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使的膽量:赤色教室的電影評價
《紅色教室》:情慾里的華麗憂傷
在一堆廢棄的垃圾邊,女人走過來,將男人遺落的風衣丟給他,然後繼續向前走。
「一直走,然後轉右,你會看見一個寺院,在那裡可以搭到計程車。」
女人停下腳步,平靜的道,並不去看男人。
這是一句平淡的對白,就像隨口回答街邊迷惘的問路人,彼此只是不經意的擦肩而過,不留回憶,不留痕跡。但接下來的對白卻帶出些瑣碎的往事,暴露出存在的過去,於是情感就像被剪接在一起的蒙太奇,瞬間就有冷暖在其中迸散開來。
「我等過你,但只有三小時。就這樣。」
說完這句後,女人轉身就走,不理會男人的拉扯以及表白。在路邊的一塘積水旁,她停下腳步,略為低頭,臉頰邊似有亮光閃動。清冷的光將她的身影投射在污穢的水面上,倒映出一個依然美麗的輪廓。她躊躇起來,隨即又踏進去,影子劇烈搖晃起來,在漣漪中分裂成碎片……
這是曾根中生1979年作品《紅色教室》(天使のはらわた赤い教室)中的最後一幕,分離中包含著難以排遣的悲傷與愁緒。多情而脆弱的人也許需要一段濃烈的音樂一抒胸臆,但曾根中生對此卻只是輕然的嘆謂。在那段擦肩而過的寂靜里,背景有淡淡的音樂聲響起,來不及去到高潮又黯淡下去。在《紅色教室》中曾根中生所敘述的這段交錯的愛,憂傷一如這段悄然出現的音樂,輕撩心弦,只是數秒,卻歷久不息。
這部入選了《電影旬報》所評選的日本二十世紀百大名片的經典電影,意外的有一個粉紅電影(PINKEIGA)的表層。與其他粉紅電影具有同樣的賣點,《紅色教室》中也充斥著裸露的女體與情慾中沉淪的愉悅畫面,處處流淌出官能的美。但這顯然不是曾根中生的意旨所在,那些掩藏在肉體與情慾之下的人物命運,才是他所關注的焦點。
在《紅色教室》里,曾根中生以粗放的筆觸敘述了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色情雜志編輯村木與粉紅電影女演員名美,彼此吸引卻又無緣相愛,雖然一再相遇卻只能一再錯過。藉著表層粉紅電影的官能吸引,曾根中生得以深入人物內心,展示其中隱秘的情慾與情感,將之與時代背景結合,為粉紅電影賦予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
有別於那些巨細靡遺描繪人物點點滴滴的作品,《紅色教室》中曾根中生用了一種極其簡潔的處理,避開對人物的刻畫,而是集中描寫人物在不同時空里的生活狀態,突出其中細微的重復與變異,以對比來完成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與之對應的,是線性敘述的三幕時空。在第一幕中,村木在觀看一部類似的《女教師》電影時,對女主角產生了一種復雜的情感,但卻找不到有關她的線索。第二幕發生在數年後,村木偶然中得知女主角名美的下落,於是約她見面,向她表白那份在一個不合適的時刻里產生的情感;由於彼此還需要時間及空間來接受彼此,村木決定第二天再見面;誰知第二天村木意外被警察抓走,名美在約定的地方等了許久,最後黯然離開。第三幕是三年後,村木在一次外出拍攝結束後,重遇名美,但她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名美……
在電影里,曾根中生塑造了一群在日常生活被磨平了稜角的男人與女人們,在日復一日盲目的奔走中沉默的生存著,偶然中重拾生活的意義,卻在追求的道路上一再碰壁,雖然外表看上去完好如初,但內心早已裂成碎片。這群人物的焦點,無疑集中在水原ゆう紀所扮演名美這一人物之上。正是通過她的遭遇,曾根中生塑造出一個被摧殘、被追逐、被毀滅的女人形象,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真善美。而蟹江敬三所扮演的色情從業者村木,他對名美真摯而執著的愛,正是拯救這個沉淪慾海的女人的最有效武器。
這種等待被拯救的女人及其形象,正是情節劇中最常用的模式,但曾根中生卻在電影中賦予了它更多的內容以及含義。作為被摧殘的名美的拯救者,村木自身也是一個待拯救者。他為了生存投身色情出版業,在隨手可得的「性」里早已迷失了對「愛」與「美」的感受,「喪失了被感動的能力」。直到他戀上電影中的名美,那些消失的情感,又再次復活。正是在對名美的拯救中,對愛與美的追求同時也在拯救他自己。這種雙向的、互動的拯救在沿襲情節劇模式的同時,又打破了情節劇中因文化背景所產生的意識形態限制,改變了情節劇結尾慣常的社會妥協與自我犧牲含義,從而將主題提升到一個全新的表現層面。
在《紅色教室》的三幕時空中,故事看似是起承轉合的三段式結構,但略過作為引子的第一部分,把注意力放置到故事的後兩幕之上,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精巧的對照式結構,其中的情節、細節具有嚴格意義上的演變、對立與統一,就像是事物本身與倒影,其間的介質是時間。
在第二幕中,村木處於莫名的失落狀態;主編著一份色情雜志,小且處於地下狀態;裕子是他的固定情人,村木是與她發生性關系的第一個男人,倆人之間的關系更多地依靠性來維系;因為拍攝需要場地,村木在情人旅館的預約電話里聽見完全陌生卻異常熟悉的聲音;在情人旅館他找到名美,她有著干凈的、純真的面容;在第一次約會中,兩人在明亮的公園見面;其後在旅館里,名美主動以性來誘惑並試探他,村木沖動的打了她;離開時得知她的名字叫名美;第二天,在瓢潑大雨中,名美沒有等來村木;在被遺棄的失落中,名美用性來填充空虛,一個男人成為她的性俘虜……
在第三幕中,村木處於一種更現實的失落狀態;雜志已經頗具規模;裕子已經成了他的太太;有一個名叫名美的女兒,顯然寄託著村木不為人知的情感;兩人之間已經沒有了性;同樣是工作原因,村木來到情人旅館,服務生卻是一個老太太;在其後,下著雨的骯臟街頭,村木偶然中邂逅名美,她主動招徠著路邊行人,化著濃妝,美麗依然卻有了太多改變;在村木的糾纏中,名美現在的情人正人毆打了他;第二天,村木再次來見名美,再次被毆打;正人依然是名美的性奴隸;最後在閣樓上,在一場混亂的性表演里,名美沉浸高潮之中,但性已經無法填補空虛……
