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從日本沉沒電影開始
擴展閱讀
神馬不咔電影 2025-08-28 07:09:05
鬼武者完整電影 2025-08-28 07:08:56
古天樂劉德華合拍電影 2025-08-28 06:46:08

從日本沉沒電影開始

發布時間: 2023-10-31 21:09:30

⑴ 《日本沉沒》這部電影怎麼樣呢

劇情介紹
億萬巨資打造繼《後天》後史上最震撼災難巨作。沒有時間、沒有救援,看日本即將沉入海底。
可能就發生在明天:日本列島將盪然無存。這一驚人的科學論證,被展示在日本政府內閣會議上的各位大臣眼前,並引來了一片唏噓聲。而這一論證卻得到了山本首相的重視,他下令立即成立特別災害對策本部。並任命部省大臣鷹森負責此項工作。在鷹森的領導下,東都大學地震研究所的田所雄介博士帶領他的研究小組,完成了一系列對地殼的變化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並拿出了一整套試圖將日本從即將沉沒中拯救出來的方案。而在此期間,日本列島各處的大地震不斷、火山接連噴發,整個日本列島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大難當頭,日本全境開始撤離,但也不乏為拯救日本而默默做出貢獻的人們:東京消防救援隊的阿部玲子在危險時刻救助了像她一樣失去親人的小女孩美笑;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輕的潛艇操作員,小野寺俊夫和結誠慎司,在日本即將沉沒之前,毅然操作潛艇潛入海底7000米處去點燃那能使日本與斷裂的板塊脫離的N2炸葯,用他們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日本擺脫解難的安寧……
最後,日本人靠田所博士手下二位年輕的潛艇操作員,小野寺俊夫和結誠慎司,導致印度洋板塊移動的巨石被炸毀,在國外避難的日本人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⑵ 關於 日本島沉落 的電影

日本沉沒 Nippon chinbotsu
其它譯名: Japan Sinks
Submersion of Japan
Tidal Wave
類 型: 科幻 / 驚悚
導 演: Andrew Meyer
森谷司郎 Shirô Moritani
編 劇: 橋本忍 Shinobu Hashimoto
Sakyo Komatsu
主要演員: 洛恩·格林 Lorne Greene
小林桂樹 Keiju Kobayashi
Rhonda Leigh Hopkins
藤岡弘 Hiroshi Fujioka
丹波哲郎 Tetsuro Tamba
上映日期: 1974-11-4
國家地區: 日本
地質學家田所博士作深海調查,竟發現一個驚人結論,日本將於三百天內陸沉,這時候,關東區正發生大地震,東京高樓大廈夷為平地,到處火災,災民爭相逃命……

日本沉沒 Life Boat
其它譯名: 無
類 型: 劇情
導 演: 樋口真嗣
編 劇: 加藤正人
主要演員: 草剪剛 Tsuyoshi Kusanagi
柴崎幸 Kou Shibasaki
豐川悅司 Etsushi Toyokawa
及川光博
上映日期: 2006-7-15
國家地區: 日本

僅僅一息之間,日本列島將盪然無存——可能就發生在明天

在地球科學博士田所雄介(豐川悅司飾)的指揮下,海神6500號的小野寺俊夫(草剪剛飾)與同僚結城慎司(及川光博飾)一起參加了深海調查。該調查的結果讓小野寺大吃一驚——由於海底板塊的急速下降,日本列島將會在僅僅一年後沉沒。田所將這個全日本的危機告訴了其他的科學家,卻被視為「不值得一聽的妄言」。但是,內閣總理大臣山本尚之(石坂浩二飾)卻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任命田所的前妻鷹神沙織(大地真央飾)為危機管理 大臣。山本總理也為了申請海外接納日本難民進行避難而開始了他的說客之旅。

