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腦癱女孩的電影
擴展閱讀
黑澤明電影全集種子 2025-08-26 07:11:12
小學生微電影朋友 2025-08-26 07:11:10
獵戶座日本電影 2025-08-26 07:02:44

日本腦癱女孩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1-07 05:39:36

❶ 殘疾人的主題電影

十大殘疾人主題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
該片拍攝於1978年,由台灣鄉土文藝電影大師李行導演,並由70年代台灣最具人氣的偶像搭檔秦漢與林鳳嬌主演。這部當年曾催淚無數、根據鄭豐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不僅在當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創造了極高的票房紀錄,在鄉土電影剛剛回潮的當年可謂是盛況空前,甚至影響到了內地的無數影迷。內地是在1983年在地方公共電視台播映的此片,雖說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傳播,但此舉還是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台灣文藝片才剛剛開始賺取內地觀眾的眼淚,從任何角度而言,它都是一個超越時代、跨越文化隔閡的不朽豐碑。
《我的左腳》
《我的左腳》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里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影片講述布朗克服了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和作家。電影從童年開始描述,布朗的癱瘓使得周圍人,除了母親,都認為他是腦癱,就這樣,他靠左腳和一支筆開始了學習的生活,並由此開始了艱難的成功之路。影片感動了無數觀眾,至今仍為不少人津津樂道。
《阿甘正傳》
1994年阿甘智力只有75,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 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橄欖球明星,一名戰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一公升的眼淚》
講述的是日本少女木藤亞也與不治之症(脊髓小腦病變性症)頑強抗爭10年的故事。少女木藤亞是一個開朗活潑的花季少女,然而在她15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她患上了一種病因不明的骨髓小腦變異症,為了鼓勵自己以及家人和朋友,木藤亞也從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起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了自己抗擊病魔的全過程,直到在25歲時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
《外婆的家》
《外婆的家》導演李貞香以通俗而又不俗的手法向大家獻上了一部關於親情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外孫女與祖父母由隔閡到親密的溫馨故事,細節描寫得淋漓盡致。生活在可樂、電子游戲和溜冰鞋世界裡的外孫與又聾又啞又不識字,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山溝的外 婆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但就是這樣的無法兼容的兩個世界最終將親情展現給觀眾,讓人因感動而情不自禁的動容。
《黑眼睛》
《黑眼睛》是一部以我國著名殘疾人運動員平亞麗為原型創作而改編的電影。1984年,平亞麗在殘奧會盲人跳遠B2級的比賽中獲得金牌,這是我國在殘奧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平亞麗作為火炬手在導盲犬Lucky的引領下,點燃了主火炬手侯斌的火炬。
《漂亮媽媽》
這是由中國著名影星鞏俐主演的一部聾兒題材影片。影片中由鞏俐主演的「媽媽」孫麗英經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種種不幸,歷經千辛萬苦要讓先天失聰的兒子鄭大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故事,母愛至深,感人肺腑。影片的主題在於,在孫麗英身上表現了普通中國女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永恆的母子親情。
《網路媽媽》
《網路媽媽》是根據江西真實人物「十年十大傑出母親」——劉煥榮(片中改名為劉學萍)事跡改編,由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一部母愛題材電影。影片講述的是花季少女劉學萍遭遇不幸,雙手殘廢,但仍憑頑強的毅力,勇敢地活下去,並苦練生活自理,還學會了用僅存的一根手指上網,幫助不少因為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的少年重返課堂的動人故事。除情節感人外,導演周勇還將江西名勝風景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將一部悲情電影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海洋天堂》
影片《海洋天堂》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一生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故事。由李連傑飾演的父親王心誠,和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完美安置兒子成為了他最大的心願。由於暫時還沒有完善的成年殘疾人托養機構,王心誠各處打聽求助,終於為兒子找到一個「新家」,但卻發現行為刻板的兒子在這里如同離開了水的魚,一點沒有生氣。於是,王心誠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他要讓愛水的兒子留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里。為了兒子未來的幸福與快樂,這位拖著重病身體的父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努力。
(註:更多相關電影的細節及海報宣傳請翻閱相關電影詞條)

❷ 求一部日本電影

一公升的眼淚。有一個電影版本一個電視劇版本。
電影版本:
《一公升的眼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14歲:我的家族;15歲:忍受病魔;16歲:苦惱開始;17歲:已經不能唱歌;18歲:真相大白;19歲:或許已無可救葯;20歲:不想輸給疾病;21歲:生命的極限;醫生,我可以結婚嗎?

