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電影百萬富翁影評
擴展閱讀
8v最新電影網盤 2025-08-29 21:26:59
劉德華電影人間 2025-08-29 21:26:06

印度電影百萬富翁影評

發布時間: 2023-10-03 13:48:53

1. 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影評5篇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電影於一個叫<誰是百萬富翁>的節目拉開帷幕,節目性質是以回答問題的方式贏得百萬獎金,結局是獎金的得主是一名來自貧民窟並且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一名年輕人。我為大家帶來幾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供大家閱讀。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一

切入電影的第一幕,警員暴力的逼供行為便開始讓人為之震撼也譴責。面對著電刑的威脅,本劇的主主人公Jamal不得不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而這一個個的故事,更是讓人看到了印度現存的人性的殘酷與無情。

全劇講述了一個來自孟買的街頭青年Jamal,因被懷疑節目中作弊,遭到了印度警方的審問與折磨。在解釋為什麼能完美答對每道題的同時,JamalMalik的生活也開始讓我們所了解。原來,Jamal和他的哥哥舍利姆曾因宗教沖突而失去了母親,於是,他們和一個叫拉?卡的女孩一起進入了一所孤兒院,每天以乞討為生。但孤兒院的負責人卻想弄瞎他們的眼睛以增加乞討收入,於是在危難之時,哥哥舍利姆冒險將弟弟就出,卻在爬火車逃跑時放開了拉?卡的手從而也她失去聯系。之後,兄弟倆用盡了各種方法謀生,賺的了許多的錢,但Jamal對拉?卡的思念並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減少。最終,他說服舍利姆一起回到孟買尋找拉?卡。但命運讓他們在相遇後一次又一次的分離,而拉?卡也不幸的被舍利姆賣給黑幫老大以鞏固自己的權利。面對現實,Jamal參加這個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希望拉?卡能看到看到他。最終他成功了,他用真誠與善良感動了警長,獲得了其信任。從而能繼續參賽。而舍利姆也突然幡然醒悟,給了拉?卡車鑰匙與電話,催她去找賈馬爾。最後一個問題是「請說出三個火槍手的名字」,Jamal並不知道,於是他使用了電話求助。接聽的卻是拉?卡。雖然她並未答出問題,但卻給我Jamal精神上的鼓勵。或許正如電影結尾所說,一切都是命中註定,於是Jamal最終贏得了比賽,與拉?卡忘情擁吻於火車站。此時沙里姆為了能讓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與黑幫老大同歸於盡。

電影演到這里就結束了,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印度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讓我們想到了昔日的中國,腐敗的政治,黑暗的社會,無情的人性,這一切,被導演表現的淋漓盡致。而電影中,主人公命運的發展,《三個火槍手》這一故事的貫穿,事全劇有了一種傳奇色彩,同時讓人對於「Itiswirtten」表示了贊同。

在我看來,全劇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主任公Jamal代表了善良真誠,面對挫折永不放棄的一類人。在種.種殘酷與凶惡面前,他沒有退縮,他從未忘記他們在危難之時放開了拉?卡的手,因而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永遠沒有放棄自己尋找拉?卡的想法。而Jamal的哥哥舍利姆則Jamal的形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為了金錢,賣掉了弟弟好不容易得來的簽名;為了利益,他欺騙了弟弟,將拉?卡賣給了黑幫老大;為了利益,他做盡了壞事。但他卻有著自己的價值觀,有著自己的思想。面對自己唯一的親人將被弄瞎雙眼,他冒險救出弟弟。為了弟弟和拉?卡的幸福,堅定的選擇的以死來換來他們的幸福生活。對於主持人這一形象,他象徵著有權有勢的人,他因為自己的地位,因為可以去侮辱別人,去污衊別人。而這一形象,將印度的階級歧視反映的淋漓盡致。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電影中的一段情節:警長說他相信了Jamal,以為他太誠實,可有一點讓他有些動搖,那就是Jamal是個生長在平民窟的人。

