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電影坦克大戰
擴展閱讀
貓和老鼠舊電影大全集 2025-08-25 17:05:35
與感官游戲類似的電影 2025-08-25 16:56:50

印度電影坦克大戰

發布時間: 2024-01-15 18:53:15

1. 二戰北非戰場的電影有哪些

《火炬》 二戰美軍在北非登陸後的戰役
《沙漠兄弟連/血戰阿拉曼 Alamein》(義大利)
《沙漠之狐》 又名《隆美爾傳》。

2. 在坦克大戰題材電影《狂怒》的眾多主角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位

除了男主角皮特之外,我還要提名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美劇《懲罰者》里飾演懲罰者的罰叔!他在電影里雖然戲份不太多最後也領盒飯了,但是不得不說罰叔身上那種焦躁沖動的闖勁太適合演大兵了!

電影《狂怒》中,除了主角(布拉德皮特飾演),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那個年輕的新兵諾曼,二戰時期,諾曼作為一個新兵,初上戰場,難以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殘酷的戰場讓他很難去殺人,由於諾曼的不成熟,多次使自己的隊友(坦克『狂怒』上的坦克手)陷入危機,在經歷戰場的磨練,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後,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士兵。

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情節,就是諾曼在於一個普通少女互生情愫後(具體大家可以看電影),剛走出少女的家,那裡就被敵軍的飛機轟炸成了廢墟,諾曼歇斯底里的哭喊,上手竭盡全力移動著廢墟上的瓦礫,但隊友只得拉走諾曼,因為馬上要和敵軍交火了,諾曼至此也終於理解什麼是戰爭。

男神,布拉德-皮特,主演的二戰題材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准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

說回《狂怒》這個劇,除了爽之外,實際上有幾處應該算到文藝劇場面,反而給我的沖擊力很強。那我就來說說其中印象最深的場面。

第一處場面:就是老爹讓諾曼射殺俘虜之後,老爹一個人背到一處在抽泣。當戰場殺人如割草般的簡單,可是這一刻老爹痛苦,因為他在折磨諾曼人性的部分,折磨到奄奄一息,這是他每次帶新兵最扎心的事情。戰場上只有忘掉人性,人才可能活著,才有能力護衛你身邊的戰友。

第二處場面:就是德國女孩被炸死在廢墟里,諾曼失控了,他想釋放出悲憤之情,可是屁股庫恩硬生生地擄走了他,告訴他:這就是戰爭!你感覺到了嗎!這一幕讓人在愛與毀滅中感受到巨大的反差、震撼與真實感的體驗!為什麼屁股不讓諾曼宣洩自己的悲憤情緒?因為戰爭的殘酷只有麻木可以應對,而不是宣洩,宣洩只會讓你一步步精神上崩潰。影片最後一部分屁股為此事向諾曼道歉那一刻,讓人眼含熱淚,就是戰爭中還殘存著的那點共情。

第三處場面:就是槍斃那個黨衛軍軍官,帶著強烈的音樂節奏感,再返回頭看到電影開始一幕,老爹只要見到黨衛軍士兵,就恨得咬牙切齒,一定要弄死他。如果看懂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的侵略 歷史 ,就明白原因了,一般都是德國國防軍攻城略地,黨衛軍在後面做反人類的事情,最臭名昭著的就是骷髏師了,最能打、最忠心也最殘暴,實際上二戰後期,武裝黨衛軍在西線投入的兵力更為強悍,能讓一個美國戰場老兵恨得咬牙切齒,不分個體的消滅,可見黨衛軍在戰場上的行為已經無法獲得敵方的原諒。在東線蘇德戰場上,武裝黨衛軍的行為則更殘暴,更恐怖。

第四處場面:就是博德深情與老爹對視之後,就出去受死了,這種袍澤之情的終結,是讓觀眾崩潰的,看著隊友一個個戰死,老爹已然生無可戀,戰場上的友情,往往是人世間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你的戰友願意為你出生入死,戰友的離開,自己又豈能獨活。

總之,狂怒作為戰爭爽片之外,帶入了很多細膩入微的人性與 情感 ,是一部非常非常認真、用心製作的大片!

