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據川端康成的《雪國》拍成了電視劇還是電影,在哪看,那版好看
電視劇和電影都有,個人喜歡電影版的,電影版有三部,1957黑白版是最好的,很有意境,其次是1965版的,2001的新雪國就非常一般了優酷的在線觀看,. 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E9%9B%AA%E5%9B%BD關於雪國的具體信息: http://ke..com/view/110084.htm#9
⑵ 80部日本電影推薦
我關於日本電影的一些推薦或許沒那麼全面,大家有興致,看看即可。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1/ 《天空之城》(1986年)動畫/奇幻/冒險
我個人最愛的一部宮崎駿動畫作品,從畫面到故事,從音樂到場景,一切都美得難以言喻。久石讓為天空之城作的音樂真的美到無以復加,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從來都是如此美妙神奇。
永遠也無法忘記天空之城裡那孤獨的鐵皮人,巨大的手掌里,為主人公送去一朵小花。
2/《情書》(1995年)愛情/劇情
看過的第一部岩井俊二電影,後續看了很多,還是這部《情書》最是心頭好,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是讀大學的一個冬天,片子里唯美的場景、音樂等各方面設計,堪稱最美的電影之一,而片子所展現的極致暗戀,及對生與死輕飄飄的探討,都對彼時不到20歲的我有了極大影響。
1995年的片子,岩井俊二憑此揚名,如今看來,片子的許多技法也影響了一代人,那種小清新的、唯 美文 藝畫風最是「蠱惑」年輕人的心,即使今天來看,這個片子也煞是經典。
3/《菊次郎的夏天》(1999年)劇情/喜劇
久石讓的音樂除了在宮崎駿的電影里發光發熱,其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北野武的電影中了。
這部《菊次郎的夏天》兒時便看過,後來又看過很多遍,每每想起這部片子,映入腦海里的,總是一臉兇相的菊次郎和小男孩在車站等車的場景,熱烈的夏天,汗水直流,而片子里所演繹的一切總有一股溫情脈脈。
4/《記我的母親》(2012年)劇情/親情
直到快十年後的現在,想起這部電影,還是記得當時看到最後淚水奪眶而出的感動,印象極為深刻。
真是喜歡這樣的片子,敘事平緩靜溢,感情內斂深刻,好像一篇長長的感情充沛的散文,漸漸的堆積鋪墊,直到在心中聚成一股暖流。日本電影講述親情一貫的平緩,故事到高潮時,內心無法自持,直擊心靈。
5/《龍貓》(1988年)動畫/奇幻/冒險
就像是這張國內重映時的宣傳海報一樣,龍貓在記憶中是很高大很溫暖的,濃厚的絨毛,寬大的肚皮,給人安全感滿滿。
一部《龍貓》,是宮崎駿最有愛的動畫了。
6/《入殮師》(2008年)劇情/親情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當年看過後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異常沉靜、平和的探討了關於生與死這個話題,情緒始終平緩,直至最後,感人至深。
這是一部在生死觀上對我有一定影響的片子,片中關於「死亡是一道門」的台詞相信許多人也記憶猶新。日本總是有許多這樣的電影,極其有耐心的講述一個冷門職業,譬如這部《入殮師》、譬如講述編著辭典的《編舟記》、譬如講述伐木工的《哪啊哪啊神去村》等,片子主旨也都是藉由一個特殊職業的視角,表達那些人生態度或價值觀。
7/《四月物語》(2004年)愛情
一曲關於暗戀的極致美麗散文詩,
那時候的松隆子太美好了。
8/《東京物語》(1953年)家庭/劇情
剛到東京的時候,媽媽說:「原來東京這么近。」決定離開東京的時候,媽媽說:「東京真的太遠了。
我看過的唯一一部小津安二郎的作品。
9/《東京家族》(2013年)家庭/劇情
翻拍自「東京物語」,總是記得母親的那一句台詞:你有好好吃飯嗎?
一部特別溫馨有愛的家庭親情片,山田洋次作為日本最高產的導演之一,曾經拍過系列多達40+集數的《寅次郎的故事》,對此類親情片,山田老先生總是信手拈來,恰到好處,一個家庭的煩惱、憂喜、隔代之間的代溝以及血液流淌里不可磨滅的親情,表達的總是讓人感同身受。
10/《東京日和》(1997年)家庭/劇情/愛情
看《情書》時認識了中山美穗,後面查詢資料看了這部《東京日和》,電影中的她溫婉、朦朧,以及哀愁。
導演竹中直人,在我看這部片子之前,看了不少有他參演的片子,片中的他的形象多猥瑣、下流且 搞笑 ,而這部《東京日和》里,他卻溫暖、深情、沉靜,一如這部片子一樣。
11/《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2006年)劇情/歌舞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讓這句話傳播更遠的不是原作太宰治的《人間失格》這本書,而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
《松子》講述故事是關於從小缺乏父愛的松子悲慘的一生,他不斷的渴望被人愛,不斷的討好丟失自尊的靠近一個個男人,將自己的幸福託付給一個個男人卻每一次都被拋棄,最終將自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她始終覺得再壞的兩個人關系也比一個人的孤獨要好,寧願被欺騙、被鄙夷、被辱罵、被毆打,也不要一個人,她這樣的價值觀是將她自己送入絕望生活的深刻緣由。
12/《橫道世之介》(2013年)劇情/愛情
個人接觸的第一部沖田修一導演的作品,也是至今為止最愛的一部,後來的《莫西干回到故鄉》、《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也各有各的好,但都不及這部《橫道世之介》帶給我的感動之深。
電影里說,光是遇見橫道世之介,就覺得賺到了。——看了這部片子,大概也是一種賺到了。
13/《編舟記》(2013年)劇情
一部電影,詮釋一個冷門職業的偉大。
14/《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年)動畫/奇幻/冒險
宮崎駿在2004年推出的動畫片,都說男主是宮崎駿所有片子里最帥的存在,嗯,我同意。
15/《千與千尋》(2001年)動畫/劇情/奇幻
藝術成就最高的宮崎駿動畫,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千尋、湯婆婆、無臉男、白龍、鍋爐爺爺,每一個角色都是記憶中最深刻的存在。