全劇講到這里,已讓我們震撼了太多太多。想想我們生活中。拐賣兒童,等級歧視依舊存在。或許,這部電影的最大價值,便是讓人們的心靈從此醒悟。而這,也正式電影最成功之處。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二

前些時候經朋友推薦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大獎印度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看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原來一直認為印度電影內容也比較單一,大都以愛情為主題。一般是以歌舞為主,從頭唱到尾,從頭跳到尾。但這部電影卻改變了我對印度電影的看法。它敘事流暢,懸念從生,驚心動魄,引發人對社會現象的更多思索。這部電影不僅客觀再現了印度社會現實,而且通過傑瑪的坎坷人生經歷、悲慘心酸的故事、跌宕起伏的遭遇,對「人性」做了深刻的詮釋和演繹,我想,這正是電影打動人心、感動世界的地方。正如影評人所言:《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之所以動人,在於它既拍出了真正的黑暗與殘酷,而又在這樣的殘酷中未曾放棄其理想與純真。

主人公傑瑪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從不放棄。為了一個偶像的簽名可以跳進糞坑,為了夥伴可以在出逃後重回火坑苦苦尋找,為了所愛的人可以不管時空、環境發生什麼改變,他都不放棄。傑瑪最終贏得千萬獎金之後,呆坐在牆角,貧民窟長大的他不因財富而變,而是繼續苦尋朋友和愛人。他雖然是平常人,但對理想和追求不放棄;他跨越貧富兩重天,但依舊那樣友愛、善良、厚道。

片中男二號傑瑪的哥哥舍利姆與傑瑪的性格截然不同,他相信適者生存。他有救傑瑪的勇氣,有殺死黑幫頭目的果敢,也有出賣友人的貪婪和殘忍,在常人看來,他代表著社會中的現實派。但在最後一刻,也被傑瑪的執著所打動,將自己埋在骯臟金錢中,從容赴死。這一畫面很有現實性。告訴了我們,金錢不是萬能的,世上有比金錢更有意義的東西,那就是「人性」。

影片中的眾多人物雖是平凡,卻栩栩如生。拉提卡也是貧民窟的孩子,經歷坎坷,雖然與傑瑪重逢,但逃亡換來的刀疤實在讓人心顫,畫面令人難忘。那個被黑社會挖了眼睛後成為乞討工具的孩子,當傑瑪回到孟買找到他,給了他一張鈔票時,他通過摸、吻確定了這是真的一百美元後,說:「傑瑪,看來你現在是大人物了,我為你高興,你很幸運逃了出來,而我比較倒霉。」這個孩子的善良和達觀讓人感動。

另外,影片的電影語言運用得朴實,人物的特寫、情景的創設、場面的造型都與故事、人物、環境的跌宕起伏相得益彰。一部好電影,能長久給人們留下記憶、留下鏡頭和畫面,不是很容易的,可見導演的獨具匠心和深厚功底,奧斯卡就是不一般,藝術水準就是不一般。

好的電影如同藝術珍品,它會被人們所珍藏,而且是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三

印度,本來在我心裡是個夢幻如天堂般的地方。因為那是古代的西天,如來佛的所在,遍地蓮花,步步廟宇,人人虔誠。但看余秋雨的一本記錄旅行的書時,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飄著死牛的恆河中人們在早起沐浴,一邊用樹枝刷牙一邊咽下刷牙的水和泡沫……之後還有關於印度的很多報道,讓我不再對那個地方充滿敬仰……

以後陸續看到了很多印度的電影。寶萊塢的歌舞片,大都在艷麗的色彩、張揚的表演和簡潔的敘事之外沒有太大的感覺。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我看到了不是那麼艷麗的影像,不那麼造作反而很真摯的感情,覺得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對於導演和表演者,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主題音樂。

成年後的男主角朴實而真摯,盡管他一直很悲慘。電影中借著他為愛參加電視節目的線索,展現了他悲慘 但一直很真摯的人生。讓我想起印度的蓮花,傳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無數的蓮花因人們向善的心而出水、綻放。他,就是在已經不在清澈的恆河中綻放的蓮花……如果非要形容的話。

