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感人父女電影
擴展閱讀
韓國最新電影恐怖 2025-05-24 22:07:38
爵跡二什麼時候出的電影 2025-05-24 22:07:36
學生勵志電影觀後感500字 2025-05-24 22:02:04

日本感人父女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5-28 08:24:28

『壹』 有一個日本電影 講父女戀 爸爸撿到一個女兒一起生活在島上 有一個片段是吃早飯的時候女兒非要吻爸爸

確實有這個電影,名字叫我的男人,是養父女吧,在大地震中撿到的女兒!!!最後還是離開養父,我記得最後很銷魂。父親 女兒和女兒未婚夫見面吃飯,女兒在桌子底下勾父親的腿!嘴裡講了一句話。。。B站上有!

『貳』 豆瓣8.0《 漫長的告別》:一場長達七年的告別,一部溫情日式的家庭電影

《漫長的告別》這部影片由中島京子同名小說改編。這部電影溫情感人,彷彿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的家庭。影片全長127分鍾,橫跨七個年度。

認知障礙症還有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漫長的告別「,意思是病人和家人,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用來告別。這部電影充滿了溫馨的橋段。就好像,我們回憶一個去世的親人,當初離別的撕心裂肺已經記不得,腦子里的回憶,都是各種溫馨的小細節。

影片中的父親退休前是中學的校長,非常嚴厲。那麼,在這樣一個不擅長表達自己情感的家庭中,如何體現家庭的溫馨和羈絆呢?這就要歸功於導演的精心安排和細節的鋪墊。

這篇文章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展開解讀,分析一下,溫情故事的背後,隱藏了多少導演的小心思:

· 敘事結構:以單線順敘展開劇情,同時穿插了一個「包袱」來增加故事性;

· 鏡頭語言: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去助推人物情緒的抒發,讓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

· 主題呈現:長達7年的告別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愛和羈絆。

這部電影從一個游樂場切入,然後以單條線性敘事結構展開劇情,從發現父親得了認知障礙症,到最後去世,時間上整整持續了7年。為了使劇情起伏波動,導演穿插了一個「包袱」:父親總是無緣無故失蹤,說自己「要回去」。用這種方式調動觀眾的情緒,不經意間為觀眾帶來感動。

影片時間的跨度長達7年,於是,被切割成4個小塊,每隔一兩年,導演給觀眾呈現這個家庭中的幾個片段。一直存在的一個元素是,得了認知障礙症的父親總是無緣無故消失,而且一直念叨著「要回去」。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要去哪裡。

(1)是要回以前的家嗎?

因為已經有過失蹤的經歷,所以,家人開始猜測,父親到底要去哪兒。是要回原來的家嗎?

於是,全家人一起,回到了以前曾經居住的老房子里。然而,外孫和父親一樣,兩人都嚷嚷著要回去——不是要回」老房子「。

在回去的火車上。父親對媽媽說,我要帶你回去,去見見我的父母。

在我看來,這是影片的一個伏筆。父親在意的東西,並不是原來的房子,不是一個物體。父親雖然失去了記憶,但是,過去的生活,念念不忘的經歷,其實都還在。

這里也把劇情往前推動,讓我們知道,父親,其實一直都是在尋找過去的經歷。他自己的時間線,停留在了過去,而不是現在。 父親也在告別,向自己的過去告別。

(2)父親要去給家人送傘!