16/《告白》(2010年)劇情/驚悚
中島哲也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後又一部經典之作,極強烈的影像風格,大量的慢鏡頭,不斷切換角色的講述,讓整個故事攝人心魂,一個母親的復仇,一名男孩的善惡轉變。
17/《百元之戀》(2014年)劇情/運動
一個小人物的蛻變之旅,很難得的一部並沒有任何雞湯味的勵志片,安藤櫻在電影中大放光彩,前半段有多喪,後半段就有多燃。
18/《那年夏天寧靜的海》(1991年)劇情/愛情
一部寧靜的片子,講述兩名聾啞人之間簡單的愛情,安靜、傷感,整個片子淡淡的,久石讓的配樂實在太好聽。
19/《聽說桐島要退部》(2012年)劇情/青春
一部風格具有強烈特色的青春片,片名中的「桐島」,始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如同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一樣。
電影轉換角色視角,將同一件事編織在一起,最後是一個沉默男孩的「反抗」。
「桐島式」的青春,是大多數人的青春,盲目而蒼白,等待又迷惘,電影中表現校園小圈子裡的各色演員的性格也非常的典型和豐滿,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曾經青春里對愛情對未來對生活的那些不明了。
20/《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劇情/犯罪/運動
北野武不屈式的青春,半自傳、自編自導,講述兩個男孩從學校到 社會 的成長歷程,迷惘、不羈、混亂,這部片子仍舊是北野武加上久石讓的一出好戲。
21/《燕尾蝶》(1996年)劇情/犯罪
岩井俊二《情書》之後的一部片子,這可能是他故事上野心最大、格局最高的一部,當然風格上依然還是他那熟悉的「小清新」。
22/《花與愛麗絲》(2003年)青春/劇情/愛情
岩井俊二小清新文化代表作,唯美畫面,清新音樂,簡單故事,美好意象,天空,大海,芭蕾舞,還有蒼井優和鈴木杏。
相信看過這個片子的觀眾,永不會忘記蒼井優在片子踩著紙杯翩翩起舞的畫面。
23/《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2015年)動畫/劇情/喜劇
電影《花與愛麗絲》後11年,久石讓帶來了片子的動畫續作,還是那兩個熟悉的角色,蒼井優與鈴木杏也回歸參與配音,情懷滿滿。
24/《奇跡》(2011年)劇情/家庭
一段破敗婚姻隔斷了兄弟兩人,哥哥隨著母親,弟弟跟了父親,但兩個小男孩依舊踏上了相聚並一起冒險的道路,是枝裕和經典之作,小故事裡藏有無限溫柔。
25/《再見我們的幼兒園》(2011年)劇情/兒童
又一部講述小朋友「出逃」故事的片子,蘆田愛菜真是太可愛了。
26/《步履不停》(2008年)劇情/家庭
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27/《螢火之森》(2011年)動畫/奇幻/愛情
很短的片子,很長久的少女心。
28/《轉轉》(2007年)喜劇/劇情
每年日本都會出一些小品文性質的影片,成本不高,沒有大場景,表現的基本是些很小的事情,如同散文一樣,淡淡地講述人與人之間的 情感 連接,沉鬱又溫情,我每年都會看上那麼幾部。
07年的《轉轉》就是一部這樣的電影,一個類似公路片的設定,兩個搭配具有喜感的男人一路上慢悠悠的散步,走走停停,碰上不少人,鬧了些笑話。電影因此並不沉悶,甚而有些奇妙的幽默。
29/《秒速5厘米》(2007年)動畫/愛情
新海誠《你的名字》前最知名的作品,
唯美畫風,純愛故事。
30/《白兔糖》(2011年)劇情/喜劇
蘆田愛菜加上松山健一,這樣的搭配,
講述溫暖治癒的故事,誰不愛?
31/《如父如子》(2013年)劇情/家庭
朝夕相處的感情和血緣關系,孰輕孰重,是枝裕和嘗試以一個略帶「狗血」的故事做一個關於「父子情」的探討,在他的片子里,總有觸動你的細節。
32/《搖擺少女》(2004年)劇情/喜劇/音樂
青春勵志,簡簡單單就好,電影里表現的少女們的青春,勇敢、向上,
沒有純愛元素的青春片,一樣好看。
33/《關於莉莉周的一切》(2001年)劇情/青春
一面是極度明媚的諸如稻田、天空的元素,絢爛又純凈,一面是極度敏感、脆弱又殘酷暗黑。岩井俊二的這部青春片如今看來並不能說明有多好,甚至會讓大部分非受眾覺得矯情、事兒。
然而在受眾眼中,卻無比妥帖。
34/《愛的曝光》(2008年)劇情/喜劇/愛情
圓子溫的電影,我看過一些,惡趣味、血漿、神經質,滿足我很多不為人知的惡趣味體驗,但真正我願意推薦的只有這部長達237分鍾的《愛的曝光》。
一部2008年的片子,那年的女主角滿島光才23歲。
35/《哪啊哪啊神去村》(2014年)劇情/喜劇
日本是一個很認真的民族,認真到關於伐木工的故事,都可以拍成一部頗有趣且讓人無限回味的片子。
36/《機器人大爺》(2012年)劇情/喜劇
日本電影總能給人一些驚喜,雖然這片子整體看來並沒有那麼優秀或者好笑,但讓一個老頭去假裝一個機器人還是挺好玩的,況且它不渲染老年人生活的孤獨這點也著實不易。
37/《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年)劇情/動畫
宮崎吾朗最幸運的是,他的老爸叫宮崎駿,他最痛苦大概也是宮崎駿是他老爸。《虞美人盛開的山坡》顯然是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但因為宮老的陪襯,宮崎吾朗卻很少能夠被人看見。
38/《小森林》系列(2014-2015年)劇情
小清新版「舌尖上的日本」
39/《再見,總有一天》(2010年)劇情/愛情
美人遲暮,講的就是《再見,總有一天》中的中山美穗吧。
40/《河畔的朔子》(2013年)劇情
一個落榜考生的假期,那個夏天,她遇到了許多奇奇怪怪的大人,那個夏天美好、綿長,她想過逃避,最後還是踏上了「復讀」的道路。
片子就像是一篇日記體的散文,講述的是日本電影中最愛關注的小故事。
41/《熱血高校》系列(2007-2014年)動作/青春
是我成長歷程里很重要的一部片子了,電影《熱血高校》系列三部,前兩部口碑好一些,最後一部比較一般,也很好理解,從導演到演員都換了,也基本算是一個和此前兩部片子毫無關系的電影了。
這個系列的電影,大概是中二少年們都會因此狂熱的那種類型片,如同90年代的香港片《古惑仔》,喜歡就因為一個字——酷。
對了,基於這個理由,我也很愛曾經很火的《死亡筆記》。
42/《唇上之歌》(2015年)日本
請記住2015年的這部《唇上之歌》,新垣結衣沒有再演繹少女,而是成為了一名老師。
