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在日本電影里看到的招牌都是中文
日本文化的起源就是中國 有好多東西都是從中國借過去的 現在日本的字好多都是漢字繁體或者漢字的變形 你看不懂的是叫做假名 分平假名和片假名 相當於英語里的大小寫字母 或者說假名相當於漢語拼音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發音 給漢字上註上假名就如同給漢字注拼音一樣 比如太陽(たいよう)括弧里的就是假名 就是太陽這兩個字的發音 有時候也有字面意思和中文不一樣的 比如勉強(べんきょう)這個就是學習的意思
『貳』 為什麼在日本的電影里很多地方的標記都有中國漢字出現
日文漢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Kanji)是書寫日文時所使用的漢字。日文漢字的寫法基本上與中文使用的漢字大同小異。有一部分日文獨創的漢字,則稱為「日制漢字」或「和制漢字」。《諸橋大漢和辭典》是最大的日文漢字字典,共記載接近5萬個漢字,不過在戰後的現代日文中常用的漢字大約只有數千個。(古典日文中則與繁體中文無異。)
究竟漢字甚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當時日文並沒有書寫系統。後來發展出一套源自《萬葉集》、稱為萬葉假名的表音系統,萬葉假名使用的是一套指定的漢字,純粹假借它們的發音來表記日文詩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平假名。當時不被允許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能使用這套平假名來書寫日文。平安時代大部分的女性文學都是以平假名來書寫的。片假名也是從差不多的方式發展的:寺廟裡面的學生把漢字的其中一部分分拆出來成為片假名,用來標注漢字的發音,還有漢文里的日語助詞。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而平假名則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辭匯。平假名也用於標記日文漢字的讀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平不夠的人為對象的讀物,如小孩、日語學習者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