可是,時間不等人,以北海道的地殼變動為開端,從九州深入至內陸的地殼變動浪潮席捲日本列島。政府發布了緊急事態宣言,人們為了尋求逃亡的路而倉皇逃竄。鷹神緊急展開避難計劃,但她的努力卻顯得蒼白而無力,犧牲者的數目仍然是不停上升。

另一方面,小野寺與危機救援隊隊員阿部玲子(柴崎幸飾)一起,救出了失去了親人的少女倉木美笑(福田麻由子飾)。在阪神大地震中失去親人的玲子領養了美笑。為了鼓勵美笑,小野寺前往玲子的住處探望她們。這三個在災難中碰見、結識的人之間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難以斷絕的關系,玲子和小野寺各自的心也都被對方所吸引了。

時間一刻一刻地逼近,在日本列島即將分崩離析前、在這史上最嚴重的國難前、一億二千萬的日本人到底該何去何從?現在,與全體日本人的存亡息息相關的壯烈的挑戰拉開帷幕……

導演:不單純的災難片

雖然本片是一部以災難為主題的電影,但導演的拍攝意圖並沒有停留在單純的製造恐慌緊張氣氛上面。相反的,導演以「國土的消滅」為重點,希望正享受著和平幸福生活的日本人不要放鬆警惕,然要保持危難意識。在日本中央防災會議的專家研究會上,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山岡耕春教授更將這部「最有危難意識的影片」介紹給與會者。另外,對於在大災難發生之時人們該如何面對,導演希望能透過本片,可以傳達一種勇敢站出來一起直面災難而非各自逃難的精神;同時也希望在暑假中前往欣賞的學生們可以借本片找到未來個人努力的方向。

觀眾:新不如舊?

改編漫畫或者小說、翻拍舊作這兩種電影題材最近似乎充斥日本熒屏。這部《日本沉沒》也沒有跳出這個框框——改編自小松左京1973年3月出版的同名小說,翻拍自1973年12月上映的同名電影。舊作創造了當時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龐大——製作費高達5億日元、動員人數最多——多達650萬人(其中還不乏東京大學教授以及地震研究所所長等專家的特別出演)、最後狂收40億日元等多項紀錄,引發了巨大的轟動。因此,這次樋口真嗣翻拍的新作難免會被拿來與經典舊作作對比。新舊作時隔30多年,新作的製作技術當然占優——運用了最新的幾可亂真的CG技術、各省廳的全力協助、豪華的演員陣容等等成為這部戲的一大看點。提早試看過該片的觀眾對其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有的認為影片中日本人十分熟悉的風景名勝慢慢崩塌的場景十分有沖擊力;看著倉皇奔逃的難民們彷彿就像看到自己的家人深陷其中一樣難受;與舊作相比,新的時代背景下官僚們自私的出逃、遭受美國的拋棄、驅逐日本的難民等均讓人覺得更有真實感。但是也有人認為,故事的展開太快,有個別地方欠缺說服力,不能讓人有身歷其景之感;有地殼變動所引起的日本各地出現崩塌等場景處理得不好,令到整部電影都處於不咸不淡的氛圍之中,白白浪費了出色的CG技術;草剪剛與柴崎幸演繹的災難中的戀愛也被認為有故意煽情催淚之嫌。

無論如何,到底是新不如舊還是超越前人之作,這部又一次刷新了日本電影史投資額紀錄——高達20億日元製作費的電影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⑶ 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700字,

據8月30日《大河報》報道,9月14日,投資20億日元、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日本沉沒》開始在中國上映。這是1973年同名舊作的翻拍版,改編自著名作家小松左京20多年前的同名災難小說。故事的梗概是:幾位頭腦敏銳、有正義感的海岸地質學家發現日本列島將要沉沒的徵兆。消息傳出,全國嘩然,有的質疑,有的嘲笑。但越來越多的跡象無情地證明了他們的推斷,內閣首相不得不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處於一片惶恐和混亂之中。在接連不斷的地震、海嘯和火山噴發中,人們紛紛轉移財產,想方設法逃往國外,內閣策劃向世界各地輸出移民,又引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響和不同態度、對策。小說最後以日本列島終於沉沒在萬頃波濤中而告終。

