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全世界同時停電一天,世界將會變得怎麼樣
英國的一個手機保險網站曾做過一個調查,樣本是2751名18-30歲間有伴侶的手機用戶,其中94%的人表示無法離開手機生活7天。如果全世界同時停電一天,世界將會變得怎麼樣?你能忍受幾天沒電的生活呢?日本有部影片就把這個「假設」拍了出來。
日本電影《生存家族》說的就是關於全球停電的故事:突然有一天毫無徵兆就發生了大停電。不僅停電,所有和電沾邊的東西都失效了:手機關機充不上電、電梯不能用,冰箱不能用、電磁爐不能用、就連沖水馬桶都因為電力導致供水力不足而無法使用。
那麼我們國內有發生過類似的停電事件嗎?生活在中國的小夥伴們大可放心: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共發生過25次重大停電事故,而在這個名單里,並沒有中國。這主要因為國內採用的是大電網的結構,對事故電網的統一調控相對容易,可以第一時間有效隔離電網事故區域。此外,國內的電力調度也朝著越來越智能的方向發展,這也讓國內的供電更加穩定安全。比如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就成了電網安全、優質、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
不僅如此,隨著國內操作系統的不斷發展,如今國內許多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底層運行的都是國產操作系統。例如中興新支點的國產伺服器操作系統就已經比較廣泛地應用於國內的電力行業,為國家電網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底層服務平台,全方位支持電網調度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
電力系統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一大命脈,安全性必須要得到保證。而採用國產操作系統,能夠避免像國外操作系統一樣留有「後門」而造成安全隱患,更好地確保電力系統各項數據的安全。國內的各項技術都在穩步發展,所以現在供電也更加穩定安全了。
『貳』 如果整個社會停電了,我們該怎麼辦 - -電影《生存家族》觀後感
《生存家族》是日本導演矢口史靖自編自導的一部家庭喜劇片,2018年6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處於島上,自然資源不豐富的日本人一直有一種危機感。日本導演們把各種世界末日危機拍了個遍,有地震海嘯、生化危機、大怪獸、外星人入侵、星球相撞等,《生存家族》應該是最接地氣的一個,讓人最能接受,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故事發生在東京。主人公鈴木在某天早上起來後,發現家裡停電了,除了照明電視、烤箱電爐、洗衣機這些要用電的設備不能用了,就連鬧鍾、手機、電池也突然間沒電了。出門上班時,發現整個東京城都停電了,電梯停了,地鐵停了,電車停了,就連進公司的大門也由於沒電而打不開,只能破門而入。
一開始大家以為馬上就可以恢復了,但接下來的一周情況還沒有任何變化。大家生活越來越受影響了,沒電沒水,大家前往超市搶購食物,但超市買東西只能接受現金,而不接受信用卡等電子支付。大家蜂擁銀行取現金,銀行門前排起了長龍,但一人限領十萬圓現金。整個城市停擺了,一派世界末日景象。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東京,鈴木也帶著妻子和一雙兒女,騎上自行車去鄉下的老丈人家,最起碼在那裡可以自給自足。
正常情況下,從東京到鹿兒島,騎行要30多天,但鈴木家這一行花了108天,期間全家人經歷了缺水、缺糧、日曬、暴雨、死亡等威脅,大家從相互推諉、相互埋怨到相互脅持、相親相愛,去除了叛逆和冷漠,跌跌撞撞到了鹿兒島,一家人重歸溫馨平靜的生活。
電影定義為喜劇片,導演確實是用了好多的喜劇色彩,農田裡抓豬、水族館變魚市、兄妹倆吃貓食、喝發電機;鈴木喝了溪水在暴雨中穿著西裝在野外解決,鈴木的鑽木取火,在田間吃有機蟲……
令人捧腹,但樂過、笑過後,不禁想如果停電這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發生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會怎麼做?