這是《一公升的眼淚》一書的目錄,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這是最好的解釋。

上世紀70年代末的名古屋,正是中學三年級的暑假,15歲的少女木藤亞也患上一種怪病,但四肢無力、行走困難的她仍毅然決定升入高中繼續學業。

不久,怪病症狀愈發嚴重,為了不給同學好友增添更多麻煩,亞也終於同意轉至岡崎養護(殘疾人)學校。

特殊的學校、特殊的人生,可憐的少女直到畢業前夕方知自己患上絕症--脊髓小腦變性病。不久,亞也癱瘓在床,徹底喪失行走能力。憑藉母愛的偉大力量和求生的強烈信念,她清醒的思維一直堅持到21歲,其後意識逐漸消失……1988年5月的某天,25歲的亞也永遠停止了呼吸。

《一公升的眼淚》最初由名古屋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原本是由亞也三年養護學校生涯的日記集結成本出版。雖然當年也曾創下銷量26萬冊的驕人記錄,但隨著時間流逝,終於被讀者淡忘……

18年後,導演岡村力閑逛舊書屋時偶然購得此書,翻閱之餘,立即被書中情節感動,於是決定改編拍攝,目的是「以電影的形式打動更多人」。

2004年10月,同名電影在亞也家鄉---名古屋首次公映,日本影壇隨即為之震撼。

2005 年4月5日,東京池袋上映《一公升的眼淚》全國公開版的當天,幻冬社出版的《生命的障礙---一公升的眼淚之母親手記》一書悄然出現在各大書店的新書架上。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眼看愛女生命點滴消失的殘酷過程,想必大多數母親沒有機會體驗。因此,木藤潮香「有幸」以親身經歷告訴讀者---何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4月17日,《一公升的眼淚》最終版堂堂登場,和當年不同的是,在幻冬社的再版書中,除完整收錄名古屋版的所有內容外,又新增亞也從18歲到21歲三年期間從未發表的日記,結合其本人生前病中寫作的自傳加以改編,形成新作。

兩本書一經上市立即好評如潮,讀者們被木藤母女的眼淚深深打動。「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每個人都有必要閱讀」:「她們(指木藤母女)的故事令我淚如雨下,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體會生存的殘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書值得購買?還有什麼書值得閱讀?」這些評論絕非一家之言,它們是全日本讀者共同的心聲。

「這世界究竟是不是個墳場?我們究竟是不是還活著?」荒木經惟多年前無意中的一句牢騷話,如今被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年輕人奉為經典。「我們為什麼而生存?」亞也臨終前最後的遺問同樣值得健在的所有世人深思。

從兩本講述死亡的殘酷讀物中,人們需要學會如何生存。

「我們為什麼而生存?」很經典的話,確只有到死亡來到時人們才會想起。

//////////
電驢可以下載,地址如下

參考資料: http://lib.verycd.com/2006/06/08/0000106073.html

❸ 初中生必看電影排行榜

初中生必看十大勵志電影

1、《墊底辣妹》
2、《風雨哈佛路》
3、《追夢赤子心》
4、《叫我第一名》
5、《黑暗中的舞者》
6、《了不起的菲麗西》
7、《舞動人生》
8、《聽見天堂》
9、《勇敢的心》
10、《永不放棄》
1、《墊底辣妹》

這是一部日本電影,墊底生逆襲的故事,故事不算新穎但卻百看不厭,正如電影中所說「不管周圍人怎麼說你不行,充滿自信地繼續說出你的夢想的力量,不怕嘲諷和失敗,勇於挑戰夢想的力量,對我來說是多麼耀眼。」
2、《風雨哈佛路》

是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 影片講述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麗茲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經歷,屬於青少年必看的十大電影之一,帶給你滿滿的正能量。
3、《追夢赤子心》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美國勵志片的典範之作,贊揚了努力奮斗與信念堅定的美好品質。充分證明了「只要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精神,在全球十大勵志電影中排第七位。
4、《叫我第一名》

這部電影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而來,講述了敘述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努力達到成為老師的夢想,並且克服病症的故事。所以沒有什麼是做不到得。
5、《黑暗中的舞者》

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影片,非常具有穿透力,歌舞片中少有的經典。現實與理想,執著與信念,主題深刻的讓人窒息。    
6、《了不起的菲麗西》

自幼失去了父母住進孤兒院的菲麗西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一名芭蕾舞者,於是她試圖逃出孤兒院去尋夢,但是過程並不是她想像的那樣。
7、《舞動人生》

故事中的比利來自英國的一個礦工家庭,他骨子裡充滿了芭蕾舞的熱愛,但是卻遭到家人極大的反對,於是面對大好的機會,比利開始了人生的抉擇。
8、《聽見天堂》

夢想成為電影大師的義大利男孩一次意外雙眼失去了光明,但是卻憑借自己的耳朵成為了大師,這部電影講述了,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9、《勇敢的心》

