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現在世界主要電影市場只有中日韓印四國本土電影佔有率能過半超越好萊塢
首先是文化,其次是經濟吧
文化方面歐美本是一家,雖說有地緣差距,但是他們的整個根文化是相通的,同時他們屬於同一人種,代入感較強。而亞洲文化和歐美文化差距很大,說白了就是不接地氣。
因此對於中國來說,開源攻盾才是打破當前格局的正解。今年非中美影片總票房已達17億,這個數字雖然不足整體票房的10%,但是一眾進口自印度、西班牙的電影卻讓國人感受到不同的異域文化,並且都獲得了較佳口碑。增加他國影片進口,拉大內需,並提升國產影片競爭力為開源;而構築文化自信,從文化大國轉變為文化強國,推動我國文化的走出去,則謂之攻盾。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英雄》之後的世界,都在走出去。
⑵ 從何時開始,韓國電影開始風生水起,大超涌動
80年代香港電影苗根正紅,日本電影風生水起的時候,韓國電影還是一副扶不起阿斗的模樣,79年韓國剛結束獨裁統治,但電影依舊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上映要挨刀,與中國總菊一個調性,嚴厲禁止色情、暴力和政治題材,這直接影響到電影產業的發展,整個韓國電影產業呈現低迷狀。
韓國電影的發展與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1998年韓國官方廢除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採用西方的分級制度。1999年的光頭運動促使韓國電影的本土保護機制誕生,每年本土播放146天本土電影。這兩起重要的事件使得韓國電影的發展呈現一種井噴狀,使得韓國電影市場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為韓國電影的崛起並非由於電影審核制度的解禁,也不只是因為本土保護機制的產生。
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從側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韓國就讀影視方面的學子有非常多的機會參加各種藝術投資的電影拍攝,不僅是經濟上的支持和社會實踐,政府為這些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政府注重文化產業的投資,電影節遍地開花。大企業的財務支持,國家層面的重視,對國產電影的優惠,政策上扶持新人導演,增加出國交流的機會,引入國外最先進的技術手段,這一系列的發展為韓國電影的崛起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韓國電影的創作更自由,制度完善,許多有良知的電影拍攝了大批具有具有批判性質的現實主義電影,由於韓國電影對本土的包容,韓國電影的題材不局限於商業和娛樂,大量具有自揭傷疤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
題材方面的解解禁後,韓國電影人不斷探索類型片和本土文化的結合。獨特的文化構成,特殊的政治環境,改革中的矛盾和犧牲,正式這些特殊的元素,為韓國電影製造了特殊的表達方式。也使得韓國電影人另闢蹊徑,韓國電影不但在國際化的類型片上獲得成功,在藝術上絲毫沒有減弱。
韓國近些年的北韓題材電影大量涌現,南北韓高度僵持,戰爭危險的一觸即發,促使反戰類型的影片獲得成功,這其中包括99年的《生死蝶變》、00年的《共同警備區》03的《實尾島》、04年的《太極旗飄揚》。當然韓國電影人在自揭民族傷疤的同時,也關注的弱勢人群,這種題材的創作算是創作者的良心,一批諸如《熔爐》、《綠洲》、《馬拉松》等影片的成功,不得不說是韓國電影人關於社會的反思。類型逐漸多元化的韓國電影市場在犯罪題材上更是風生水起,《朋友》《殺人回憶》、《老男孩》都是風格清晰,黑暗氣質濃郁,但是這一類電影成功後,韓國的犯罪類型片大量涌現。
朴贊郁、金基德、奉俊昊、洪尚秀、李滄東、崔東勛、姜帝圭、康佑碩等一些優秀導演的涌現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00年後這些導演在題材的創作和拍攝的手法都達到了相對穩定的成熟期,並開始走向國際,拍攝過《共同警備區》、《老男孩》的朴贊郁後來拍了《斯托克》。拍攝過《殺人回憶》、《母親》的奉俊昊拍了此時正在上映的《雪國列車》。沉默的金基德用他的語言為韓國電影增加了新鮮的血液。拍攝過《薄荷糖》《密陽》的李滄東用他精緻的電影語言指導了《詩》。
這些優秀的導演並沒有盲目的追求大格局大視野的商業電影,初期從底層視角看待社會變革,思索經濟發展對於價值觀帶來的沖擊,批判現實的黑暗,他們用現實主義的路徑打開了韓國電影的新世界。正是有著這樣一批優秀的導演及素質過硬的編劇創作,韓國電影才真正的在亞洲博得一片天空。
韓國電影優秀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小格局大視野,精緻不花哨,接地氣不媚俗,往往一個普通的故事拍的扎實穩健,一個犯罪類型的電影充斥著諷刺和批判,《黃海》和《恐怖直播》中一黑到底的小人物的掙扎,以及最後的反抗,完成了一個漂亮的反類型片,韓國電影在近幾年已經不僅僅是個別的成功,是一個市場的進步,反觀國內,幾乎慘不忍睹,或許中國電影依舊在進步,但與韓國的成熟相比,我們差的不僅僅是一個分級制度。文化氛圍、編劇素質、導演能力、電影市場、我們幾乎沒有一點領先與韓國,從《漢江怪物》到《線蟲入侵》在到《流感》韓國災難片在亞洲的領先程度已經毋庸置疑,從編劇到導演都是以好萊塢水準作為標桿的,而我們還在拍《超強台風》.....從《追擊者》到《黃海》再到《恐怖直播》,犯罪類型電影已經趨向於國際化水準,甚至代表了亞洲電影的制高點。當我們嘲笑韓國電視劇雷人,愛情片狗血的時候,我們的影視劇產業不但都像一個媽生的怪胎,而且甚至拿不出幾部有誠意之作,而當韓國人不玩狗血偶爾玩下熱血的時候,我們生生的被甩出了幾條街。
http://i.mtime.com/eilonr/blog/7760871/
⑶ 韓國電影發展主要優
我為大家帶來韓國電影發展主要優勢,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容,為你詳細解答。政府對電影實行本土保護政策使得韓國電影有了生存的空間
韓國政府對本國電影實行的本土保護政策,叫Screen Quota,即電影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