這種結構上的鏡像意象或者「二」的意象,是《紅色教室》中曾根中生最具創造力的運用,也是故事最內化最具表現力的基礎結構。除了上述一再重復的細節外,在主要角色以外的人物設置上,同樣體現著類似的結構。在第二幕中,裕子與村木是情人關系,在第三幕成為婚姻關系,由不穩定到成為社會體系裡一種穩定的結構。正人與名美最初是基於偶然的性吸引,最後兩人之間產生一種特殊的性關系,不僅都成為性的俘虜,還將性轉化為商品。雖然沒有明確交代兩人之間是否存在婚姻關系,但這種相互需要的關系顯然也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社會結構。這種社會意義上的關系對比,同樣構成了鏡像意象。在更外一層的人物上,色情雜志的攝影師、助手、女模特等,都是這種鏡像中用於對比的元素。
在這個鏡像結構里,不僅存在著線性時空上的縱向對比,同樣也存在著時空內的橫向對比。比如兩個女人的比較:名美與村木有著心靈上的聯系,裕子與村木有著肉體上的聯系;在時空變化後,名美與村木還存在著某些精神上的聯系,裕子卻與村木有了事實上的婚姻聯系。當我們來審視他們之間的糾葛關系,在兩種不同的聯系裡,同樣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兩個男人的比較同樣的屬於這種范疇。以名美為中心,村木與名美有著心靈上的聯系,但卻無法走到一起;正人與名美只有肉體上的關系,但兩人卻能夠在一起。對於拯救的主題來說,兩人都無法拯救名美,同時也因為拯救這一行為的失敗而導致自身的沉淪。對應他們各自所屬的關系,對名美這個待拯救者而言,又是一個雙向的雙重拯救,不同時空的兩次拯救,不同方式的兩個拯救人。
由鏡像的兩幕結構再回到整體的三幕結構上,看結構如何決定強有力的悲劇結局。在第一幕中,村木對名美產生了情感,對名美的拯救由此開始,但兩人之間沒有現實的聯系,拯救只存在於構想之中,這一幕最終的價值包含了失落;在第二幕中,村木與名美見面、表白,有了情與欲的糾纏,這是第二次拯救,意外的失約導致反諷的效果;在第三幕中,一切已是滄海桑田,拯救只是無力的掙扎,名美拒絕了拯救,任由自身的沉淪,這是無可更改的失敗。對於村木的自我救贖來說,在第一幕中他找到了方法;第二幕他有了行動,但行動失敗;到了第三幕中,他的境況已經決定了拯救變得毫無意義,無力的自我救贖變成了對社會結構(婚姻)的沖擊,這就註定了悲情的結局。而有著鏡像效果的外部拯救內部拯救的雙重失敗,又賦予了故事最大的悲劇意義。
這只是起點。我們知道最大的悲劇歸結於宿命,而宿命的最大意義在於一再重復,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一再上演。一部傑作,必須在已經完成表述的基礎上繼續向外擴展;同時在形式上,最好還有一個封閉的圓環結構,而無論結局是否開放與閉合。這一切,曾根中生都在《紅色教室》中巧妙而自然地完成。在第三幕的最後部分,名美在村木的窺視下與男人做愛,一個無處發泄慾望的男人拉住離開的正人,詢問是否有第二個女人。意外的,正人打開地板,從裡面拉出一個女學生裝扮的少女,飢渴的男人頓時圍攏過來,將她團團包圍。背景里,村木在一個男人的沖擊中上下顛簸著,表情木然;前景里,少女的手伸在空中,無目的的無力抓取,燈光來回搖晃,將兩者交替閃現;而村木在另一間屋子裡,目睹著這一切發生……這一刻,女學生與女教師、誤入歧途的人與待拯救的命運、被摧殘的女性與無力的旁觀者等諸多形象重疊在一起,營造出一個令人震驚的高潮。形式上,不僅首尾呼應同時也呼應了鏡像意象;在內容上,成功地將悲劇擴展到不同時代、不同人物,營造出一個周而復始的宿命主題。
《紅色教室》改編自石井隆的系列漫畫《天使的膽量》之一,石井隆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用許多大雨場景用來烘托環境與氣氛。由於無緣一睹石井隆的原作,無法確定《紅色教室》的漫畫中是否存在類似場面。在電影中,雨的意象被曾根中生部分的沿襲進來。在村木與名美無緣相見的場景里,下著瓢潑大雨,將名美渾身淋透;在兩人重逢的夜裡,也下著絲絲小雨,被淋濕的人是村木,在這些場景中,雨的意象某種程度上外現著人物內心。但縱觀全片,雨的意象其實被曾根中生納入了水的意象之中。在電影中,純潔的水、被污染的水、潮濕的曖昧與性、體液、水與紅色的花、紅色與情慾、白色等等元素,構成了一套復雜但含混的的象徵系統。其中最重要的意義,是水所構成的鏡子意象,對時間之河的隱喻,與故事的鏡像結構之間形成關聯映像,在形式與內容兩個層面上強化著這套表意系統。
這套系統中另一獨立且直接可見的元素,是曾根中生對色彩(紅)的運用,同樣的復雜、含混且包含了諸多層面。這一元素最先應用於戲中戲的電影里,是一種黯淡的紅,包括了紅色的花、紅唇、紅色走廊、紅色圍欄等等;當它沿用到現在的故事中,則包括了場景中的紅色道具、紅色衣物、紅色燈光等等;在情節中,紅花作為敘事元素,對應著村木與名美的數次相遇;在色彩上則部分運用了紅色色調,與其作為濃烈的情感象徵對應出現。
在這種綜合的運用中,曾根中生與他的合作者們創造出了許多具有令人驚嘆的表現力的場面,其中最精彩的一場戲也許就是村木與名美在旅館里的見面。這是一場復雜的戲,它包含著極多的細節。內容上,這一場戲將讓兩人在對抗的前提下完成心靈上的第一次契合,這個過程包括了誤會、表白、說服、試探、辯解、憤怒、自嘲、觸動、接受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些脈絡清晰的細節,人物將在內心完成一次艱難的轉變;同時為了保持敘事的進度和節奏,這場戲必須在一個受控的時間內。最後的銀幕時間長約八分鍾,在這個段落里,曾根中生以一個中景作為主鏡頭,以這個鏡頭的出現為界限把整個段落劃分為三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曾根中生以頻繁的切換強調兩人的沖突;在第二部分,這種切換相對變緩,但曾根中生加強人物動作使對抗到達一個小高潮,然後通過人物的動靜變換表現其中所包含的轉折;在第三部分中,曾根中生只用了一個鏡頭來交待情節,以緩慢的進度來擴展銀幕時間,從而使觀眾得以深入人物內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細膩情感。
