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摔跤吧爸爸》強調的到底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強調的不是父女情也不是對夢想的堅持,而強調的是打破印度傳統。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
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2017年5月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1)印度電影摔跤的爸爸擴展閱讀: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在勵志的同時又不乏溫情,用一個簡單的體育題材,揭開了印度社會的一副壯美油畫。
由於女權色彩及時效性,激發了更多的女性認真考慮將摔跤作為一項體育運動,而且該電影的配樂很朴實,使很多觀眾產生了共鳴。
⑵ 為何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被稱為神作
最近,全球口碑炸裂的印度片《摔跤吧,爸爸!》(Dangal)上映了!
這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體育類勵志電影在豆瓣上獲得9.3的評分,據說看過的人都被感動哭了……
在影片中,阿米爾·汗飾演一位摔跤手Mahavir Singh Phogat ,他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國家贏得一塊世界摔跤冠軍的獎牌。但是迫於各種現實原因,他的夢想擱淺了。自己無法如願,他就想著生兒子,把兒子培養成摔跤手,完成自己的夢想。有一天,大女兒Geeta和二女兒Babita 闖禍了,把兩個男孩子一頓胖揍,家長找上門來理論。看著女兒們,Mahavir瞬間就燃起了希望!既然沒有兒子,那就把女兒培養成冠軍好了!
周圍的人都覺得他瘋了……只有他堅持著,對兩個女兒進行魔鬼訓練,剪掉頭發,換上短褲,每天風雨無阻。有誤會,有淚水,有埋怨,但最終她們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印度這個女性受到嚴重歧視和不公對待,這姐妹倆的命運被改寫了。
故事根據印度的真實故事改編,與真實故事相似度高達90%,故事有許多感人點。一位未能獲得冠軍的父親,為了國家的尊嚴,為了自己的夢想,更是為了自己女兒可以擺脫傳統的束縛,讓女兒變得更優秀,而不顧一切的阻撓,幫助了兩個女兒贏到了世界冠軍,影響了無數印度女孩。
看了兩遍這部電影,無論是故事情節、鏡頭還是題材,無疑是一部新的神作。
⑶ 摔跤吧爸爸原型事件真實人物
《摔跤吧爸爸》影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這部影片講述了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8月20日,在雅加達亞運會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的決賽中,來自印度的維內什6比2擊敗了日本選手入江雪,為印度隊奪得了一塊亞運會金牌。這是印度在本屆亞運會上獲得的第二塊金牌,也是第一塊女子金牌。
不過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維內什(Vinesh)正是電影《摔跤吧!爸爸》里阿米爾·汗飾演的電影人物原型馬哈維亞的侄女,也就是吉塔(Geeta)和巴比塔(Babita)的堂妹。
讓女兒練習摔跤的原因
電影中在馬哈維亞無望有兒子時,兩個女兒居然有一天痛打了男孩,所用的力量和招式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現實的馬哈維亞決心讓女兒練習摔跤的重要因素,其一就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印度女子舉重運動員卡爾納姆·馬勒斯瓦里獲得了印度女子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首枚獎牌,這讓馬哈維亞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其二,他自己原來的教練拉姆也開辦了現代印度的第一個專門訓練女性摔跤選手的訓練中心,致力於改變男女比例在印度摔跤運動的失衡現狀,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訓練成為了摔跤運動員。這讓馬哈維亞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女兒們的命運,也能讓自己多年的美夢成真。
⑷ 如何評價《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近年來從印度引入中國的最受歡迎也最成功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非常正能量,從父愛、勵志和信念等正面角度入手,再加上印度天王級影星阿米爾-汗的傾力出演,造就了這部電影的票房口碑雙豐收。電影雖然通篇基於印度男權主義,或多或少與我們的價值觀有所出入,但總的來說,電影的核心導向還是正面的。
為了能夠演好馬哈維亞老年時這個角色,阿米爾-汗將自己吃成了一個大胖子,然後又迅速減重,為了拍戲阿米爾-汗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職業精神,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印度國寶級演員的原因。從劇本的嚴謹性到電影的中心主旨,再到演員的態度,這些都無可挑剔。綜合起來,便造就了《摔跤吧!爸爸》的超高票房和口碑。這部勵志又充滿了人文關懷的電影,註定在印度電影史上占據一席之地。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
⑸ 《摔跤吧!爸爸》為什麼稱得上印度史詩級電影
在這個電影讓印度更多的女孩子覺醒了,讓她們有了可以追逐夢想的想法!