布拉德皮特飾演的角色給我的印象最深。

每場電影都有一個主角光環

《狂怒》中,主角是一輛坦克。其實,在很多人的童年,坦克也曾作為主角亮相過,沒錯!就是那款經典的紅白機 游戲 《坦克大戰》。

我大皮特依然帥到讓我尿褲子。他內心僅存的信仰和優雅分別在希亞拉博夫和諾曼身上找到了映射,所以他愛他們,勝過肉體眉目的情慾。最後的困獸之斗不是為了國家或尊嚴,是解脫。戰爭對靈魂的折磨遠勝過肉體,你明知會結束卻望不到它的影子。人竟可以變成這樣,所以坦克就成了唯一的歸宿。

3. 介紹幾部類似《黑鷹墜落》的戰爭電影我看看!

俄羅斯的敢死連 本阿弗萊克和喬什哈耐特的珍珠港 裘德洛主演的兵臨城下 前蘇聯的電影比如「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莫斯科保衛戰 」前南斯拉夫的「遠征伊格曼」「 橋」 還有加里森敢死隊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U-571》
上榜理由:海戰經典,獨一無二 二戰期間,德國的海上傳統力量並不佔優,所以德國大量發動潛艇戰,用這種幽靈般神出鬼沒得戰術,讓盟軍損失慘重。因此,掌握德國潛艇的動向變得異常重要。「U571」就是一艘納粹潛艇的代號,本來只是德國眾多潛艇中的普通的一個,但是通過一次周密的策劃,盟軍:9人小分隊冒死強行登上U571潛艇,從此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水下旅程。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細細的紅線》
上榜理由:二戰墓誌銘: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與《U571》一樣,《細細的紅線》是一部一問世就被公認為經典的影片。《細細的紅線》描述的是美國與日本在瓜達康納爾島的戰役。整個影片都是圍繞著男主角一個人展開的,士官長威爾士所在的連隊負責從日本人手中奪取210號的陣地,在經過了持續數月精疲力盡的斯殺與流血後,他的連隊終於攻克了210號陣地,但是這次勝利只是戰爭中的小小一步,無休止的戰火還要繼續,而威爾士也在隨後的戰斗中犧牲。

《細細的紅線》絕對是一部值得進電影院觀看的影片。很多人驚嘆,原來戰爭片可以拍得如此美麗,在片中多次出現寫意的風景盡頭,展現了太平洋島嶼的藍天、碧水、青草還有嗷嗷待哺的幼年生命,但是這美麗的大自然卻全部籠罩在戰爭的炮火下,而人類的生命也在自己所創造出的戰爭中無比脆弱。影片在1999年力壓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雖然很多人對《細細的紅線》是否超越《拯救大兵瑞恩》表示質疑,但是《細細的紅線》的經典地位卻早已得到公認。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坦克大戰》
上榜理由:二戰影片庫的巨型坦克
這部影片是公認的描寫坦克戰最經典的影片,影片該片改編自1944年秋季開始的「阿登反攻」。影片中雖然有大量的虛構情節,但在大的戰略上卻十分尊重史實。德國的「虎王和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坦克,直到二戰結束,盟軍始終找不到有效對付它的辦法。電影《坦克大戰》就是講述盟軍在坦克戰中陷於被動,在坦克戰的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但是德軍坦克耗油量巨大,而由於步步緊逼,也使得德軍戰線過長,補給發生困難。盟軍將領雖然在坦克戰中沒有辦法,但是卻發現了德軍戰略上的弱點,誘敵深入,切斷敵人的補給線,最後取得勝利。

該片的導演肯·安納金很好的把握了敘事節奏,加上老牌演員羅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的傾力表演,使得影片不管在娛樂性方面,還是在重現戰爭方面都成為經典。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地道戰》
上榜理由:那條地道一直延伸到中國人的心中
這樣的音樂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的,只要看過這部影片就不會忘記。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會記住這樣的曲調,記住片中無數的、大大小小的細節。關於影片的情節和內容已經無需再作過多介紹,因為這部影片甚至深入到了國人的生活當中。在全民備戰的時代,這部影片甚至成為每家每戶挖掘自家地道的教科書。在1966年至1970年,《地道戰》成為全國只放映的三部電影之一。

