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現在世界主要電影市場只有中日韓印四國本土電影佔有率能過半超越好萊塢
首先是文化,其次是經濟吧
文化方面歐美本是一家,雖說有地緣差距,但是他們的整個根文化是相通的,同時他們屬於同一人種,代入感較強。而亞洲文化和歐美文化差距很大,說白了就是不接地氣。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開源攻盾才是打破當前格局的正解。今年非中美影片總票房已達17億,這個數字雖然不足整體票房的10%,但是一眾進口自印度、西班牙的電影卻讓國人感受到不同的異域文化,並且都獲得了較佳口碑。增加他國影片進口,拉大內需,並提升國產影片競爭力為開源;而構築文化自信,從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推動我國文化的走出去,則謂之攻盾。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英雄》之後的世界,都在走出去。
㈡ 韓國電影為何發展如此迅速
提起韓國電影不得不說1999年對韓國電影的意義。韓國電影興盛始於90年代末期,1999年韓國電影人發起的「光頭運動」可以說是韓國電影的分水嶺。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電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媒體高度關注,韓國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Screen Quota政策令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雖說韓國電影的配額制度不符合世貿組織公平競爭原則,但正是因為韓國電影人的抗爭,這一制度繼續保留,為韓國電影的發展鋪平了道路。1999年上映的《生死諜變》轟動了韓國,觀影人次579萬,上映57天就打破由《泰坦尼克號》保持的票房紀錄。 可以說,光頭運動促成了《生死諜變》的成功,而《生死諜變》反過來成了韓國電影的助推器。也是從《生死諜變》開始,韓國電影開始了其狂飆之旅。
㈢ 韓國電影與日本電影的主要差距體現在哪裡是否在縮小
韓國電影劇情似乎更加完整,更注重人心理的表達,而日本電影更多的我覺得比較過於深刻的表達,太含蓄,要麼太惡心,讓人看不懂,或讓你看不下去
㈣ 請教吧主,韓國電影和日本電影之間的區別
韓國。日本的主流是動漫產業,日本歌星、聲優都很火,但是影星就明顯不多了,但是日本確實有很多具有深層影響力的影片。韓國剛好相反,韓國沒有動漫基本,我是說基本。但是韓劇捧紅了多少人,所以電影業就順著發展,在韓國很多歌星都沒事去演韓劇、電影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