主題深沉凝重卻又不失輕快,場面宏大,視覺和音樂效果一流,優美流暢。雖然結局並不美好,但完全不影響他成為一部史詩般的片子。
10、《永不放棄》

主人公比爾就是這樣腦癱人士,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於是他開始做起了推銷員,雖然遭受白眼但他並沒與放棄。

❹ 求好看的日本電影 在線等

1,《如果在天國遇見你》
小說改編的,主角是心裡醫生在一家癌症醫院聽患者訴苦,幫助了很多人,挺溫馨的,感觸比較深。
2,《蜂蜜與四葉草》
青春的電影,看了會回想自己的曾經。四個大學生的故事
3.,《door to door》
是TBS感人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改編自美國電影永不放棄,主角是一個有腦癱的上門推銷員,這個很勵志。
4,《最後的約束》
arashi嵐五個人共演的懸疑電影,五個人是高中同學為了一個共同的人向一個大公司的老闆復仇策劃了一場一個半小時的對決。

因為我是arashi飯所以看過的電影大都是他們的,這幾個是我總結的比較好的幾部。
再介紹幾部電視劇給你吧都是近幾年比較火的
《有閑俱樂部》
貴族學校,幾個無所事事的人幫助他人的故事,不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去幫助而是因為無聊,其中有一集賀軍翔還客串了呢
《山田太郎物語》
台版的是仔仔演的叫貧窮貴公子,arashi兩大成員出演,是一部搞笑片,但是家庭劇很溫馨,裡面小孩子都很可愛。主要講主角山田太郎家很窮但是被人誤會為是有錢家的少爺,雖然窮為了家人他還繼續努力。
《極道鮮師》
主角是女的黑道家的大小姐,但是最大的願望是教書育人,遇上了一些特別的學生而發生的故事,這個電視劇有好幾部不過每部男主角都不同就是了,好像也出電影了
《我的帥管家》
貧女突然變成大小姐,還有一個世界一級的帥管家在旁,努力幫助別人的同時愛上了自己的管家。。
《家有六子》
《偷偷愛著你》
《野豬大改造》
《益智游戲》
對不起了親後面幾個實在沒有力氣打字了,就不作介紹了,不過日本電視劇一般都比較短10集左右看的也不累的。

❺ 比較兩部相似題材電影:《蚯蚓》和《一個母親的復仇》

據統計暴力霸凌每年會殺死13000000名兒童,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尤其女孩保護自己?

01

《蚯蚓》講述的是得了腦癱的父親和女兒子若原本在江華島相依為命,女兒考上首爾的貴族高中後,父女二人很開心搬家到首爾。

誰知道噩夢也從此開始,子若因為嗓音好,很快在學校展露頭角,引起一位學長旅巧注意,同時受到其他女生的妒忌。

學長得知子若的真實家庭情況後,找上門羞辱子若,子若開始堅強地反抗著校園暴力,但勢單力薄,反而不斷遭到更加殘酷的回擊,最後受不了無休止的羞辱和折磨而選擇自殺。

子若生前把自己所經歷的全部記錄到了自己日記本上,父親發現並看了日記,首先想到是去警察局報案,但警察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了他;找去學校,學校說子若的事丟了學校的臉!

腦癱父親發現自己得不到社會的幫助,就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懲治那些欺負過女兒的人們。

父親先是找到了敏京,詢問事情的真實,從自若被強暴的那件事開始,敏京每天都活在自責中,覺得最對不起子若,將一切都告訴了父親~

自若將長期壓迫的女二號騙到屋頂,讓她們給子若道歉,但是她們並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氣焰囂張,結果被父親用硫酸潑的面目全非。

接著又將學長還有強暴子若的幾個男生,全部綁到了老家,一一殺死,而對付學長的手法最為「殘暴」,直接用魚鉤勾住學長的嘴,當魚餌放到水裡淹死(電影名字《蚯蚓》的來歷)。

02

《一個母親的復仇》在國內的上映時間是2019年5月,比較新的片子,高度還原印度社會現狀,英國湯森路透基金會有個調查,評價標准涉及女性保健、經濟資源、傳統習俗、性暴力以及性侵、人口販賣等。