片子的緣起因為一首歌《繼續:給15歲的自己》,也就是華語歌曲《後來》的原版。
43/《廁所女神》(2011年)劇情
因為蘆田愛菜小朋友,一部並不太特別的勵志青春電影也變得那般靈氣起來。
44/《只是愛著你》(200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早年純愛系電影一部,日本上一代「小花」式的女明星基本都拍過那些爛俗、煽情、催淚的所謂純愛片,如新垣結衣有《戀空》,長澤雅美有《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
45/《百萬元與苦茶女》(2008年)劇情
蒼井優早期片子里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
關於一個女孩成長的電影。
46/《生日卡片》(2016年)劇情/愛情
宮崎葵也開始在這個片子里演媽媽了,卻依舊沒能逃過患病去世的「命運」,電影講述的是媽媽在過世前,以「生日卡片」的形式提前為女兒送去了未來十年的問候、建議、與愛。
電影的最後一段,讓人淚如雨下。
47/《穿越時空的少女》(2006年)劇情/愛情/科幻
那什麼,滿滿少女心吧。
48/《攝影機不要停》(2017年)喜劇/恐怖
2017年日本超現象級的片子,以極低約18萬人民幣的成本,搏下了約1.73億人民幣的票房,其中的杠桿比另無數電影人折服。
電影本身其實並非那些傳統意義上的經典佳片,他並非給人以深刻的 情感 或思想「爆擊」,也並沒有到那種讓人拍手稱快酣暢淋漓的觀感,《攝影機不要停》更多的是片子結構上的奇技淫巧,以及電影故事裡,電影主創們對電影這個事情噴涌而出的熱愛,和拍攝一部電影背後的那份笑淚有加,令人感動。
49/《家族之苦》系列(2016-2018年)喜劇/家庭
導演山田洋次曾經在60年代末至90年中期,用了近30年的時間拍了40多部《寅次郎的故事》,如今,年近90的老爺子仍舊活躍在影壇之上,創作力旺盛,《家族之苦》系列便是導演近年來的代表作。
從16年的《家族之苦》,到17年的《家族之苦2》,18年的《家族之苦3》,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希望這個系列可以一直拍下去。
在講述家庭溫情的喜劇層面上,山田洋次是最好的導演,《家族之苦》系列,出一部我必看一部。
50/《鐮倉物語》(2017年)劇情/奇幻
鐮倉鬼怪故事,還怪有趣的。
51/《小偷家族》(2018年)家庭/犯罪/劇情
是枝裕和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電影,片子聚焦的是一個超乎人倫的組合家庭,帶給我們的也是一份奇怪的帶有殘忍底色的溫柔,那些復雜的情緒復雜的 情感 ,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總能給人一次「痛擊」。
如同是枝裕和的許多電影一樣,他的鏡頭永遠聚焦「家庭」,故事卻絕非簡單的溫情或一味的殘酷,而是相互交織。表達也從不止於「家庭」,還有背後冷暖的 社會 。
52/《空氣人偶》(2009年)奇幻/劇情/愛情
這可能是是枝裕和所有電影中最特別的一部,片子講述了一個關於「充氣娃娃」復活後的故事,奇幻的故事,底色其實是人的孤獨、感情的復雜。
題外話,其他片子里從不覺得裴斗娜美,而在是枝裕和的鏡頭下,卻那般美(不是因為全裸了)。
53/《無人知曉》(2004年)劇情
那麼這部片子就是我認為的、是枝裕和最殘酷的一部了,電影改編自真實 社會 事件,電影聚焦群被遺棄的小孩,他們在一個秋天被母親遺棄,四個小孩相依為命,電影最後在小妹意外過世後結束,其他三人繼續著看不到明天的生活。
這是一部後勁十足的片子,以至於我每次回想都難以釋懷,內心裡特別想知道片中那一群被母親遺棄的小孩最終結局會是如何,電影的故事底色十足的殘忍殘酷,但當電影的鏡頭對准孩子們之間的打鬧玩樂,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時,又充滿了溫柔。
54/《人生密密縫》(2017年)同性/家庭/劇情
想做女人的男主在面對母親時,母親說:「對不起是我沒能給你生出胸部」
日本電影是什麼?就是這些細節。
55/《極惡非道》系列(2010-2017年)動作/犯罪
全員惡人,你爭我斗,北野武的「硬核黑幫」三部曲。
56/《紅辣椒》(2006年)動畫/懸疑/科幻/驚悚
諾蘭的《盜夢空間》,在這部片子面前還嫩了點。
57/《比海更深》(2016年)劇情/家庭
個人最愛的一部是枝裕和導演作品,其他片子故事或太殘酷、或太奇情、或太巧合,相比之下這部《比海更深》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中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小故事,歸根結底是一句話,我們可能終究會活成自己不想活成的樣子。
是枝裕和的電影總是如此,鏡頭永遠對准生活里的人,劇情聊勝於無,好似什麼也沒有說,但看過後總覺得像活了一遍別人的人生。
58/《你的名字》(2016年)動畫/愛情/科幻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哦,原來你也在這里啊。
59/《莫西干回到故鄉》(2016年)家庭/劇情/喜劇
因為《橫道世之介》,而去看了導演沖田修一的《莫西干回到故鄉》,片子講述的是有著性格的年輕一輩回到故鄉,與父輩的碰撞和融合,以及自我成長的故事,有笑有淚,值得一看的日式親情片。
60/《昭和六十四年》(2015年)懸疑/犯罪/劇情
一部劇本甚是精彩的復仇故事,故事引子是發生在日本昭和年間的一起綁架殺人案,那時正值日本天皇逝世,昭和改年號為平成,這個事情被公眾遺忘。
於是父親用自己的方式,展開了一段維持14年的復仇計劃。電影相當精彩,盡管時長近四個小時,依然會有些意猶未盡。
61/《大逃殺》(2000年)犯罪/驚悚/動作
《飢餓 游戲 》在它面前,只是小兒科。
62/《日日是好日》(2018年)劇情
哪怕是為了懷念樹木希林老奶奶呢,這部片子也是值得一看的。
63/《漫長的告別》(2019年)家庭/劇情
這是一部典型的日式家庭片:中學老校長東昇平(山崎努飾)患認知障礙症,一點點失去記憶,最後七年,妻子與兩個女兒陪他回憶往事,許多過往浮現出來
片子圍繞老病死的日常敘事,這是日本親情片最擅長的類型,各種瑣碎小事之中,總能有那些不動聲色的感動時刻。
64/《只有愛能讓我生存》(2018年)愛情/劇情
日本電影總是能夠將都市人群各種微小的情緒表達得那樣准確,
很多東西,總是多一分矯情,少一分不夠,日本電影總是剛剛好。
65/《憂鬱症患者》(2018 年)劇情/犯罪/喜劇
殺殺人,拖拖地。