疫情當下的宅家生活,讓我對這部電影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離土地、森林越來越遠了,被科技寵壞了我們不識路邊的野菜、不會野外取火、不會殺魚宰豬。現代人手裡抓著三件套:手機、滑鼠、遙控器;平時端著咖啡奶茶,抱著電腦平板,嘴裡說話混合外語,穿著西裝套服,看著精緻的PPT,指點江山。但一旦脫離了現代科技,還剩下什麼?一旦城市這個機器停擺,離開了城市裡的設施,大家的生活能力瞬間歸零,手足無措。
小區每年兩次洗水箱,總會提前一周通知停水,但每次總會有人忘記而抓狂;藍(支付寶)綠(微信)之交的我,身上已經有一兩年沒有現金了,如果現在要去銀行取現金,還要去找找銀行卡放哪了;出門隨身攜帶的手機,必須要同時帶上充電寶,才會讓人心安;平時不做飯、吃外賣的人,到處在聯系、預定外賣小哥;冰箱里囤貨日漸告急的做飯人,焦急的找尋買菜的渠道。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了,人們生活越來越便利,越來越豐富,但現代生活也越來越脆弱。愛因斯坦說過,「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人們用的是木棍和石頭。」
人類已經強大到一旦失控,就能輕易毀滅自己,想要回到捕魚打獵、織布紡紗的年代雖然沒那麼容易,但導演也好意提醒大家,不要太悲觀。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平時手機不離手的兒子,將手機扔了,把手機殼剪下來補輪胎。在沒電的情況,手機就是廢鐵一塊,自行車才是能助生存的工具。人類進化了這么多年,但留在我們基因里的本能會被喚醒,讓我們生存下去的。
『叄』 讓人咸到腦洞大開的日本經典科幻片,你覺得哪一部最經典、最值得我們一看
談及日本的電影作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重口味、驚悚、變態。不可置否日本曾經憑借其優秀的恐怖片為世界所熟知,像《午夜凶鈴》、《咒怨》、《下水道美人魚》等影片都被列入世界十大恐怖片之中,甚至被其他國家翻拍和改版。其實,日本的科幻片和它的恐怖片一樣有名,除了應用新穎的科幻元素之外,不少科幻影片中還蘊含了深層的社會意義。
看了那麼多日本科幻片,可以說,《我的機器人女友》是很甜蜜的一部了,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叫次郎的日本宅男在自己20歲生日那天偶遇了一個女孩。女孩告訴他,她是未來次郎創造的機器人,被派過來保護現在的次郎。為了保護次郎,女孩住在了他的家裡,二人的奇妙之旅就這樣開始了。
『肆』 日本拍了部關於反應停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停???就一個字啊!!! 難道是時間停止器?
『伍』 日本景片講述整個城市斷是什麼片名
電影《生存家族》
是矢口史靖自編自導的家庭喜劇片,由小日向文世主演、深津繪里、時任三郎、藤原紀香、大野拓朗等共演,於2017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2018年6月2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講述了某天全世界突然停電,一切用電的工具都不能使用,在這樣的環境中,鈴木一家為了生存而奮斗並重拾親情的故事。
『陸』 喜劇中帶有恐怖,拍得最辛苦的日本電影,沒有了電會怎麼樣
一直以來,日本都是以某某片出名,其實,日本的喜劇片也是很不錯的,在還不知道這部電影之前,我真的沒有想過這種情況,沒有水,沒有電,人類該如何生存。喜劇中還帶有一絲恐怖感,這樣的喜劇片你看過嗎?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6.導演新作果然厲害,解決矛盾的同時,又有親情線做支撐,角度清奇的災難片,怎麼會有這么可愛的一家人!沿路真的也太好笑了吧,特別喜歡抓豬的那一段!另外,最愛水族館旁邊開個海鮮大排檔的點子,至於為何停電,到最後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電影要展示的除了我們被便捷服務綁架的城市生活之外,還有這一路走來家庭成員之間的那種感情上的升華。隱喻的其實也是物質豐富,精神情感貧乏的現代生活。導演幾乎考慮到了困境出現後的各個方面,用誇張的寓言和科幻展示了所要表達的主題。
