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有一個恐怖片一個女人一隻手是章魚觸角的電影叫什麼
魷物 你去看看把 應該是的
2. 一部關於海底生活的動畫片
是《海底總動員2:彩虹魚歷險記1》 我也找了好久才找到
3. 誰看過<章魚的獵物>這本電影
動物的捕食方式多種多樣。電魚的捕食絕招是放電。世界上至少有500種具有發電特性的魚,雖然種類不同,放電的靈敏度有高有低,但這些魚類都是依靠放電擊昏攝取物或嚇退進攻者。
電鰩是一種軟骨魚類,體形圓形或橢圓形,口和眼睛都很小,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近海,我國的東海和南海就有分布。它常將身體半埋於泥沙中,或在海底匍匐前進。
在電鰩的頭部和胸鰭之間有一個橢圓形發電器,是由肌肉特化而成的。發電器由若干肌纖維組成,形成六角形柱狀管,管內有無色的膠狀物質,主要起電解作用。管內有許多扁平的電板排列,電板由一些小的化學細胞組成,與神經相連,我們把它們叫做「電板細胞」。電鰩捕捉食物時,信號通過神經傳導到電板的細胞,小細胞產生化學物質,改變細胞膜內和膜外的電荷分布,產生電位差,電流也就因此產生了。一個細胞產生的電流很小,一條電鰩身上有數百萬個電板細胞,它們同時放電的時候,電流就相當大禪返了。生活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熱帶及亞熱帶近岸水域中的巨鰩,體型較大,最大者可達2米多。科學家們曾對這種電鰩進行過測試,結果發現,它可以產生60伏電壓,50安培的電脈沖,3000瓦功率的電擊,足以擊斃一條幾十公斤的大魚。
世界上第一個人工電池——伏打電池。就是根據電鰩的發電器官為模型而設計出來的。
電鰻與普通鰻魚的體型非常相似,長可達2米多,體重可達20多公斤。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及奧里諾科河。
電鰻有兩對發電器,形狀為長梭形,位於尾部脊髓兩側。電鰻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但也有過650伏的放電記錄。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竟達800多伏,這么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電鰻放電時產生的電流是極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時觀察到的電壓為500伏,電流為2安培,即功率為1000瓦的短時放電。雖然發出的是直流電,但放電頻率每秒可達300個脈沖。放電的損傷力取決於鰻魚的大小和機體的狀況。當電鰻長不到1米時,電壓隨著電鰻的成長而增加。當長到1米後,只增加電流的強度。電鰻捕食的時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魚群,然後可連續放出電流,受到電擊的魚馬上暈厥過去,身體僵直,於是,電鰻乘機吞食它們。電鰻放電,有時也不一定是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種生理需要。被電鰻電死的魚,往往超過它們食用所需要的量,這給漁業生賀搭飢產帶來危害。電鰻放電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能放電。利用這一特點,漁民們捕撈電鰻時,先把牲畜趕到水中,使電鰻放電,等到它們把電量消耗掉,再進行捕撈,這樣做可以避免漁民被擊傷。
電鯰也是一種能發電的魚。電鯰生活於非洲的尼羅河,它的長相和鯰魚非常相似,體長大約有1米左右,口端長有3對須,它沒有背鰭,在尾的基部有一個很低而且平伸的脂鰭,電鯰有成對的發電器,位於背部的皮下,它的發電電壓高達350伏,能將人和牲畜擊昏。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電魚都能發出很強的電,海洋中還有一些能發出較弱電流的魚,它們的發電器官很小,電壓最大也只有幾伏,不能擊死或擊昏其它動物,但它們像精巧的水中雷達一樣,可以用來枝碧探索環境和尋找食物。這些魚身上布滿了電感器官,它們能夠接收返回來的電波。由於任何一種活動的生物都有或強或弱的生物電,這些魚的電感受器能感受到非常微弱的電場變化。
鯊魚對於電場的變化非常敏感,利用這一點,科學家們發明了「電子驅鯊器」,它發出的直流脈沖可以把鯊魚驅趕到1~10米以外。潛水員背著這些儀器,在水下可以避免鯊魚的襲擊。
鯰魚可以預防地震,地震前地電流的急劇變化刺激了鯰魚的電感受器官,使它們感到驚恐不安,亂蹦亂跳,因此可以通過對鯰魚的研究找到一種預報地震的新方法。
總之,魚類的放電是它們在進化過程中所獲得的一種防禦和攻擊敵害、捕捉食物的適應能力。如果人類能夠應用仿生學,模擬電魚的發電器官在海洋中發電,那麼,就能很好地解決船舶和潛水艇的動力問題。
---《漫遊海洋水族宮》馬英傑、馬愛軍 著,海洋出版社,2001年;
電鰻為什麼會放電
1989年,在法國科學城舉辦了一次饒有趣味的「時鍾」回顧展覽,一座用帶電魚放出的電來驅動的時鍾,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這種帶電魚放電十分有規律,電流的方向一分鍾變換一次,因而被人稱為「天然報時鍾」。
常見的帶電魚有電鰻、電鰩、電鯰等。其中「電力」最強的要算電鰻了。它放電電壓可達300—500伏,足以把附近的魚電死,人和牲畜碰上,全身也會麻痹。據計算,1萬條電鰻的電能聚集在一起,足夠使1列電力機車運行幾分鍾。
電鰻外形像蛇,體長2米左右,體重約20公斤。它生活於南美和中美等地的河流中,常常一動不動地躺在水底,不時也浮出水面呼吸。它通過「電感」來感受周圍環境的變化,一旦發現獵物,就放電將其擊斃或擊昏,然後飽餐一頓。由於電鰻有這么一手捕殺獵物的絕技,因此被人稱為「江河中的魔王」。
電鰻是怎樣放電的呢?
原來,電鰻是活的「發電機」。它尾部兩側的肌肉,是由有規則地排列著的6000—10000枚肌肉薄片組成,薄片之間有結締組織相隔,並有許多神經直通中樞神經系統。每枚肌肉薄片像一個小電池,只能產生150毫伏的電壓,但近萬個「小電池」串聯起來,就可以產生很高的電壓。
電鰻尾部發出的電流,流向頭部的感受器,因此在它身體周圍形成一個弱電場。電鰻中樞神經系統中有專門的細胞來監視電感受器的活動,並能根據監視分析的結果指揮電鰻的行為,決定採取捕食行為或避讓行為或其它行為。有人做過這么一個實驗:在水池中放置兩根垂直的導線,放入電鰻,並將水池放在黑暗的環境里,結果發現電鰻總在導線中間穿梭,一點兒也不會碰導線;當導線通電後,電鰻一下子就往後跑了。這說明電鰻是靠「電感」來判斷周圍環境的。
電鰻放完體內蓄存的電能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才能繼續放電。由此,巴西人捕獲電鰻時,總是先把家畜趕到河裡,引誘電鰻放電,或者用拖網拖,讓電鰻在網上放電,之後再輕而易舉地捕殺失去反擊能力的電鰻。
4. 有一個電影,人的頭會變成像章魚的觸角一樣貌似是被寄生蟲轉進去了
應該是日本電影《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