66/《祈禱落幕時》(2018年)劇情/犯罪/懸疑
東野圭吾作品改編電影,任何復雜奇情的案件,大概都逃不過阿部寬這雙深邃的眼睛吧。
67/《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2018年)傳記/劇情
沖田修一執導,講述日本傳奇畫家熊谷守一的故事,
有意思。
68/《寄生獸》(2014年)劇情/動作/科幻
動漫改編真人電影,染谷將太主演,
有意思的。
69/《午夜凶鈴》(1998年)恐怖/驚悚
傳說中最嚇人的恐怖片,但我看了覺得還好的。
70/《咒怨》(2002年)懸疑/恐怖
導演清水崇自《午夜凶鈴》之後又一部享譽世界的恐怖片。
71/《墊底辣妹》(2015年)勵志/劇情/青春
一部表達青春期女生自我改變的電影,故事聚焦於一個全年級墊底的美少女,她打扮入時,濃妝艷抹,無心學習,出入夜店場所,吸煙犯事,游離於邊緣。但在補習老師的開導下,以及母親的無限包容與鼓勵,好友的理解,和自己骨子裡改變的決心,最終考上慶應大學。
勵志青春片,只有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72/《螢火蟲之墓》(1988年)劇情/動畫/戰爭
無論如何,戰爭時下的普通人總是悲慘的。
73/《嫌疑人X的獻身》(2008年)懸疑/犯罪/愛情
還是得看日本原版的。
74/《生存家族》(2017年)家庭/喜劇
電影《生存家族》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突然有一天電再無法使用,在東京生活的鈴木一家決定騎自行車去鄉下,逃離東京。
看似末日題材,實則還是日系治癒系家庭片。
75/《行騙天下》電影篇(2019年)喜劇/犯罪
行俠仗義,劫富濟貧,有長澤雅美,有各種反轉的故事,還要什麼自行車?
76/《澄沙之味》(2015年)劇情
樹木希林總在是枝裕和及其他日式親情片中扮演母親、奶奶一類配角,而這部《澄沙之味》中卻是絕對的主角,試想下,有這位老奶奶,怎麼可能不讓你感受人生的一些溫暖呢?
77/《海鷗食堂》(2006年)劇情/喜劇
世界的語言,除了各種藝術,大概還有 美食 和笑臉,片子講述了日本人在芬蘭開食堂的故事。
78/《東京塔》(2007年)家庭/劇情
改編自暢銷「哭泣小說」《東京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小田切讓搭檔樹木希林,催淚親情片,在冷風肆虐的日子,不妨看看。
看過許多日本電影,就像是讀了許多長長的散文,那些波瀾不驚的平凡生活里,埋藏了許多動人瞬間,那些感人至深的,恰恰是最真實的平常。
79/《裊裊夕陽情》(1993年)劇情
我幾乎沒怎麼認真看過黑澤明大師的片子,
我推薦這部他最後的遺作。
80/《起風了》(2013年)動畫/戰爭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公認的大師,他的片子總是那般充滿奇妙的遐想、美好的感情、絕美的畫風。幾乎每一部都令人難以忘懷,這份榜單中沒有提到的那些,我也都一並推薦,包括《魔女宅急便》、《風之谷》、《幽靈公主》等。
在這里我想提的,是這部《起風了》,這是宮崎駿截止目前為之執導的最後一部長片,也是他導演生涯中故事最現實的一部。
如同電影中隨處可見的吸煙鏡頭也透露著這個年代下人們普遍的焦慮心情。由此而來,《起風了》比其他任何一部宮崎駿電影都要表現的現實、沉悶、嚴肅、節奏緩慢,這是一部深邃的電影。
⑶ 雪國電影版哪一版接近原著
雪國的1957版是接近原著的。
1957的這版《雪國》,豐田四郎完全忠於原著的拍攝,將川端康成作品中特有的纏綿悱惻,而又愛於悲中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也是他唯美主義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
⑷ 求《雪國》故事簡介一篇
[編輯本段]【小說雪國】
[編輯本段]內容提要
島村雖然研究一些歐洲舞蹈,但基本上是個坐食祖產、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他從東京來到多雪的上越溫泉旅館,結識在那裡出賣聲色的駒子,駒子年輕貌美,不單能彈一手好三弦,還努力記日記,他們之間雖說是買賣關系,但駒子對島村表現了比較真摯的感情;島村則認為二人無非是露水姻緣,人生的一切均屬徒勞。駒子對島村表示理解,囑他「一年來一次就成,帶夫人來也歡迎,這樣可以持久」。島村一共來雪國3 次,同駒子廝混,駒子對他則伺候飲食,陪同遊玩,二人之間狎昵猥褻無所不至。盡管這一切都按藝妓制度計時收費,但島村追求駒子的美貌,駒子賞識島村的大度和學識。兩人之間也流露了互相愛慕之情,最後揮手而別。
島村第二次前來雪國時,在火車上看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姑娘名叫葉子,青年名叫行男。當時,己是黃昏時分,車窗外夜幕降臨在皚皚雪原之上。在這個富有詩情的襯景上,葉子的明眸不時在閃映,望去十分美麗動人。島村凝視,不禁神馳。後來島村得知葉子原來是駒子三弦師傅家的人,行男則是三弦師傅之子。島村風聞三弦師傅活著的時候,曾有意叫駒子和行男訂婚,駒子也是為給行男治病才當了藝妓的。但駒子對此表示否認,實際上對行男也毫無感情,甚至島村二次離開雪國,駒子送到車站時,葉子跑來報告行男咽氣,哀求駒子前去看看,駒子也未予理睬。島村雖然欣賞葉子年輕貌美,但在第二次來雪國後的幾次接觸中,並未對她有愛的表示:直到在他離開雪國之前,劇場失火,發現葉子從二樓上掉下來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總括起來。《雪國》並無較多的情節,著重表現的是在雪國那獨有的地方風光中,島村和駒子相互間的感情交流和性愛生活。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川端康成幼失怙恃,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蘊含著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但是,由於他後來受日本古典文學和禪宗思想影響很重,逐漸脫離現實,以致原來殘留於頭腦中的封建主義思想不但未能減弱,而且有所發展。《雪國》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說是他這種前後期思想變化的分水嶺。