時間又過去了兩年,父親又一次失蹤了。吸取以前的教訓,父親的手機被裝了GPS定位。母女三人發現,父親一個人去了一個游樂場。

父親在游樂場騎木馬。看到父親帶著三把傘,媽媽突然想明白,原來,父親這是要去給她們母女三個人送傘。

姐妹倆小的時候,父親曾經來游樂場給她們三個人送傘。姐姐說,不太可能,按照父親的性格怎麼會來?媽媽就說,因為當時妹妹感冒了,父親惦記著。

母女三人打著傘,對著騎木馬的父親揮手。此時此刻,過去和現在交織,他們一家人,終於活在了同一個時間點里。一家人終於恢復了之前的溫馨,以一種特殊的形式。

(3) 活在過去的爸爸

影片以單線敘事結構推進,劇中的人物都活在當下,爸爸卻活在過去。

在這場漫長的告別當中,有兩種形式的告別:家人和父親的告別,以及,父親和自己的告別。

外孫曾經說,爺爺因為不記得以前的事情了,所以不會傷感,活得很快樂。但是,父親也是在用這種奇特的方式,和自己進行告別。

雖然不記得現在的事情,但是,記憶帶著他,回到了過去,沉浸在以前的世界中,把以前的經歷再次走一遍,這,就是父親一直念叨的」過去「。

在這樣的敘事結構中,跟隨著得了認知障礙症的父親,觀眾也窺探到,這個家庭原來是什麼樣子,家庭中的每個人的以往和現在。

用這樣的方式進行銜接,毫無生硬的感覺,一切行雲流水,自然而然發生。

劇情看起來平鋪直敘,然而,導演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和技巧,運用了豐富的鏡頭語言去助推人物情緒的抒發,表達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羈絆,讓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比如,父女之間的交談,大量運用側拍和45度側拍,用來展現父女之間有一定距離,但是父親值得信賴的感情;用俯角來表達母親的軟弱和無助。

(1)用中景和側拍表達可信賴的父女情

影片中運用了大量的中景鏡頭,展現兩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比如,有一場小女兒和父親的談心的場景,我最喜歡。

小女兒剛剛在感情中受到了傷害,然後接到媽媽的電話,讓女兒和父親談心。這場談心的地點,在自己家的後院。

從一塊餅干切入,用一個中景,把父女兩人放入同一個畫面。兩人開始寒暄,父親嫌棄餅干太干,小女兒說,嫌棄不好就別吃,父親一下子把餅干給吃了。

鏡頭切換為遠景,然後,轉為小女兒特寫,從45度側拍的視角,她開始向父親訴苦, 說自己搞砸了,越說越難過,開始哭泣。

這個時候,父親的手伸了過來,看女兒是不是感冒了。順勢鏡頭就給了父親, 父親則是側臉。 他說,不可以失望。

女兒接過話,說自己一直以來都特別努力,但是,還是比不過,男友對於前妻生的女兒的牽掛。

父親從側臉變成了正面面對鏡頭,對女兒說, 不可以失望。很多事情,」yo「一聲,就過去了。這樣的事情,在學校,或者其他地方,很常見。

從側臉變成正面鏡頭,表現出父親作為校長的權威,以及對於女兒的關心。用一句話,就結束了這場談話。 話一說完,站起來就回屋子裡去了,同時,媽媽走了過來。這個時候,中景變成了女兒和媽媽,寒暄了兩句,媽媽也走了。女兒的情緒得到了釋放。

這場戲中,鏡頭切換很少,但是女兒和父親的感情,鋪墊得很好。女兒和父親,很少正面面對。女兒是45度側顏,父親是整個側顏。說話的時候,會偶爾正面面對鏡頭。

在我看來,首先,父女之間的交流,沒有同齡人那麼親密,兩人的交流是有一定的距離感的。其次,父親曾經是一個校長,即使已經得病,失去了記憶,但是,在小女兒面前,他還是權威,是長輩。

不知不覺之間,女兒壓抑的感情,終於得到了釋放和療愈。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場景之一。雖然情緒的爆發很激烈,但是,一切鋪墊得合情合理。

(2)用正面和側面鏡頭的對比,來表現父女情

小女兒不隱藏自己情緒,傷心了哭,開心了笑。大女兒是另一種性格。為了推進大女兒情緒的爆發,導演也是做了一系列的鋪墊。

大女兒在美國,深夜,鏡頭是45度側面。而日本,是陽光燦爛的早上,視頻的畫面中,父親在中間,母親和小女兒在兩側,笑著說一些好消息。

突然,大女兒說,想和父親單獨聊聊。鏡頭切換為遠景,再切回來,女兒從45度側面,變成了正面,再次鋪墊,女兒喝了口水,然後,問父親: 我該怎麼做?兒子總是逃學,可能沒學校上了 。大女兒開始哭。