在這場戲里,曾根中生對節奏的掌控、場面調度等都表現出極高的水準,但最令人欣賞的,卻是曾根中生對這場戲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時間的表現。與受控的銀幕時間不同,這里的時間是指故事時間,是場景中不可見的但不停流逝的時間,它與敘事節奏相互作用,額外製造出強大的張力。在這里曾根中生化不可見為可見,將情節所包含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結構上,它與第三幕尾聲中的污水塘鏡時間意象形成對照,成為整體鏡像意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時間這一元素巧妙存在於作為界限的中景鏡頭中。在這三個主鏡頭里,背景都是窗紙,而場景的主光源則是來自窗紙外所斜射進來的光線(可能是模擬陽光的強光源)。在開篇的第一個鏡頭里,光線由右上至左下在窗紙上投射出一個屋頂的陰影,灰色陰影占據了窗紙的一半,另一部分則是白色的強光,側面暗示出情節所發生的時間。這種白色、白與灰的對比也構成這個場景的主色調。到第二個鏡頭出現時,窗紙上的陰影已變小了,分界處有明顯的紅色調,暗示時間已變化,場景整體的色調也變為白與紅的對比。這里顏色的變化也象徵著人物內心的某些變化,與情節的發展是嚴格對應的。第三個鏡頭同時是一個完整的部分,雖然這部分只有一個鏡頭,但內部也是有分段的。在這個鏡頭的開始,窗紙上的光線快速移動,然後消失;房間里一片黑暗;緊接著外面有一盞紅色的燈在左方亮起來,將窗紙的左邊映紅,紅色成為場景的主色調;過了一會兒,又有一盞白色的燈在右方亮起來,在窗紙的右邊形成一塊白色光暈,與左邊的紅色形成強烈對比。這個白色出現的時機,正對應著名美內心改變的一瞬,她此時背對著鏡頭,默默無言,但光線的變化卻將她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由這些變化,我們也可以發現這場戲中灰色、紅色、白色所代表的情感象徵。在這一段落中,聲音和配樂的運用具有類似的效果,只是不如前者來得明晰。
照明不僅在這場戲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整部電影中都有突出的表現。在現實主義的題材中,這種照明與舞美結合,在某些場景營造出一種詭異幽玄的基調,正是宿命主題不可缺少的表意空間。這部電影的照明師是熊谷秀夫,他的合作者雖然沒有那些名聞遐邇的大師級導演,但卻是日本電影史上一位極重要的電影人,日活七十年代粉紅浪潮中最主要的創作者之一。他參與了一百多部電影的攝制,職業生涯由五十年代延伸至今,其代表作品除了眾多的粉紅名作外,還包括了《戰爭與人間》(三)、《人證》(人間の證明)、《魚群之影》、《青春之殺人者》等名作,最新作品是2006年根岸吉太郎導演的《透光的樹》。他在《紅色教室》所使用的照明手法,與許多日本電影尤其是鬼怪片(怪談、恐怖)的用法極其相似。
在這一場景之中,電影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形象,就是由日本建築特有的水平線條、垂直線條等構成的內部景框。除了構圖方面的考量外,主要原因應該是曾根中生藉此營造出一種囚禁的意象,不僅是人的囚禁,也包括了更深一層的被囚禁的情感、情慾。在攝影上,曾根中生使用了許多的低機位角度,以此製造出一種壓迫的感覺,這與囚禁的意象是相通的。另一部分攝影角度是較多的俯與仰,這種用法可能是藉此表現性別在性中處於屬或者支配的地位。在以官能吸引為主打的粉紅電影中,這是最常見的主題之一。作為一個紅粉電影導演,曾根中生在電影中塑造的村木這一角色,無疑具有較多的自況色彩。藉著《紅色教室》中的突出表現,曾根中生突破了粉紅電影的藝術局限。同時,曾根中生也保留了粉紅電影一貫的思考,即靈與欲中的重合與分離。在故事中,村木對名美情感的萌芽,源於那部被觀看的情色電影,而觀看本身就具有較多的色情意味,情感的內部多少也包含著情慾。這種粉紅電影對情與欲的探討,本身具有隨意與含混的特徵,但與《紅色教室》的宿命主題結合,意外的具有了嚴肅的思想性,遠遠超出普通粉紅電影的境界。結構上,這種分離又重合的兩面,同樣包含進了整體的鏡像意象中。
前面我們說起過《紅色教室》具有的情節劇特徵,也說過《紅色教室》超越情節劇的悲劇意義。這類情節劇通常有一些固定的套路:把壓抑的性慾作為起點,情慾解放是敘事的焦點,適當的性行為是常見的結尾等等。以此對照《紅色教室》,我們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更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紅色教室》的粉紅表層。有趣的是,情節劇中情感與情慾多半是一體的,而《紅色教室》中情感與情慾的關系卻復雜得多,尤其在後半部分,情與欲完全處於對立的分離狀態,這與絕大多數粉紅電影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另一個可以把《紅色教室》從粉紅電影超脫出來的,是電影中的情色場面。大部分粉紅電影中,類似的場面完全是基於官能賣點而誕生的(《女教師》),或者是完全處於支配地位的主要敘事內容(SM類型),《紅色教室》中,類似的場面則是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其它情節具有同等的地位。