《雪國》起筆於1935年,當時正是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地區、准備發動全國侵華戰爭的陰雲密布時期。在這時期,他們對日本國內加強統治,轟動一時的無產階級文學運動已被鎮壓下去,與之對立的新感覺派文學,包括川端康成的文學創作,從另外一面受到影響。《雪國》這部作品的發表,足以說明這一嚴酷的現實。《雪國》開始是以描寫各個章節內容的短篇形式分別發表於各種刊物上的,後來隨著形勢更加險惡,從1937年以後即基本上停止發表。直至戰後才又略加修改補充,出版最後完成本。主要原因大致是,它既未追隨日本帝國侵略政策,歌頌侵略戰爭,也未像小林多喜二的《為黨生活的人》那樣。正面批判和反對侵略戰爭,描寫共產黨員和工人階級的斗爭,它把背景設置在遠遠離開東京的雪國及其溫泉旅館,並以那裡的「五等藝妓」(實際上是妓女)駒子和遊客島村的邂逅為題材,表現了他們的性愛生活和游覽活動。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諸如,列車行駛在皚皚雪原,夜幕開始降落,然而尚未將雪原全部覆蓋起來,大地還留著一片模糊的白色。坐在火車上前往雪國去會駒子的島村。正從車窗欣賞這蘊含著一種神秘感的黃昏美景,忽然一張同這襯景非常調和的影影綽綽的面孔和一雙明亮而不十分清晰的眸子引起他無上的美感,他彷彿被一種無法形容的魅力征服了。駒子陪島村一夜溫存之後,清晨時鏡梳妝,紅顏黑發,受到窗外白雪的烘托。島村欣賞著,未免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恍惚。
1935年前後《文藝春秋》、《改造》兩本文學雜志上分別連載。
[編輯本段]作品剖析
川端對於作品的文學語言,要求極為嚴格。據說他寫完一節之後,總要反復推敲琢磨,修改後往往刪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雖然頗為接近口頭語言,但讀來絲毫沒有啰嗦之感。用語簡明,描寫准確,這又同他對於自己所描寫的對象觀察細致,熟諳於心,有著重要的關系。
總之,川端的作品同其筆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輕婦女——一樣,具有很強的魅力,這又同他的唯美主義傾向和執著地追求所謂「日本的美」有著難以割裂的聯系。本來,一個作家,既然生活在現實社會,即便是唯美主義的美的追求,也不可能是世外的夢囈。這就是說,有時他們也會在現實社會發現比較接近真正的美的東西,如川端筆下的「伊豆舞女」同高中學生之間的純潔的感情;然而,很多時候,由於世界觀和思想感情的變化,他們又會以丑為美。《雪國》擺脫那個萬馬齊喑的黑暗時代的現實,美化封建主義遺留下來的賣淫制度——雪國溫泉旅館「五等藝妓」同嫖客之間的廝混,這就不能令讀者感到滿意。即使日本帝國主義,由於《雪國》所表現的那種令人陶醉的男女關系會消磨所謂「國民的戰斗意志」,對之也不表示歡迎。
[編輯本段]作品賞析
「穿過縣境上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大地一片瑩白,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下來。」在這里川端康成用幾近吝嗇的簡潔文字,拉開了《雪國》的序幕。我們也彷彿像書中的主人公島村,坐了一夜的火車,終於抵達了這個靜寂寒冷、給人一種虛幻感覺的天地。《雪國》並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也沒有什麼豐厚深刻的社會主題,故事寫的是一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者,前後三次前往一個北國的山村,與當地一位叫駒子的藝妓及另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的愛情糾葛。故事就是在這一出潔白雪國里不經意地發生、終結。
據川端康成在《我在美麗的日本》中講,日本雪鄉越後就是雪國所在地,古禪僧良寬曾生活在此。因此,作為體驗者的島村,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清冷寂靜」:
「亮光深深地射進來,鋪席冰冷地顯出藍色。
火車站上的燈光,因為寒冷的緣故,閃鑠不停。」
主體體驗者島村在這樣背景的環境中,「轉染成凈」,以前覺得「感冒一直糾纏不休,鼻子堵塞」。當一到雪國這清冷的環境中,「這時一下子通了氣,穿到頭頂心。」對「清冷寂靜」的意象的多次重復,是體驗主體一次生命蟄醒的象喻。這與禪宗在紛亂不己的心靈深處尋找寂靜與虛無狀態。從而探求生命與宇宙的本真如出一轍。誠如僧肇所言:「真般苦味者,清凈如虛無。」
無論是「盛夏的時候還有冷風」,還是「島村靠著的那棵樹干,是最古老的一棵」甚至「雪跡斑駁的屋項,木板是腐朽的」,川端康成都還客觀外物以原本面目,這古拙淡簡的景色可使「心」回到原本不迷惑的本體狀態,這是造化與心靈的凝合,是心靈得以啟悟的天籟狀態,是禪頓悟前「落葉滿空山」的真觀感照。這就是川端康成文學思想的基礎—禪的虛無。他曾引用喜海《明惠傳》中一段西行的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西行法師常來晤談,說我詠的短歌極為異乎尋常。雖是寄興於花、杜鵑、月、雪,以及一切萬物,但我大都以為這一切現象都是虛妄的。它們遮住了眼睛,充斥於兩耳。然而所詠詩句不都是句句真言嗎?像一道彩虹懸掛在虛空,瞬間出現五彩繽紛像。當白日空中輝照時,虛無又明亮起來了。然而虛空本來無光,也是無色可裝點的。我也在這如虛空般的心上,著上種種情趣盎然的色彩,但沒有留下一絲蹤跡,這種詩歌就是如來的真正形體。」
更確切地說,川端康成力圖還原客觀外物以本來面目,是「禪」這一行為的物感式的外物造化。作為主體的人類,現代文明發展已使精神領域日漸狹窄。禪在每一個人的人性中,但為俗真所蔽,必須去掉粉飾,回歸到具有質感的自然喻性空間。讀者只有在清冷寂靜、簡古淡朴的禪境中,才能達到境與神會的禪悟思考方式,在靜思中作出對禪的本體的冥想神往,一步步去冰釋隱於雪境深層的虛無的質感。
「在鏡子的底面,傍晚的景色變動著,也就是鏡面和它映現的景物象雙重電影畫面似的流動著。上場的人物和背景是什麼關系也沒有的,而且人物在變幻無常的透明中,噦景在朦朧流動的薄暮中,兩者融合在一起,描繪出並非這個世界的象徵世界。」
