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有一個叫拉吉的印度電影
擴展閱讀
穿越背古詩的電影叫什麼 2025-08-29 23:19:51
搞笑的電影最近上映 2025-08-29 23:18:19

有一個叫拉吉的印度電影

發布時間: 2023-10-01 11:52:16

1. 以前看過一部印度電影,可記不起名字了

是印度影片《贍養(Baghban 2003)》

劇情簡介: 本片講述了馬霍拉一家的事情。馬霍拉.拉吉和他的妻子波加是對結婚已40周年的夫妻,倆人非常恩愛。他們有四個兒子,三個已經結婚,並且有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但他們的兒子都住在印度不同的地方。在馬霍拉拉吉和他的妻子結婚40周年紀念日時,孩子們都回來同他們一起慶祝,大搞派對,一家和樂融融的,好一幅父慈子孝的圖畫。翌日,父親為了幫助二兒子,把退休金盡數給了兒子。當他退休後,生活突然發生了變化,他們期望兒子能輪流照顧他們,於是提出跟子女一起住。子女登時變臉,竟提議不如父親跟大兒子住,母親跟二兒子住,六個月後再轉到三兒子和四兒子家住,心想恩愛的父母一定拒絕。不忍心拒絕孩子的父母還是應承了,孩子們唯有不甘情願地接待他們。相見好,同住難。兒子對父母並不好。兩老以為可共享天倫,怎料卻處處受氣......

2. 有一部外國電影,內容大概是一個富有的家庭住在富人區,但為了讓孩子上個好學校搬到了貧民區的故事

是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的是拉吉一家是還算殷實的印度家庭,他們有著不錯的收入。

於是從底層起來的拉吉決定給女兒皮雅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他們看準了一所英語名校,但尷尬的是名校只針對學區房的孩子開放名額,於是這一家從月光集市搬到了學校周邊,想盡一切辦法要獲得入學名額。

他們找教育機構咨詢、作弊走後門、甚至想去賄賂校長,但最終依然不得其果。

拉吉的太太米塔急中生智,決定假扮成窮人獲得學校那珍貴的留給窮人的25%的名額,因此帶出的是以印度教育為代表的社會現實問題的探討。導演用充滿戲劇沖突的故事編排,融以喜劇諷刺的風格,從細節處流露出對這一切的深刻探討。

3. 求印度電影《起跑線》網盤資源

《起跑線》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21n4VeLTyg2sFLdeL-Yjg

提取碼:3v43

《起跑線》是薩基特·喬杜里執導的劇情片,由伊爾凡·可汗、薩巴·卡瑪爾等主演,於2017年5月19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4月4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4. 印度電影男主角叫拉吉,女主角的小兒子很喜歡拉吉,拉吉也很喜歡這個小男孩和她的媽媽

應該是印度電影《天賜良緣》

5. 電影《起跑線》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嗎

《起跑線》是一檔即將上線的最新的印度電影,相信又是一部口碑爆棚的新作,很多的朋友們都在好奇《起跑線》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嗎?這里為大家帶來詳細的解答,有興趣的可以來閱讀看看!
電影《起跑線》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嗎?
《起跑線》講述的就是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
影片的一開始,丈夫拉吉曾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妻子米圖非常激動的表示,「我們不能讓皮雅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因為她覺得正是因為沒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們才只能待在中產階級,接著她又表示,好的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而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門語言,還是階級。」
這段對話,剖析了印度社會重視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取得優勢,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和中國人理念中的「起跑線」,可以說,是不謀而合,而中國人認為「教育可以決定命運」中的「命運」,其實就是印度口中的「階級」,命運越好,階級越高。

現實版「印度折疊」 人格教育引熱議
《起跑線》3月31日開啟全國點映以來,收獲了各大平台的超高口碑,網路上的熱度也持續攀升。目前,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討論已經超越電影本身擇校、教育的范疇,更多地指向影片背後的社會意義。有影評人表示影片是現實版的「印度折疊」。各大社交平台掀起了關於人格教育、人品教育的討論。知名自媒體人蘿嚴肅觀影後直接發出疑問「是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更重要,還是言傳身教讓他們成為一個好人更重要呢?」也有媒體人表示「輸在起跑線並不可怕,反而到了終點還丟失節操更可悲」、「人生的起跑線並不存在,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做人「真善美」的那條線還在不在」。

