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阮玲玉電影無字幕
擴展閱讀
談論許多新電影的英語 2025-08-28 13:14:10
電影正青春結局 2025-08-28 13:14:00
將臨電影字幕 2025-08-28 13:12:38

阮玲玉電影無字幕

發布時間: 2023-10-26 22:28:55

㈠ 你看過阮玲玉主演的哪些電影

《神女》,上映於1934年,阮玲玉主演,吳永剛導演。這是一部無聲電影。2012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就開始對這部電影進行數字化修復,但是效果並不理想。2014年,進行了二次修復,現存的版本就是全新修復的版本,最後呈現的效果還是可以的。在20世紀30年代,默片在影院上映的時候,採用的是現場伴奏的形式。修復的版本,2014年展映時,仿效默片放映,採用了現場樂團演奏的方式,據說現場觀感相當震撼,當時票價200元,去過的人都覺得:物超所值!由著名作曲家鄒野為電影創作了全新的配樂。由於是默片,所以,情節的交代,人物的對話,基本都是通過字幕的形式來展現。

㈡ 風塵之愛——淺析電影《阮玲玉》

「她在二十五歲,選擇將自己最燦爛最光輝的時刻永遠的留在這個世界上,她已經成了一代傳奇。」

《阮玲玉》這部電影採用紀錄片的形式,主線劇情中穿插著主創們在拍攝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探討與感悟。

這段話就是《阮玲玉》里「阮玲玉」的扮演者張曼玉對阮玲玉的評價。一代明星,驚艷絕倫,卻終究難敵「人言可畏」,一碗鹹粥,香消玉殞,留下的,只是一段風月傳奇。

在影片開始,幾位導演聚在一起討論阮玲玉,有人說她就適合演那種妖里妖氣的女人,短短一句評語,將阮玲玉性感嫵媚的形象展示給了觀眾。

張曼玉說:「與其說她那是性感,不如說是她骨子裡帶出來的騷,即使她把旗袍扣子扣到頂,把全身包裹的嚴嚴實實,卻依舊在舉手投足之間透露著一股風騷,這是她最厲害的。」

而在影片後期,阮玲玉與蔡楚生對話,也說自己把所有的角色都演得很性感,包括演一個尼姑。

是的,阮玲玉是風騷的,她的身上由始至終帶著一種風塵感,風月艷色,不絕於世。

而這種風騷,或許源於她內心最本質的——對愛與男人的渴望。

誠然,阮玲玉是演員里的天才,她有一種演什麼像什麼的能力,不管是風月妓女,還是革命女性,她始終能最准確的把握人物的內心。

阮玲玉是很典型的浸入式演員,她敬業、認真、對自己嚴格要求,她有天分,也從不浪費這種天分。

《野草閑花》里她演母親,就在大雪天脫掉外套趴在雪地里感受寒冷來找感覺;《城市之夜》里她對自己的表演不滿意,就不管寒冬臘月一便便淋著冰冷的雨水不停地重來;《香雪海》她入戲入到導演喊「卡」之後也走不出來,哭的情難自己不得不得跑出去平復心情。

她曾說:「演戲就是要像瘋了一樣,我就是個瘋子。」在對待演戲這件事上,她的確如此。

但除開她在演藝上的成就,她最為人津津樂道並流傳半個世紀的,或許就是她與張達民、唐季珊、蔡楚生三個男人的愛恨糾葛。

阮玲玉好像一輩子都離不開與男人糾葛,又或者那個時代的女性彷彿都脫不開與好幾個男人的風流韻事。

張達民是電影里最早出現的,也是阮玲玉的初戀,她十六歲跟了他,有著青春年少時最純粹動人的感情。

影片里阮玲玉第一次提起張達民,她笑的溫柔,回憶著他們交往至今的相愛點滴,她說:「張達民是一匹馬,他是自由的,是不可以結婚也不可以有孩子的。」所以阮玲玉領養了一個女兒,她不苛求張達民,甚至委屈自己去成全他所謂的自由。

不可否認她對張達民曾經愛過,只是到了電影開始,這份愛里多少愛的是現在的張達民,多少愛的是回憶里的張達民,已經很難說清了。

而唐季珊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張達民幼稚、天真、不成熟,他不顧家,不會照顧人,反而需要阮玲玉不停地照顧他,他就代表著阮玲玉的少年青春,不韻世事,天真爛漫,卻終究不適合在漫漫歲月里攜手共進。

