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最初的夢想印度的電影
擴展閱讀
電影院精選區什麼意思 2025-05-25 05:22:26
專殺美女完整片專看電影 2025-05-25 05:12:54

最初的夢想印度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5-23 16:41:16

❶ 電影《最初的夢想》上映,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

電影拍攝手法很有新意,電影有兩個主線,一個主線是講中年的男主兒子沒考上印度理工大學,他兒子怕被別人冠上失敗者的稱呼,於是跳樓自殺,男主兒子的朋友及時撥打救援電話,隨後男主及其妻子和男主大學時的“失敗者”室友一起陪伴男主兒子度過危險期的故事;另一條主線是講男主入大學時被安排到最差的宿舍樓h4,這棟樓所有的人都被冠以“失敗者”的稱號,被冠上“失敗者”稱號的這些人也自我沉淪,“失敗者1號”只對性感興趣,沒事就看“花花公子”等性感雜志。

第三: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改變命運的捷徑永遠是讀書。

❷ 不得不說印度的電影確實有一套,那麼《最初的夢想》到底怎麼樣呢

這部《最初的夢想》,雖然劇情不算新穎,但是滿滿的愛,溫情,友情,搞笑和幽默,還有勵志……算是充滿了正能量了!選取的基本素材,其實與我們的教育也戚戚相關!父母都是高材生,兒子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不願意給父母抹黑,十分用心,用功的學習,結果在高考中功虧一簣,想不開,尋了短見!幸好,雖然傷勢嚴重,還是救治及時,還一息尚存!父親為了救子,找來了大學時代的同樓4號樓的好友們來給兒子鼓勁!

❸ 印度電影推薦

印度電影推薦:《摔跤吧!爸爸》、《最初的夢想》、《三傻大鬧寶萊塢》簡首、《調音師》、《地球上的星星》。

1、《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❹ 2021年印度電影的拉加夫是誰演的

2021年印度電影的拉加夫是蘇尚特辛格演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2021年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主角拉加夫是由演員蘇尚特辛格扮演。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講述拉加夫高考失利後,奮發圖強的故事。

❺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的音樂類型

通俗唱法。
經查閱網路網顯示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的音樂類型有古典音樂勵志主題歌曲屬於通俗唱法,歌詞積極向上充滿正義感。
最初的夢想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該片在印度上映時被譽為年度最佳印度電影。

❻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

表面上看似是一部悲劇,但是結局還是比較溫馨的。

雖說一開頭的時候劇情的確是有點悲劇,但是到中間部分,劇情就有點慢慢變化了,這也起到了改變電影走向的作用,讓《最初的夢想》從貼近悲劇的調性,逐步往喜劇片的風格轉換。轉換過程也稱得上循序漸進、有條有理。

❼ 最初的夢想電影劇情介紹

《最初的夢想》講述了一位父親,為鼓勵高考失利的兒子,召集昔日「廢柴」好友,向兒子回憶他們曾經作為「LOSER」的校園往事,給兒子上了一堂生動幽默的「失敗教育課」

這個「廢柴聯盟」里,有「酒鬼」、有「倒霉新生」、有「好色活寶」、有「頹廢王子」、有「愛哭媽寶男」、有「無敵嘴炮王」……他們這些人一直以來都被貼著「失敗者」的標簽,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撕掉了這個標簽,用自己的方式讓大家看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電影《最初的夢想》是導演涅提·蒂瓦里繼現象級影片《摔跤吧!爸爸》後的最新勵誌喜劇,不但延續了「摔爸」扎實的敘事風格,更將原本嚴肅的現實教育議題融入到廢柴逆襲的歡樂篇章中。

目前,該片已經成為2022開年點映評分第一,不負「摔爸」的輝煌戰績,再續佳作神話。公眾號吐槽電影院盛贊該片:「從一群普通人出發,用最切實可行的方式反抗他人輕視的新型逆襲,卻更能讓人輕松代入,感同身受共同體會他們的熱血、歡脫與興奮。」

上映當天也有觀眾表示:「非常印度神片的特色,幾乎全場笑聲沒停,後半段有被勵志到(偷偷眼眶濕潤),有笑有淚,給反內卷打十分!」

❽ 如何評價電影《最初的夢想(電影)》

涅提·蒂瓦里這部影片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結合他本人在大學的一些經歷,最終用喜劇的方式討論了一個艱難的社會難題。