結果顯示,在女性社會資源獲取、虐殺女嬰、石刑、性奴役、性暴力等方面,印度被評為對女性最危險的國家。

至今,印度每天都有約百起性侵案發生,本片就取材於2012年12月, 新德里的一個23歲醫學院女大學生,在一輛公交車上遭到六名男子輪奸,最終傷重不治的案件。

本影片里,戴維琪是艾莉亞的後媽,盡管她待艾莉亞如親生女兒一般,但後者並不接受她,不叫她母親,還經常和她頂嘴鬧矛盾。

艾莉亞在一次派對活動中因為先後拒絕了同班男孩和他表哥,遭到他們的報復性強暴和暴力傷害,差點喪命,後來兇手重金僱傭了律師,被法庭判為無罪,求助無援的戴維琪只能依靠私家偵探,以及自己的生物學知識還有高智商,步步謀劃,以一己之力,懲治了四名罪犯。

03

兩部電影內容上相同點:

1 女孩受到傷害,且都改編自真實案例。

《蚯蚓》是改編自真實案例;《一個母親的復仇》改編自2012年印度德里公交車案。

2 警察或法官或學校不負責任,導致犯罪者得不到嚴懲。

3 家長自己設計報復。

不同點:

1 國家不一樣, 一個是韓國,一個是印度

2 女孩的家庭背景不一樣,一個是腦癱父親,特別貧窮;一個是中產家庭,家境富裕,父母也都是知識分子。

3 受傷害的方式不一樣,《蚯蚓》是校園欺凌和性侵害二者兼有,《母親的復仇》是暴力和性侵害。

4 報復手段不一樣,腦癱父親用潑硫酸,和暴力,基本上是以暴制暴,而生物老師的媽媽屬於用私人偵探加高科技負罪。

04

看這類電影很痛心,一方面是為年輕女孩的遭遇,在花樣年華因為一個偶然事件而毀了一生或留下終生遺憾,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人性的丑惡和冷漠,丑來自暴力,身體和語言上的,冷來自教育和司法執法部門的瀆職或枉法。

最讓人痛心是,當你想到,究竟是什麼把之前那麼善良怕事拆笑鍵的人,變成了大罪犯。

在這兩部電影里,是因為教育和司法失責,沒有「包青天」為他們及時主持公道,意難平而選擇自己來,結果是幾乎同歸於盡的命運。

05

通過比較這兩部電影,告訴我們養育孩子,比學習好更重要的四點:

第升畢一,父母要努力保障孩子一個好的經濟基礎,雖然有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太貧困,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潛能都不容易發揮出來。

第二,人格品德教育,在學生成長中,是重中之重。班上那些嫉妒心強的女孩,那些暴力傾向的男生,應該多被老師關注和教導,防微杜漸。

第三,提高生存技能,讓孩子讀活書,不能讀成書獃子,現實中,品德優秀的孩子被一群差生或人渣欺負的新聞屢見報道,沒有婚姻愛情和生活方面常識的學習,很多女孩因單純而被被騙錢偏色,有的女大學生被騙到山溝淪為生育工具,這些都提醒我們,考試分數高,不一定能應對好這個人性復雜的世界,社會是大學校,也是需要學基礎的應對術的。

第四,教會孩子,不好奇心太強,不被誘惑引誘,不被利益驅使,不盲目沖動,不得罪小人,知道哪些事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從小在孩子內心建立起是非黑白的分辨。

第五,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每個人遇到不公正待遇,就自行去懲奸除惡,但呼籲必須保持教育和司法的純潔性和公正性,這是社會的良心所在,根基所在。

第六,很多新聞里,受害者各階層都有。無論是腦癱貧困戶,還是高智商中產,都可能遇到不公正遭遇,比如《母親的復仇》里,印度女孩的家庭就比較富裕,結果還是遇到了不幸,因為對方更有錢,有更好的律師。

每個人都不能冷漠,不能妥協,否則,下一個無能為力的受害者,受害者被逼成施暴者,可能是我們中任何一個。

❻ 有哪些講述殘疾人的電影

《關於愛的故事》一部專為殘疾人拍的電影,充滿諷刺卻又溫暖
《萬物理論》講訴霍金一生的電影
《觸不可及》又名不可觸碰 真實故事改編,一段跨越階級和種族的友情。對殘疾人最大的不尊重就是憐憫
《遇見你之前》英國高分愛情電影,原名《Me Before You》。懵懂的小鎮女孩與下肢癱瘓的老闆威爾間纏綿悱惻的愛情輓歌
《熔爐》高分韓國電影 揭露了殘疾人學校的殘酷現實
《升級》驚悚科幻片 喪妻殘疾人暴打賽博生化老兵,彷彿新神誕生
《聽說》:聾啞女孩的故事
《阿凡達》主角是戰斗中負傷而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
《馬拉松》自閉症少年在馬拉松中跑出自己的成就
《逆光飛翔》根據盲人鋼琴家黃裕翔真實故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