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千與千尋|動畫取景地曝光,快來打卡
2001年,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在日本上映。時隔十八年,中國內地也終於迎來了千與千尋的中文配音版本,喚起一代人的回憶。
回憶起小時候看宮崎駿的電影,總會被其中的場景所吸引,想像生活在這樣的動畫世界裡。
其實,宮爺爺的電影靈感,大都是都是來源於他身邊的人物和故事,取自身邊的場景而成。那麼,今天就跟著我去看看,那些電影畫面的實景是什麼樣子的?
奇妙小鎮
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
千尋初入奇妙小鎮的現實取景地,據說是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它成立於1993年,主要是為了保護江戶時期的老房子,通過移建、修復等方式將其保留下來。
因為離自己很近,宮崎駿老爺爺稱自己常在傍晚獨自來到這里,而且對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置身於此,好像是穿越到了江戶時代,真的會有一種走進動畫場景的感覺,說不定還能偶遇宮老爺爺呢!
地址:東京都小金井市櫻町3-7-1(都立小金井公園內)
電話:+81-042-388-3300
官方網站:http://www.tatemonoen.jp/index.html
開放時間:
9:30--17:30(4--9月)
9:30--16:30(10月--次年3月)
周一閉館(節假日時次日休館)
2
鍋爐爺爺工作室
江戶東京建築物公園——武居三省堂
還記得鍋爐爺爺的工作室嗎?初見時真的驚嘆,這樣的工作室,也只有鍋爐爺爺才能使用的得心應手啊。同時更為宮崎駿的想像力所折服,簡直是為鍋爐爺爺量身打造的,太可愛了。
宮崎駿這樣評價它:"雖然它是一棟狹窄得有如鰻魚穴的建築,但是卻有著無可比擬的協調性,它是一棟工匠親手打造的建築。我對小型的古老建築產生興趣,是因為它為昔日的美德留下些許見證。"
地址:東京都小金井市櫻町3-7-1(都立小金井公園內)
電話:+81-042-388-3300
官方網站:http://www.tatemonoen.jp/index.html
開放時間:
9:30--17:30(4--9月)
9:30--16:30(10月--次年3月)
周一閉館(節假日時次日休館)
3
油屋
道後溫泉本館
油屋的原型是建於1894年的公共溫泉浴場——道後溫泉本館。作為日本最古老的溫泉,其獨具特色的外型,依舊吸引著眾多遊客來此參觀洗浴。
在這里,千尋為了不被變成動物,在白龍的幫助下來到了湯婆婆的油屋打工。並結識了許多朋友,逐漸從驕寵的女孩變成了有禮貌、懂得感恩的姑娘。
地址:〒790-0842 愛媛県松山市道後湯之町6-8
電話:089-943-8342
官方網站:
https://www.dogo.or.jp/pc/time/
票價: 成人:410円 兒童:160円
營業時間: 6:00-22:00
售票截止時間: 21:30
入浴時間: 1小時
4
油屋內景
目黑雅敘園
目黑雅敘園,又稱「昭和龍宮城」,是油屋內景的現實原景地。開業至今已有80多年。酒店內的壁畫、雕刻、裝潢,是花費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建造而成,做工精緻巧妙。
同時,它又是一所集住宿、娛樂、婚宴為一體的日本傳統高級酒店。在這里你可以享受到千與千尋電影里諸神般的待遇,而且每年都有偶人展示,非常推薦去哦。
地址:東京都目黑區下目黑1-8-1
電話:03-3491-4111
官方網站:
https://www.hotelgajoen-tokyo.com/(日語)
營業時間: 24小時(根據展會和店鋪的會有變動)
5
湯婆婆住所外觀
日光東照宮
印象中,日本的建築格調是自然樸素的。可這所建築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它就是位於日本栃木縣日光市的日光東照宮。它創建於1617年,是供奉日本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的神社。
社內設有大量動物木雕,象徵和平,其中以《三猿》和《睡貓》最為有名。1999年12月,與日光東照宮的「日光的神殿與廟宇」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地址:日光市山內2301
電話:+81-288-540560
官方網站:http://www.toshogu.jp/
開放時間:
8:00-17:00(4月1日-10月31日)
8:00-16: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內
6
海上電車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海上火車之旅,是世界上最美的火車線路。火車開往大海,是一件多麼浪漫的事。雖然我們無從考證千與千尋的創作是否參考了斯里蘭卡。但看到動畫里相似的場景,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依舊讓人很感動。
我們都會長大,但回望來時的路,不要失去自己。
中國駐斯里蘭卡使館電話:+94-779288949
斯里蘭卡警察部門電話:119,118(全國)
警察(科倫坡):011-2433333
旅遊警察(科倫坡):011-2421052
斯里蘭卡鐵路官網:http://eservices.railway.gov.lk/schele