川端康成暗示讀者:小說中上場的人物和背景並非寫實,而是具有象徵意義的虛無。在遙遠的雪國溫泉,駒子虛幻的美麗的愛情彷彿就在我們面前呈現。婀娜的駒子,一個愛讀小說的,寫了數十個本子日記的少女,一個對著空曠的山谷寂寞地練習三統統的藝妓,一個為治療恩人家少爺而自願賣身為妓的女子,一個愛上有婦之夫的顧客的情人……她的被漂白的肌膚彷彿伸手可及,這可及的還包括她每一次醉酒後的遠望的瘋狂,以及她對人生無比靜默地順從。當她的情人島村說她記日記「完全是一種徒勞」,她「滿不在乎地朗聲回答:『是啊!』」小說寫到這里,「雪夜的寧靜沁人肺腑,」這時她對人生充滿豪情.然而駒子的話又使我們對已確信這種豪情產生懷疑,她說:「不論什麼都不加隱瞞地如實記載下來,連自己讀起來都覺得難為情哩。」是的,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徒勞。而她生活的其他部分呢?她對於三弦的執著,只是面對的寂寞如許,雖有一些閑寂清雅,但仍難逃用「這種孤獨驅散了哀愁」之嫌;她對於愛情的渴求,則更是虛空。島村第一次來雪國覺得她「非常潔凈」,而第二次到來覺得她豐滿了一些,有了一些藝妓的風姿。島村在駒子身體驗到了「肉」,但並沒有求到「靈」。所以當葉子要島村好好待駒子時,島村說「我能怎麼辦呢?」島村聽到駒子碰上空虛這牆的回響,在這片遠離塵囂的冰清玉潔的世界而作者又寫到:「不知認知歡迎詞同樣地還想大聲說一遍:「徒勞而已。」忽然之間,心裡一片死寂,彷彿聽得到寂寂雪聲,這是被姑娘感應到了。……結果反而使自己覺得姑娘的存在是那麼單純真朴這是駒子的存在虛到「單純直朴」,而又是這「單純直朴」把駒子推到更加虛空的境界。
「駒子」即使是作為藝妓花名也是蘊含著虛無觀念的,據川端康成說,駒子睛名取意於中國古代蠶馬神話。駒子開始居住的地方「本來是間蠶忘記你奇怪了嗎?」「島村想著駒子像蠶一樣,以她透明之軀,在這居住的情形。」蠶有作繭自縛的象喻,蠶馬的神話則暗示徒勞的空乏,川端康成連「駒子」作為名字也徹底虛無掉了。
相對而言,駒子對應於島村現世的,官能的、肉體的一面;葉子則對立於島村傳統的、詩意的、精神的一面。川端康成也說自己在寫作中駒子確有原型,而葉子則是他「虛構出來的。」 她一出場就以「優美而近於愁凄」的聲音給人帶來聽覺上的的美感與聯想,又置身於車窗的映襯下,從一個別臻的視點顯示出一種「無法形容的美。」美麗、純潔、善良,纖毫不染人世污濁。她對弟弟無微不至的關懷,對行男耐心的侍奉,天天憑吊行男的執著、忠貞,都是她純真品格的具體化。然而葉子的奇異魅力與不可逼視的光芒卻使島村「燃起了對駒子的依戀。」弗洛伊德說:「女人越是輕浮放盪,就越使男人愛得發狂。同這種女人相愛,往往使他們魂銷骨酥,不能自拔。……但一旦愛上之後,又要求她們對自己忠實。」 而葉子正是島村愛上駒子後的一個人來,是作者崇捀的理想女性和生理性傾向錯位的化身。葉子的形像是美麗的虛無。所以在小說結尾島村山重水復困境之時,作者安排了一場意外的火災,葉子在大火中喪生,島村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痛,相反卻從葉子的升天般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升華而心靈的徹悟。他感到葉子的死如銀河一般壯麗,這不過是她「內在生命在變形」,葉子會因「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聖潔的火海中,葉子超越了駒子「有些事拚命想也想不通」的層面,超越了肉體。當駒子把葉子抱在胸前,「她因抱著她的犧牲或是對她的懲戒。」時,駒子與葉同時毀失,所以小說到此嘎然而止,諸般形象都消隱於主觀悲痛心徹的虛無感之中。
[編輯本段]筆觸特色
《雪國》中的虛無思想深深地滲透了日本古典文學傳統,是「東方式」的虛無。盡管川康成初登文壇時,因對文壇現狀不滿,曾與橫光利一等發起「新感覺運動」,試圖以達達主義、表現主義等西方現代派手法創造一種全新的感覺世界不重視日本文學傳統,曾經「企圖否定它,排除它。」但川端康成在中年後,越來越發現自己對「沒有經歷過西方式的的悲痛和苦惱,我在日本也沒有見過西方式的虛無和頹廢」。他開始向傳統靠攏。在創作《雪國》時,為了寫這個世界不存在的美,他只能從日本傳統文化中尋求創作靈感。
[編輯本段]作品的歷史淵源
日本文化在歷史長河,以「真實」為基礎,自力地生成「哀」的特殊品格,並繼而形成浪漫的物哀,幽玄的空寂和風雅的困寂三者相通的傳統文化精神。在物哀文學觀念發展過程中,紫式部作出重大貢獻,她在《源氏物語》中,從簡單的感嘆到復雜的感動,深化了主體感情並由理智支配文學素材,使物語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實,含贊賞親愛、共鳴、同情、可憐、悲傷的廣泛含義,而且感動的對象超出人和物,擴大為社會世相,感動具有觀照性。在紫式部看來,物哀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以男女戀情的哀感最為突出;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對人情世態,包括天下大事的詠嘆;第三層則屬觀照性的,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尤其是季節帶來的無常感,即對自然美的心。川端康成在《雪國》中表現出的虛無與《源式物語》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物哀的第一層是對人的感動。尤其是男女戀情的哀感。這在《雪國》的創作動機中表現了出來,川端康成曾說過:「《伊豆的舞女》也罷,《雪國》也罷,我都是抱著對愛情表示感謝的心情寫就,這種表現,在《伊豆的舞女》中純朴地表現了出來,在《雪國》中則稍微深入,作了痛苦的表現。」從男女間的戀情出發來表現悲哀思想,這是日本古典文學傳統。《雪國》中駒子真心愛上島村,不能自持,島村清楚地知道駒子迷戀上他,但他認為駒子的愛情追求甚至她的生存本身就是徒勞的,可悲的,島村在駒子為生活而生活,為愛情而愛情這一女性悲哀的苦海是漂盪著,他的內心為苦澀所浸泡。他傾心葉子,葉子可望而不可及,這種虛無感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的第二層是對世相的感動。《雪國》整部作品都是在偏僻鄉村發生的,似乎與現實聯系不大。但聯系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發現,在川端康成創作《雪國》時,日本軍國主義正進行瘋狂的侵略戰爭,川端康成沒有下面反映這場戰爭,而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日本評論家島崎秀樹說:「川端康成對軍國主義是消極抵抗,《雪國》便是例子。」 川端康成把現實抽象化,把虛無世界把對世相的感動貫穿在人情世相中,暗示人生徒勞。物哀的第三層觀照性,它是對自然物的感動。自古以來,日本文學家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很了解自然的心,即自然的靈性。他們在自然中發現美的存在,進而創造文學的美。雪國在夜空下一片白茫茫,山上還有白花、杉樹。在雪國,月色也是別有特色,「山頭上罩滿了月色,這是原野盡頭惟一的景色,月色雖以淡淡消去,但余韻無窮,不禁使人產生冬夜寥峭的感覺。」「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進來,照亮得連駒子的耳朵的凹凸線條都清晰地浮現出來。」在這些景物描寫中,浸透著島村的主觀情緒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物哀是相通的,物哀不是直觀而是靠情緒,想像力去感受自然,在欣賞自然景物時潛藏著一種愛情的哀愁情緒留有詩韻,包含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