『柒』 《生存家族》|只要與家人在一起,即使全球停電也並不可怕
前幾天在家看了一部叫《生存家族》的新片子,是剛剛出資源的一部日本科幻喜劇片,挺有意思的一部電影,可以跟大家推薦一下。
電影主要講述了未來的某一天日本突然全國停電,並且無法恢復,不光電器無法使用就連電池以及與電相關的一切都面臨著癱瘓。在這種背景下,電影將視角放在了一個家庭關系並非那麼和睦的普普通通的一家四口上,由於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城市已經無法生存,於是這一家四口決定從東京一路騎腳踏車去不受電力影響的鹿兒島農村外公家的所在地。通過一路的磕磕絆絆,一家人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修復。
這部影片的類型特別多,總結著說就是科幻片的設定,災難片的故事,喜劇片的情節,公路片的敘事,家庭片的內核。下面我將一個類型一個類型的說。
1.科幻片的設定
先說科幻片的設定。這個很簡單,故事的結尾通過電視新聞畫面交代了停電的原因是由太陽閃焰或彗星逼近所造成,正因為有這一鏡頭本片被劃在科幻片的類型範圍是沒有問題的。但電影本身只是借用了彗星經過地球所導致全日本停電這一現象作為設定,除去這一設定本片與科幻元素相關的內容並不多。所以對於科幻片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是沒有辦法滿足你在科幻類型片里的剛需的,畢竟只有設定是科幻,而骨子裡與科幻幾乎沒有什麼關系。
2.災難片的故事
再來說說災難片的故事,由於全球停電所導致社會癱瘓紊亂,生活中最缺乏的物品是食物與飲用水,貨幣與奢侈品變的一文不值。電影里有很多表現其中相關的鏡頭,比如最開始停電的時候由於男主人公父親從公司回家還需要走兩站路的路途,所以希望能買一輛二手的自行車,看到一家二手店裡僅剩最後一輛的二手自行車居然賣到了兩萬四千日語(摺合人民幣1400元)而感到困惑和猶豫,這時後面又來了一位來買自行車的小伙,父親看到需求如此之大立馬拿出錢包買下了自行車。
再有就是停電幾天後,有一家米鋪通過你給的東西交換而給你相應數量的大米,且用來交換的物品只能是食物與水,這個時候類似錢啊,名畫啊,金手錶啊甚至瑪莎拉蒂連大米都換不到。
從這些細節部分可以看出導演大部分還是想通過一些微觀的鏡頭去描述這個停電後的社會,所以對於想看到類似《2012》《後天》這種災難片的影迷,這部電影可能也沒有辦法滿足你的剛需,因為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沒有那麼多的大場面與華麗的特效。電影中的災後場景更多是通過一處一處小的細節與片段去展示開來的。
3.喜劇片的情節
從情節上來說這部電影是偏喜劇向的,整部電影看下來也是會有一種輕松愉悅的風格,不會像其他嚴肅的災難片為了表現類似世界末日一樣的社會而賣慘,弄的人心情擰巴。我比較喜歡導演對喜劇的處理方式是更多的通過鏡頭表達與人物塑造的方面去抖包袱,而不像國內喜劇片那種單純的靠台詞強行堆段子。單靠台詞去表達喜劇感是最低級的喜劇表達形式。
拿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個喜劇點來舉例子,我笑的最慘的那一段是海洋館那一段。一家人已經一天沒有進食了,大家都飢腸轆轆的,突然看到廣場上各種章魚魷魚烤魚的海鮮燒烤攤攤,並且食品都還是免費發放。下個鏡頭立馬就轉向了廣場後面的建築上面赫赫寫著:海洋水族館這幾個大字。然後還沒完,鏡頭切進水族館內部,本來應該供人們用於欣賞海魚海龜都被抓的差不多了,魚缸啥的空盪盪的,然後就是最後一隻海龜被抓了起來。這樣的通過反轉加推進的表達方式,喜劇感一下就出來了。先是通過鏡頭引導觀眾去想為什麼這邊會有這么多海鮮作為免費發放的食物,然後瞬間讓你看到原來這是水族館,再讓你看到水族館里的生物都已經快被抓完了。一步一步的推進真的能讓人捧腹大笑。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片段是他們一家人在騎行的路上看到了同樣是騎行的一家四口。他們是專業進行戶外旅遊戶外運動的一家人,從他們的服裝與裝備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同樣是騎行過程中停在馬路上休憩,我們主角一家在馬路的一邊痛苦的吃著貓糧,而馬路對面另一邊真正意義上的「生存家族」在那裡有說有笑的開著玩笑打著撲克。