但是過多的放映,並沒有影響他的可欣賞性,因為即使到今天,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看起這部影片還是會津津有味。而《地道戰》也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個藝術高峰,老一代電影工作者所運用的鏡頭語言、場面調度以及演員表演,仍然現代中國電影人的學習榜樣。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巴頓將軍》
上榜理由:看完這部影片會產生疑惑:演員和巴頓,到底誰是真的將軍 對於評價這部影片,就像評價巴頓本人那樣困難,因為對於巴頓這樣獨特的人來說,任何評價都是多餘,而又無力的。還是先看通過影片來看一下巴頓,通過巴頓來感受這部影片。

男主角喬治·斯科特戲里戲外均入木三分地詮釋了角色——開篇6分鍾的教科書級演說,其表現簡直是「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而憑此片獲奧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領獎,不懈地斥責好萊塢的盛宴不過是「荒唐的聲色犬馬」。由此來看,喬治·斯科特果然是出演巴頓的最佳人選。本片據說是尼克松最喜歡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肯尼迪、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國人對美國政體的信念產生了動搖,而侵越戰爭的失敗更使美國青年紛紛拒服兵役,當眾燒毀兵役證。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揚牛仔精神的電影,隱藏的政治動機不言而喻。盡管如此,仍不能抹殺這部出色的歷史巨片的精良品質,不管在大銀幕後有多少背景,都不能抹殺著部人物傳記片之集大成者。
《!虎!虎!虎》
上榜理由:唯一一部美國和日本相互妥協的二戰影片《虎!虎!虎!》又叫《偷襲珍珠港》,本片由美國和日本合拍,糅合了日美雙方觀點,再現了珍珠港事件始末。中國觀眾對這次事件和這部影片都不會陌生,正是這次事件把美國徹底捲入二戰,美國的參戰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但是美國的參戰也使得二戰空前的慘烈,尤其是直接導致日本投降的兩顆原子彈,更是人類文明史上永遠的傷疤和警告。

在二戰結束後,又經過了25年,昔日的敵對雙方:美國和日本,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坐下來,用電影共同探討觸發這一場人類浩劫的原因。日方導演深作欣二,大膽地將視角鎖定在侵略國一方,從日本軍國主義虎視眈眈策劃陰謀開始,將其鎖定目標、部署具體的作戰計劃、外交上欺騙美國,直至最終偷襲成功的每一步有條不紊地呈現給觀眾,而中間穿插著美國不斷通過美國軍方的麻痹大意、姑息養奸的各種情節,更提醒了和平年代的人們,防範於未然的必要性。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莫斯科保衛戰》
上榜理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對於德國納粹是永遠的噩夢 80年代的鴻篇巨制,冷戰末期獲得美國電影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蘇聯電影,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者。《莫斯科保衛戰》長達300餘分鍾,分《侵略》、《台風戰役》兩部,拍攝過程歷時兩年,約有五千名士兵、近一萬名群眾、二百五十餘名演員、二百零二名攝影師參與其中。本作從德至蘇、從高層決策至基層部署、從後方帷幄至正面戰場,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莫斯科保衛戰,講述了德國法西斯不敗的神話是如何被粉碎的。

有人說,好萊塢電影和歐洲電影以及蘇聯電影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好萊塢電影的鏡頭剪接刺激,使用眼睛觀賞的;而歐洲和蘇聯電影相對緩慢,使用來感受的。《莫斯科保衛戰》雖然是一部場面宏大的戰爭影片,但是仍然可以讓人感受到很多東西。比如該片最經典的台詞:俄羅斯雖大,但我們已無路可退,因為身後就是莫斯科!短短的一句台詞,我們卻可以從中感受到蘇聯戰士無比的民族自豪感,和以死抗戰的決心。從這句話中也不難理解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為什麼會在此遭受了二戰以來的第一次慘敗。
大二戰經典影片——《拯救大兵瑞恩》
上榜理由:《拯救大兵瑞恩》未必是最經典的二戰影片,但絕對是目前再現戰爭場面最真實的影片 很少有哪部電影一上映,就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經典的影片,而《拯救大兵瑞恩》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其實,在《拯救大兵瑞恩》公映以前,就有很多媒體猜測,這部影片會如何經典。一般來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這樣的事情完全沒有發生在《拯救大兵瑞恩》身上,而且在公映後,這部影片很快就被公認為最真實的再現戰爭場面的影片。這個稱號,並不是媒體憑空炒作的,而是一些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老兵們的評價。