在我們看來,這部旨在喚醒或鞏固日本人憂患、預警意識的電影也太危言聳聽了,半個多世紀來生活在和平和富裕生活中的日本民眾能接受這樣的電影嗎?官方不加以干涉嗎?回答是肯定的。去過日本書店的人都能發現,這類書籍俯拾皆是,如《日本危機》、《日本面臨挑戰》、《日本的悲劇》、《日本即將崩潰》、《日本向何處去》等等。正如日本一家報紙在解釋這種現象時說,它准確地抓住了日本人的敏感神經。日本是個島國,四周是海洋,國家就像一頁小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加上地震、火山頻發,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大,這使他們總是缺乏安全感,這種感受很自然地孕育了日本民族根深蒂固的世界少見的憂患、預警意識。他們凡事總愛向前看,從最壞的方面去考慮,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叫喊「狼來了」的辦法刺激公眾的的這種意識。《日本沉沒》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日本人的憂患、預警意識使日本民族受益極大。只舉一個例子。20年多前的小說《日本沉沒》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日本官房長官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不管怎樣,日本經濟不同海外聯系,就無法維持了。整個日本社會已經到了如果不飛向世界、不飛向海外,不到外面尋找為人類做些貢獻的新工作,就寸步難行的時候了。如果再陷在國內事務中不能自拔,那就只會自己害自己了。」(見《曖昧的日本人》一書)作者在書中還做出這樣的構想:日本壟斷資本應該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實行遷廠和對外投資,同美國、歐洲共同體競爭。」對照這些文字,看看日本本土出現的「企業空洞化」現象,想想目前遍布全世界的日本企業和馳名全球的眾多名牌,想想他們與美歐持續不斷的貿易摩擦和競爭勢頭,就不言而喻了!

我很自然地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我國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但中國人為何從來不寫這樣的書?我想,這也與地理因素有關。中國不存在被海洋吞沒的危險,國土巨大,即使常常發生地震、暴風、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但畢竟迴旋餘地大。和日本相比,這是我們的優勢,但也因此培育了我們的短處——自古盲目自大、滿足現狀、不喜歡往前看、熱衷崇古、缺少憂患或預警意識等心理。這種心理目前仍然在延續著。比如,如果現在某個中國作家也寫一個類似的電影劇本,預示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某個重要城市將因地震、海嘯、火山、沙漠化、沙塵暴、洪水等輪番襲擊而徹底毀滅,這書能出版嗎?恐怕很玄,首先會被一批「聰明」人用「杞人憂天」的古訓加以嘲笑和譴責,接著會因「危言聳聽、製造恐慌、不利於穩定」等理由而不許出版,至於拍成可以造成更大傳播效應的電影電視劇,那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了。

對重大自然災難的預警,無非是將細微的、常人難以發現的災難預兆進行披露、放大甚至誇張,吸引公眾和媒體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可能的災難,促使學者、科學研究人員對其進行專業的考察和評估,提出避免災難發生及將災難的危害減到最小程度的種種方案;經反復討論論證,在全國上下左右達成一定共識的情況下,政府或立法部門出台必要的行政措施或法律法規,確保各類方案的落實。簡單地說,它和天氣預報的功能沒有差別,雖然有時會是虛驚一場,但不進行天氣預報將更加可怕。因此,我們不應一味害怕公眾經不起重大突發預警的打擊,要明白,公眾的這種脆弱正是源於他們對預警的長期陌生,如果能夠經常性地對公眾進行預警教育和演練,他們就會像日本公眾一樣,不但不會產生恐慌心理,反而會在災難面前表現得沉著和冷靜。