鏡頭給了父親,用的是45度側臉,父親一臉擔憂看著大女兒,一個字兒也沒說,也沒有走開。

鏡頭一轉,大女兒的兒子回來了,他看到,媽媽在攝像頭面前睡著了,而自己的外公,一直看著媽媽。

於是,外孫向外公致禮,外公回了外孫一個致禮。 爺孫倆的交流,兩人都是正面鏡頭。

這樣一場戲通過精心安排,從父女倆的交流,變成了三代人的羈絆。三個人之間,也是通過兩兩交流完成的。

這場戲中,雙方的交流,是通過用電腦視頻的方式完成的。為了區分,劇中的人物,拍了側臉,而視頻中的人物,拍了正面的特寫。用這種方式,隔開了一定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距離。

可以看出,雖然都是父女感情,但是,大女兒和小女兒,因為性格不同,和父親的交流方式也不一樣。父親對待兩人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不變的,是關心。

(3)俯角鏡頭表現媽媽的脆弱

要照顧生病的父親並不容易,媽媽不但順利完成任務,而且總是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把家裡收拾得一塵不染。

後來,媽媽的眼睛出了問題,需要做手術,但是她最惦記的,還是父親。母親手術之後,必須低著頭,有利於恢復。這個時候,小女兒對媽媽說,自己沒照顧好父親,父親住院了,就在樓下。

這個時候,媽媽說了一句話, 請自行想像我的表情。 然後,導演給了一個俯角的鏡頭。

俯角能夠凸顯環境的作用,而吞噬角色,表現人物的卑微。導演用一種俯角的鏡頭表達方式,展現人物的無助和卑微。

影片沒有刻意煽情。母親在劇中一直很冷靜和堅強,沒有哭過,這唯一的一場母親情緒的表達,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用這樣的鏡頭,表現一個偉大母親,剛強背後的弱小和無助。這個鏡頭當中,也許媽媽在哭,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還是一個勇敢頑強,堅韌的人。

長達7年的溫情告別的背後,導演想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家庭的愛和羈絆,是家庭成員坦然面對失敗,永不放棄的精神。

1.家庭的愛和羈絆

認知障礙症,又被稱為最漫長的告別。父親這場和家人的告別,長達七年。

然而,很奇怪的是, 電影里竟然沒有父親去世的畫面, 沒有眾人和父親一一告別、痛哭流涕的畫面,也沒有追悼會。反而,觀眾從逃學的外孫和校長的談話了解到,父親去世了。

導演盡量減少病痛的折磨,家人的辛苦付出,以及愛恨別離的痛苦,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家人的溫馨和牽絆。當往事都已成風,我們記不得當初撕心裂肺的痛苦,回憶起的,反而是每一個溫馨而平凡的小事兒。

比如,父親即使誰也不認得,失去了記憶,還會拉著媽媽的手,說要帶她回家裡見父母。

比如,父親還會帶著三把傘,去游樂場接家人。

亞洲的家庭關系中,父親總是處於權威的地位,說一不二,很少會表達情感。沒有刻意的煽情,也略去了父親去世的悲痛,很克制地表達,家人之間的羈絆和關心。

一場漫長的告別,親人之間的羈絆。

2.努力

小女兒一直遭遇各種挫折,母親為了鼓勵學習,會偷偷給錢。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老師。然而,小女兒功課不好,是一個打工小妹。

現實中的她,一次又一次,搞砸了。

夢想開一家自己的餐館,於是足了麵包車,找了雇員,一起賣盒飯。結果入不敷出,最後還是失敗了。

因為父親走失,意外碰到了以前的同學,兩人交往了一年多,卻還是敗給了親情。男人一直牽掛著前妻生的女兒。

她難過的時候哭,開心了笑,日子繼續過。影片並沒有給小女兒一個完美的結局,也許,這就是生活。

大女兒在美國,自己也是一堆煩心事兒。丈夫沉迷於科研,對家庭不聞不問。兒子會逃學,升學成為難題。大女兒語言不通,擔心兒子卻沒用。

最後,她開始學英語,緩和和丈夫之間的關系,事情總是會向好的方向而去。

影片最後,並沒有直接給出一個圓滿的結局,也沒有神秘的力量幫助劇中的人物實現事業和生活的飛越。比如,大女兒的兒子,依然在逃學。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努力,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失望之後,還是接著努力。

