中國第7屆(1994)《天國逆子》嚴浩中國第8屆(1995)從缺第9屆(1996)《給我一個爸》揚·斯維拉克捷克第10屆(1997)《完美的圓圈》阿德米爾·凱諾維奇德國《超越寂靜》卡洛琳·林克薩拉熱窩第11屆(1998)《睜開你的雙眼》亞歷桑德羅·阿曼巴西班牙第12屆(1999)《黑暗之光》張作驥台灣地區第13屆(2000)《愛情是狗娘》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墨西哥第14屆(2001)《口號大過天》傑爾吉·喬瓦尼阿爾巴尼亞第15屆(2002)《折翼》尼爾·伯格曼以色列第16屆(2003)《暖》霍建起中國第17屆(2004)《威士忌》胡安·帕羅·里貝拉、帕羅·斯托烏拉圭第18屆(2005)《向雪祈願》根岸吉太郎日本第19屆(2006)《OSS117之開羅諜影》米歇爾·哈扎納維希烏斯法國第20屆(2007)《樂隊來訪》艾倫·科勒林以色列/法國第21屆(2008)《圖潘》謝爾蓋·德沃茲弗依德國、哈薩克、波蘭、瑞士、俄羅斯第22屆(2009)《保加利亞天空下》卡門·卡萊夫保加利亞第23屆(2010)《親密文法》尼爾·伯格曼以色列第24屆(2011)《無法觸碰》艾力克·托蘭達、奧利維·那卡什法國 第25屆(2012)《繼子》羅蘭娜·利維法國 第26屆(2013)《我們是最棒的》魯卡斯·穆迪森瑞典第27屆(2014)《天知道》約書亞·薩弗迪、本尼·薩弗迪美國、法國 第28屆(2015)
B. 榮獲過國際電影大獎的日本動畫電影有哪些
意外的幸運簽(Colorful)》法國安娜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得長篇動畫部門的「特別獎」和「觀眾獎」兩個獎項。
《超時空甩尾》奪得加拿大Fantasia國際電影節最佳長篇動畫獎
《穿越時空的少女》第39屆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電影節長篇動畫獎。
《空想新子與千年的魔法》比利時第29屆動畫電影節ANIMA2010獲得成人向最優秀觀眾獎和BETV作品獎。獲得法國Val-de-Marne省第20屆青年電影節(L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Ciné Junior)觀眾獎。
《空中殺手》獲西班牙錫切斯國際電影節長篇動畫電影部門評論家獎和音樂獎在內的兩個獎項。
《夏日大作戰》法國「日本文化祭「最佳大賞。第42屆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電影節長篇動畫獎。
《棄寶之島:遙與魔法鏡》獲得阿根廷第4屆Expotoons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篇動畫部門評委會獎。
《惡童》獲得2008比利時動畫展大獎。
《千年女優》西班牙第33屆西切斯.加泰隆尼亞電影節最優秀亞洲電影作品獎
C. 有「日本電影新天皇」之稱的北野武,迄今他都獲得過哪些大獎
北野武(Kitano Takeshi、きたの たけし),1947年1月18日出生於日本東京都足立區,日本導演、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
其它榮譽
2018 第27屆東京體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5 香檳騎士團“名譽侍從”勛章
2015 香檳騎士團“軍官”勛章
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2008 第49屆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金亞歷山大榮譽獎
D. 日劇以及日本電影有哪些獎項日劇學院獎和日劇奧斯卡是一樣的嗎
電影旬報年度10大佳片,由日本最老牌的電影雜志電影旬報創設,1924年開始評選,迄今已是第79屆;
毎日映畫獎,每日新聞主辦,迄今為第60屆;
藍絲帶獎,東京映畫記者會主辦,迄今為第48屆;
還有三個創設時間相對較短,但影響力較大:
日本電影學院獎(日本奧斯卡),1978 年創設,似乎是日本唯一一個頒獎典禮有電視轉播的電影獎;
日刊體育映畫大獎,日刊體育主辦,迄今為第18屆;
報知映畫獎,報知新聞主辦,迄今為第30屆。
其他還有不少,但影響力相對較小,至於東京電影節是一個面向國際的電影展會,其參賽作品和最終得獎的作品並不一定是日本電影,這和上面的那些獎項是不同的。
學院獎即奧斯卡。
E. 日本電影的特點有哪些
日本這些作品體現了日本電影題材的多樣化,保持了導演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與民族傳統,均被列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佳作。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還在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
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與外國合拍影片之風盛行,黑澤明和市川昆均分別與美國合拍過影片,其它藝術家也與歐洲及澳洲等國家合作拍片,這與日本電影事業不景氣不無關系。
日本電影發展:
日本評論界認為,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電影在題材的選擇及表現手法方面,均有較顯著的變化,從而帶來電影事業復興的徵兆。
1985年,日本首次舉辦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有來自世界42個國家的137部影片參加展映,觀眾達10餘萬人次。這一年電影界涌現出不少初露鋒芒的年輕導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為相米慎二,他導演的《台風俱樂部》(1985年)及《雪的斷章──熱情》,均系採用長鏡頭搖拍的獨特手法,技巧難度較大。
F. :日本都有哪些經典電影獲得過奧斯卡榮譽獎
影片《入殮師》
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影片於2008年9月13日在日本上映。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
G. 日本電影《入殮師》憑什麼獲得奧斯卡獎
因為入殮師不管是從劇情上還是從整體的場景,都非常棒設計的很好,因此才獲得了奧斯卡獎。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8年9月10日在日本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主題通俗易懂
《入殮師》是松竹出品的傳統家庭故事片,散發著親切的人情味。影片側重於表現不同家庭關系中的親情,能獲取日本本土中老年觀眾的好感。但《入殮師》還有新奇成分,就是日本獨特的文化美學,如入殮過程。
再者故事通俗易懂,有笑點有煽情,大提琴等內容更不會產生隔閡障礙。關鍵一點,在西方世界與死亡有關的行為往往涉及宗教,《入殮師》與宗教的牽連則幾近於無(影片社長有一句與此對應的話,稱不信三大教),這顯然提供了另類的東方視角。
影片看似通篇在說不同的死,但其實更是提醒生者:不懼死,才能更好地生。至於片中人物的真情實感,不同國家的觀眾都能感受得到。(《南方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