⑷ 日本沉沒時的場景讀後感

《日本沉沒》觀後感

這篇隨筆算是第一篇發自內心的觀後感了。以前小學里的那種觀後感、讀後感都是湊數的,做不得真。

不是說這部電影多感人,情節多吸引人(主線都被我猜到了),或是教育意義多深刻,而是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了人生與生死。

古人雲:「死生亦大矣。」死生算是人生第一等的重要事了(不是說最重要)。我捫心自問,如果我是那個男主人公我會不會去引爆炸葯。我的理智和思想告訴我,我還不夠成熟,我不一定會去做的(有做的可能)。

我一直在探求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我覺得有二:別人與自己。狹義的別人是自己認識的人,家人朋友等。廣義的是指全世界的人。或許我的認識層次還不夠高,無法包容這世上的其他生物(否則我就做佛門高僧了)。低層次的人生目標是讓自己的家人活的幸福,同時自己得到身心愉悅。高層次的就是讓全世界的人,再低些,讓你力所能及的人們活的好,讓一切好人都歡樂,當然自己也要快樂。

我覺得佛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但有一點我無法理解,就是眾生平等。自然的法則是弱肉強食(當然是指不同種類間的)。這世界本就存在強與弱。人要做的是維持平衡。人是管理者,同樣也是消費者,要依靠別的生物活下去。如果生死無差別(佛門說的輪回),眾生無差別,人豈非壓根不能生存?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有點偏激。但我認為大部分是對的(除了應用於特殊場合,特殊人物)。你很難反駁這句話。而我卻可以輕易驗證這句話的正確性。所以自己應高於任意一個他人(略高於),但又應低於許多人的總和。這樣,我們才有原則才有根本,才能依照它去享受生活,同時也能為別人犧牲,為人民、祖國、世界犧牲。

生死只隔一步路,但這一步路卻可長可短。在自私的人看來,這步路異常艱難。我們不該輕生,也不該過重的看重生。這行動起來很難的。因為生命結束,我們就長眠在地下,就消失於黑暗,就什麼也不知道也。這是我們恐懼的來源。人人都知道生命寶貴(除了瘋子與特殊的人)。我們雖念叨著「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心理卻不以為然,認為肉體的活才是真正的活,精神的活是虛的空的。是啊,幾乎沒人能看透。我不能,也不願,因為看透後生命就太明白,太清楚了,看透後恐懼就消失了。我覺得恐懼也是一種珍貴的感覺,是種值得回味的感覺。

我很推崇古龍的一句話:「有勇氣死的人並不可貴,可貴的是帶著微笑而死。」我不了解那些烈士與自殺人的感受。我只能猜。我猜他們都是出於極濃烈的感情才選擇死的。如果讓他們重來一次,將他們的人生重想一遍,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再次選擇死的(包括部分烈士)。感情很能左右人的行為。真正理智的人選擇死後是不會後悔的。他們的死一定是有意義與價值的。畢竟死只有一次。

我的理想是嘗遍人生的感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你可以把這文章忘了,可以把它罵一頓,可以干任何你喜歡乾的事。畢竟我們還活著。

⑸ 70年代的日本是怎樣的為什麼拍出雷歐這種劇情陰暗的

雷歐奧特曼上映於1974年。和其他奧特曼系列作品一上映就頗受歡迎不同,雷歐盡管在日後受到觀眾認可和喜愛,但在當時它其實是圓谷最失敗的作品之一,飽受觀眾批評,圓谷甚至一度想拒絕承認雷歐為其作品。

要分析雷歐劇情陰暗的原因,首先就要知道它具體的劇情。雷歐情節黑暗,畫面恐怖血腥,和前一部作品泰羅奧特曼輕松詼諧的輕松詼諧形成鮮明對比。

從微觀因素看,這是因為圓谷在拍攝雷歐時想讓它除兒童觀眾外還能拿下成人觀眾,因此有很多情節實際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其中不乏不少血腥和恐怖畫面。