而唐季珊跟張達民完全不一樣,這是一名成功男人,他成熟、睿智、會說話,不但像一個完美情人一樣照顧阮玲玉,還不忘記阮玲玉的媽媽跟女兒。他面面俱到,給了那個時候極度缺乏安全感的阮玲玉最需要的溫暖。

阮玲玉說自己最受不了別人對她好,別人對她好一點,她就恨不得千百倍地回報。

所以,也正是這一點點的溫暖,讓阮玲玉即使知道唐季珊有老婆、有情婦,依舊義無反顧飛蛾撲火般的跟他結合在了一起。

阮玲玉是一名成功的女人嗎,或許拿到今天來看,她確實是的。只是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地位與自我認同總是離不開男人。

影片里一直不斷反復強調「新女性」這個概念,好像冥冥之中與阮玲玉本身進行了遙相呼應。阮玲玉去爭取「周淑貞」這個角色的時候,導演跟她說,你不合適。周淑貞是一名剛強、朴實、敢於反抗的女性,她代表「革命」。

事實也確實如此,阮玲玉可以把周淑貞演得活靈活現,卻始終無法真正成為周淑貞那樣的革命女性。

她是缺乏安全感的,而她的安全感就來自於男人。

所以無論是之前幾乎是單方付出的跟張達民,還是後來明知作為小三依舊不管不顧的唐季珊。都是阮玲玉在生活中尋找依靠,尋找一種活下去的虛幻的尊嚴。

在影片里,阮玲玉提到過三次結婚,分別就是跟三個男人。

對張達民她嘴上說著「他不能結婚」,實際上卻在給張達民挑選禮物的時候選了一枚戒指;

對唐季珊,明知道唐季珊不能離婚,卻在唐季珊要抱她的時候固執的說「等我們結婚」;

對蔡楚生更是直言,能不能放下同居的舞女跟鄉下的妻子跟她結婚。

結婚對阮玲玉究竟代表著什麼,筆者思索,覺得可能就是阮玲玉渴望的一份安穩,一份完完整整屬於她的來自男人的愛意。

是的,說到底,阮玲玉的一輩子不就是在追求所謂的「愛」嗎。

她並沒有表現出來的堅強,相反,她非常脆弱、軟弱、無助,在炮火紛飛的戰爭中,在不受把控飛涌前行的歷史猛浪中,她要的可能並不是一份成功的事業,不是為改變國家命運成為一名革命者,更不是萬人矚目在舞台上熠熠生輝,她從始至終追求的,不過就是一點只屬於她一個人的、充滿安全感的安穩愛意。

然而,上帝給了她風塵迷人的氣質,給了她表演上無尚的天賦,也就奪走了她全心全意被愛的權利。

張達民自不必說,與其說他愛阮玲玉,不如說他愛阮玲玉的照顧,愛阮玲玉給他錢賭。炮火打到香港,所有人都在為生命擔憂,他對阮玲玉說的話卻依舊是「賭輪盤贏了80大洋」;

而唐季珊,影片里采訪了《阮玲玉》一書的作者,作者評價阮玲玉與唐季珊說:

「其實阮玲玉對自己的生活是滿意的,只是並不理想。」

又如何會理想呢?唐季珊有錢有權,也就說表明了他永遠也離不開金錢與權利,所以在愛阮玲玉之前,唐季珊首先保證自己的利益跟面子不受影響。

他可以在無災無難的時候對阮玲玉噓寒問暖、陪阮玲玉的母親打麻將,卻在最後阮玲玉受到全社會口誅筆伐的時候選擇將阮玲玉推到台前,只為保住自己的面子。

蔡楚生,這個人是不一樣的。

他心中有正義、有善良,他心中有革命,敢謾罵媒體、敢發聲對抗謠言,他與阮玲玉一樣的職業,有著共同話題,可以看出阮玲玉在模仿「瑪蓮黛德麗」。

阮玲玉與這個人在一起,是最放鬆最無拘無束的。

她可以放下明星的架子跟蔡楚生一起蹲在路邊,可以兩個人莫名其妙開始大笑,於是在阮玲玉出事之後,蔡楚生成了她最後一根稻草,只是這跟稻草沒有救她,面對社會謠言,面對「人言可畏」,感性的蔡楚生並沒有比阮玲玉勇敢多少,而他的軟弱,成了對阮玲玉最致命的打擊。

縱觀整部電影,就像參與了一次阮玲玉的人生,筆者一直在想,如果時代改變,如果把阮玲玉放在今天,她又是否還會這么早就結束自己的生命?

