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打美國海戰的電影
擴展閱讀
印度電影槍殺 2025-08-22 05:52:48

日本打美國海戰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4-05 21:02:54

A. 殘酷的戰爭大量日軍自殺式沖鋒沖入美軍陸地與美軍肉搏是什麼電影

‍硫磺島戰役硫磺島戰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和美軍為爭奪硫磺島(IwoJima)進行的一次激戰,雙方傷亡慘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島的日軍里,只有1083人生還。美軍則有6821人死亡,19,189人負傷。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最激烈的一場戰斗。美軍士兵在該島折缽山上插入國旗的照片在美國廣為印行,成為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2戰前准備硫磺島戰役中美軍作戰全過程示意圖1944年10月初,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人員就將進攻硫磺島的計劃制定出來,參加作戰的地面部隊為第5兩棲軍,下轄海軍陸戰隊第3、4、5師,共約6萬人,由霍蘭史密斯中將指揮;登陸編隊和支援編隊,由凱利特納中將指揮;米切爾中將指揮的第58特混編隊負責海空掩護;所有參戰登陸艦艇約500艘,軍艦約400艘,飛機約2000架,由第五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統一指揮。由於參戰部隊中相當部分正在支援對呂宋島的登陸作戰,硫磺島戰役只得等呂宋島戰役結束後的1945年1月才能開始,又因為呂宋島戰役進展緩慢,結束的日期從計劃的1944年12月20日推遲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茲再將硫磺島的作戰推遲到1945年2月中旬。在1944年前,日軍僅僅把硫磺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繼基地,只部署了海軍守備部隊1500餘人和飛機20架。1944年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後,硫磺島的重要性日趨明顯,日軍才開始大力加強其防禦力量,1944年3月下旬將4000餘陸軍部隊送上島;5月將硫磺島的陸軍部隊整編為第109師團,由栗林忠道中將任師團長,並在島上配備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7月海軍第27航空戰隊也調至島上。截止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萬餘人,海軍約7000餘人,共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由栗林統一指揮。日軍在島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區各建有一個機場,分別叫做千島機場和元山機場,也叫一號機場和二號機場,並在二號機場以北建造第三個機場。由於美軍迅速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原計劃運往馬里亞納群島的人員、裝備和物資都被就近轉用於硫磺島,盡管美軍組織飛機、潛艇全力出擊,企圖切斷硫磺島的增援和補給,但日軍以父島為中轉站,採取小艇駁運的方式,因此美軍的封鎖效果並不理想。硫磺島日軍總指揮官栗林忠道由於日軍的海空軍主力在菲律賓戰役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已無力為硫磺島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島的抗登陸作戰是要在幾乎沒有海空支援的情況下進行。栗林是出色的職業軍人,曾擔任過天皇警衛部隊的指揮官,他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主張憑借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但海軍守備部隊仍堅持殲敵於灘頭,最後栗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縱深防禦為主,灘頭防禦為輔,海軍守備部隊沿海灘構築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進行前沿防禦;陸軍主力則集中在折缽山和元山地區,實施縱深防禦。栗林忠道決心將硫磺島建成堅固的要塞,以折缽山為核心陣地,以兩個機場為主要防禦地帶,在適宜登陸的東西海灘則是以永備發射點和堅固支撐點為骨乾的防禦陣地,日軍的防禦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陣地為主,混凝土工事與天然岩洞有機結合,並有交通壕相互連接。炮兵陣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盡管犧牲了射界,卻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轟擊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訊網路都受到良好保護,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達九層之多!針對美軍的作戰特點,栗林在海灘縱深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敵軍。唯一不足的是,原計劃元山地區將修築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長,由於時間不夠,當美軍發動進攻時只完成了70%,約18公里,而且折缽山與元山之間也沒有坑道連接。一改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死拼戰術,規定了近距射擊、分兵機動防禦、誘伏等戰術,還嚴禁自殺沖鋒,號召每一個士兵至少要殺死十個美軍。栗林的這些苦心經營,確實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使硫磺島之戰成為太平洋上最殘酷、艱巨的登陸戰役。3日軍傷亡硫磺島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美軍傷亡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傷亡對比美日雙方傷亡比為1.23:1。傷亡分析美軍登陸部隊傷亡人數占總人數的30%,陸戰三師的戰斗部隊傷亡60%,而陸戰四師、五師戰斗部隊的傷亡更是高達75%,第五兩棲軍幾乎失去了戰鬥力。此次戰役中,海軍陸戰隊的傷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戰爭中絕無僅有的,戰後,尼米茲對參加過硫磺島戰役的陸戰隊員給予了高度的贊揚:「在硫磺島作戰的美國人,非凡的勇敢是他們共同的特點!」美軍還有一艘護航航母被擊沉,航母、登陸兵運輸艦、快速運輸艦、中型登陸艦、掃雷艦、運輸船各一艘、坦克登陸艦兩艘被擊傷。美軍為攻佔硫磺島所付出的人員傷亡比日軍還多,這是太平洋戰爭中,登陸一方的傷亡超過抗登陸方的唯一戰例,日軍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沒有增援補給的情況下,以地面部隊憑借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採取正確的戰術,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使美軍原計劃五天攻佔的彈丸小島,足足打了三十六天,並付出了慘重的人員傷亡。美軍在此次作戰中唯一閃光之處就是艦炮支援比較得力,共發射各種口徑炮彈30餘萬,計1.4萬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陸部隊的作戰。但美軍的巨大代價很快就得到回報,當美軍登陸後,工兵部隊就上島搶修擴建機場,至1945年4月20日,上島的工兵部隊已有7600人,將一號機場跑道擴建為3000米,二號機場的跑道擴建為2100米,不僅進駐了戰斗機部隊,還成為美軍B-29轟炸機的應急備降機場。美軍戰斗機部隊進駐硫磺島後,其作戰半徑就覆蓋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護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使對日轟炸愈加頻繁和激烈,並將轟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潰。硫磺島上應急備降場至戰爭結束,累計共有2.4萬架次受傷或耗盡燃料的B—29在此緊急降落,從而挽救了這些飛機上2.7萬名空勤人員。/link?url=‍