故事其實簡單,但敘事方法把簡單的故事渲染的豐富、曲折。敘事線索有三條,參加電視競賽的男主角;警局裡解釋自己沒有作弊的原因;閃回中展現的悲慘經歷。貧民窟的臟亂差和男主角在類似淤泥中不染纖塵的成長和對愛情的虔誠執著,構成了影片的整體情節沖力。

印度影片中的愛情都很真摯,也許跟印度的宗教有關系。即使印度的宗教問題復雜,即使印度的社會問題復雜,即使印度的女性生活的十分悲慘。但印度給人的感覺,總還殘留著對命運真摯期盼。儒釋道里,佛家講究宿命和輪回,命運總是事先安排好的,並且會不斷的輪回,只有真正成佛的人才擁有「極樂」的權利。這也許是很多印度人仍舊給人純真感的原因。

音樂一直給人很確切的感覺,最後的歌舞是印度的特色,使用的很巧妙,舞蹈中穿插人物介紹。讓人覺得不帶歌舞反而不像印度電影……

影片導演說,自己之前沒到過印度,不了解印度,但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印度的文化。確實是這樣,悲慘而真摯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讓人在現實感的基礎上認識印度之後,還有對愛情、人性的感動在裡面。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四

電影於一個叫<誰是百萬富翁>的節目拉開帷幕,節目性質是以回答問題的方式贏得百萬獎金,結局是獎金的得主是一名來自貧民窟並且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一名年輕人。

電影開頭以一群孩子在貧民窟玩耍作為鋪墊,同時用強烈的視覺拍出貧民臟、亂、差的環境,同時通過講課的細節,「長官,你找我?」進一步說明他們的文化不是廣泛的學習而是為了生存學習,側面說明他們的知識匱乏,為這位來自貧民窟年輕人知道答案作出強烈的反差,此時又深刻繪出周圍人不信任的嘴臉。

如何使他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答:經歷 善良 初心 感情

他從小的經歷解釋了每一個正確的答案,這些經歷並不是快樂的和幸福的。例如,第二個問題答案的背景是貧民窯發生暴亂,母親離世。這些痛苦的經歷從而使他印象深刻,也暗喻了貧民窟生活在最底層人民的心酸與不易。在他每次回答正確時,他同時也說自己並不想再一次將痛苦的往事從拾,寧願不知道正確答案,只是因為那些問題都是他真真切切的經歷。

母親去世後,他的善良再一次震撼人心,當所有親人離世與房屋都被摧殘後,他承擔起責任,在一次暴雨天中她援助了另一名失孤的女孩,他體現出人性的善良,同時為後來的感情鋪墊。

初心。在成為富翁最後一刻,主持人在鏡子上寫出答案,已有答案的他該如何抉擇,是富有還是一無所有?我想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他人生取向的選擇,是選正確答案還是堅持自己?最後,他沒有選主持人的答案。結局卻反轉,主持人的答案是錯的,是為了考驗他,他堅持了自己取得了勝利。實際上,最後是他純潔的內心使他成為百萬富翁,這才是人生最精彩的一幕。

愛情。他一直從未放棄尋找他的女孩,在他不懈努力下終於找到,女孩卻已成人妻,他想帶她逃離那個冰冷的牢籠,卻被女孩反問「我們離開了靠什麼生活?」他堅定回答 「愛情」,那種真情的流露,那種久別重逢使人潸然淚下,參加節目也是因為不管何時何地,女孩都能看到他。

—「I love you」

__ 「 so what? It is too late.」

最後,2000萬的問題結束,電影結束,兄弟不同命運結束,一切結束,問題 回答正確!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五

一直一直,很想寫下我自己的觀後感,但可惜本人才疏學淺。斷斷續續地寫了下來。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講述了生長在印度孟買貧民窟賈馬爾的奮斗史,故事就在一個又一個提問和懸念中展開。美麗的異國風光,喧囂的生活場景,凄美的感情脈絡,貧民與黑幫的對抗,純真與偽善的交鋒,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普通貧民到一個百萬富翁的真實生活。