跳出故事內容,回頭再看《紅色教室》,或多或少也包含了對電影本體的一些不自覺思考。色情創作者對於曾根中生的自況意義是其中一部分,村木對名美的情感源於看電影這一行為是另外一部分。這種行為中包含了許多本體的意味,例如儀式、移情、代入、認同、凝視、濫情與聚情等等。總的來說,《紅色教室》具有一切藝術電影的特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傑作。它不但講述了緣分的陰差陽錯,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的永遠的傷;也講述了日復一日里,被生活磨掉了稜角的每一個普通人。它是對時間的嘆謂,人終歸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也是對命運的終極憂慮,即使你脫開人生的一個凶兆,也避不開命運接踵而至的兩個大波……
B. 日本女忍者電影
《消極的快樂,電鋸的邊緣》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CF%FB%BC%AB%B5%C4%BF%EC%C0%D6%2C%B5%E7%BE%E2%B5%C4%B1%DF%D4%B5&fr=ala0
導演 北村拓司 演員 市原隼人 .....山本陽介 三浦春馬.....能登 關惠美 .....雪崎繪理 淺利陽介 .....渡邊 板尾創路 Itsuji Itao 野波麻帆 Maho Nonami Hiromi Shinjo .....(as Hiromi Shinjô
劇情介紹
在名為青春的年代,人們總會朝著和往常不同的方向全速奔跑。平梵谷中生山本陽介(市原隼人飾)的全速奔跑是從偷盜高級和牛肉的犯罪行為開始的。就竊肉而歸的寒夜裡,他遇見了身著學生制服的美少女雪崎繪理(關惠美飾)。與此同時,他目睹了魔幻般讓人難以置信的場面——一個高大的男人舉著電鋸出現,少女與之展開激戰,她擲出飛刀正中電鋸男的心臟,但對方竟然沒死,帶著傷逃走了。繪理憤憤地對陽介說:「別擋路!」 回到宿舍後,陽介向好友渡邊(淺利陽介飾)說了這事,但渡邊根本不信。陽介暗中做了一個決定:「我要為守護繪理而戰!」第二天,陽介又遇見了繪理,從此加入了每夜與不死電鋸男的戰斗之中,庸庸碌碌的青春終於有了意義,有了目標。他們從游泳池打到游樂場又打到公園。繪理也不清楚與電鋸男作戰的原因,但據說如果不打倒他世界就會毀滅。陽介也不深究,他覺得即使為繪理而死,也是最棒的死法。 每天,陽介和繪理一同在圖書館學習,等待電鋸男的出現,兩人的心慢慢接近。 陽介即將轉校去札幌。他把這個消息告訴繪理的那天,不知為何電鋸男威力倍增。陽介覺得自己已經幫不上忙,請求繪理停止戰斗。但繪理卻不願意逃避,她要繼續作戰。陽介聽到了另一個好友能登(三浦春馬飾)的聲音:「你真沒毅力啊!」以前,能登、渡邊和陽介三個人總是在一起,能登死於一場摩托車事故,陽介卻一直沒有忘記他。 電鋸男終於再次被擊敗,繪理和陽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繪理說起了自己的故事,原來她的雙親和弟弟都死於事故,只剩下她獨自一人生活。正是在葬禮結束之後,她第一次遇到了電鋸男。繪理把戰斗看成是為家人報仇的方式。 在陽介搬家那天,渡邊為他開了一個告別會。渡邊給陽介聽了自己作曲的歌,歌詞是能登死前留下的,而內容竟然彷彿在描繪如今的自己和繪理。陽介下決心繼續戰斗。他飛奔到繪理的家,發現那裡沒有人。繪理已經獨自應戰去了。陽介能否及時趕到?繪理是否安然無恙?而這場戰斗的真正意義、電鋸男的真實身份又是什麼?一切謎底將會在最終決戰之刻揭曉……
C. 好看的日本動漫電影
螢火之森
《螢火之森》(蛍火の杜へ)是綠川幸編著的漫畫作品。短篇漫畫(只有1話)後綠川幸為配合動畫又補了個特別篇。(後被改編為劇場版動畫,已於2011年9月上映)。故事發生在被翠綠色覆蓋的 「山神之森」,小女孩螢遊玩之中迷失了方向,遇到了帶著狐狸面具的少年銀,二人結下了奇妙的友誼。此後每一年,螢都會來到這片山林找銀,但銀的真實身份則是一旦被人類觸碰就會消失的靈物。
圖片
竹川螢在媽媽的嘮叨聲中把行李准備好,出門到鄉下的外公家去。隨著小螢的思緒,畫面回到過去,6歲的小螢每年夏天都會到鄉下外公家,一天,小螢獨自在外公家附近的樹林里玩,卻迷路了。
突然一個帶著面具的大哥哥出現,從與大哥哥的談話中,小螢得知他住在森林裡,但不是人類,並且不能被人類觸碰,否則會消失。大哥哥把小螢帶出森林,邊走邊告訴小螢,這個森林是山神和妖怪們所居住的,不能隨便進來,否則會受到妖惑而出不去。小螢跟在大哥哥後面,心生好感,於是小螢堅持說第二天會帶著禮物來感謝他。大哥哥默許了小螢的決定,並告訴小螢,他叫阿銀。第二天,小螢真的去找阿銀,而阿銀也在路口等著。阿銀帶小螢去散步,兩人還一起吃了冰棍,小螢感覺非常有趣。突然小螢身後出現一個妖怪,阿銀告訴妖怪小螢是自己的朋友,而妖怪則警告小螢,千萬不要碰阿銀,否則它會把小螢吃掉。
接下來的幾天小螢都與阿銀在一起,一次兩人在草地上,小螢趁阿銀睡著,摘下來阿銀的面具,看到阿銀是個英俊的少年。
圖片
一天,小螢遺憾地告訴阿銀,自己明天不能來了,因為要開學,要回自己的家去了,自己是夏天才過來外公家的。阿銀告訴小螢,明年夏天再過來,自己會等著小螢。於是兩人每一年都夏天都待在一起玩。一天,搗蛋的小螢倒掛在樹上,不小心掉下來,阿銀著急的伸出手卻沒有接住她,因為觸碰她自己就會消失。
慶幸阿銀沒有碰到自己的小螢同時又感到很傷心,因為無法觸碰到阿銀。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小螢和阿銀度過了每一個夏天,兩人在草地上聊天,在森林裡漫步,在草地上一起放風箏,感情也越來越好。小螢自己都上了初中,卻發現阿銀貌似沒怎麼變。一天,小螢和外公的聊天中知道今年冬天會很冷,於是小螢給阿銀送去了圍巾。
D. 推薦|10部適合女生看的日本小清新電影
1、歲月的童話
