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電影小羅莉觀後感
擴展閱讀
孩子電影韓國 2025-08-23 00:26:51

印度電影小羅莉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4-03-19 01:47:54

1. 看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你有什麼想要說的

被影迷期待了許久的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習慣了「神翻譯」的印度片名,也習慣了印度片「一言不合就跳舞」,自然,也就對印度片的「套路」不稀奇了,可《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依然能夠打動人心,讓觀眾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有不少觀眾,是奔著片中的小蘿莉沙希達和薩爾曼·汗飾演的帕萬去的。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看喜劇電影,又有點文藝情懷的人,恰好你最近約會不知道做什麼?牆裂推薦你到電影院看印度高分喜劇神作《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該片是印度票房前五的口碑佳作,是一部歡樂又暖心的電影,向觀眾傳達著普世的溫暖情懷。溫暖感人,讓你再次相信愛無所不能。

如果喜歡小編的話記得點贊哦。

2.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溫情視角下的印巴沖突

      世間唯有愛可以沖破宗教的界限,打破國與國的仇恨,鏈接人與人的溫情,喚起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最近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被深深感動。電影以溫情細膩的手法敘述了一個虔誠的哈奴曼教徒幫助小啞女重回巴基斯坦與父母團聚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展示了長久以來的印巴沖突、宗教等問題。歡樂中帶著悲傷,沖突中帶著思考。看起來,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故事了,然而把這個故事放在印巴沖突的問題上則表現出了巨大的沖擊力和戲劇性。

      小蘿莉沙希達和母親在印度走散,在一次宗教儀式上偶遇了猴神大叔,猴神大叔在送她去警察局被拒之後只好帶著她回家,猴神大叔和女友通過各種方式送她回印度無果之後,男主人公帕萬(猴神大叔)決定親自送沙希達回巴基斯坦。但是因為印巴沖突無法辦理護照,他只能從印巴邊境偷渡過去,然而卻遭到了警察的一路追捕,在眾人豎滾的幫助之下,帕瓦和沙希達總能化險為夷,最終成功將小女孩送回到媽媽身邊。然而帕瓦也被巴基斯坦警察局當成間諜被捕入獄。

        隨著劇情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這並不僅僅是一個好心人送走失女孩回虧戚家的故事,這部影片實際上是在反應印巴兩國之間種種問題和人們最終渴望和平的心願。下面就讓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吧。

      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曾經英國殖民的歷史由一個國家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兩國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問題和宗教問題常年發生著沖突,關系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各種矛盾在電影中不時出現以此來體現印巴問題,那麼在電影中,帕瓦是如何克服這種宗教偏見以及兩國間的矛盾的呢?讓我銷纖陵從四個地方來說明帕萬這一路的心理變化吧。

      最初,帕萬帶著沙希達在哈奴曼神面前跪地祈禱之時,卻發現沙希達跑進對面的清真寺,帕萬為了追沙希達,也跑來清真寺,可是在踏進清真寺的那一步,顯露出了片刻的猶豫和最終為難的進去,當看到沙希達圍起來頭巾,雙手舉在自己的胸前時,他頓時意識到小女孩並不是和他一個教派,他內心五味雜陳,但還是在女友的鼓勵和陪伴之下,接納了小女孩。這是第一次矛盾沖突。

        第二次則是在偷渡到印度之後,為了避開警察的追捕,在帕萬不知所以的情況下去清真寺避難一宿,第二天在迷糊中睜開眼睛發現自己竟然睡在清真寺之時,竟像一隻跳蚤一樣蹦起來一邊對自己的神祈禱一邊一路蹦到了清真寺門外,可是,接下來更精彩的是同樣為了躲避警察的圍追堵截,他只能穿著穆斯林的服裝混出城外。

      這是第二次不同宗教間的碰撞,而此時的帕萬是在穆斯林的幫助之下逃過了警察的追捕,這是一次友好的碰撞,帕萬的心理也在隱隱發生著改變。

      第三次則是在一座神殿(據說可以心想事成),信仰哈奴曼神的帕萬竟然來到穆斯林神殿祈禱,希望能夠幫助小女孩找回自己的父母。他坐在穆斯林信徒中,聽著穆斯林的禱告,眼睛裡泛起了淚花,這淚花我把它理解為是一種超越宗教的情感,同時也通過宗教的意象象徵著兩國人民的融合。

        第四次則是在兩國邊界,在兩國民眾的熱切呼聲中出獄之後,帕萬用穆斯林的禮節對巴基斯坦人民表示了感謝。這是一次沒有戒備,只有真誠的感謝。也展示了兩國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