當然,這部影片並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真實的層面上,影片更引起了人們對於戰爭中,對於人類生命的價值的思考。影片的劇本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中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盡快把這名士兵帶回家鄉,以免這位英雄母親受到再一次的打擊。其實,這幾乎就是用8條人命去換取1條人命的命令,因為在廣闊的的戰場上,尋找一個普通士兵,就好像大海撈針一樣,執行此命令的士兵也對此大為不滿,但是他們還是遵守士兵的准則,服從了命令。在影片中,並沒有對著八個換一個的問題作太多的糾纏,但是這個關於人的生命價值的問號,卻深深地打入了人們心中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上榜理由: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在靜悄悄的黎明面前
又是一部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電影,不過中國人民認識她的時候,她身上卻沒有經典電影的光環,而是被打上了宣揚戰爭恐怖輪的標簽。國人走入電影院,去觀看這部影片是為了批判她而去的,但當人們走出電影院,全都被她深深地感動。這部影片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代表,影片像散文詩一樣,婉婉道來,卻又扣人心弦;節奏不緊不慢,卻比快節奏剪輯更加讓觀眾喘不過氣來。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三個小時,等影片結束,觀眾已經深深地融入到電影中的世界。

這部影片是公認的,反映戰爭殘酷得經典影片,但是縱觀整個片子,幾乎沒子彈射入人體,沒有殘臂斷肢,但是卻把戰爭的殘酷性刻畫的淋漓盡致。和那些靠大量血腥場面換取人們感官刺激滿足的影片這部片子形成了鮮明對比,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又比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顯得高明。

十大二戰經典影片——《辛德勒名單》上榜理由:猶太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助全人類 科幻題材和二戰題材是斯皮爾伯格的兩大情結,他拍攝的影片大都與這兩個題材有關。而《辛德勒的名單》則是斯皮爾伯格集大成的二戰巨作。《辛德勒的名單》也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影片講述了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目睹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後,由一個好女色、會享受的剝削資本家,變成了一個不惜代價去盡可能保護更多猶太人的勇士。在二戰結束的時候,辛德勒為了營救猶太人已經散盡家財,可是在於他救助的猶太人告別的時候他卻淚流滿面,為自己沒有救助更多的猶太人深深自責。

《辛德勒的名單》曾獲得第66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但是甚至可以說,在《辛德勒的名單》的面前,奧斯卡也顯得不夠分量,因為人們甚至無法給他一個准確的定位。說他是商業片,他身上聖潔無比,找不到一絲商業片的銅臭味;說他是藝術片,他又沒有藝術片孤芳自賞的嬌柔做作。但是這部影片卻在商業上和藝術上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在給這部影片什麼定位,因為他應經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供所有電影工作者欣賞學習。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

4. 【合集】關於坦克大戰的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關於坦克大戰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資源

解放5:最後一擊: 鏈接:https://pan..com/s/1ZFITOUYXVrlrmlHIKmywhg

?pwd=ca42 提取碼:ca42

5. 二戰坦克大戰電影百度雲及線上播放

二戰坦克大戰電影網路雲及線上播放

經典二戰坦克大戰系列電影九部連播
1、狂怒 2、潘菲洛夫謹鉛28勇士 3、白色虎式 4、血戰1944 5、鐵魔戰將 6、坦克大決戰 7、戰略大作戰
8、撒哈拉沙漠狙擊戰 9、巴頓將軍
連結祥爛好::pan../s/1i56yGgX 密碼:mw57