總之,《漫長的告白》以單線順敘展開劇情,同時穿插了一個父親的失蹤來增加故事性,運用豐富的鏡頭語言去助推人物情緒的抒發,讓感情的流露自然而然,同時,長達7年的告別的背後,是一個家庭的愛和羈絆。

《漫長的告別》電影中沒有最後死亡的告別,然而,每一個鏡頭,都在訴說著和父親的告別。導演用單線敘事的方式,用一系列的鏡頭語言,給我們呈現了一個溫馨,暖心的日式家庭。原來,告別也可以變得這么溫馨。

『叄』 尋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_^

《父女七日變》

『肆』 日本八十年代的電影, 內容是父親是摩托車賽車手,女兒放假跟他一起到全世界比賽,父女之情

我也一直在尋找這部電影。多謝題主和'施鐵夫'提供的線索,現在查到了。
電影名為《難忘的假日》,1984製作,1985年引進國內。日文名《ウィンディー》,英文名《Windy Story》。國內的資料很少,上油管,能看到視頻。

當年看電影時,很喜歡其意境和背景音樂。可惜只看過一次。現在,終於能重溫一遍了。

『伍』 搜日本的一個電影,講一對父女,父親智障的

七號房的禮物超感人的

『陸』 推薦幾部父女母女親情的電視劇電影

1,《伊莎貝拉》

《伊莎貝拉》是一部由彭浩翔執導,杜汶澤、梁洛施、黃秋生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6年04月06日上映。影片描述了一對剛剛相認的父女在沖突中建立情感並重拾對生活信心的過程。

2,《白色之春》

《白色之春》是由日本富士電視台出品,於2009年4月14日首播的一部家庭倫理電視劇,共11集。三宅喜重、小松隆志、植田尚執導,尾崎將也編劇,阿部寬、大橋望美等主演。

該劇講述的是一位10年前因為刑事案件入獄的男人,出獄後偶遇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少女。然後發現這個女孩竟然是自己入獄前和前女友生下的孩子,故事就此展開。

3,《非常主播》

《非常主播》是由姜炯哲導演,車太賢、朴寶英、王錫玄等主演的一部韓國喜劇電影。影片以一個36歲的男人與22歲女兒之間看似荒誕的故事展開,從陌生人到至親,滑稽的情節卻包含了親情的戲碼。該片於2008年12月4日在韓國本土上映。

4,《婚紗》

《婚紗》是由權亨鎮執導的一部關於母女情的影片,宋允兒、金香奇主演。影片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在有限的時間內和女兒之間的感人故事,於2010年在韓國上映。

5,《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是由李安執導,郎雄、吳倩蓮、楊貴媚、王渝文主演的劇情片,於1994年8月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妻子去世多年的老朱和三個女兒在家庭生活中的觀念沖突和各自的情感故事。