應該不會了吧,又或許還是會,或許不是因為時代,就是因為阮玲玉這個人,她本身就是離不開愛情與男人的一種女人,她離不開也不敢離開,她看似勇往無前,卻實際比誰都膽小,也正是這份脆弱感,使她美出了不一樣的塵世色彩。

然而如果她不是這樣一個女人,那歷史上又是否會留下這樣一個傳奇呢?

在她離開世界前的最後一晚,她依舊保持著體面,參加了聚會,親吻了自己的朋友,這是感恩,也是道別。

她又跳起之前跳過的舞,她變得奔放、變得瘋狂,就像把戲帶進了生活,她瘋瘋癲癲,卻又有誰能不贊她一句:風華絕代,艷色無雙。

阮玲玉膽怯了一輩子,爆發的勇氣都給了戲劇。現實生活中,她做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卻是離開這個世界。

然,美人風骨猶存,風塵之愛,名留萬世。

 

㈢ 《阮玲玉》 怎麼回事~~!! 簡介加相關資料 越全越好 ~ 謝謝!

影片《阮玲玉》是香港導演關錦鵬在1992年推出的力作,因其視角的獨特,套層結構的熟稔運用,觸及問題的深銳,故此片一出,便引起眾說紛紜。

所謂套層結構,在許多經典影片中都曾經惑人耳目,取得別樣意味的效果,如紹拉的《卡門》、還有《法國中尉的女人》等等。套層結構,又稱戲中戲,對講述的故事和正在講述的人本身形成兩個版本(甚或更多,如《阮玲玉》、《暗戀桃花源》等)的交織,人們在觀影的同時不斷地被打斷,被間離,並且常常會因為這種打斷而生出反思和客觀的理解。這是一份用混淆視聽的手段,以期達到不混淆是非的創作者苦心。

《阮玲玉》一片從整體上來分,有兩個大的套層:一是阮玲玉生平,一是扮演阮玲玉的演員(張曼玉)在片場,我們稱之為關錦鵬攝制組的紀實表現。在前一個套層里,又可以分出三個小的段落——阮玲玉的生活,阮玲玉在攝制組拍戲,(這二者都是張曼玉演繹的阮玲玉)以及阮玲玉電影片段(這是阮玲玉本人)。

描述這樣復雜的敘事結構,不是因為對繁復有什麼偏好,而是因為在繁復的表面下,讀出了演員與飾演演員的人在不同的時代里竟有著相同的指認。

在《阮玲玉》中,主題敘事結構當推張曼玉扮演的阮玲玉生平,從她與三個男人(張達民、唐季珊和蔡楚生)的情感糾葛,與導演們的合作(亦包括蔡楚生),以及阿阮在片場的演出共同構成了一代紅伶在人世最後兩年的時光舊影。我們可以在腦海中完成一次重新的剪接:如果沒有阮玲玉舊影片和關錦鵬攝制組這兩個套層的穿插,那麼這該是一部動人悱惻的催淚大片。流暢自然是流暢了,但卻也顯得平庸。關錦鵬歷來以描摹女性細膩內心而著稱,有張曼玉出演阿阮,有劉嘉玲出演黎莉莉……她們所身處的甚囂塵上的香港娛樂界,和她們正在經歷的感情變故和97回歸「困境」,凡此種種,可以寓指,緣何不為?

蔡楚生(梁家輝飾演)拍攝《新女性》一場。

阮玲玉在該片中扮演一瀕死的「新女性」,規定情境是「新女性」在喊完「我要活!我要活」的台詞後,撒手人寰,這時影片結束。

蔡楚生此時一聲「收工了」,所有蔡楚生攝制組的人員紛紛離開,惟獨阿阮躺在床上沒動,她慢慢地把被單蒙住面部,蜷縮在床上哭泣。彼時眾人默默,蔡導演走近病床,俯下身來。

我們看到了這一幕,在蔡楚生俯身下來無言以對時,我們接著看到:鏡頭拉出,先出現蔡楚生劇組的攝影機,再拉出,出現關錦鵬劇組的攝影機,關錦鵬喊道:家輝,你忘了掀開被單看看美姬(張曼玉的英文名字)了!