有關二戰坦克電影

二戰坦克電影: 《白色虎式》 《血戰1944》,III型坦克殲擊車、T-34、KV坦克登場。 《鐵魔戰將》,納粹德軍最後的孤注一擲,黃鼠狼殲擊車出鏡。 《坦克大決戰》,大多數虎式坦克用巴頓坦克代替,M-24霞飛坦克出現。 《戰略大作戰》,出現謝爾曼、虎式坦克。 《莫斯科保衛戰》,場面恢弘,III、IV號坦克悉數亮相。 《撒哈拉沙漠阻擊戰》,一輛M3李式坦克幫助盟軍對抗非洲兵團。(以上答案來自網路) 我只能幫到你這. 謝謝
求採納

最近那個什麼二戰坦克大戰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狂怒 Fury (2014)
導演: 大衛·艾亞
編劇: 大衛·艾亞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希亞·拉博夫 / 羅根·勒曼 / 邁克爾·佩納 / 喬·博恩瑟 / 更多...
型別: 劇情 / 動作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日期: 2014-11-21

二戰坦克

斯大林3研製較為倉促,設計上有很多不足,雖然側重防護,但結構上有先天的機械缺陷,可靠性很差。火力也不足,火炮是由陸軍歷空野戰加農炮改進的,精度差射速慢,威力雖大,綜合性能卻比不上美軍M46的90炮,更別提獵虎那恐怖的128mm PAK 44/L55了。
本質上來說IS3的出現是為了剋制虎王的,正如IS2為了剋制虎式和黑豹。綜合考慮,IS3在效能上略優於虎王,但考慮到它比IS2更差的視野,更糟的機動,比虎王更嚴重的機械問題,真有實戰表現令人堪憂。戰後多次的大幅度升級改造就是證明。
至於獵虎,二戰時期怪物般的存在,不要想了。

求幾部二戰坦克的電影

最新影片《白色虎式》,非常給力的虎式坦克VST-34影片。
《雷霆救兵》
《戰略大作戰》
《坦克大決戰》
《東部戰線1944》
以上三部電影都出現了虎式坦克。
《撒哈拉沙漠阻擊戰》

求德國二戰坦克題材電影

《坦克大決戰》
背景2戰歐洲戰場 1944年冬的阿登反擊戰!

求一部二戰坦克電影名字

撒哈拉沙漠反擊戰

二戰坦克炮

炮彈的威力不能光看口徑,火炮的身管倍徑(炮管的長度)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還取決與炮彈的規格.
打個比方:AK-47用的是7.62彈頭,PKMC通用機槍用的也是7.62彈頭
但是一個是7.62*39子彈,另一個是7.62*54 兩者的射程和威力可是差了很多啊

二戰坦克介紹

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種坦克型號,其實就是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 該坦克是英軍隨軍記者斯文頓發明的,他看見英軍傷亡慘重,便萌發了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製造一種牢不可破的戰車的想法.於是將這個想法匯報了上級,上級允許製造,並在斯文頓的說服下讓海軍部同陸軍部共同研製. 可想而知,這種戰車的樣子不怎麼好看,但這種武器取得了巨大的作用,當時是索母河戰役,馬克1型坦克出擊,噴吐火舌,殲滅了不少德軍. 作為第一種型號的坦克,不免有一些缺點.比如車內沒有電台只在車體兩端布置武器,造成只有一端武器可以迎敵隔音性及差,車內很亂煙霧彌漫等. 在研製中,設計者們考慮到平衡問題,便在坦克車輛後部加裝了一對直徑為1.37米的導向輪,這是馬克1型的一個奇特之處,但又是人類考慮全面注重效能慧眼所見的智慧結晶. "馬克"1在製造的時候,為了保密當時"機槍破壞器"這個名字,大家把這個鐵傢伙稱做"水櫃",用英語說就是"TANK"(中文譯音"坦克"),這個"TANK"(坦克)的名稱,一直引用到現在.MARK1(馬克1)型別:坦克.生產廠商:英國.車長:8.1米.車寬:4.2米.車高:3.2米.車重:28噸.武器:短身管炮2挺機槍.裝甲厚度:6厘米.成員:4人(車長炮長裝填手駕駛員).圖片沒辦法弄上去,給你個網站: :image../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2%ED%BF%CB1%CC%B9%BF%CB&in=2310&cl=2&cm=1&sc=0&lm=-1&pn=4&rn=1&di=1392726452&ln=9