日本傳統文化經由鐮倉時代禪宗世俗化演繹出空寂幽玄,即強調從「無」的境界中發現完全的、純粹的、可謂「無中萬般有」,平安時代,閑寂與以幽玄為基調表現苦惱的更具情緒性的空寂相分離,表現出以風雅為基調,表現寂寥之情更具情調性的特徵。不像物哀那樣耽於悲衣與同情的感情詠嘆,而是讓人們不斷體味其不樂的寂寥感,一種精神性的「寂」。川端康成也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國》中不厭其煩地描寫雪夜、夕陽、甚至於葉子的死,作者都展現出「銀河瀉入心理」那種欣賞似的閑寂的虛無。正如川端康成喜嘆引用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里的一句話:「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裡,終極的空虛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對於美,我們還需要感受。這種感受性格是川端康對於閑寂的繼承與發展。
總之,川端康成是以「虛無」本來面目表現社會人生的,在《雪國》里,川端康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范,在朦朧中展示事件,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顆粒的精神田野。
[編輯本段]藝術特點
川端的小說在思想內容上引起褒貶不一的評論,然而他「高超的技巧」卻是公認的。《雪國》具有代表性。他把西方現代派的某些創作手法和日本固有的文學傳統結合起來,無論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還是情節結構方面,均能另闢蹊徑,為日本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這里要提及的是,川端的寫作風格:他的作品給人一種強烈的真實感,這種強烈的真實感超越了很多作家,甚至是巴爾扎克,而直逼列夫·托爾斯泰,而作品的人物性格除了主角之外並不見得有多麼突出的地方,所以一些批評家以為這是作品的敗筆。要知道,一幅畫,要有主體和背景,一篇文章也要分主次,次要人物的存在是為了烘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在這點上,恰恰,川段處理的恰到好處,可見他對西方文學表現手法實質的深入把握,從這點上看,似乎可以把川段歸為是「表現主義」的作家,因為他強調小說要表現感受,表現感覺,把感受融入詩一樣的意境中。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川端繼承日本古典文學重視人物心理刻畫的傳統,在細膩描寫人物心理活動方面,有其獨到之處。他在《雪國》中巧妙運用自由聯想這種獨特的心理描寫法,把葉子的形象放到島村的腦海里去,讓島村在邏想中強化和美化葉子的形象,從而也就細膩地反映了島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質。
第二,在結構上借鑒西方「意識流」的創作手法,突破時空的連貫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發展或作者創作的需求作為線索,展開敘述。《雪國》在總體上基本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寫,在某些局部又通過島村的自由聯想展開故事和推動情節,從而適當地沖破了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形成內容上的一定跳躍。這就使作品避免了平鋪直敘、顯得呆板的毛病,從而使作品波瀾起伏。
第三,作品鮮明地體現了「新感覺派」所主張的以純粹的個人官能感覺作為出發點,依靠直覺來把握事物的特點。比如《雪國》結尾描寫葉子在蠶房火災中為救出孩子而獻出生命的一段情節,依靠直覺寫得既悲且美。在島村眼裡,火災充滿詩意:地上潔白的雪景,天上燦爛的銀河,天地之間火花飛舞,而葉子美麗的身軀從樓上飄然落下……在島村心目中,也可以說是在作者心目中葉子雖死猶生,她的死不過是「內在生命的變形以及那變遷的過程」。從藝術效果來看,這種描寫似乎使葉子這個非現實美的幻影在作者的直覺中得到最後完成。
[編輯本段]電影、電視劇版本
電視劇
---------
1962年 - 節目名:文芸シリーズ「雪國」(七集)
播放:TBS系列
出演:池內淳子、山內明、岸久美子、阿部壽美子
---------
1970年 - 節目名:長時間ドラマ「雪國」(一集)
播放:NHK
出演:中村玉緒、田村高廣、亀井光代等
---------
1973年 - 節目名:「雪國」(四集)
播放:フジテレビ系列
出演:大谷直子、山口崇、三浦真弓、原田大二郎
---------
1980年 - 節目名:木曜ゴールデンドラマ「雪國 純白の雪と湯煙りに燃える戀!」(一集)
播放:日本テレビ系列
出演:松坂慶子、片岡孝夫、真行寺君枝、堀內正美、內田朝雄等
旁白:森繁久彌
---------
1989年 - 節目名:ドラマスペシャル「雪國」(一集)
播放:テレビ朝日系列
出演:古手川佑子、鹿賀丈史、有森也実、富田靖子等
電影版本
--------------------
1957年 - 「雪國」
製作:東寶
導演:豊田四郎
出演:池部良、岸惠子、八千草薫、森繁久彌、加東大介、浦辺粂子、市原悅子等
--------------------
1965年 - 「雪國」
製作:松竹、
導演:大庭秀雄
出演:岩下志麻、木村功、加賀まりこ、沢村貞子、早川保、柳沢真一等
--------------------
【65年版電影雪國】
基本資料
導演:
大庭秀雄 Hideo Ôba
主演:
岩下志麻 Shima Iwashita
Mineko Bandai
Kakuko Chino ...
