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浪潮電影
擴展閱讀
麥路人是新電影嗎 2025-08-28 01:03:10
勵志團隊協作的電影 2025-08-28 01:03:01
神馬電影老師做 2025-08-28 01:02:24

日本浪潮電影

發布時間: 2023-11-04 02:51:49

① 日本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新浪潮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大島渚,他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1960)、《太陽的墳地》(1960)、《日本的夜與霧》(1960),被認為系受法國新浪潮影響的日本新浪潮電影,大島被評論界稱為新浪潮派的旗手。日本的新浪潮在追求新的表現手法上與法國新浪潮有共同之處,但前者較之後者更側重於政治性。
與大島同時期的新人還有吉田喜重和筱田正浩,他們三人先後脫離松竹公司,同日本藝術劇院協會(創辦於1963年,簡稱ATG)合作,大島拍攝了《絞死刑》(1968)、《儀式》(1971),吉田拍攝了《愛神十虐殺》(1970),筱田拍攝了《情死天網島》(1969)、《沉默》(1971)。
評論家們將ATG作品的特點歸納為「拋棄古典的電影技巧,對現實明辨是非,探討人的精神,特別是探明日本人的精神構造」。這類影片在電影界內部雖受重視,但不為一般觀眾所歡迎。
新浪潮三傑: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並成為日本新浪潮三傑。

② 日本新浪潮電影特點有哪些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2)日本浪潮電影擴展閱讀: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

③ 求 白晝的惡魔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白晝的惡魔》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nOsWKBTPacayx92lR5Hdw

提取碼:b3ai

作品相關簡介:《白晝的惡魔》是由大島渚執導,川口小枝、小山明子主演的劇情片。

於1966年7月15日在日本上映。通過本片導演磊島渚以獨特的青春活力叩響了電影改革之門,並以自己影片中深刻的內涵和不懈探索,成為日本新浪潮電影的旗手。

④ 日本新浪潮電影出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對嗎

對。
日本新浪潮(日語:日本ヌーヴェルヴァーグ)是影評人對於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的一些日本導演與他們的電影作品所給予的稱呼,他們主要受到法國新浪潮的影響。
中文名稱
日本新浪潮
外文名稱
日本ヌーヴェルヴァーグ
代表人物
羽仁進、敕使河原宏、增村保造
別稱
松竹新浪潮
出現時間
1960年6月5日

⑤ 如何評價電影《浪潮》和《死亡詩社》

本答案不專業,個人想法。
兩部電影都看過,浪潮是半年前左右,記憶新一些。現在給我的印象是,《浪潮》是一個老師帶領一群學生,最終做了一件壞事。《死亡詩社》是一群老師帶著一群學生做了一件好事。
分開說,《浪潮》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的那個老師和最後開槍自殺的那個學生都有原型人物。這個電影更像是紀錄片,記錄一個老師出於一種儒士情懷,帶著自己的學生做一些改變現狀打破現狀的事情,漸漸的又幾個人發展成為一個團隊一個隊伍。學生也在這種行動和氛圍中被鼓舞,界限也在慢慢被打破,最後發展成為一個悲劇的事情。
《死亡詩社》更像一個烏托邦的故事。如果兩個電影的故事拿來比較真實性和操作性,我覺得《浪潮》看起來要可信度要高得多,我完全相信《浪潮》的真實發生以及裡面的表演,但是《詩社》我感覺上更像一碗味道鮮美的雞湯。我有朋友非常非常喜歡《詩社》這個電影,看了好幾遍,我也是在他的推薦下看來的,我覺得它帶給我的感覺並沒有像帶給我這個朋友的感覺一樣好,可能他比我更中二吧。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兩篇電影的人物結構都是老師跟學生。我也從小很聽老師的話,很以為老師說的都他媽是對的。但劇中的老師可跟我小時候的老師不一樣,我的老師會告訴我每天要寫一篇日記,暑假作業要全部做完作業沒交沒做完就罰錢,火車剎車要從幾十里外就開始剎車不然停不下來。這兩個老師都非常的有情懷,讓我想起的是古代文人的儒士精神,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學生變成更好的人。這樣的人人群中可不多,因為典型,所以被拍成電影。
好的電影故事,總是像打在你左前方的一束燈光,它指引你,但你想追到她,那就是想多了