影片進行到此處,演員和演員所扮演的角色已是水乳交融。在那病榻上久久哭泣的,是「新女性」?是阿阮?還是美姬?!

我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戶里看我。(卞之琳說的?)

我在台上與霸王把盞言歡,在別人的戲中流自己的眼淚。(張國榮在《霸王別姬》中)

女人演鍾馗,打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鬼!(徐守莉在《人鬼情》中)

呵呵。

有一條花絮,或能解釋美姬在那一瞬間的感同身受,就在接拍《阮玲玉》前夕,她寫給導演爾東升的舊日情書被公之於眾,正為流言所傷。彼時彼景,與1935年的阮玲玉一般心情!

阮玲玉是怎樣的一個女人,並不為關錦鵬所關心。他不會象我們的電影史那樣,給這個女人加一個界定,說她是被萬惡的舊社會所戕害了的「新女性」。他只想從現代人的眼光去觀察和呈現一些過去的人文悲歡。

片中有一妙筆為證:

在阿阮靈堂,導演吳永剛神色肅穆地對鏡頭說:她問我她是不是一個好人,我說你是一個好人,甚至我認為你是一個太好的好人。

吳永剛在說這番話的時候,無疑是阮玲玉生平的那個版本,可是在同一個鏡頭中,吳在前景述說,後景卻出現了本來「死了」的「阮玲玉」坐起身來,張曼玉開始補妝,關錦鵬攝制組進入敘事。在這個瞬間,張曼玉從阮玲玉身上分離出來,而吳永剛在關錦鵬面前繼續講述。講述的真實性大打折扣,而觀眾對這段反復被打斷的講述(拍了很多條,並且都剪了上去)開始警醒,導演另有他意,打斷強調了這一點。

緊接著,黑白畫面中,關錦鵬不甘寂寞,他對著鏡頭說:我不知道當時吳永剛說過這些話沒有,這都是我們自己加進去的。

去看一部片子,大多是被那上面的故事騙得五迷三道。很多人習慣那樣,本來么,生活已夠艱辛,為什麼面對銀幕,還要思考?!所以,就有更多的片子不用套層,因為他們要滿足觀眾並不過分的要求。但是,電影好在除了娛樂,以及被政治利用以外,還有電影書寫者獨立思考的功能,通過他們的不媚俗和不妥協,象一切深刻的藝術一樣,得以流傳。

關錦鵬採取了這種建立(講述)與破壞(打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斷裂溫情的張力,他告訴我們,歷史是憑著我們的記憶(阮玲玉舊影片和有關其生平的文字記載)和想像(阮玲玉生平的連貫發展以及對創作者們黑白畫面的采訪)共同構成的,歷史存在的意義不在於它的真實性,而是它對現實有多大的參照!有誰去追究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史實中並非戀人,他們相差了近百年的歲數,幾乎沒有相遇的可能。而現世的人們不照樣在人民大眾口口相傳的愛情悲歌中掬一捧辛酸眼淚么?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阮玲玉和蔡楚生似乎並無情感糾葛。這也是為什麼關錦鵬借著蔡楚生的名號述說97回歸前港人心態的用意,激怒了蔡楚生在大陸的後人。

在《阮玲玉》一片中,有三個男人,闖進她的生活。

唐季珊的見異思遷,張達民的無賴糾纏和蔡楚生的臨陣脫逃,是阮玲玉憤然離世的直接動因。人都說流言害死人,所謂「人言可畏」。人言固然可畏,然而最讓阮玲玉畏懼的還不是人言,是對男人的徹底絕望!男人把她捧紅了(張達民),男人給他錦衣玉食的生活(唐季珊),男人還給她愛情(蔡楚生);可是同樣,男人可以毀滅她(張),拋棄她(唐),並且見死不救(蔡)!

選擇蔡楚生來寓指阮玲玉生命危機中的稻草,耐人尋味。

對蔡楚生一角的處理,影片沒有象表現唐季珊和張達民那樣,把蔡也寫成一個與阿阮曾相依偎的情人,他們之間,有的是心照不宣的交流和惺惺相惜的默契。

與阮玲玉合作過的導演不少,孫瑜、費穆、吳永剛……可單單只有蔡楚生,關錦鵬不遺餘墨地將他與阮玲玉的初識(合影時的遲到)、交往、阮玲玉相邀私奔未果及後來的蔡楚生靈堂昏厥。細心查找,我們會發現在不斷地被打斷中,阮蔡愛情竟然是一條有頭有尾的情節線!