《最初的夢想》最終成了2019年寶萊塢票房第11高的電影。

導演編劇涅提·蒂瓦里本人在上世紀90年代時,就是住在大學4號宿舍的一名學生。

當年3號宿舍和4號宿舍之間的競爭故事成了本片的靈感,導演通過藝術加工,用來服務影片主題。

影片敘事流暢,幾段小故事也是感情充沛,充滿笑與淚,十分值得一看。

丈夫帕塔克和前妻瑪雅都是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IIT)畢業的高材生。

他們的兒子拉加夫今年參加大學入學聯考,結果名落孫山。拉加夫解不開心結,覺得自己是一名失敗者,於是選擇跳樓自殺。

好在拉加夫沒有摔死,只是摔成了重傷,奄奄一息等待搶救。

為了讓兒子找回生活下去的希望,帕塔克開始給兒子講述自己當年的糗事,告訴兒子,並不是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高材生都是一帆風順,也不是只有考試好才是人生成功唯一標准。

《最初的夢想》的拍攝套路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一樣的。

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做引子,然後引出一段又一段往事,以此來不斷烘托影片主題。

而「最初的夢想」是什麼呢。影片用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長最終給了答案。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生活本身,如果不能好好生活,那麼一切都是虛妄。

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頂尖學府,考進去了就可以改變人生,想要考進去自然不會容易。

影片中給出的錄取率不到1%,每年100萬孩子參加考試,最終只有一萬個人入選,剩下的99萬孩子都不知所措。

這個錄取率和我們985的錄取率差不多,都是百里挑一的水平。

有意思的是,印度理工學院的3號宿舍和4號宿舍在硬體條件上有著天壤之別,就像一道牆隔開的富人區和貧民窟。

優渥條件留給外國留學生,臟亂差的留給本土人,反正不怕你退學,有的是人搶著要來。

畢竟上過大學的朋友就會知道,這是「國際學校」的慣例。

人生很長,一次考試不應該決定一生。

《最初的夢想》拍出了許多現實問題,什麼雞娃、什麼neijuan早已是階級固化下的必然結果。

目前社會上只有考試還是唯一公平公正的渠道,底層人民也只剩下這一條獨木橋能夠實現階級改變。所以每次出現教育方面的不合理改革時,平時再溫順的家長也要討個說法。

帕塔克和瑪雅自然也知道學習考試的重要性。因此他們潛移默化地也會把這種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孩子逐漸就覺得學習考試是生命的全部,考試成績是活著的唯一目的。

帕塔克和瑪雅的本意肯定不是逼迫孩子,只是在孩子只剩下唯一出路的時候,不自覺地會表現出對成績的重視。

我們自己作為學生家長,同樣也會將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每次給孩子輔導功課的時候,總感覺心臟病即將發作。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新聞,某大學教授吐槽自己孩子是個學渣,表示開始接受。我愛人還會勸我,你看人家X大教授都認命了,你還這么雞娃幹啥?我說,人家再學渣也有X大兜底,我們有什麼兜底?

《最初的夢想》表現了這么多問題,但卻無法給出的實質性應對措施。

影片給出的建議看似熱血,實則佛系。

電影號召孩子努力奮斗,去做一名戰士,而不是做個失敗者。只要拼盡全力戰斗過,失敗了也不可恥。

說到底還是要過了自己的心理關,其他就隨緣吧。

並不是說佛系不好,而是在看清問題本質後,大徹大悟,才會活出真我。

現在躺鮃、禸棬都成了敏感詞,甚至相關商品也都下架處理。

當躺鮃成了敏感詞,享受生活反而變成了奢望。

可是,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根本,如果活著就是做牛做馬受苦受累,絲毫感受不到活著的樂趣,那麼生命的意義在哪裡。

學生的本職是學習,但並不是只為了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上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同樣工作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被人賺取剪刀差,目的是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如果只是讓人做牛做馬,卻不給與相應的待遇,這種工作還有什麼意義。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也不能重來。

盡管社會將成功標准簡單地等價於錢,但是我們需要做到的是不要活在別人的標准里。

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生活找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成功標准,讓自己變成有價值的生命。而不是到死都是別人鐮刀下的韮菜。

不做擼瑟做戰士,

兼顧熱血和佛系。

❾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影評

《最初的夢想》這部電影,獨有的特色就是,用喜劇的方式來闡述深刻的道理。

該片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鼓勵高考失利的兒子重拾信心,向他娓娓道來自己在大學時期和朋友們通過一場冠軍聯賽歡樂逆襲的故事,傳遞出了「勝負不可知,但我輸得起」的人生態度。

電影在印度上映期間以超15億盧比票房位居同檔期票房榜冠軍,媒體觀眾將其評選為「年度最佳印度電影」。

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被帕塔克(蘇尚特·辛格·拉吉普特飾)寄予厚望的兒子拉加夫高考失利,因無法忍受「失敗者」的標簽而發生意外。

面對病床前喪失信心的兒子,帕塔克講述了大學時代,自己與朋友們以及前妻瑪雅(施拉達·卡普爾飾),為了完成「失敗者」的逆襲,在冠軍聯賽中「損招」盡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