例如,第1集一上來就是賽文被馬格馬星人和布萊克基拉斯、雷德基拉斯圍攻,並被打斷腿。

第40集,MAC隊員犧牲、更換頻繁,最後甚至全滅,這也是奧特曼系列中唯一一次人類戰隊全滅

第50集,布鈕星人將雷歐冰凍後肢解

這樣黑暗童話式的情節數不勝數,腰斬、女鬼等劇情和星球毀滅只有自己活下來(阿斯特拉和寵物怪獸是後來為了挽救收視率才出場的)的背景設定讓雷歐「成功」地失去了不少兒童觀眾,對成人的吸引力也提升有限。

雖然有吸引成年觀眾的目的,但雷歐陰暗、悲觀的劇情有著更多的 社會 背景。

一.末日情緒的影響。 1973年,森谷司郎導演了一部電影《日本沉沒》。講述了地質學家田所博士發現日本即將沉沒,日本舉國與沉沒命運抗衡的故事。在電影的最後,日本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日本列島絕大多數陸地沉入海底。

《日本沉沒》的上映,實際上是當時日本 社會 對於世界末日的極度悲觀的反應。而在雷歐中,東京被怪獸淹沒又和賽文被打斷腿結合在一起,更是渲染了一種陰暗的基調。

二.石油危機。 1973年10月6日,為收復失地,埃及和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12月,歐佩克中的阿拉伯成員國為報復以色列及其西方支持者,宣布油價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而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史稱「 第一次石油危機 」。

石油漲價,嚴重依賴外部資源的日本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工業生產下降超過五分之一。據統計,1973年石油占日本一次能源的77.6%,其中99.8%依賴於進口。一時之間,日本物價飆升,中小建築業、不動產業、工礦生產業遭受重創。

自此, 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宣告終結,國民情緒普遍低落。

三.圓谷缺錢。 圓谷缺錢的原因比較多,奧特曼系列中的很多場景價格高昂,但都是一次性的(被戰斗毀滅),所以本身就需要大量投入,而雷歐的收視率一路走低,劇組缺錢,為了省錢,才設計了MAC隊和城南 體育 俱樂部全滅的劇情,裁退這些演員。

(怪獸的皮套和打鬥背景,一旦被毀很少能再次使用)

圓谷缺錢和石油危機下經濟遭遇滯脹的日本經濟是分不開的,但不能粗暴地歸於 社會 經濟因素。劇本不討喜,形成惡性循環,也是圓谷缺錢的重要原因。

電視版系列劇首播日期:1974年4月12日——1975年3月28日,共51集。

大家都知道雷歐奧特曼體術相當厲害,不過不要以為雷歐就是無敵的存在了,有一集中雷歐奧特曼因為中了敵人的奸計,被以人類的大小給冰住了,最後邪惡的外星人居然用鋸子將雷歐奧特曼分屍,最後還隨意丟在了野外。直到後來托夢給一個孩子將其屍體挖出,在奧特之王的幫助下,才重新復活。

《雷歐奧特曼》的風格很悲慘,也很凄涼,這一切正是受到《日本沉沒》的影響而產生的。第1、2話的劇情,則正是《日本沉沒》的真實寫照。與前作《泰羅奧特曼》中,有主角泰羅的親生父母登場不同,《雷歐奧特曼》中的主角雷歐的親生父母在一開始就被害了,其故鄉更是被馬格馬星人毀滅,致使雷歐變成了孤兒,兩部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烘托雷歐的悲情,其出生地由M78星雲的奧特之星,改成了已經不存在了的獅子座L77星雲。而且《賽文奧特曼》的主角賽文也在本作品中被怪獸打殘了右腿,更失去了變身能力,只能以《賽文奧特曼》中的主人公——諸星團的身份戰斗。本片中的戰斗隊——MAC宇宙偵察隊,更是唯一把本部設立在大氣層外的戰斗隊,而且和以往的戰斗隊不同,MAC隊全球僅此一個,更沒有什麼設立在巴黎/紐約的總部。和《艾斯奧特曼》、《泰羅奧特曼》中,奧特兄弟多次出場所不同的是,《雷歐奧特曼》中幾乎沒有了奧特兄弟的身影,唯一的一次出場,是在第38、39話。