      影片矛盾沖突還體現在上層政權和普通民眾對於帕萬與小女孩不一樣的態度。

      代表這巴基斯坦政府的警察一路對男女主圍追堵截,認定他們是間諜;而帕萬和沙希達每次都能成功逃脫離不開普通民眾的幫助。記者則是這些普通民眾的代表,他是一個沒什麼地位的小記者,四處拍攝記錄新聞賣給報社或電台,但是這位普通記者卻有一顆善良正義之心,他將帕萬與沙希達的故事拍到網上,只因為報社和電視台認為「有愛的故事不吸引人,仇恨的故事才受歡迎。」隨著網路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們的故事,小女孩找到家人的同時,也是帕萬入獄之時,為了解救帕萬,記者又繼續利用網路和電台鼓動兩國人民為這位充滿愛心的英雄說話!政治的斗爭是殘酷的!然而卻抵擋不住民眾向善之心,經過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帕萬得到了釋放。

      在影片結尾處,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站在兩國國門邊界,中間是打開著的兩國國門,小啞女在著急遠去的帕萬得不到回應之時竟然發出了聲音,大喊出:「叔叔,哈奴曼神萬歲!」兩人飛奔向對方,而此情此景也體現了兩國人民希望打破禁錮,重回友好,嚮往和平和友愛的呼聲。

      這是一部彰顯超越宗教的普世之愛的電影,同時這部影片將嚴肅敏感的政治問題包裹在溫情有愛的故事之下,不僅塑造了一個追求真善美的英雄形象,還用如此柔軟的手法將嚴肅敏感的政治問題帶給觀眾,不僅讓更多人關注印巴問題,同時也引發當局者的思考。

3. 如何評價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值得一看嗎

傳說在印度電影中,凡是有阿米爾和薩爾曼,基本可以放心觀看。而這部電影中,男主就是由印度影帝薩爾曼所主演,無論從劇情、配樂、角色塑造等方面來看,還是值得觀看的。

1、劇情另類無尿點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印度男主角因意外偶遇滯留在印度的巴基斯坦小女孩,由於她不願意說話,警察無法幫助她。於是,男主默默地將其安全送回家的重擔背在了身上,幫助她與家人重聚。這個故事線設置新奇,橫跨了國家與民族、宗教與信仰,實屬難得的嘗試。

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這部難得的佳作,讓我們重新相信,人家有愛。

4.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2016年初,我第一次看到它,便看了兩遍。

兩年後,中國內地終於上映,我毫不猶豫進了電影院再次觀看它。

我想以後,我還會再看它。

為什麼?

因為這部註定會在印度、巴基斯坦乃至全世界影史上留名的電影,它在家國情仇里質問人性,它在政治、宗教、文化分野里拷問信仰,它的每一分鍾都在歡笑聲中猛烈敲打著觀影者:

你的信仰,讓你學會了「愛」還是「恨」?

憨厚又不失帥氣的男主角帕萬是個印度教徒,他信奉羅摩教,拜哈努曼神,也就是猴神(這只猴不僅在印度,在整個東南亞,都有他的信奉者)。

近年印度神作頻出。

三傻,印式英語,偶滴神啊,地球上的星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等等等等。

每部都讓人印象深刻。

此劇主題是愛,穿越種族宗教國家爭端,三觀正都到不行,滿滿正能量。

很美的蘿莉,一臉正氣的男主,創意雞肉舞加上令人驚艷的巴基斯坦雪山美景,絕對值得159分目不轉睛的觀賞。

5. 阿米爾·汗都落淚推薦,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魅力為何如此之大

這是一部非常高尚的電影,要我用語言來評價它,我深怕會表達不完整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值得,我覺得是所有國人都應該甚至可以說是必看的一部電影。

記得第一次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內心的震撼不是言語所能形容的。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印度年輕人帕萬,經歷種種困難險阻,將巴基斯坦小女孩送回家去的故事。

所以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是一部有著非常高尚情懷的電影,非常值得一看。

6. 你是怎樣評價印度電影《小蘿莉的猴神大叔》

最後的叔叔,哭的不行

7. 愛無邊界——《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影評

  《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由Aanna Films發行的劇情片,由卡比爾·汗執導,薩爾曼·汗、卡琳娜·卡普、哈爾莎莉·馬爾霍特拉主演的一部印度電影。並於2015年7月17日在印度上映,講述了一個擁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單純帥氣印度男人承諾幫助一個巴基斯坦啞女與父母重聚的故事。該片於2018年3月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我認為可以和《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相媲美,題材也類似於《這個殺手不太冷》。《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的畫面感極強,在藝術安排方面很有藝術特色。融合了印度的民族特色,更是妙不可言。音樂也是渲染、造勢的一個特色,以聲動人,很是帶感。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