《歲月的童話》由高畑勛執導,今井美樹、本名陽子參與配音的日本動畫電影。影片講述了妙子在十天的鄉間假日中漸漸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活,並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改變了人生的故事。
妙子27歲了,她向公司請了十天的假,到鄉間享受嚮往已久的鄉村生活。自此,她便常常想起了她五年級那一年的往事。一路上不斷回想五年級時發生的往事,到達目的地後,迎接她的是一名鄉村小夥子,比她小2歲的俊雄。
她開始了農民的生活,並樂在其中,向俊雄分享她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在鄉間看到的景色都能勾起美好的回憶。兩人相處甚歡,一起感受歲月流逝的痕跡。正在她要離開的前一天晚上,俊雄的奶奶竟向妙子建議與俊雄結婚,頓時又牽起了妙子的回憶。
2、記憶中的瑪妮
初中女孩佐佐木杏奈(高月彩良 配音)深藏無限的愁緒心事,她與疼愛自己的養母賴子(松島菜菜子 配音)也無法坦然相對。由於上學期間突發過呼吸的情況,於是杏奈利用暑假來到了風光秀美的北海道札幌市,在親戚大岩清正(寺島進 配音)和阿節阿姨(根岸季衣 配音)家療養。在叔叔家不遠處的溪地,矗立著一座老舊但風韻獨存的西式建築,奇妙的感覺令杏奈注意到了它的存在。某個夜晚,心情低落的杏奈劃著小船超該建築劃去,結果發現本該許多年沒人居住的房子居然燈火通明,並且她在那裡邂逅了與之年齡相仿的金發碧眼女孩瑪妮(有村架純 飾)。相似的心境讓兩個女孩成為好朋友,她們依戀著彼此,卻不知各自的心底隱藏著怎樣令人難以置信的因緣……
3、海街日記
臨海古都鐮倉,順山而成的小鎮,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則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外婆去世後,外孫女們繼承了這棟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房子。過早擔負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綾瀨遙 飾),盡心盡力照顧著兩個妹妹佳乃(長澤雅美 飾)、千佳(夏帆 飾)健康成長。這一天,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到姐妹手中。她們結伴而行參加了父親的葬禮,並且結識了從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廣瀨絲絲 飾)。許是血緣中的親近之感,幸在臨行前邀請鈴搬來鐮倉同住。未過多久,抱著對姐姐們的憧憬,鈴邁入了父親曾經生活過的房子。四季流轉,姐妹們的故事悄然上演……
4、小森林夏秋篇
平凡女孩市子(橋本愛 飾)自幼生長在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村莊小森。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為青山綠水所環繞,儼然一個幽靜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雙勤勞的雙手經營渺小卻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盪,只不過她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最終回到了媽媽早已不在的老宅。童年時媽媽福子利用山川田野各種食材做出胡亂命名的美食,實心眼的市子在感嘆受騙之餘,也將美好的回憶留在了味蕾深處。彷彿遵循著母親的步伐,她將對故鄉的熱愛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在朋友佑太(三浦貴大 飾)和吉子(松岡茉優 飾)的環繞下,享受著無憂無慮的人生……
5、西瓜
這部劇講述了四個性格迥異的女人,機緣巧合之下聚在一個叫「Happiness三茶」(以下簡稱「三茶」)的家庭旅館里,共同生活了一個夏天的故事。
「三茶」是個奇妙的農家庭院,想像中的夏天元素,這里幾乎都有。
6、菊次郎的夏天
暑假到來,自幼喪父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正男(關口雄介飾),如今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暑假特別無聊。他拿出母親從外地寄回的信,准備自己一個人去愛知縣豐橋市看望母親。
鄰居阿姨(岸本加世子飾)發現後,決定幫正男完成心願。她拿出一筆錢做為旅費,還安排游手好閑的老公菊次郎(北野武飾)陪伴正男一起踏上尋母之途。可是在第一天,菊次郎就把老婆給的錢全部輸光,於是兩個人只好步行前往愛知。
一路搭順風車,惹了不少麻煩後,菊次郎終於帶著正男到了他母親的家,但小男孩卻十分沮喪。歸途中,菊次郎努力安慰他,二人過得十分愉快,夏天就這么過去了。
7、冬冬的假期
因為媽媽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小學畢業生冬冬(王啟光)攜帶妹妹婷婷(李淑楨)來到鄉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當地小朋友共度快樂時光的同時,也逐漸見識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臉孔。
舅舅(陳博正)房間里藏有通緝犯人,同一個女孩談著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戀愛;人見人怕人躲的瘋女人(楊麗音)和婷婷交上朋友,並救了婷婷一條命;為救治瘋女人,外公沒趕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兒……冬冬雖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種種,要他好好消化掉卻也費力。但當媽媽和瘋女人均轉危為安,冬冬在聽完外公的一席話後,明白了許多事情不能只看錶面。