我很喜歡雷歐,因為在傳統的和平,怪獸之外,這是一部反映成長不會一路順風,需要諸多磨礪的過程。

幾位昭和奧特曼中,我印象最深同時也最喜歡的莫過於1974年首播的《雷歐奧特曼》。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雷歐也可以稱得上是奧特曼系列中最標新立異的作品。

雷歐奧特曼作為一名非奧特行星的奧特曼,他的技能在初期有許多不足,光線類技能幾乎沒有。

全是在賽文的磨礪下後天努力練成的。

很多集都有體術的訓練

雷歐憑借獨特的情節設定與觀看感受,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雷歐的使命,則是把從賽文那裡學到的技能再傳授給新一代的守護者。

就像接力賽一樣,長流不息。

原來奧特曼也不是神,也會被打敗和替代。

這是《雷歐奧特曼》教給我的,略顯殘酷的第一課。

在我眼裡,傳承這個詞還帶著離別的意味。

當新一代登上舞台的時候,也代表著老一輩的離開。

從片頭賽文的消失、到片尾雷歐的告別,再到整個昭和系列、平成三傑的遠去。

舞台上的新人活躍依舊,老一代的經典則轉換為回憶,留在了我們的童年裡。

為了表現這種成長的艱難,設計了相對黑暗的劇情,包括保衛隊全滅,女主也掛了。

但是最後擊敗圓盤怪,完成救贖,以及和通的友情,在我看來是很不錯劇本

雷歐,孤獨的獅子座王子,可能是我們最熟悉的奧特曼之一。

童年時在國內各大電視台分流播放,印象里的雷歐奧特曼整體色調偏暗,就連怪獸都不像其他奧特曼一樣色彩斑斕。

拍雷歐奧特曼時正值日本遇到經濟危機,緊張的預算和消極的國民情緒也註定雷歐奧特曼帶著一些成人色彩。

除了故鄉被毀滅以外,幾乎每幾集就會死上幾個和雷歐有關系的人。

而一次次在泥濘中爬起的雷歐在戰勝怪獸以後還來不及高興就要接受來自師傅賽文更嚴格的訓練。

為什麼《雷歐奧特曼》的總體風格與之前的作品相差甚大?

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受到20世紀70年代流行風潮影響,在劇情中強化了末日論等悲觀元素。

二、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日本受其影響物價上漲。拍攝過程中預算吃緊,只能讓非主要角色退場以減少開支。

三、1973年末,李小龍參演的電影《龍爭虎鬥》在日本上映,圓谷想要嘗試新思路,這對雷歐奧特曼的角色設定產生了極大影響。

雷歐一開始只是個母星被毀的奧特難民。難民都是歷經磨難,背井離鄉的可憐人。

好容易在地球找到了棲身之所。雖然舉目無親。

好在地球人還挺和善

雷歐奧特曼,是早年圓古公司奧特曼系列的巔峰之作。

也是早年昭和奧特曼最發人深省與最悲烈的一部。

全片從頭到尾充斥著悲傷,背叛,家破人亡與激情,是不可多得的好特攝。

日本人的科學意識非常強, 而且他們的科幻作品也是層出不窮,這一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哥斯拉」是圓谷第一人社長圓谷英二的作品,上映之後非常的火。後來,圓谷英二看到了科幻電影市場的潛力,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圓谷社,他開始製作一系列的科幻作品,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奧特Q》。主要講述的是與怪獸相關的奇異故事,與奧特曼並沒有什麼關系,直到推出了《宇宙英雄奧特曼》,奧特曼才出現在熒幕上。