      寫故事的人太殘忍,讀故事的人碎了心。或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體會到本來只是一個很簡單地送小孩子回家的事情,為什麼能讓那麼多人為之動容。然而,在非一般的背景條件下這將是不一般的故事,很多東西,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這里是小事化大,大事就沒完沒了了,一旦上升到了國家層次,就會變得復雜。所以我們也要在當時巴印沖突的歷史背景下去看這部電影。明明離家只有一條柵欄,一道鐵絲網,一跨就可以過去,但在這里卻像是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

      困難重重,人心惶惶。所幸,導演一次次用真情打敗和拆解了宗教、政治意義上的藩籬與障礙,讓人性中本能的善意來戰勝了人們頭腦中的狹隘與惡毒,這也正是能讓觀眾動容的根源所在。兩個多小時展示出了的人心的藩籬、宗教間的沖突、政治上的敵對、邊境上的鐵絲網和人們內心深處的仇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愛恨情仇,這是個人的事,然而如果個人的愛恨情仇上升到了國恨家仇,這將是對人性的考驗,對世俗紈絝的框框條條綁架的考驗。可喜的是,只要一個人拼了命地去做一件正義的事,世界也會為他讓路。最終,這些重重的困難都被一個執拗的男人和一個萌萌的小姑娘化解掉了。想不想知道更多有關電影中的內容,那麼,就讓我用這拙略的手筆去描繪這真情與幽默的故事吧。

      前一秒爆笑不停,後一秒感動涕零。電影故事的開頭是在巴基斯坦的美麗、安靜的蘇丹普爾山村,坐在階梯上的一群人正為國家的足球隊搖旗吶喊,這與山村的靜謐形成一種視聽覺的對比,格外地引人注目。然而,這也讓我們在心裡打了一個問號,為什麼要從足球開始,與主題是那麼格格不入。然而,也從這看出了編劇的智慧,利用大眾熱衷的運動,吸引觀眾的視覺,同時也為後面小蘿莉莎希達找回家鄉埋下鋪墊。而正在歡呼的人群,正是女主人公小蘿莉的母親和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發展的動力。

      鏡頭一轉就到了五年後。故事也從得知五歲女孩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巴開始。因為國家的關系,小蘿莉和媽媽開始到印度去求神、祈願。希望能夠讓小女孩可以正常的開口說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從簽證到祈福,一切都是順利而和諧,完美到無可挑剔,就像開始了一場完美的旅遊,輕快的音樂帶著滿屏的歡笑坐上火車回程了。然而,在離國界只有五分鍾車程的時候,道路故障,意外從此開始,情節也從此轉換。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我可以依賴的人。街道上是商業繁榮,載歌載舞的場景,每一個人都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起來。無論男女都是能歌善舞的印度才藝從這里流露出來,空氣中彌漫著幸福、歡樂的味道。男主角從這里開始進入我們的視線——身材高大威武、五官俊朗立體、眼神深邃而坦誠、是哈努曼神的信徒。他就像是一個資深信徒一樣,在人群中格外顯目,小蘿莉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了他,就認定了他就是可以讓小女孩這斷了線的風箏暫時可以依賴的徐風。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讓人猶感清冽。於是一個人的漂泊變成了兩個人的歸途。

      我不是「男神」,是個「逗比」,男主帕萬就是這么一個自帶笑感的人——零鴨蛋!什麼是「零鴨蛋」呢,這得從男主的爸爸中才能理解得到了。男主的爸爸是個文武雙全的「厲害」人物,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但上天總是喜歡開玩笑,男主是個九九乘法表都記不住,摔跤沒動力,還渾身發癢,對做領導不感興趣,高中考了十一次才過的人。配合著靈動、詭異的音樂,簡直可以讓人笑到直不起腰。然而,就在第十一次過了的時候,車上的人都會認為他爸爸會很震驚,可沒想到會這么震驚,畫面一轉就到了男主爸爸的黑白照。而「猴神」的稱號則來自於男主無比高尚的信仰——羅摩神。電影以男主回憶敘述的方式交代了男主的童年,也說明了前面為什麼能遇上小蘿莉女主,幫助小蘿莉找到回家的路。推動了後來可以在德里遇上女主拉西卡的情節。說到遇上女主拉西卡,就到了兩個人純真的羅曼史。俊男美女,歡快的校園,活潑的孩子,讓兩顆心很快地靠近,也是羨煞人心的故事。然而,如果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美好順利也就沒有什麼可紀念的意義了。女主是家中的明珠,定有婚姻,推掉婚姻後,女主的父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物質去保證的,男主又開始了新的征程,為幸福而奮斗,買房子!宗教畫面的華麗,讓我們可以切身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還有這珍貴純真的民風俗情。