這是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帶明上影146天的本土電影;韓國全國的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韓國國產電影。
韓國政府內部,對此電影配額制一蠢枯告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電影配額制將持續到韓國電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40%。”電影配額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
因為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本土的電影才得以振興,並且有了一個新的高峰。這是韓國電影人的共同認為。為了電影配額制的存在,韓國電影人曾經經歷過血與火的“光頭運動”。
可以講沒有電影配額制的存在,很難預料韓國的電影是否能夠振興。電影配額制的存在,是韓國電影振興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資金來源是韓國電影的“血液”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間接幫了韓國電影。金融風暴爆發後,雖然導致大企業在電影業的收縮,但是手上仍有資金的韓國企業家苦於無出路。屏幕配額制度使韓國電影一直是一個較有保障的資金避難所,大企業的財閥們從調查中發現,股票市場不穩定,銀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資拍電影。
例如 :姜帝奎的《銀杏床》是第一部在韓國獲得銀行貸款的影片,姜帝奎一共獲得25億韓元的投資,回報率達到30%,投資人非常滿意。以後的著名電影《生死諜變》、《醉畫仙》等,都是得力於大財閥的投資。
充沛的資金,讓韓國電影有能力引進好萊塢的先進技術,同時也大力促進了韓國國內的電影院建設。
韓國電影的韓式借鑒法是快速成功的手段
很多人不喜歡韓國電影的原因是其缺少原創,很多時候都在“拿來”。但韓國電影總是能夠“拿來”得恰到好處。
這個“拿來”得恰到好處,我認為應該稱為韓式借鑒法比較合適。
因為韓國電影不是簡單的“拿來”,而是在“拿來”之後,經過自己的消化吸收,盡可能的變成自己本土的東西。
例如 ,有的報刊簡單的把韓國電影和好萊塢,日本、香港電影一一對號入座,標明韓國電影模仿原型是什麼,“由韓國著名導演姜帝奎執導的影片,《太極旗飄揚》,描述戰爭中手足情深的故事,由張東健、元斌主演,被說成是韓版的《拯救大兵瑞恩》。
有人批評該片抄襲《拯救大兵瑞恩》,雖然情節安排有所不同,但是片中導演姜帝圭大量使用手提晃動式的攝影,描述戰爭殘酷之處的場面,都有抄襲《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
事實,《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極旗飄揚》在攝影手法上有相似之處,內容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太極旗飄揚》有著很深刻的韓民族的精神,他讓韓國人為這部片子流下了共同的眼淚。僅僅這一點就和《拯救大兵瑞恩》的內涵完全的不一樣。這是經過韓國導演借鑒以後的本土化。
這種借鑒以後的本土化也是韓國電影振興因素。
三大電影節為韓國電影的振興推波助瀾
釜山國際電影節(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舉辦時間: 每年10月左右
電影節性質: 非競爭性國際電敗升影節,為影迷呈現多類型電影是其主要目的。
釜山國際電影節於1996年在韓國的港口城市釜山創辦。受到釜山市政府、電影界、企業界等部門的支持與資助。
釜山國際電影節經費來源:三分之一由釜山市政府資助,三分之一由電影節主辦單位向社會集資,三分之一由票房收入中支付。
釜山國際電影節自創辦以來規模不斷擴大,號稱"亞洲第2大國際電影節",僅次於日本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已成為韓國最大的國際電影盛會之一。舉辦日期與地點每年舉行一次。9月至10月之間在釜山市南浦洞廣場的主會場舉行開幕式,在其他幾家電影院同時公映參展參賽影片,為期1周左右。
釜山國際電影節的目的是:促進韓國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以展示亞洲的電影成就,提拔亞洲電影新秀而獨樹一幟 ,把電影節辦成亞洲電影盛會。
釜山國際電影節有如下十個方面的內容:①舉行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的評獎;
②舉行"世界電影"映出活動,廣泛放映來自世界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
③舉行"亞洲電影之窗"映出活動,主要放映亞洲各國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
④舉行"新潮流電影"專場映出,放映非傳統的新潮流電影;
⑤舉行";韓國全景電影"展映,只放映韓國出品的影片;
⑥設立釜山開發計劃電影市場,為電影導演、獨立製片人就電影投資、發行、放映進行深入的研究;
⑦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推銷電影節的紀念品、紀念物、紀念章、畫報、書刊等;
⑧組織電影導演、演員等藝術與觀眾見面、交流看法;
⑨組織外國來賓參觀訪問,游覽古跡名勝等。
設立電影投資獎(獎金 10000美元)。授予最有創新的影片。另有新導演獎以及其他獎。分別授予最優秀的影片、最優秀的導演以及其他最優秀的藝術家等優勝者。
例如:2005年10月的電影節,就有600多部影片參展韓國釜山短篇電影節,創電影節該項目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⑷ 韓國,中國,日本哪國電影在世界上地位高
你分析的很好,中國的古代動作片什麼的拍得很有名氣,我本人討厭韓劇,日劇還好,有一些是出名的。至於國家地位來說肯定是日本最高,經濟上來講日本沒的說,世界第二,娛樂電影業也很發達,中國第二,然後就是韓國了,韓國最不要臉,拿著別人的說是自己的,我看過一個韓國跟美國拍的古裝電影,講的是中國古代二龍戲珠的神話,硬說成是韓國的神話,咳、、、太不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