8、游泳池
4年前,京子(小林聰美飾)離開了家人,來到泰國清邁郊外的某家小旅館工作。在大學即將畢業之際,京子的女兒小夜(伽奈飾)來到泰國尋訪母親,前來機場迎接她的並不是久別的母親,而是母親的同事——青年市尾(加瀨亮飾)。
小夜跟著市尾來到了擁有一個小游泳池的旅館。旅館的女主人叫菊子(罇真佐子飾),菊子即將不久於人世,但依然過得悠閑自在。除了三個大人,這里還常住著一個叫阿比的泰國小男孩。
小夜發現母親和這群非親非故地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覺得無法理解。阿比希望能見到失蹤的母親,好心的市尾想幫他尋找,卻處處碰壁。這里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著彼此、體貼著彼此。小夜受到他們的感染,漸漸敞開了心扉。
在小夜來到這里的第四天晚上,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火鍋。小夜終於把埋藏了很久的問題問出了口:「媽媽,你為什麼丟下我跑到泰國來?」
波光粼粼的游泳池映出各色風景,無拘無束地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擁有樸素的心靈,他們因為喜歡這里,而選擇了這里作為自己的居所。回日本的日子臨近了,小夜有了一種宛如脫胎換骨的感覺……
9、空想新子和千年的魔法
昭和30年,位於山口縣的防府市,是一個依山傍水、空氣清新的美麗所在。就讀小學三年級的青木新子(福田麻由子 配音)自幼生長在這里,她最喜歡聽爺爺講述的關於這個小町千年前古國國築的故事。某天,一個來自大都市的轉學生走入新子所在的班級。這個名叫島津貴伊子(水沢奈子 配音)有著白皙的皮膚,受過良好的教育,與土生土長的孩子們截然不同。新子與略顯拘謹的貴伊子結為好友,更帶領貴伊子融入了這片充滿了幻想和魔法的田園生活……
10、言葉之庭
年方15歲的高中生秋月孝雄(入野自由 配音),專心學業的過程中不得不為了生計打工賺錢。母親離家出走,他與哥哥過著看不到前方的生活。入梅之日,孝雄逃課來到日本庭園。在一座安靜的小亭子里,27歲的職場女性雪野百香里(花澤香菜 配音)邊吃巧克力邊飲啤酒的樣子引起了孝雄的注意。似曾相識的二人,彷彿約定好了一般,每到落雨之日便從世俗的煩惱中逃脫出來,相會於這座鋼筋鐵骨都市叢林中宛若世外桃源的幽靜角落。在梅雨季節的日子裡,他們的心漸漸向彼此靠攏。志願成為手工鞋匠的秋月,決心以雪野為模特做一雙鞋。
雨過天晴,艷陽高照,庭園中久久不見秋月和雪野的身影,相會無期亦有期……
E. 溫馨的殘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電影淺說
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是從他那部《海街日記》開始的。說起他,又要從我對日本電影導演的認識開始說起。
我對於日本導演的認識,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黑澤明階段。日本的著名導演很多,像小津安二郎,大島渚等等,但我最開始認識的還是黑澤明。看到他的第一部影片不是著名的《影武者》,也不是《羅生門》,而是後來的《夢》。電影里講述了幾個不同的夢,其中一個夢是關於日本核電站的。裡面說,日本的核電站發生泄露,全島成了一片焦土,僅存的幾個人在毒霧和廢墟上做著最後的講述。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好悲涼凄慘,給我印象很深。直到那年,福島核電站發生泄露事故,我看到新聞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黑澤明的《夢》成真了。」一部電影就這樣變成了預言。
第二個階段是北野武階段。那些年,青春年少,世事懵懂,崇尚北野武的那種冷酷與暴力。那時在地下碟商手裡,淘到很多北野武的電影。從《凶暴的男人》到《花火》,從《大佬》到《奏鳴曲》等等,最不愛看的就是《菊次郎的夏天》,當時在看的時候,一直期盼突然出現在裡面的暴力鏡頭,一個也沒有,很讓我「失望」。後來漸漸明白,北野武最好的電影,除了《花火》,就要算《菊次郎的夏天》了。這都是後話,那時是不明白的。
當然,在北野武之外也開始更多關注日本的其他導演,但那時大多都是崇尚暴力的。比如三池崇史,比如深作欣二。尤其是深作欣二,當時他人生中,最後一部作品《大逃殺》,影響很大。現在的很多游戲,都開啟《大逃殺》模式,足見其影響力。
第三階段就是不折不扣的是枝裕和階段了。沒有了暴力殘酷,但你能從他的作品中更能體會到人生的殘酷。他總是在委婉地講訴故事,用一種溫馨的口吻,但講訴的卻是殘酷的現實。和別人不一樣,他不習慣於直接告訴人們,這個世界有多痛苦這種「敘述」似的方式表達,他往往是通過描寫人生中的美好,來讓觀者去體會人生的艱辛與痛苦。讓你感覺美好的同時,笑里又含著淚。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敘事手法。能夠通過旁敲側擊,側面描寫,來帶動人們的主觀意識去思考,體會他的言外之意。這在藝術表現上,更為優秀,藝術性更強。
但往往一個大師的誕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一開始的電影還是很壓抑的,顏色暗淡,充滿了冷清與死亡。
從最初的《幻之光》中,你就能體會到他那寒冷和死亡的氣息,講述人生的無奈和痛苦是如此的壓抑。這部電影節奏很慢,拍攝手法怎麼看怎麼覺得像侯孝賢,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枝裕和是侯孝賢的粉絲。尤其是電影最後那個人群長時間行走的固定長鏡頭,配合陰霾的大面積的天空,灰冷的畫面,一群穿黑衣的人,排成一串,在地平線上行走,與侯孝賢幾乎如出一轍,最後再點題引出幻之光來。也許好的表現手法大師們都愛用,也許很難說誰像誰。