第二個原因: 日本國土面積很小,屬於狹窄的長條形狀,所以一旦出現災難,政府很容易處理。如果怪獸出現在北極圈,那麼日本的奧特曼根本就起不到作用。雖然奧特曼的飛行速度飛快,但是因為距離太遠,等到奧特曼趕過去之後,怪獸已經跑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 為了突出日本的英雄主義價值觀,這也是很多影視劇都具有的特點。就像 歷史 是什麼人類創造的一樣,我們認為是人民大眾,但是在他們心裡則認為是英雄。當然,奧特曼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人類的強大是不可戰勝的,地球只有人類才能永久的生存下去。所以影視劇中初代奧特曼里傑頓被人類消滅後,在人類強大的毅力下怪獸被打敗了,甚至奧特曼戰死之後都需要人類去救活。

⑹ 日本沉沒的作者.劇情的詳細介紹

片名:日本沉沒
中文名:日本沉沒
導演:樋口真嗣
原著:小松左京
編劇:加藤正人
音樂:岩代太郎
主演:草剪剛 柴崎幸 豐川悅司
大地真央 及川光博
類型:災難
片長:135分
發行:東芝
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劇情簡介
故事圍繞著日本列島展開。小笠原群島北部一個七十米高的小島一夜之間沉入海底。負責調查工作的深海潛水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潛入海底,在七千米深的日本海溝發現了大規模的異常現象。與此同時,日本列島上也發生了新干線工程被迫停工、高速公路大橋垮塌等事故,各地火山活動頻繁、地震不斷。為此,日本政府秘密召開了專家聽證會,會上發出了日本即將沉沒的警報。將信將疑的政府部門立即制定了應付緊急狀態的「D-1」計劃,展開了絕密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以及「京都大地震」和「東京大地震」的發生,日本面臨沉沒的事實越來越明朗化,日本政府不得不在「D-1」計劃的基礎上制定了旨在拯救日本民族的「D-2」計劃。當日本沉沒的消息公開時,國際社會立即展開了救援活動,同時,打探日本沉沒後遠東局勢的情報活動也開始了。因為大規模的地殼變動,日本列島不僅有沈沒到海中的危險,還有可能多次發生8級以上大地震。在大地震中受災的小野寺和少女美咲,被救難隊員的阿部救出。最後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巨大的海嘯沖入陸地,日本列島沉沒了。未來在哪裡呢?新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下去呢?

關於影片
《日本沉沒》原是暢銷的預言式小說,1973年曾被搬上銀幕,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製作費,重現銀幕奇觀。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更加危急震撼。片中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拍動畫與計算機游戲出身的導演木通口真嗣,這次將面臨比前一部電影「魔女潛艦」更嚴苛的技術考驗。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該片改編自小松左京的著名暢銷書《日本沉沒》。小松左京是日本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同時也是隨筆家、采訪記者兼劇作家;1962年他在《SF雜志》發表《易仙回鄉記》,從此走上創作道路。1966年發表的《在無盡長河的盡頭》,使小松左京一舉成名。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沒》,創下了上、下集400萬冊的銷售記錄,成為當年日本第一暢銷書(後又由東寶公司拍成電影),並於翌年榮獲第2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和第5屆日本科幻文學星雲獎。 1985年,他以小說《首都消失》獲第6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小松左京與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譽為日本SF界的「御三家」(三大名家),1993年日本群馬縣的業余天文愛好者發現的小行星便以小松左京的名字命名……