⑥ 日本新浪潮電影先鋒——大島渚

知曉日本導演大島渚的名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他的一部驚世駭俗的電影《感官世界》多年來盤踞世界影壇禁片前列,真人真事改編,日本人 稱之為「阿部定事件」。

去年元月11日,英國搖滾天王大衛·鮑伊因肝癌醫治無效逝世,幾天之後觀看了一部關於大衛·鮑伊的紀錄片《大衛·鮑伊:五年》,裡面提到了大島渚的另一部影片《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北野武與大衛·鮑伊飆戲的片段令人難忘。

隨著對日本電影的興趣漸濃,大島渚絕對是繞不開的名導之一,他的前期作品《青春殘酷物語》被「香港四才子」之一蔡瀾奉為經典,電影海報收錄於《日本電影——蔡瀾談日本》書中,蔡瀾青年時曾留學日本學習電影製作,1983年,香港金像獎邀請大島渚來香港擔任嘉賓,蔡瀾擔任翻譯,陪同大島渚與倪匡、黃沾等好友把酒言歡,評價大島渚是所見過的最有風度的日本導演之一。

大島渚的名字里「渚」是一個古漢字,讀音為zhǔ,《爾雅》曰:「小洲曰渚」。水中小塊陸地稱之為「渚」。1932年3月31日,大島渚出生於日本京鄭讓慶都,父親在漁場里任職,據說是武士之後,業余時間寫詩、繪畫。

大島渚六歲喪父,18歲進入京都大學法學部學習,並開始熱心學生運動,不久之後擔任京都大學學生聯盟主席,1951年,日本天皇訪問京都大學時,大島渚和他的同學們被禁止提出問題滑悄,一怒之下張貼大字報,指責日本天皇過於神化自己,隨後發生一系列的沖突,學生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引發了大島渚對社會、政治的思考。畢業之後,因學生運動經歷影響,四處碰壁,對電影一無所知的大島渚陰差陽錯地進入了松喊握竹電影公司,五年時間,只參與了十五部電影的拍攝,卻完成了十一部劇本的創作,27歲那年,大島渚被破格提拔為導演,開啟了電影創作生涯。

1959年,27歲的大島渚推出處女作《愛與希望的街》,1960年的作品《青春殘酷物語》引發了日本影壇震動,將大島渚推向日本新浪潮電影的最前沿,大島渚成為一顆日本影壇冉冉升起的新星。未料,短暫的喜悅之後迎來了巨大的打擊,當年10月9日大島渚的監督作品《日本之夜與霧》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以20世紀60年代日本「安保」斗爭為背景的一場婚宴上的回憶與爭論,因政治事件受到牽連,被松竹公司強行停止創作,大島渚一怒之下帶領團隊離開松竹公司,自立門戶,成立「創造社」開始獨立製片。

大島渚憑借大學時代顯露的個人威信和人格魅力,13年期間,拍攝了23部電影、電視作品,這一階段,大島渚靜下心來認真梳理了自己對社會、政治、革命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思路逐漸清晰。進入了20世紀70年代,他將目光轉向了女性,作為一檔著名的女性電視節目主持人製作了一些采訪節目,雖然大島渚的男性身份和直接、強硬、帶有侵略性的性格多少阻礙了他對於女性內心世界的探索,但是對於美好事物虔誠、執著、敏感、細致的大島渚將自己看到的以自己的方式描述出來。1976年大島渚監督作品《感官世界》驚世駭俗,留名影壇。

1983年大島渚的《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上映,大牌雲集,經典之作,心目中大島渚作品之首。1986年《馬克斯,我的愛》技驚四座,腦洞大開。1991年大島渚帶病指導了《京都,母親之城》獻給故鄉。1999年的古裝戲《御法度》為大島渚的導演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3年大島渚病逝,影壇名宿隕落星辰。

一年之後,《青春殘酷物語》修復版完成,於當年(2014年)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首映,賈樟柯出席,緬懷對大島渚的思念。

《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製片人傑瑞米·托馬斯參加首映,追憶與大島渚共事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