等到下一部電影《下一站,天國》,還是一如既往地描述死亡,但畫面開始靚麗起來了,但其主色調還是黑白為主。訴說也沒有那麼壓抑了,可以看出,導演還在不斷摸索,試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更好的表達方式。不過我們已經看到,那種他自己風格的一些東西在裡面了,比如演員那種自然的表情的捕捉,旁敲側擊的敘述方式等。
後來的《距離》他使用顏色上更放開一些了。整個畫面不再是黑與白為主基調,這次是更多的使用綠色。似乎大導演都喜歡用一種自己心儀的顏色,像賈樟柯也喜歡用綠色,而張藝謀則喜歡用紅色,北野武喜歡用藍色,李滄東有綠色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乾脆直接用顏色命名自己的作品。
是枝裕和也不例外,他的這部《距離》大量的使用了綠色。不只是因為是在森林裡拍攝的原因,就連森林小屋裡的窗簾都是綠色的,整個影片,顏色調和的很綠。綠色代表生命,而《距離》講訴的正是日本邪教組織,謀害生命的故事,可見這些不是偶然。
直到《無人知曉》的出現,是枝裕和自己的風格才算完全形成。
《無人知曉》可以說是是枝裕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畫面色彩的飽和度已經十分靚麗,那神秘的綠色依然是底色基調,畫面看上去有點負片的感覺,紅色,橘色的大量運用,又讓影片充滿溫暖。
固定機位的長鏡頭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運動鏡頭來追隨孩子們的步伐,特寫鏡頭捕捉孩子們細微的情感變化,很細膩。
最出彩的地方,要算導演對那幾個孩子表演的捕捉上了。很難看到哪個孩子能那樣自然純朴本真地演出,而情感的表達又是如此到位,好像他們就是那幾個被遺棄的孩子一樣,很難得。
據導演自己說,當時拍哥哥福島明去找弟弟那場戲的時候,沒有告訴他們是在拍戲,結果兩個人演成了真的,哥哥最後生氣地把弟弟的玩具給踢飛了,結果把兩個孩子弄的很不愉快。弟弟擔心哥哥生氣,哥哥又氣弟弟不聽話,他們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了親生兄弟,當成了一家人,已經完全入戲了。
導演事後很後悔,真怕兩個人從此感情上出現隔閡,不過還好,兩個人後來又重歸於好,讓導演心裡也踏實了。
男主角柳樂優彌,因此片獲得了57屆嘎納影帝,當時他只有14歲,是嘎納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影帝。
電影內容講訴的是四個被媽媽遺棄的孩子的故事,是根據東京棄兒真實事件改編的。真實事件改編,這又是是枝裕和電影的一個特點。像之前說的《距離》,後來的《如父如子》,還有去年的金棕櫚《小偷家族》。
電影的敘事方式是典型的是枝裕和式的,隨著劇情的推進,一點點道出事件的真相,讓觀眾心裡自己去構建還原故事。因為受眾是不同的,每個人心裡都不一樣,他們對故事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所以個人心裡感受也會不同。但情感是一貫的,那真實的情感,總能打動人。
被遺棄的四個孩子沒人知道他們的存在,直到最小的孩子死去,他們把她偷偷地掩埋掉,這個世界上同樣是無人知曉。是枝裕和他要說什麼呢?說這個世界殘酷?人生很無助,很痛苦?他的敘事方式是溫馨的,這是無疑的,越是溫馨,越是美好,越是能讓人體會生活的痛苦。
那麼電影已經拍出來了,孩子們的事情人們都已經知道了,還能說是無人知曉嗎?那麼讓我們來換個角度思考吧,孩子們的慘痛經歷人們知道了,也了解了他們的苦難,人們都知曉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的快樂和美好呢?
即使是再痛苦的人生,也同樣有美好的時刻。你感受人生痛苦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雖然說快樂是短暫的,痛苦是長久的,但越是短暫的美好,越顯得珍貴不是嗎?我們在感嘆人生痛苦的同時,也應該更加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美好。
所以電影每到孩子們快樂的時候,總是會響起快樂的音樂,苦難時則沒有任何音樂。越是艱苦的人生,我們越是要體會快樂美好的來之不易,自強不息地生活下去。
後來的《奇跡》、《海街日記》、《比海更深》,《步履不停》,《如父如子》,還有最風光的《小偷家族》等等一系列的關於家庭的電影,無一個不是出色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最新作品,去年嘎納的金棕櫚獲得者。影片延續了是枝裕和的一貫風格,顏色上十分靚麗,色彩飽和度達到了最高,那種負片的感覺依然,敘述方式還是推進式的,一點點說出真相。
我始終懷疑這個片子憑什麼拿到金棕櫚?難道它比《無人知曉》更好嗎?我看不出來好在哪裡,個人認為《無人知曉》還是是枝裕和最好的電影。
電影還是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個臨時組建的家庭,大家相依為命的故事。
這個家庭的成員,都是被他們原來的原生家庭拋棄、孽待後,大家走到一起的,互相報團取暖組建成了家庭。而這個家庭顯然比原來的家庭更加溫馨,更加美好。而這樣一個家庭,在正常社會中,卻只能通過偷盜來維持生計,不能「正常」地生活。
看著他們雖然不道德,但溫馨的生活,感覺比那些通過血緣關系組建的家庭,要溫馨和睦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是更好的家庭呢?