二戰坦克王牌

解答:
1.選C
2.選A
3.選A
4.選C
5.選A

6. 有哪些反映二戰的經典電影

反映二戰的經典電影有:

1,《珍珠港》

《珍珠港》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

2,《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是由尤里·奧澤洛夫執導1985年上映的蘇聯劇情、戰爭電影。

3,《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

4,《最長的一天》

《最長一天》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戰爭片,由肯·安納金、安德魯·馬頓、伯哈特·維奇、達里爾·F·扎努克聯合執導,理查德·伯頓、肖恩·康納利、亨利·方達領銜主演。

5,《風語者》

《風語者》是華裔導演吳宇森於2000年執導拍攝的一部動作戰爭電影,由美國演員尼古拉斯·凱奇等擔綱主演。

(6)印度電影坦克大戰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

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7. 《狂怒》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頂著金牌編劇和金牌主演的光環,講述「坦克大戰」的《狂怒》算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式主旋律電影。影片固然擁有不俗的製作班底、精良的視覺效果、優秀的卡司表演和一定的類型化電影傾向,但是在精神內核上,主旋律和正能量這兩個關鍵詞還是貫穿了整部影片的始終。
換言之,美國並不是沒有主旋律電影,而是站在好萊塢如此一流的製作平台上,主旋律電影同樣能拍攝得富有觀賞性和娛樂性。與此同時,那種「文以載道」式的說教和宣揚做得又隱蔽而且巧妙,觀眾根本不會對其產生厭煩感。
所以,我們說,主旋律作品每個國家都有,只是檔次和創作水準的區別而已。《狂怒》的故事算得上老套。一個戰場菜鳥來到一隊由老兵組成的戰斗小隊中,執行一項自殺式任務。在經歷了生離死別、第一次殺人以及目睹美好消失後,他從稚嫩的新人變成了「喝酒泡妞殺人」的「戰爭機器」。這是很多美國戰爭片、校園片、警匪片的慣用招數和套路。之所以如此行之有效,乃是因為這個結構經過了千錘萬打的提煉,是一種簡單、緊湊、高效的結構。在老套的故事下,導演大衛·阿耶又使用了經典的「人無完人」的創作態度來描繪眾多角色。坦克小隊里的五個人,各有自己的性格特色,或是脾氣火爆沒有修養;或是新兵上陣膽顫心驚;要不就是把戰爭的勝利全部算到上帝頭上的「聖經」;乃至是最沒有缺點的布拉德·皮特飾演的「戰爸」,也是一個時常會情緒崩潰的人。這種人物的缺陷,與國內主旋律電影中的「高大全」主角完全不同,因而顯得極為可愛、真實、可信。在這種角色和故事的引導下,加上真兵實彈的拍攝,觀眾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影片,對人物產生認同感,最後走進編導設計好的「文以載道」的「埋伏」里,心甘情願地接受一種價值觀的灌輸。所以,並不是美式主旋律太過商業化和類型化,它反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創作手段。
此外,《狂怒》中菜鳥士兵痛失自己心愛姑娘又是個罕見的人性化段落。在殺人與不殺人之間,他身上的糾結、痛苦以及那個純粹的選擇,是編導對「道德」這兩個字的回答。言及此,我們就能明白,這部主旋律電影,探討的還是一個古老命題——道德是什麼。在片中,蛻變成機器的菜鳥給出了回答:執行正義、堅信上帝、嫉惡如仇、保持赤子之心。如此質朴的人道主義觀念,在今天聽起來分外微妙。而在微妙的人性邊界上,編導則給出了一幅堪稱輝煌的答卷:那就是在不傷害主要角色人性魅力的情況下,讓角色接地氣,成為道德與人性的楷模;通過讓其處於兩難之中,做出符合「政治審美」的選擇,並且用人類最難選擇的道德困境,給這些人物的價值觀蓋棺定論。
影片最後,菜鳥因為敵人的「過失」,撿回了一條命,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戰爭英雄。應該說,這是編劇們的匠心,更是說給這個社會聽的最大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