印度的女子沒有社會地位,不能夠自己選擇婚姻,而且結婚的時候女方還要給男方錢,不然女兒很可能被虐待。這是印度女孩的悲哀,她們一般十三、四歲就被嫁出去了,家人之後為了讓婆家不虐待自己,回去當搬運工,她們頭頂石頭,很殘酷的事實就發生在她們的身上。
爸爸對女兒是殘忍的,訓練的強度之大讓人不能想像,畢竟真實的主角接受采訪的時候說過:「這連她們訓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個概念讓人很震驚,需要多大的勇氣,爸爸才能不顧別人的看法做出這樣的事情。但是她們成功了,還成功地影響了整個的印度女生,只有思維上的覺醒才能在行動上發生改變!
⑹ 印度摔跤手吉塔真實故事
吉塔原型的故事:
2010年10月7日,印度新德里,電影《摔跤吧爸爸》女主原型、印度著名摔跤運動員吉塔在2010英聯邦運動會女子55公斤級摔跤比賽中奪得金牌。
2012年7月17日,印度新德里,倫敦奧運會印度代表團亮相,著名女摔跤運動員吉塔(左二)與隊友們在一起。
2014年7月31日,蘇格蘭格拉斯哥,妹妹巴比塔在2014英聯邦運動會上摘得女子55公斤級金牌。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拿過印度全國冠軍的摔跤手,但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完成世界冠軍的夢想。
大女兒Geeta Phogat獲得過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55公斤級比賽冠軍,是印度第一位獲得摔跤冠軍的女運動員,也是第一位取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的女摔跤手。
二女兒Babita Kumari兩次獲得英聯邦摔跤錦標賽金牌。這一家人不僅是當地的榮耀,更是國家之光。
電影中的主人公用親身經歷闡述,並鼓勵更多新時代的女性,她們足夠優秀,可以去打拚並享受自己的生活。
(6)印度電影摔跤的爸爸擴展閱讀:
《摔跤吧爸爸》電影內容很簡單,無非是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兩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
然而,這又不僅僅是那麼簡單的「奪冠之路」。
吉塔不僅背負著父親的期望,還代表著印度千千萬萬受壓迫的女性。影評界雖也不乏抨擊影片父權主義的評論,但在傳統觀念在現今社會仍然有很強控制力的印度;
在這個女性的受教育水平處於在泥沼之中的國度,在這個女性地位依然低下的地方,需要吉塔這樣女性告訴所有的印度女性,告訴這個國家,甚至告訴全世界:「別再瞧不起女性,別再說我們不可以!」
⑺ 你喜歡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嗎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深受觀眾喜愛,不僅是因為它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且是因為它折射了印度社會某些社會問題,因此《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評分才會這么高。
《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但是努力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不可能依賴別人,所以做更好的自己就可以了,在這個社會中朝著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吧。
⑻ 為什麼很多人說《摔跤吧!爸爸》這個名字翻譯的差
因為根據影片的內容來看是講關於摔跤運動員的故事,在裡面進行參加摔跤比賽的主要是女兒們,她們的爸爸只是她們的教練而已,所以從影片的名字來看與內容是不符合的。
《摔跤吧!爸爸》這部來自印度的體育競技類的影片,原名叫做Wrestling Competition,根據片名的話就是摔跤,如果直譯把這個名字當作影片的名字,對於影片的宣傳效果來說是不好的,畢竟這么直白的名字不會引起人的興趣,加上了爸爸,很有話題性,一下子就提升了人們觀影的興趣,所以一部影片除了本身的內容外,它的名字也是很講究的,一個可以引燃人們興趣的名字可以錦上添花。
不過雖然這個翻譯名有所爭議,但我個人覺得與以往的翻譯相比已經顯得很良心了,而且是一個不錯的影片名,既直觀,又能引起人的興趣,與香港的譯名《打死不離3父女》還有台灣的譯名《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相比,你覺得哪一個更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