顯然,他們的「生活」方式是不被這個社會認同的,而美好溫暖是沒有善惡和倫理道德之分的。那他是在說這樣的家庭美好,還是在說這個世界的丑惡呢?似乎很混亂,又讓人不知所措。
在電影最後,被小偷家族「收養」的小女孩,又回到了孽待她的血親家人身邊,她未來的生活可想而知,也許這就是人們的善良最終導致的結果,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荒謬感。
看到《小偷家族》我明白為什麼嘎納會把金棕櫚給他了。《離騷》曰:「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文字之事,於此二者,不可缺一……」此話不只限於文字而言,藝術作品,皆是如此。
縱觀其他的入圍作品,不管是李滄東的《燃燒》,還是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此兩者皆有欠缺。唯獨《小偷家族》,即不像李滄東那樣充滿詩意,也不像賈樟柯那樣理性,他散發內美的同時,又深刻探討著人的更深曾內涵,因此,他能拿到這個獎項也是實至名歸的。
在今年三月,《小偷家族》還要角逐奧斯卡,與它同台競藝的是,墨西哥三大導演之一的阿方索·卡隆新作《羅馬》,我看了,確實不錯,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到時候看評委是傾向於卡隆,還是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關於家庭的電影無疑是最好的。但也有一些電影,雖然沒有直接講訴家庭,但也和家庭有些關聯。
像2017年的《第三度嫌疑人》,雖說是個犯罪題材的電影,可也是個家庭分不開的。敘事方式還是是枝裕和慣用的方法,直到最後的真相慢慢地浮出水面,讓人不寒而慄,現實太殘酷了,只有用這種方式表達,才不會讓人覺得殘忍。但不直接表達,讓人去聯想,又更為殘忍。在這里就不說劇情了,有興趣的朋友,還是自己去看吧。
《空氣人偶》是個有著奇幻色彩的電影。由裴斗娜扮演的充氣娃娃活了,從一個另類的角度展現人們的世界。由於電影里裸露鏡頭過多,網路雲資源已經被屏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找,在此不做過多介紹。
是枝裕和確實有他自己的藝術風格,大師應有的樣子,本該如此。在他的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他這樣寫到,「比起因為無知而無作為的人明明知道但什麼都不做的人罪孽更重。」他無疑是在努力去做,而做出來比只說不做,更要可貴。也因此,他的作品中,永遠充滿了那種濃濃的人文關懷的原因。
侯孝賢已經老去,李滄東還沉浸在自己的詩意中,賈樟柯再也找不到當年《故鄉三部曲》的感覺了,只有是枝裕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不緊不慢,徐徐前行,靠他那一個藝術家的敏感度,細細品味著這個世界。
F. 日本經典感人電影
日本經典感人電影如下:
1、秒速五厘米: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動漫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青梅竹馬的故事。兩人在經過多年後依舊習慣在人群中尋找對方的身影,但是再也沒有遇見過彼此。
2、你的名字:這部動漫是前年上映的一部日漫電影,兩個不同時空的人偶然發生了靈魂互換,最後在現實發生了一些莫名的交集,故事最後結局很虐心。
3、螢火之森:一個人和一個妖怪的故事,一輩子都不能擁抱,男主對女主在剛剛互相表明心意後,由於接觸了人類小孩最後消失了。
4、千與千尋:講述的是千尋一家人無意間闖入妖怪的地盤,千尋為了救父母深入妖窩,遇見了無臉男和小白龍,之後平安回到人類世界,所遇見的一切就像是一場夢無跡可尋。
5、穿越時空的少女:一個少女無意間得到一種能夠跨越時空的超能力認識了一個男生,由於不是同一個時空的人相約在未來等你。
6、側耳傾聽:這是一個溫暖感人的故事,兩個無意間遇見的人因為共同的興趣而發生交集,最後心生情愫相約一起變得更好。
各國電影特點不同:
日本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分為"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兩大類,以動畫電影為主真人電影為次。
韓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真實和有深度,直言不諱的表達社會問題,有關法律政府方面更是各種抨擊,有著最寬容的尺度。
中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
香港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以警匪片和古裝片為主。
美國電影的主要特點是:以科幻和動作為主,推崇個人英雄主義,擁有全球性代表的影視娛樂舞台——好萊塢。
G. 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三天兩夜》
· 主 演:唐澤壽明 江角真紀子 玉置浩二 澤村一樹 星野真里
· 上 映:1997年5月17日
· 地 區:日本
· 語 言:日語
· 顏 色:彩色
· 類 型:愛情片
故事梗概:
一次意外中,天使弄錯了對象令不該死的啟一朗(唐澤壽明飾)身受重傷.啟一朗對人世仍然依戀,要求回到陽間.天使開出重生的條件便是要領到一個陌生女孩子(江角真紀子)快樂...
*神崎、幸阪與幸?#092;草
三天兩夜的劇情內容很特別,以四葉草(也是幸?#092;草)來串聯,而且戲里的兩位主角神崎及幸阪都很相信這種東西,覺得它是」幸福」的前兆。
三葉草會給人帶來幸福,四葉草則是帶來幸?#092;,更特別的是-她們喜歡四葉草也都有對它的形象存在著,幸阪喜歡到連自行車的顏色也是綠色,連櫥窗…
其它名子:
戀は舞い降りた(日本)
演員表:
唐澤壽明 .... 神崎啟一郎
江角真紀子 .... 幸坂マチ子
玉置浩二 .... 天使
澤村一樹 .... 武志
星野真里 .... 和代
H. 好看的日本動漫電影推薦幾部
好看的日本動漫電影有:《fate zero》,《火影忍者》,《海賊王》,《罪惡王冠》,《犬夜叉》,《河童之夏》,《穿越時空的少女》,《翡翠森林狼與羊》等等。
動漫,即動畫、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與游戲無關,並非專業術語。
《fate zero》
TYPE-MOON於2010年12月21日公布《Fate/Zero》動畫化的消息,製作公司為ufotable,電視版動畫於2011年10月1日開始播出。
動畫分成前半部及後半部,前半部共13集,播映時間為2011年10月-12月;後半部共12集,播映時間為2012年4月7日-6月23日。
《fate zero》基本信息
早在2004年的時候,即游戲的外傳《Fate/hollow ataraxia》仍在製作時,製作單位已經同步創作官方外傳小說。
由於當時原作《Fate/stay night》也決定推出電視版,所以該游戲的發售日期被推後至電視版完結之後。故事的作者為虛淵玄,但故事的設定還是由原作者奈須負責。
I. 日本電影春夏秋冬四部曲講的是什麼
日本電影春夏秋冬四部曲講的是:平凡的女孩市子,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女孩的家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小森村。四部曲的名字是《春天華爾茲》《夏日香氣》《秋天的童話》《冬季戀歌》。劇情是同一個導演導的,畫面都非常的美,每一部都有主色調,秋日是棕色系的暖色調,冬季是單純的白色,夏日是清涼的藍色調,春天是綠色為主帶有五彩斑斕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