      純良的人性總能帶給人不平凡的力量。在一個有信仰的國度里,不同的信仰總是被貼上標簽、劃分界限的。男主所在一家是哈奴曼的神徒,而小蘿莉則是穆斯林。這時候又不免的一場爭論了。上升到了宗教問題,男主的處境就更糟糕了,然而這人性的善良總給我們帶來意外,包容了這不同。但後續的故事又有了一些波折。在觀看一場印度和巴基斯擔的足球賽歡呼對象的不同中得知了小女孩是巴基斯坦人而並非印度人。在搞分裂、抗爭封鎖、對立的兩個國家中,這個事實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但這個近乎迂腐的純良的男人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送小女孩回家!

        能支撐一個人克服一切困難去做一件事的,大概只有信仰了。開始是求助於外部勢力,找大使館,因為無法證明孩子的身份而以失敗告終,後來發生了大使館的動亂,封鎖了兩邊的交往,使得這一個正規的路就這么被腰斬了。在四處求助下,知道了社會上有資源的「大佬」,女主拿出積攢用來買房子的錢來給他,最後卻被騙錢騙人,所幸男主機靈,一個人橫掃大樓,救出小蘿莉,從這一方面也知道男主並非「菜鳥」。無助的帕萬決定親自把女孩送回家。然而回家兩個字那麼簡單,這里似登天般的難。單槍匹馬、大河山川、古漠戈壁、沒護照、沒簽證、也沒有認識的人都不足以撼動羅摩神的信徒。如禱告詞一樣:天涯海角只有在您的腳邊才有快樂,信徒在你的庇佑下無所畏懼、信仰和銘記哈奴曼神的人啊,將永生無擾於苦難與疾病。只要把羅摩神供於心中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或許在我們的眼中,這只是一個迷信的現象,不足以相信。但是在有信仰的國度里,這就是存活的意義。

      人的信念是有了,但是鐵絲網仍然存在。帕萬以自己的純真與勇敢感動了不良人、軍官,還有路人。但也是因為這種這種純良,到處碰壁,一定要得到軍官的批准才真正地走進巴基斯坦的國土。就算得到了巴基斯坦,小蘿莉(莫妮/莎希達)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的仇恨仍然存在,自然也不會承認一個沒有簽證也沒有護照的人的是一個好人,自然被貼上了間諜的標簽,所以歸家之路依然那麼漫長。攝影師昌德·納瓦布的出現成為了後面故事的轉折點。因為他,帕萬逃出了警局又被捕抓;因為他,帕萬得以知道莫妮的家在蘇丹普爾山村;因為他,莫妮能夠回到媽媽的懷抱里,得知了莫妮原名叫莎希達;也因為他,促成了最後美好的結局。藉助網路的力量,藉助廣大民眾的力量,藉助人心的力量,藉助信仰的力量,在兩國的邊界上,上演了一場觸動人心的盛會,既是一個人的回歸,也是人心之間的相融。

      最後場面沸騰中,所有的聲音都被屏蔽了,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了你,於千萬人之中與你在一起,於千萬人之中「我」聽見了你第一次開口的聲音。只要你願意,世界將會為你扭轉。順著這從未聽到過的聲音,轉身,一跳,一抱,畫面定格,由近及遠,似乎這世界只有大叔與小蘿莉——只有愛!

      故事到這里就結束了,我們的感觸並沒有結束。人與人互交,能真心很好,能信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劇中,孩子最初的願望實現了——開口說話,這是信仰賦予的福音,也收獲了人生中最寶貴的感情。而猴神大叔遵從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意願,無論是手足無措的尋找,驚險的逃跑還是獄中的虐待,從未跨過自己的道德底線,始終保持著近乎迂腐的純良,讓後背成為迷失女孩最安全的港灣。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完成了讓人感動的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時候,故事已經不僅僅是故事了,而是一種人心的碰撞與交融。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編劇的初衷是通過小蘿莉找父母的故事,從小的感情視覺去體現一個深刻的內涵——探討政治沖突、宗教信仰等問題,闡釋了「愛,不分國家,不分宗教」是沒有邊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