國家/地區: 日本
對白語言:日語
發行公司: 松竹映畫 ...
上映日期:1969年3月 美國
更多外文片名:
Snow Country
.....USA
類型:劇情
片長:113 min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大庭秀雄 Hideo Ôba
編劇 Writer:
川端康成 Yasunari Kawabata .....story Yukiguni
大庭秀雄 Hideo Ôba
Ryosuke Saito
演員 Actor:
岩下志麻 Shima Iwashita .....Komako
Mineko Bandai .....Landlady
Kakuko Chino .....Kikuyu
Takanobu Hozumi .....The Drunk Guest
Kaneko Iwasaki .....Mrs. Shimamura
Mariko Kaga .....Yoko
木村功 Isao Kimura .....Shimamura
清川虹子 Nijiko Kiyokawa .....Mistress of Geisha House
內藤武敏 Taketoshi Naitô .....Koizumi
Chieko Naniwa .....Masseuse
Tamotsu Narushima .....Yukio
Kyomi Sakura .....Kintaro
Mutsuko Sakura .....Maid
Sadako Sawamura .....Dance teacher
Michisumi Sugawara .....Komako's Patron
Shinichi Yanagisawa .....Banto
製作人 Proced by:
Shizuo Yamanouchi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Naozumi Yamamoto
攝影 Cinematography:
成島東一郎 Toichiro Narushima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Inko Yoshino
製作群公司
製作公司:
松竹映畫 Shochiku Films Ltd. [日本]
發行公司:
松竹映畫 Shochiku Films Ltd. [日本] ..... (1969) (USA) (subtitled)
【57年版電影雪國】
基本資料
導演:
豐田四郎 Shirô Toyoda
主演:
Ryo Ikebe
加東大介 Daisuke Katô
岸惠子 Keiko Kishi ...
國家/地區: 日本
對白語言:日語
發行公司: Toho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 ...
上映日期:1958年5月 法國 ...
類型:劇情
片長:120 min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豐田四郎 Shirô Toyoda
編劇 Writer:
川端康成 Yasunari Kawabata .....novel
八住利雄 Yasumi Toshio
演員 Actor:
Ryo Ikebe .....Shimamura
加東大介 Daisuke Katô
岸惠子 Keiko Kishi .....Komako
Akira Kubo
森繁久彌 Hisaya Morishige .....Yukio
Chieko Naniwa .....Head maid
Maruo Tanaka .....Porter
八千草薫 Kaoru Yachigusa .....Yoko
製作人 Proced by:
Ichirô Satô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Ikuma Dan
攝影 Cinematography:
Jun Yasumoto
剪輯 Film Editing:
Koichi Iwashita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
Kisaku Ito
Makoto Sono
製作群公司
製作公司:
Toho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 [美國]
發行公司:
Toho International Company Inc. [美國] ..... (1966) (USA) (subtitled)/(1971) (USA) (subtitled)
其它公司:
Toho Studios [日本] ..... sound stages
⑸ 雪國的影片評價
雪國的風景是美的。同樣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卻像生來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女人的劫。當自己並不愛著的男人病得不行了的時候為其賣身治病,在自己心愛的男人面前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渴望甚至是乞求得到她們內心所貧貶的愛撫。(中國石化新聞網評)
此片可以讓我們了解川端康成一代日本人的情愛觀,朦朧而虛無的愛情就像雪國的冰雪,最終就像冰凌融化消失得無影無蹤,導演在影片里幾次將鏡頭停留在冰凌之上,時間和情感的流逝無聲而凄楚。駒子在相思和哀婉的背後是男性對於女性世界的獨占,就像島村游刃有餘周旋在妻子和情人之間,而作為女人和卑微藝妓的她無法要求男人做什麼,她只能收藏起思念和期待被動接受命運給與的一切,從現今的觀點看,這種凄美和苦情是建立在為取悅男性世界的基點上的,這是時代局限性造成的。直到最後她還是對這份戀情難舍難分。文學改編片其實很難拍好,特別是心理描寫的視覺呈現需要演員靠形體和眼神表達,這需要演員的修養和對於角色的理解,川端康成的原小說細膩描寫了兩個不同背景的人在溫泉旅舍邂逅,電影是以忠於原著的態度拍攝的,大段的人物對話有些沉悶,雖然主演岩下志麻令人信服地塑造了藝妓駒子這個角色,細微傳達了一個19歲的藝妓從羞澀到習慣這種生活的過程。不過,從電影語言本身而言室內劇形式給導演的空間不大,也已經不再適合當下的年輕人。 電影里有兩場戲和文人島村的舞蹈畫冊有關,駒子對於知識分子的由衷羨慕和另一個藝伎的粗俗形成強烈反差,對比更讓人對於地位低下卻內心純凈的駒子產生同情,影片傳遞了原著悲哀和頹傷的情緒,觀眾從駒子在車站苦等島村的落寞情緒里感受她的內心哀婉之情,車站始終在灰暗的色調里對應著主人公的心境,只有那熊熊爐火的特寫反映著她內心的相思和期盼,駒子獨坐在候車室而不願進站台的細節將她內心渴望島村留下的心情充分顯示,可是,這種被社會原則所不看好的戀情只能是自釀的一壇苦酒。等待被誇大成儀式化的凄美,在烏祭的夜裡駒子在提燈孩子們身邊孤單穿行,充滿感傷的畫面的孤單卻掩蓋了前提的錯誤,在舊時代的日本文藝里女性對於男人的服從是高於她們自身的,這樣的戀情本身就是註定的悲劇。對於島村的形象導演以他在雪原上的被太陽拉伸的影子說明了他客居的姿態,本片比較有價值的是日本民俗以及藝妓文化的展現,特別是依靠移門和拉窗將景物內外景分出幾個層次,這種方法對於日本電影美學的間離性和借景起到了極大作用,它讓畫面產生夢幻般的效果,這是日本電影重要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