當我們主角一家實在受不了這反差的時候媽媽與倆孩子終於跑上前去問他們的食物與飲用水是從何而來的。對面也好心的告訴他們飲用水可以用普通水煮沸收集的蒸餾水,而食物可以把水分曬干便於儲存,還告訴了他們哪種綠葉菜是可以食用哪些是不可以食用的,他們非常的友好又善良。然而這時候,只有爸爸一人還在那邊偷偷的撕著貓糧的包裝紙怕被他們看見。這里的喜劇效果能夠出來完全歸功於對父親這一角色的人物塑造。父親的大男子主義,家裡的頂樑柱是不可能放下面子去找別人虛心討教的。包括後面父親一人用力騎著腳踏車,即便非常累與痛苦也一定要騎在第一名的位置上,是同樣的原因與笑點。
還有就是與戶外騎行一家共同騎行的時候,中途大家停下休息,主角一家人輪流喝著瓶子里的水。那一鏡頭的喜劇感也特別的強,因為那時的瓶中已經沒有水了,大家輪流喝著只是為了讓別人以為自己的水源還非常的充足,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見到,這種強代入感真的能讓人忍俊不禁。
最後提示大家一個彩蛋,戶外騎行一家裡的母親角色是由日本女神藤原紀香所扮演的,快五十歲的年齡了還是那麼漂亮美麗,女神就是女神果然可怕。
4.公路片的敘事
從電影的敘事手法上來說的話,本篇是典型的公路片類型的敘事。除去停電頭幾天還未從家裡出發,從家中出發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這一路的事件與矛盾支撐著整個情節故事進行下去。整體上來說本篇的敘事還是很不錯的,節奏把握的也特別好,唯一不太滿意的一段就是從父親回歸的那塊。首先就是父親的回歸太過唐突且不自然,在回歸以前缺乏鋪墊。然後是媽媽與孩子發現父親時的那個信號彈的用法也確實過於俗套,首先不說信號彈為什麼會一直放在父親的口袋裡而不是放在包里或中途取出,為什麼在河裡連假發都能掉出而信號彈卻掉不出來?為什麼信號彈再水裡浸泡了那麼久卻還仍然能夠使用?為什麼中途生火了那麼多次難道一次都沒有用過信號彈的火進行助燃?這里的bug太多了一點不能細想,而且前面信號彈的鋪墊也太生硬了,完全就是為了後面父親去使用這個信號彈而服務的。我覺得導演是有能力用更好的處理方式去處理這里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拍成這樣。可能是缺錢吧
說一個我比較喜歡的鏡頭,在父親回歸後火車通過了一個較長的隧道,由於許多人包括主角一家人沒有及時的關窗,這時火車頭那排出去的黑煙因在隧道中無法散去而涌進車廂內讓所有人臉上粘滿了黑炭,就彷彿剛剛挖完礦所歸來的人一樣。這會兒車上所有人開始捧腹大笑,我覺得這里是電影對前面所有情感壓抑後的一個釋放,我同時相信這里也是全劇的最高潮,因為我自己對這部電影之前所給我灌述的情感也得到了釋放。
5.家庭片的內核
總的來說這部劇最大的內核還是在討論家庭關繫上,作為一個在日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里,一家四口,父親是上班族,母親是家庭主婦,哥哥是大學生,妹妹是高中生。災難以前一家四口的關系並不和諧,通過一部電影展現災難發生後一家人所遇上的種種事情從而家庭關系得到了修復,家庭成員也最終回歸了家庭。
從家庭關系與家庭成員的角度,片頭與片尾的對照對應是說非常工整的,比如父親最開始每天上班是乘坐電車,即便家裡與公司只相隔兩站路,災難結束後更願意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公司上班;母親最開始連魚都不會殺也不會處理,連一隻小蟲子都怕的要死,災難結束後反而變的開始愛做魚類料理也不再害怕蟲子了;妹妹原來不喜歡吃有機蔬菜不願意吃母親做的飯,而災難過後更願意攜帶母親親手做的便當作為午餐;哥哥在災難發生以前時時刻刻的帶著耳機更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災難之後哥哥去掉了耳機更願意將自己融入進這個社會,聆聽生活的聲音。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電影里還有一個鏡頭的處理方式我特別喜歡,就是停電第一天路上的汽車都無法正常通行的時候,哥哥在騎自行車的路上感覺到了不對的地方,這時他停下來摘掉了耳機。這時電影將環境噪音做了放大處理,模擬人耳剛剛脫下耳機的聽覺感受或者是模擬一名失聰的人剛剛恢復聽覺的感受。這一段拍的實在太棒了,值得學習。