『柒』 你看過哪些淺野忠信的電影說的又是哪些故事呢

(一)
《我的男人》。熊切和嘉。2014。
淺野和二階堂富美上演「父女戀」。地震中無助的小女孩漸漸長大,與養父的感情悄悄變化。北海道的冰雪世界。二階堂富美挺漂亮,但是我討厭「小花」,我一直討厭那種心機滿滿卻一臉無辜的少女。她帶著「青春無敵」的囂張,「要」什麼,都理所應當,都所向披靡,三招兩式就瓦解破壞養父的戀情。淺野的女友敏感,隱忍,小心翼翼地試探,落敗遠走——不是電影的主線,卻令人心疼。和井青葉清淡的相貌和修長的身體都美極了。但是,美,或者好,對於「愛」,都太無力了。特別漫長的限制級鏡頭里,淺野和女友做愛時,瘋狂卻是清醒的。而與「小花」的激情里,他是沉溺和陶醉的。拋卻道德倫理,應不應該,身體始終比語言誠實。他嘗試過挽回女友,但是「小花」稍一撩撥,他連分手的話都懶得說了。那樣殘忍的決絕。
說到底,他不愛她。
(最近在讀胡適留學日記,字里行間早就掩飾修飾過的日記,「韋蓮司」仍是迴避不了的存在。胡適說她「高潔」「狷狂」,博覽群書,性格叛逆,他用了所有美好的詞來形容她,卻給了她空等一生的無望——他娶了江冬秀,婚外戀了曹誠英,曖昧了許多人,明知她一生都在等他,卻在有人向她求婚時迫不及待地給出意見讓她「從速答應」——那樣的自私殘忍。說到底,他用了多少詞來形容她的「好」,「不愛」仍然是「不愛」。)
淺野演這部電影時已經四十歲了,鬍子拉碴,有點邋遢。但是一件白襯衫,家常,不帥,卻迷得人眼睛不能挪開。
從保護到戀慕。他從一開始的驚愕,到猶疑,接吻時怕人看見,到不可自拔,始終平靜溫吞。
不倫戀情被撞破。小花用浮冰設計殺了撞破的人。(無辜的心機少女啊,連殺人,都清純理直氣壯——我真是不喜歡她)父女隱姓埋名到東京。淺野改行做計程車司機,預支工資為小花買衣服,殺了拿到小花殺人證據的警察。罪與罰,一環推著一環。淺野從血性自我的男子,漸漸頹廢成泡在堆成山的外賣垃圾中的中年。小花仍然是美麗的存在,並且是不斷成長的存在。她帶回家年輕英俊的男生。淺野像慈父般安頓醉酒的女兒,幫她脫鞋,摘隱形眼鏡。卻像瘋子似的撕開男生的衣服,在他的胸口皮膚指尖尋找是不是有她的氣息。老去的父親,和妒忌的戀人。他糾結分裂。還有塵封了的罪孽。
那個穿白襯衫迷死人的男人,開始變得緩慢遲疑,不得體,不合時宜。終於還是穿上西裝,准備參加註定要離去的小花的婚禮,想要像個「父親」,聽到男生喊「爸爸」激動,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這個人是不行的」,小花的腳正從餐桌下面觸摸他的腿——人生像北海道海面上浮冰的碎裂。咔咔做響。


《幻之光》。是枝裕和。1995。

一直拍記錄片的是枝裕和,劇情片的處女作(我說什麼來著,淺野到底拍了多少「處女作」?),一鳴驚人。
拍得很美。
對光線和陰影的運用出神入化。
安靜憂傷。余韻悠長。
這也是屬於江角真紀子的電影,初出道的她,橫掃當年日本國內的各大新人獎。我對江角真紀子的印象,停留在《庶務二課》的「江夏」,麻利干練。卻不知道她出道的時候,竟然如此溫婉。
淺野的角色出場時間很短。但是不能寫入「醬油系列」,因為,曇花一現的「郁夫」為何自殺,是女主角一直試圖尋找的答案。

由美子的奶奶固執的一次次離家出走,想要從大坂走回她的故鄉四國。終於有一次,她沒有被由美子攔住,也沒有被好心人送回來。
由美子從此開始不斷的夢魘。在夢里,她總是那個沿著街燈追出去的小女孩,一直奔跑,一直追,可是「追」不到。
青梅竹馬的郁夫,清貧卻美好的婚姻,三個月的可愛兒子,未曾終止她的夢魘。但是醒著的時候,她特別快樂。
郁夫丟了一輛自行車,便去「有錢人去的棒球場」附近偷一輛回來。兩個人把自行車刷成綠色。自行車鑰匙上拴著小小的鈴鐺。
郁夫講述他的過氣相撲手同事的時候,有一點對於「年歲」的失落和哀愁。但是郁夫離三十歲還早著呢——他和藹溫柔,包容鄰居老爺爺收音機巨大的聲響。
有時由美子去工廠看他。隔著玻璃,她把臉緊緊貼在上面,看她的深愛的男人工作的樣子。郁夫舉著控制器看著她的樣子,和由美子把臉貼在玻璃上連鼻子都壓扁了的樣子,是全片最美好的兩個鏡頭。
他們一起去喝咖啡,騎著自行車回家,討論由美子臉上的雀斑——一點一滴的小生活里,看得見她對他的喜歡,還有她的歡喜——
直到,郁夫毫無徵兆地在鐵路上自殺。

