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日本一部有關學校的恐怖電影
學校有鬼4(1999)
導演: 平山秀幸 (Hideyuki Hirayama)
編劇: 奧寺佐渡子 (Satoko Okudera)
類型: 劇情 /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99-07-10
又名: 校園怪談4 / 學校怪談4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6384/
㈡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真實事件是發生在哪裡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真實事件是發生在日本。
這部電影雖然經過改編,但大意是沒有錯的,直到現在八公的雕像依舊矗立在澀谷的車站等待著他的主人回家。
㈢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哪裡的故事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日本的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著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里突然中風,搶救無效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著他。
為紀念Hachi的原型Hachiko,日本在東京涉谷站、大館市車站都為他鑄造銅像。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紀念意義?因為難得,因為可貴,因為忠義,因為這似乎就是我們所渴求的愛。忠義與愛被人類歷史賦予太多含義與附加條件,而一隻狗的等待,卻足夠將忠義與愛詮釋得簡單而刻骨銘心。“永遠記得我們相遇的第一天”這是電影海報中的一句話。
這部電影完全的詮釋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可以提醒在人世間愛的可貴,其實我們本身也有這種精神本來就該發揚光大,而不是去慢慢的遺忘掉。經典台詞:我認為真正的音樂,是可遇不可求的,如同生命,流逝無情,如同心靈,捉摸不定,創作的靈感稍縱即逝。
㈣ 關於廣島原爆的日本電影有哪些
有不少,著名的有:
《黑雨》,1989年日本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發生的事
《少女們的日記本》,這部比較新旁乎汪,是2009年日本拍攝的。
上面三部都運仔是劇情片頃明,還有像《廣島》這樣的紀錄片。
㈤ 美國偷襲日本廣島長崎得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叫《廣島之戀》
《廣島之戀》是由阿侖·雷乃執導,埃瑪妞·麗娃、岡田英次等主演的愛情電影。該片於1959年6月10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位法國女演員與日本建築師之間的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來自美國的女演員(埃瑪妞·麗娃飾)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電影,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築師(岡田英次飾),兩人迅速陷入了熱戀,後戀人被殺害,她的情感也隨著死去的愛情一同逝去,在她講述自己的故事的同時,真正的遺忘開始了。
就在女人的愛情被摧毀後,廣島也被原子彈摧毀了。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廢墟,廣島人民的精神和生活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殘。可十幾年後,女人卻在廣島看到,人們只有靠博物館中保存的戰爭的遺跡來回憶那段慘痛的歷史,而本身卻已經漸漸遺忘。
角色介紹——
1、Elle 演員埃瑪妞·麗娃
一位美國女演員。去日本拍攝電影時,因邂逅了一位日本建築師,而迅速與他陷入熱戀。她本以為可以將初戀失戀的痛苦永埋心底,但她與日本男人迅速升溫的戀情卻開啟了記憶大門。兩段情的糾纏使她感到困惑。
2、Lui 演員岡田英次
一位日本建築師。與一位法國女演員產生了婚外的戀情。他和Elle去參觀博物館時,令Elle想起了她14年前的初戀。在最後將要分別的時候,Lui極力勸說Elle想要把她留在廣島,可Elle終究還是離去。
㈥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哪裡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在日本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這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24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野英三郎帶到東京,他是東京大學農業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在家門口看著野英三郎上班,然後晚上去附近的涉谷火車站接他下班回家。這種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25年,當時野英三郎大學突然中風,救援無效。再也沒有回到火車站,但八公仍然忠實地等了他九年。
這部電影充分詮釋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也體現了愛在世界上的價值。事實上,我們也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應該發揚,而不是慢慢忘記。經典台詞:我認為真正的音樂,是可遇不可求得,如同生命,流逝無情,如同心靈,捉摸不定,創作的靈感稍縱即逝。
㈦ 如何評價《起風了》這部電影值得一看嗎
評價:
《起風了》是宮崎駿於2013年上映的「封山之作」,雖然以日本最敏感的二戰話題為背景,戰斗機設計員堀越二郎為主人公,卻依舊講述著一個如雲般純凈無暇如夢如幻的故事。
(7)發生在日本的那個他電影擴展閱讀:
製作起源:
宮崎駿於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期間在月刊《Model Graphix》上連載漫畫作品《起風了》。該作以活躍於二戰期間的日本戰斗機設計師堀越二郎為主角,他曾經設計出一度在空軍領域所向披靡的零式戰斗機。
同時漫畫題目和與女主角戀愛的情節,均取自和堀越二郎生在同時代的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說。一向以反戰立場著稱的動畫人,卻出於種種原因對殺人的戰斗機和戰列艦無比痴迷,個中的矛盾性在這部極具個人化色彩的作品裡分外突出。
也許正因為這份矛盾性以及無處不在的人生八苦況味,令宮崎駿最初全然沒有將其拍攝成動畫電影的意向。最終成功促成該企劃的正是宮崎駿的老搭檔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他於漫畫連載之初便拋出映畫化的提案,但宮崎駿以"動畫電影應為兒童而非成人製作"為理由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