記得金庸曾說過,小說中傻小子中獎、贏好運的故事,最有看點。然而,在賈馬爾的身上,我們看到的遠不僅是好運從天而降的鬧劇,像一杯濃烈的咖啡,讓人回味許久,還留有苦澀後的甘甜。賈馬爾是純真的,為了一個崇拜偶像的簽名,想出奇招跳進糞坑;賈馬爾是仗義的,為了自己的夥伴,在逃出黑幫之後仍回到火坑尋找夥伴;賈馬爾是專一的,為了心愛的人,不論時間和環境怎樣改變,追求愛情的夢想絕無改變。然而,賈馬爾飽嘗生活的艱難,失去親人的痛苦,依然充滿熱情;賈馬爾經歷宗教的血腥沖突,殘酷的丐幫生活,仍然堅強應對;賈巴爾面對黑暗的勢力,面對現實中的冷漠,從未屈服;賈馬爾追求純真的理想,追求忠貞的愛情,從未放棄。最終,依靠生活閱歷而獲得的知識,答對了所有的題目。他的成功,雖然有太多的違反常規,有太多的不可思議,甚至是無人相信的傳奇,但正因如此,受到了全印度人民的關注與喝采,在令人炫目的舞台上,在一片歡呼聲與唏噓聲中,成了一個籠罩著神話光環的英雄。

賈馬爾是平凡的,沒有任何的豪言壯語,沒有驚世駭俗的舉動,但卻創造了不凡的奇跡。永不放棄的執著,永遠閃耀著動人的光芒。許多的不拋棄、不放棄。這些品質與賈馬爾都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堅持不懈的追求,永不放棄的執著。

現實中的我們,美好的理想,未來的希冀,誰不曾經有過?在不知不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心情浮躁,庸庸碌碌,我們難道不應為之慚愧、警醒嗎?是什麼讓我們放棄了當初的夢想,是什麼讓我們失去了最初的純真?當賈馬爾贏得大獎後,全印度人民為他歡騰跳躍,因為他的成功寄託了無數人的夢想,幾乎是一個傳奇與神話。而此時的賈馬爾,悵然坐在一個角落,那種神情,淡然中透露著堅定,深沉中蘊含著凄美,讓我感受到震撼的力量。

2. 印度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好看在那裡

每一個問題的答案,主人公都有一個故事,且都是實實在在的貧民生活的故事,
貧民在地球上比較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因為其中有我們生活中故事,所以好看.

3. 急求《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觀後感600字,其中要有電影片段和對其的感受