江角真紀子永遠在陰影里的臉。安靜。剋制。
被刷成綠色的自行車漸漸銹蝕。
日子總要過下去。
幾年後,她帶著兒子遠嫁,海邊安靜的小鎮。溫和平淡的丈夫,乖巧的繼女,寡言的老父親。生活似乎安置得很好。
但是「失去」,像陰雨天就會泛起的關節痛。
對往事沒有記憶的男孩,開心地在新生活里奔跑。
她卻因為同住老婦人出海未歸,回鄉旅行時見到舊物舊相識,偶然得知丈夫對亡妻的深愛,甚至,兒子在集市上跑去看自行車——每一個細小的由頭,都會撕開傷口結的痂。她越平靜順從,那平靜下,越浪潮洶涌。
她終於離家出走。沿著海邊送葬的隊伍,不知道為什麼「走」而走。
送葬的隊伍讓人覺得安詳。平淡的死亡並不是「失去」,那是自然的歸宿。
而奶奶和郁夫,那沒有答案的離棄卻是「失去」,永遠懸而未決的問號,無法平息。
追尋而來的丈夫,面對她無法釋懷的問題,說,父親曾經在出海時見到遠方美麗的光在召喚,「幻之光」有時會召喚人離去,郁夫一定是被那美麗的光帶走——
由美子終於穿了件白襯衫——全場她都穿深色的衣服,像一個苗條修長的暗影。
丈夫買來自行車,和姐姐一起教男孩騎車,他們笑鬧的聲音從海邊一直傳到房子里。
白襯衫的由美子,對寡言的公公招呼道,「天氣真好啊」。這個見過「幻之光」卻依然活著回到普通人的生活里的老人,安靜的坐著。而由美子的白襯衫,在她站到他身邊的時候,因為逆光,她再次成為一個修長苗條的暗影。但是孩子們和丈夫笑鬧的聲音還在傳過來。
這是導演善意的答案吧。
真實生活的溫暖,可以漸漸治療那些「失去」的傷痛。
像一粒種子,落地生根,不再「尋找」。
像《空鏡子》的結尾,陶虹飾演的妹妹,在手忙腳亂准備年夜飯的時候,收獲繼女的一聲「媽媽」,她驚喜安慰的神情,臉上發著光——似乎那些曾經的傷痛、失去、困惑、挫折,都能在這個善良的「好人好報」的邏輯里得到安慰和救贖。用一個「好」來給過往的歲月蓋一個「句號」。
那就是答案嗎?
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覺得,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答案嗎?
好的或者壞的,殘酷的或者溫暖的?
這個世界真的曾經給出過答案嗎?
或者只是,「尋找」的人累了,在可以握住一些溫暖的時刻,停下來,告訴自己,「這就是答案」?

22歲的淺野忠信,蒼白又模糊的臉。「郁夫」的印象特別「輕」,像一個恍惚的夢。
熱愛工作,孝敬父親,周全親戚,愛護子女的「丈夫」,質感厚重朴實。
握不住的夢境飄散。像風箏,飛了多久,最終還是墜落在厚重的大地。

但是,我還是覺得,我們真的需要一個答案嗎?

『捌』 求日本好看親情電影

藉著雨點說愛你(整個片子在淅淅瀝瀝的雨季里發生,很美,很感人~)

你給我的夏天(這個也把我看哭了~)

螢火蟲之墓(宮崎駿的動畫,講的是一兄妹在戰爭中的故事,簡直就是催淚彈啊)

步履不停(「人生路上步履不停,為何總是慢一拍」。)

東京塔 (小說就很經典!)

勿忘我(講的是祖母和孫女之間的感情~)

抽屜里的情書(官方網站 http://hiki-koi.com/)

母親(根據黑澤明生前的御用場記野上照代所創作的自傳體小說《給父親的安魂曲》改編)

佐賀的超級阿嬤(看小說的時候就被堅強又樂觀的阿嬤感動了!~)

讓我告訴你(比較難的的父子情~親情片里媽媽的比較多~)

還記得那片天空(一家人的故事~)

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崛北真希的片子~稀罕死這姑娘了~)

本人心水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