B. 二戰期間美日奪島系列電影

1、《中途島戰役》1976年由傑克·斯米特執導,Donald S. Sanford編劇,查段知爾頓·赫斯登、亨利·方達、格倫·福特、三船敏郎等主演的一部電影。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中途島戰役的整個經過。

2、《硫磺島家書》由夢工廠出品的歷史戰爭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渡邊謙、二宮和也、伊原剛志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戰役結束前,栗林寫下了他最後的家書。

3、《太平洋之嵐》是1960年由松林宗惠執導的日本歷史戰爭電影,由夏木陽介、佐藤允主演。

影片講述了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成功,繼而在戰爭初期,一度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為了打開美軍的石油封鎖線。

日本進攻太平洋上的美軍大型基地中途島,此次由於情報失誤,日本海軍損失慘重,並從此在太平洋戰場走下坡路,從而導致在這場戰爭中最終失敗的命運。

4、《太平洋的奇跡》改編自唐·瓊斯《大場榮,最後的武士:塞班島1944-1945》實錄小說為藍本,由握孝消日本導演平山秀幸執導戰爭片,竹野內豐、井上真央、山田孝之、唐澤壽明、尚恩麥高文等主演。

影片講述1944年6月15日,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激戰地區——塞班島上,只有47人的日軍面對著擁慎伏有4萬5000兵力的美軍,有一名被美國大兵稱作「狐狸」日本陸軍大尉大場榮處於絕望狀態下的日本士兵生存到最後一刻的身影。

5、《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

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C. 二戰日美戰爭大片

1、《父輩的旗幟》

《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

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D. 二戰時期美國跟日本航母艦隊對戰的電影

應該是《中途島(海戰)》,我看過,很經典!
其他的我不是很清楚~

E. 有部關於《太平洋戰爭》的電影,講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日本人在某島的故事,好像是60~70年代的電影

應該是這部:

決斗太平洋 Hell in the Pacific

導演: 約翰·保曼
主演: 李·馬文 三船敏郎
類型: 劇情 / 戰爭
上映日期: 1968年12月18日 美國

劇情梗概:
本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美國士兵和日本反戰兵被困一個荒島上,他們為了生存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互相殺死對方。但他們又發覺那不是他們唯一的生存方法,他們還要彼此依靠對方。在這樣一個充滿敵對與互助的關系裡,他們應該怎樣處理呢?

在線觀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0MDgxNjY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