另外一個家庭成員得到成長的表現,是在路中途停留在那個鄉村獨居老頭(田中先生)家裡的時候之後。田中先生邀請主角一家可以繼續留下來居住,可是主角一家拒絕了老人的好意,因為他們也會擔心在鹿兒島鄉村裡獨居的外公。因為他們知道,此時遠在鹿兒島的外公與田中先生是一樣的。正是因為在田中先生家裡幫組田中先生幹活才第一次讓他們感受到了和諧的一家是什麼樣的孤獨。從田中先生家裡離去之後,這時整個電影的背景音樂才第一次的響起,在溫馨的背景音樂下暗示著這也是電影演到現在一家人之間的關系終於得到了修復,每一個家庭成員也得到了成長。
結語:一個家庭關系不太和諧的家庭,在經歷了外界災難的洗禮後,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成長並且最終回歸家庭。這是一個典型家庭商業片的套路,並且導演完成的也很不錯,這也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相比於其他那些節奏緩慢又含蓄的家庭文藝片,這部電影對家庭關系的沖突與修復上的描述非常直白,非常適合一些閱片經驗不夠充足或討厭慢節奏文藝片的觀眾觀看。最後我給這部電影打7分(十分制),推薦給所有人觀看,無論男女老少皆可推薦。畢竟,這可是部PG級的片子。
最後的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下本片的導演矢口史靖,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導演,他導演過的代表作有《我的秘密花園》《搖擺少女》《愉快的飛行》《啊啊啊啊神去村》。這里強烈推薦該導演的《搖擺少女》,推薦理由有兩點:首先《搖擺少女》獲得過日本電影學院賞所頒發的9項大獎;其次今年由鮑晶晶所編劇的口碑大作《閃光少女》的原形也就是來自這部電影。
『捌』 第一在災難全球停電,第二瘟疫全球死了百分之98的人是啥電影後面還有幾個災難我忘記是啥了
即在真的全球請柬接著鵝瘟與前就死了98%的人,這是生化危機。
『玖』 國外拍的全世界停電的災難電影是什麼
電影名稱:《生存家族》
《生存家族》是矢口史靖自編自導的電影,由小日向文世與深津繪里主演,時任三郎、藤原紀香和大野拓朗等共同出演。
影片講述了某天突然一切都不能用電了,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努力奮斗不斷生存下去的家庭的故事。
影片於2017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
(9)日本一部電影全球停電擴展閱讀
電是一種自然現象,指電荷運動所帶來的現象。自然界的閃電就是電的一種現象。電是像電子和質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之間產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種屬性。它是自然界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之一。電子運動現象有兩種:我們把缺少電子的原子說為帶正電荷,有多餘電子的原子說為帶負電荷。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十九世紀末期,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在這個電氣研發的黃金時代,日新月異、連綿不斷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難以形容、無法想像的巨大改變。做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所具有的多重優點,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大眾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用電為主要能源。來到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舊依賴著電能源。在可看見的未來,電能必是綠色科技的主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