印度電影就是橫掃奧斯卡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刺痛了我稚嫩的小心靈,當場失態。
刺痛我心靈的場面是黑社會殘害小孩子那一幕,雖然當時讓我驚聲尖叫,後來倒不是印象特別深,真正讓我回味的是電影中展現的人物與時代的宿命,包括他們的人生和愛情,電影把一切歸為宿命(It's written)。
故事用倒序和插敘的手法,講述了貧民窟里走出的三個小孩子的成長和歸宿。他們是哥哥薩利姆,弟弟賈馬爾,還有和他們一起漂泊的小女孩阿緹卡。
手機客服中心的勤雜工小夥子賈馬爾參加電視問答節目,並且一路過關,眼看就要拿到最高獎金--2000萬盧比(大概三百萬人民幣),主持人誣陷他作弊,他被警察逮捕並使用毆打和電刑逼供,他不肯屈服,並且完美地反駁了針對自己的誣陷,最終警察只好讓他繼續參賽並贏得了最終大獎,成為了貧民窟走出的百萬富翁。
事實上,他真的沒有作弊,因為那些題目的答案恰恰都是他慘痛的底層人生經歷教給他的,每一個ABCD的答案背後都是窮人的血淚和艱辛。是生活的磨難讓他無意中得到了通向2000萬盧比的鑰匙。這都是命中註定。
薩利姆和賈馬爾在幼年失去了母親,那是因為一場民間的仇殺,他們的母親如同一片落葉一樣消失了,可能每天這樣的死傷都有無數,不是什麼大事情,警察也不會過問,但是尚在童年的兄弟兩人的命運就從此顛覆了--以前那種雖然貧窮但還安定的貧民窟生活也變成了奢侈,互相都成了對方唯一的親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流浪。流浪中,他們結識了阿緹卡;流浪中,他們險遭黑社會毒手;流浪中,他們學會了生存和欺騙;流浪中,他們分道揚鑣。他們幾經悲歡離合,最後薩利姆投身黑幫,死於非命,阿緹卡被黑幫毀了美麗的面容,賈馬爾和阿緹卡經歷了無數苦難終於重逢,賈馬爾深情地親吻阿緹卡臉上的刀疤,親吻命運賜予他們的苦難和相聚。
這部片子沒有強調對與錯的概念。
如果說薩利姆是走錯了路,他加入黑幫,殺人如麻,為了取悅黑幫老大把弟弟的戀人阿緹卡出賣給他,在阿緹卡逃跑被抓回時還惡狠狠地在她臉上留下了永遠的刀痕...但是他又有什麼錯呢?從小學沒有上完就開始流浪,這樣弱肉強食的邏輯不正是來自於「社會大學」嗎?一定說他有錯,恰恰是他背叛了黑幫,良心發現地放走阿緹卡,讓他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把小孩子弄殘廢乞討牟利的黑社會,對於面臨生命危險求救的小孩說「滾」的警察,誤導和誣陷賈馬爾的主持人,還有沒有任何證據就把人抓回去上電刑逼供的警察...他們干這些事情都沒有什麼良心譴責,彷彿就是日常工作一樣。像警察說起賈馬爾被電刑逼供吐血,還調侃道:「聯合國特赦組織要被這里的人權嚇得屁滾尿流了!」完全是一副習以為常的語調。
可見這些是社會的常態--弱肉強食。沒有什麼「惡」的概念。所以賈馬爾對於電視問答中印度國徽下面的文字「唯真理必勝」這樣的簡單常識都無法回答,因為他看到的印度不是這樣「唯真理必勝」的。
相對善良的賈馬爾、阿緹卡不也是從小一路詐騙為生嗎?當然這已經算是可以忽略的小意思了。因為他們的「劣跡」都是為了維持不餓死的最底線。
影片把僅有的人性善良閃光點給了來自於這個世界之外的美國遊客,盡管他們的國家在全世界發動戰爭製造孤兒,但影片中他們會給小孩子美元,會制止警察施暴,哪怕是警察施暴是為了他們效勞。這體現了影片作者幻想有外來的力量來改變這弱肉強食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印度社會。賈馬爾能夠說出100美元上的頭像,卻不認識1000盧比上面的甘地頭像,這就是作者對於兩種文化、兩個國家的看法--美國讓人難忘,印度讓人忽略。
作者展現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印度底層社會:主要場景是貧民窟,那裡有觸目驚心的垃圾,混亂的建築工地,把窮人當成螞蟻的警察,還有幾乎不受任何制約的黑幫。外來的力量只能給它短暫地散播一些清新的氣息,但卻根本無法改變它的現狀。
貧民窟的生存規則就是簡單的叢林法則,強者在吞噬弱者,弱者在互相吞噬,在這個過程中周而復始,維持著一種穩定的狀態。而外界對此並不關心,他們在過著體面的生活,在享受印度的進步,並且盡量不和貧民窟的居民發生任何聯系。
事實上,只有堆滿垃圾,遍地黃白之物才是貧民窟嗎?誰說互相傾軋,爾虞我詐的名利場就不是另一層含義上的貧民窟呢?在整個印度奉行的規則,難道就不是貧民窟的弱肉強食?推而廣之,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奉行的規則難道和貧民窟有一點點的區別嗎?印度臭名昭著的人分四等的種姓制度不過是把這種規則表達得特別明白罷了。
在這個意義上,哪裡有資本主義,哪裡就是貧民窟,這就是貧民窟的宿命。
看這部電影,如飲苦咖啡,大半杯下肚,感覺難以承受,只好加一點糖喝完最後的部分。
很多人對於加的這一點糖深存疑議。
一是賈馬爾成了富翁,這當然很戲劇性,很不真實。但是作者都說了是註定的,既然註定又何必再追問?成為富翁是註定的,失去哥哥,愛人被毀容不也是被註定的嗎?這本來就是貧民窟的宿命。何況我們同樣也沒必要追究阿甘能否成為富翁,沒必要追究肖申克的秘道能否真的挖通,沒必要追究007的運氣是否真的那麼好。
二是最後那段歌舞,看似八股文一樣生硬,好聽的音樂變成了我的手機鈴聲,對於這樣一部深刻的電影是否累贅?愚以為不然,除了照應賈馬爾曾承諾阿緹卡的「我要和你在月光下跳舞」,這段歌舞至少有三個作用:
1.讓影片顯得和諧一點,為導演洗脫一點憤青的罪名
2.讓被垃圾、糞便、血腥、生離死別折磨了兩個小時的觀眾喘口氣
3.引人思索--以往電影中載歌載舞的印度人真的那麼幸福嗎?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電影,雖然它不夠完美,但是它無與倫比。