幕後花絮
由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聯合主演的電影《日本沉沒》,製作費方面投入了20億日元巨資,是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電影。而只是試映式就耗資1億日元巨資,堪稱日本史上最豪華的試映式。草剪剛和柴崎幸等片中主要人員以及本片導演,出席了試映式。這個見面會通過衛星進行直播,成為日本電影史上首次的「橫跨日本列島的超大型試映式」。而在主會場武道館的演出超級豪華,現場不僅有巨大的銀幕播放令人心動的畫面,場外還會有這次全力協助拍攝影片的東京消防廳的幫忙,他們會出動各種消防車供觀眾進行參觀。會場上出現電影中那樣的火山,而演出人員和消防人員們就在這種盛大的氣氛中緩緩登場。
這次的影片是1973年觀眾總人數達到650萬人次的,同名電影的翻拍版。改編自講述日本因為大地震而處於毀滅狀態的,著名作家小松左京的同名災難小說。這部電影更投入了日本電影史上最浩大的20億日元巨資製作費用,電影公司方面還意氣風發地發出豪語:「觀眾總人數一定能超過1000萬!」草剪剛在戲中飾演潛水艇員,柴崎幸則是救難隊員,而這也是兩人繼《黃泉路》後再次於電影中合作。草剪剛說他對柴崎幸的印象是眼睛很大,人很熱心很有活力。草剪剛也對新片有十足的信心,說新版超越33年前的《日本沉沒》,將會是一部超級巨作。

日本社會生活題材 華麗家族 人證 砂器 幸福的黃手帕 遠山的呼喚 鐵道員

⑺ 求電影《日本沉沒》的詳細資料~

劇情 地球科學博士田所乘坐潛水艇「海神6500」號進行了一次深海調查,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由於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日本列島將在1年內沉沒!其它科學工作者對田所的日本危機論根本不以為然。內閣總理大臣山本則對此十分重視,指派田所的前妻鷹森為應對危機的專門大臣。山本親自奔走各國,商討日本國民避難事宜,鷹森則找到了田所請教避免國土沉沒的對策。而滅頂之災來得比預料的更快。日本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大恐慌。在救災行動中,海神6500號的船員小野寺俊夫邂逅了救護隊員阿部玲子,兩人協力救出了因阪神大地震而成為孤兒的倉木,並在彼此之間擦出了愛情的火花。面對這場巨大的災難,人們開始了背水一戰…… 製作費用高達20億日元,堪稱日本電影史上耗資最大的災難片《日本沉沒》即將於9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全面上映。影片虛構了整個日本列島沉入海底的過程,日本人氣偶像團體SMAP成員草剪剛和當紅女星柴崎幸擔綱男女主角。據悉。影片公映後成為日本年度票房冠軍,之後在韓國及中國香港上映時,都曾高居票房之首。 將有8級地震、海嘯等場面 《日本沉沒》改編自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作,1973年曾由東寶電影公司投資被搬上銀幕,並在中國上映。多年來日本影壇數度想重拍,都因資金太龐大而作罷,最後東寶電影公司和TBS電視台決定攜手合作,耗資超過20億日元,成為日本電影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故事講述了科學家在一次深海調查中發現了日本海溝附近的大規模地殼運動,由此預言日本列島將很快沉沒。之後接踵而來的事實也無情地證明了科學家的推斷: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地震和火山爆發,昔日繁華的大都市頃刻間沉入大海,整個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據悉,原著描述地質學家深海調查,發現日本將在300天內陸沉,新版的電影將陸沉時間縮短90天,使情節更加緊湊。片中將出現8級大地震、海底火山爆發、海嘯等恐怖災難場面,堪稱一個「災難集中營」。日本政府傾全力支持「日本沉沒」的拍攝,出動防衛廳、陸、海、空自衛隊、東京消防廳等機關,甚至還邀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擔任顧問,讓影片出現的氣象、地殼變化等問題更真實。 投放200個拷貝 《日本沉沒》於8月24日起率先在天津和長春上映,北京5家影院也於當天舉行了點映。據發行方介紹,影片在之前兩個城市投放的拷貝不到10個,但是票房成績非常理想,目前已近百萬。全國各大院線負責人在看片會後對影片反響也不錯,此次全面上映投放的拷貝量已達2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