6. 印度動作電影,男主拉吉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好像是起跑線,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伊爾凡·可汗 Irrfan Khan 飾)與太太米塔(薩巴·卡瑪爾 Saba Qamar 飾)為了讓女兒皮婭(蒂希塔·塞加爾 Dishita Sehgal 飾)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而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7. 如何評價印度電影《起跑線》

這部電影里,拉吉夫婦為了女兒上名校,做了好多事,買學區房,給孩子報名凌晨還在排隊,甚至就地睡覺。這個我們中國一模一樣啊。電影里皮雅的媽媽說「我們不能讓女兒接受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她的意思就是自己就是因為沒有接受好的教育,所以現在自己還是中產階級,沒有生活在富人區。她要讓女兒接受好的教育,爬上更高的階級。這個和我們中國的「教育決定命運」是一樣的。所以,拉吉夫婦不辭辛勞加入到搶奪起跑線的行列。

8. 《起跑線》給了你哪些教育的啟示

《起跑線》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依靠自己的聰明、努力成為印度新興中產的商人——拉吉,他為了滿足妻子躋身上流社會的願望,為了女兒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未來,想盡一切辦法,使出渾身解數把女兒送進當地最好的私立學校的故事。故事主題永恆,情節一波三折,讓觀眾捧腹大笑,笑中帶淚,感覺彷彿我們就是故事理的某個人。

這里涉及到了當下中國同樣存在的教育問題。且聽我隨便一說:

1、兒童教育是否有起跑線?有!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人,生而起點,死而終點。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時,他就站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了。在大約近百年的時間里,他們踏足在人生的旅途中,玩耍、學習、成長、自立、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衰老、死亡,完成一個輪回。起跑線不在學齡前的幼兒園,而在孩子的父母生育孩子時所具有的知識、財富、品質以及由父母那裡遺傳而來的生命基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所處的起跑線都不一樣。按理說,我們只要從各自的起跑線上出發,很好的利用各自起跑線所獲得的東西,完成各自的人生旅程即可。

現實卻不允許如此,或者說社會、父母包括我們自己不允許我們這樣,社會是階層的,他像一座山,上山的路上有無數的階梯,身處其中,你總想要爬到山的最好層;父母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彷彿只有兒女站在自己的將榜上,比自己爬到更高的階梯,才是最好的父母;兒女自身,隨著年齡的增長,簡單的快樂本是他們的幸福所在,卻在與同齡人的相處中,艷羨他人的所有,於是會,陷入了無窮無盡的追逐中。

2、起跑線有多重要?重要也不重要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種觀點強調了起跑線的重要性,彷彿起跑線決定了人生的輸贏、幸福與否。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言外之意是起點不是很重要,起點決定不了終點。關鍵是整個旅程中的堅持、努力,欣賞沿途的風景,獲得不一樣的人生體驗,從而走向各自創造的人生理想的終點。

起跑線本身意味著一個區間,一個目標,一個終點。在數學的天地里,區間是無所不在的。那麼起跑線也是無所不在的。身處一個起跑線時,其自身的起跑高度自然也是不同的,然而人們常常把起跑線和起跑高度弄混。在一個區間里,誰不斷的完善自我,以最好的狀態超越這個區間,誰就是贏家。

3、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獲得幸福?

跨越階層?

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沒有定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劃分了五個層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如果這五者都達到那就是幸福的。可現實都能達到的人寥寥無幾,或者人們自己認為沒有達到,自然幸福程度不同。

世俗是有階層的,各個階層是由一些具有相同屬性的人兒而形成的,他們組成一個團體,或者叫階層。其中財富是劃分階層的一個重要標准。追求財富以期可以跨越階層,靠什麼追求財富?勞動?智慧?知識?其中知識是與教育相關的,受不同的教育,獲得不同的知識,不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知識、不同能力的人創造財富的能力是不同的。這陷入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之中。

……

4、父母的自我否認與自我認同在孩子教育觀念和行為上的博弈

5、教育資源分配問題與教育資源壟斷問題

6、在自身利益被大眾捆綁下,我們是否應該站出來堅持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