4. 分析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我有個習慣,眾人在追捧某些影片、電視劇、節目的時候,總是不屑一顧,實在是對於時下流行的品味不敢苟同。當年,大學期間,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火了很久,學校的電影院也有放,可就是提不起興趣。以為無非就是講了一個印度的年輕人,靠著自己的努力,雖然出身自貧民窟,最後卻有了自己的成就——以為是普通的鳳凰男的故事。今天看了,才後悔,這種好電影我怎麼才發現。

影片是用插敘的手法展開,很巧妙地圍繞答題展開敘述。答題與在警察局的審問的插敘,這兩個場景與過的生活的插敘,現實與回憶的交織,最後形成交集,融為一體。

Jamal,十八歲,沒有接受過教育,參加答題挑戰節目。因為問到的問題都是自己成長經歷當中出現過的信息,Jamal一路所向披靡。被懷疑作弊,在審訊過程中,Jamal講述了題目所對應的故事,自己的成長經歷展示在了大家面前。

一、1973年的動作電影《囚禁》的主演是誰?
幼年時期,貧民窟。在Salim開的收費廁所,Jamal便秘不出來,影響了Salim的生意,流失了一個客人。此時,阿米達的飛機來了,哥哥為了報復他,堵上了廁所門。阿米達演的電影在腦海中回放,無奈,Jamal舉著阿米達的相片,跳進了糞坑,滿身污穢地跑找阿米達要簽名。回頭,哥哥把阿米達的簽名照賣給了別人。像個小泥人一樣的Jamal開心地舉著阿米達的簽名,這一刻,被小男孩的這種執著與快樂所感動。阿米達這個真實存在過的印度明星該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的吧,影響過一代人的偶像。

二、印度的國徽中有三隻獅子,獅子下面寫的是什麼字?
警察5歲的孩子知道,阿米達卻不知道。因為阿米達沒有接受過教育,大概5歲的阿米達在跟哥哥穿街過巷與警察躲貓貓,逃學不上課,不知道三個火槍手的故事。

三、教義中描述的羅摩神,他的右手裡握著的是什麼?
按理說,Jamal不會知道這個題,主持人念出題目的那一刻,意味深長地說,Interesting。可是,這個宗教問題,在Jamal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是他生活的轉折點。母親在水邊洗衣服,Jamal和哥哥在水裡嬉戲。一列火車開過,母親回頭看了眼兄弟倆,忐忑不安。果然,一夥宗教徒沖過來,見人就殺。喊著讓兄弟倆逃走,母親遇害。一路驚慌失措,看到各種暴行,殺人放火。逃路的途中看到了宗教裝扮的人,那一刻在腦海中揮之不,也就是題目所問到的。他們帶上了另一個逃跑的女孩。