那是歸鄉,那是溫暖的愛情懷抱,那是遠避塵世,無限憧憬的未來。

可是,歸鄉只是一個人的暗自神往,憧憬著的人和憧憬本身還有漫長的路途,甚或,沒有通達之路!
蔡楚生讓阮玲玉最後的一線希望破滅了。

在拍攝《新女性》時,蔡阮有段對話。

蔡蹲在地上說:人有時候是很軟弱的,中國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蹲著,並不是喜歡,是沒辦法。蹲著受侮辱,蹲著等救星。

阮玲玉說:還蹲著休息:)

蔡楚生看著阿阮:不要高高在上,蹲下來讓我看。

於是,阿阮蹲了下來。

就是這樣一個不高高在上,總是蹲著看世界的蔡導演,拍攝著三十年代的進步影片,深受阿阮信賴,在那個充滿傷感的聚會上,阮玲玉吻他最深。然而,在阮玲玉身陷困境,求助於他時,他沒有援手。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這個段落:

阮玲玉走進餐廳,蔡楚生已在桌旁等候多時。阿阮遲疑求助,蔡楚生顧左右而言他。阿阮下意識地捏起蔡彈落在桌上的煙灰,吃進嘴裡……

那近乎自虐的行為使無路可走的名伶絕望畢現。

畫面處理更是獨具匠心:蔡阮二人始終不在同一畫框中同時出現。開頭,阿阮在畫面左側露身,急切之情在壓抑中流露出來,而此刻的蔡導演根本不在畫中,他那輕描淡寫,閃爍其辭的畫外音令人齒冷,整個背景是一面白牆,從門外射進來的一縷陽光將他的身影映照在牆上。那是在場的缺席者,是個逃兵。(為阮玲玉所信任的,不過是下午陽光里的一個影子而已)蔡楚生在段落的結尾入畫,為的是拒絕與阮玲玉私奔香港,此時,阿阮已悄然退出畫框,起身離去,只留下赤色的導演獨坐。

在阮玲玉的靈堂里,蔡楚生是唯一沒有發言的導演,他在人群的後面悵然若失,最終倒了下去。這個蹲下來看世界的進步人士,在愛情面前退步了。

為什麼有這樣的帽子扣在蔡楚生頭上?

眾所周知,蔡楚生是中國三十年代著名的左翼導演,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一代人民電影工作者的影子,把他處理成一個不負責任、有些怯懦的人物,實在是導演關錦鵬們憂慮心態的外化表現。拍攝《阮玲玉》在1992年,而5年之後,香港即將回歸。受英國殖民統治一百年的香港人在回歸面前,歡欣鼓舞的人並不多,心存憂慮的很不少。在那一段時期,如何面對97,成了香港影視傳媒極為敏感和關注的焦點。有評論者據此提及徐克們拍攝的《東方不敗》系列影片,說香港人實際上有一種「東方不敗」式的不男不女的自我寓指。殖民地的長期精神閹割,很難讓他們對回歸有充分的歸屬感。那代表了進步的電影界前輩,能給前路茫茫的優伶一個溫情的懷抱嗎?

㈣ 阮玲玉喝下自製毒粥,享年25歲,為何葬禮有30萬人來送別

我是@歷史的B面,我來回答

阮玲玉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

她在當時中國的地位,如果一定要拿一個現代女星來對比的話,估計也只有梅艷芳勉強合適吧。

先簡單回顧一下阮玲玉的生平吧。

阮玲玉生於1910年6月3日,於1935年3月8日去世。阮玲玉原名阮鳳根,她出生於上海市,但是祖籍在今天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左步村。


為什麼有如此之多的人去為阮玲玉送葬呢?

當時阮玲玉在中國有著很多粉絲,她的影響力也波及到上海的各個層面。當時電影幾乎沒有聲音,也沒有字幕,阮玲玉用自己的表演才華征服了觀眾,她演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演出了當時人們的哀愁,也演出了當時人們的希望。

阮玲玉在當時的中國,是很多普通人心中的情感支柱,「她在熒幕上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更為他們貧苦的生活,帶來希望的色彩。」阮玲玉的離開,連同他們的精神寄託,一並帶離了這個世界。

而阮玲玉年紀輕輕的離開,也無疑激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心,他們為阮玲玉難過,也為她憤怒,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上海市民為她送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