四、歌曲《darshan do ghanshyam》是由哪位著名印度詩人作詞的?
salim跟Jamal,Latika在流浪過程中被人帶乞討。Maman教大家唱歌,以此為乞討的手段。後來,Maman想弄瞎孩子的眼睛來得到最大的利益。Salim性格很強硬,成了Maman的得力助手。Maman讓Salim把Jamal帶過來,想弄瞎他的眼睛。趁Maman不注意,Salim襲擊了他們,並帶著Jamal和Latika逃跑。逃跑過程中,倆人沒能讓Latika跟上。後來,兄弟倆在火車上賣東西,偷吃的。無意中到達了泰姬陵,兄弟倆又憑借自己靈活的頭腦在此賺錢:當很菜的導游,說泰姬是出車禍死的,生孩子醫院的路上出的車禍;偷遊客的鞋子賣;給遊客照相,帶遊客四處參觀。最後,Jamal厭倦了這種生活,回到孟買,跟Salim到食品店工作,尋找Latika。

五、在100美元的鈔票上,是哪一位美國總統的肖像?
在尋找Latika時,碰到了唱那首歌乞討的文,瞎眼的文。Jamal給了文一百元的鈔票,文問鈔票上是什麼樣的人,經過Jamal的描述,文說是富蘭克林。文說,「你被拯救了,我不太走運,這是唯一的區別。」文告訴了Jamal Latika 的下落。

六、是誰發明了左輪手槍?
原來Latika已經淪落到了煙花地,兩個仍是小孩的兄弟倆挨家挨戶地找Latika。終於找到了跳舞的Latika,可是被聞訊趕來的Maman堵住了,Salim拿出了槍,相信Manman不會算了,殺死了Maman,仨人出逃。

七、劍橋的情報部門在英國的哪座城市?
殺死了Maman之後,Salim找到了Javed作為靠山。找到Latika的那一幕,哥哥說,很性感。回到住處,Salim與Jamal反目,霸佔了Latika。幾年後,Jamal成為了話務員助理,茶水工,很能乾的茶水工。找到了Salim的號碼,兄弟重逢。

八、哪一位板球運動員是本世紀歷史得分最多的?
Jamal問Salim,Latika哪了,哥哥說她走了,很早就走了。跟蹤Salim,Jamal看到了Latika,成為了夫人,懾於Javed的淫威。Javed當時好像是在看板球,Jamal跟Latika說,每天早上五點在火車站等她。
這題Jamal不會,休息的空隙,主持人在廁所的鏡子上面寫上了B,Jamal半信半疑,並且不想答對這題。掉了兩個錯誤選項之後,剩下的
B和D,Jamal選擇了D,出乎意料地對了,獲得了一千萬的獎金。
終於,Jamal在車站等到了Latika,可是被追來的哥哥帶走了,並且劃傷了臉。

九、在亞歷山大·大仲馬的書《三個火槍手》中,其中兩個火槍手叫做阿托斯和波托斯,第三個火槍手的名字叫什麼?
警察相信Jamal的故事,因為很真實。警察問,為什麼承認殺人的罪行來洗脫作弊的罪名。Jamal說,別人問我什麼,我就答什麼。
很精彩的一道題目,與小時候逃學時候上的那一課相呼應。可是,Jamal不知道答案,於是,選擇了打朋友的電話。他只記得哥哥的電話,於是撥通了。
Javed帶著Latika和Salim看著Jamal的節目,最終,Salim給了Latika車鑰匙和自己的手機,讓他找Jamal,Javed這邊自己來擺平。
終於,現實與回憶有了交集。Latika接到了電話,Jamal很高興很意外,得知Latika是平安的,可惜的是,Latika也不知道答案。
Salim在浴缸里放滿了錢,拿上槍躺在裡面,聽著節目的結局。Jamal最後選了A,答對了。此刻,Javed拿槍破門,與Salim同歸於盡。

最後,Jamal和Latika在車站相遇。

我正感慨著,這部印度劇除了小時候,Jamal跟Latika說要買大房子扭了幾下,從頭到尾沒有出現主人公突然抽起風來跳舞的片段,片尾就一大群人一起跳起標志性的印度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