(可查詢車次信息)
地點因故事而動人
漫步在電影的大街小巷
發現生活的美好
願你快樂的事情多一點~
編輯:餘音
排版:餘音
長
按
關
注
電影旅行館,與你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
② 跪求一篇論文1500字左右,急用!!題目是從日本電影中看中日之間的文化差異。謝謝。
根據日本內閣1981年頒布的《常用漢字表》(1945個)和我國通用漢字表中的一級、二級常用漢字(3500個),可以發現大約有600多個漢字存在著字形上的差異,其中屬於結構字形上差異的大約有588個,如:県(縣)、傘(傘)、(親見)(親)、気(氣)、機(幾)、里(里)、默(默)等;屬於外貌字形上差異的大約46個,如:亞(亞)、渴(渴)、穂(穗)、鳥(鳥)等。(括弧外的漢字為日本簡體字,括弧內為我國的簡體字)。
中日漢字在字形結構上出現差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雙方在漢字字形整理中遵循的取字或用字原則有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日本《常用漢字表》取字比較注重「初形本義」.即所謂「傳統字理」。如果從大處著眼,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字形與字義兩者完全契合的。如:「為、曇、碁、車、馬、風、竜、貝」等字;另外一類是取字或者用字意圖與本義並不完全契合,而只具有某種曲折的間接聯系的。與前一類相比,後一類的情況在數量上佔了絕對的優勢。另外,如果數體都符合「初形本義」,即所謂「傳統字理」,那麼則選擇以筆畫少的為正體。如:「竜」與「龍」本是一對異體字,都能體現字的「初形本義」,但是由於前者筆畫少,所以取其為正字。我國在整理字形時,本著從簡,便於應用的原則。「整理字形的標準是:同一個宋體字有不同筆畫或不同結構的,選擇一個便於辨認、便於書寫的形體;同一個字宋體和手寫楷書筆畫結構不同的,宋體盡可能接近手寫楷體,不完全根據文字學的傳統。」
2.從深層次上講,日本取字、用字的原則還與其文化息息相關。字形是文字內容的形式承載,是文字能夠成其為文字的物質依託。對於文字實現其消除有聲語言傳遞的時間障礙來說,字形固然是必要條件,而文字的文化功能,特別是其文化蘊涵功能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字形來實現的。字形是漢字文化蘊涵的鏡像。同一個字如果存在不止一個字形,也就是所謂異體字,其形義之間便有了多維的聯系,而這種具有多維的形義聯系的字形又有更多的機會蘊涵某種文化信息。同字異形不光有歷時更替的,而且也有同時共存的。漢字從傳入日本到現在,受到日本語言、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融會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而日本為了使漢字能夠很好地表現日本文化,在漢字字形整理中不僅兼顧「初形本義」,即所謂「傳統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為本位。
日本的漢字文化蘊涵
1.單字文化蘊含考
「災」和「災」,均屬會意字。《說文,川部》:
之災。日本列島瀕臨太平洋,屬於著名的地殼變動地帶,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地震、火山、海嘯、台風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島國,日本選用「災」字的意圖不僅是因為該字形描繪的是字義所指現象發生的原因——水、火,更符合「初形本義」,而且也符合日本的自然環境。而我國簡化了的「災」的字形只是勾勒字義所指現象的典型表現——房屋遭火焚。
「羲」和「義」,「羲」為會意字,甲骨文從羊,從我(刀鋸),表示用刀鋸屠宰牛羊以祭祀。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羲。而「我」是象形字,本義當為鋸類工具,後假借為第一人稱代詞,《說文,我部》:「羲,己之威儀也」,日本依舊以「羲」為字形,未作簡化,取字意圖首先是為了確保該義所指概念密切聯系的現象(我國則將其符號化,簡化成了「義」,已無法看出字源)。另外,日本的「羲」,既不來自中國的儒學,也不來自東方佛教,是一個日本的范疇。包括良心、名譽、情面、義氣等,實際上含有不讓自己的名字和聲譽被任何詆毀所玷污的責任。這種「羲」的責任在大量傳統文學中得到贊頌,並被同武士的德等量齊觀。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堪稱日本民族敘事詩的《忠臣藏》(又名《四十七浪人的故事》),講的就是47位忠義浪人拋棄自己的一切,為主君挽回面子而復仇、然後集體剖腹的故事,起因就是一位地方大名自尊心受辱,覺得有損威嚴而已。雖然在世界文學史上並無多大的價值,但是卻被選人本國的教科書,在劇院里演出,拍攝成現代電影,印成通俗出版物,成為今天婦孺皆知、日本生氣勃勃的文化的一部分。
「恥」和「恥」本是一對異體字,我國以「恥」為正體選用字,日本《常用漢字表》以「恥」為正體選用字,中日正好相反。《說文》:「恥,辱也。」小篆字形作「恥」,從耳從心,會意,給人以「聽到批評時,心裡羞愧」這樣的聯想。這是「恥」之「初形本義」。「恥」寫作「恥」,由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從耳止聲,這是漢字經過隸變,很多偏旁和筆畫混同了,這使漢字的理據性大大減弱。因而,學者們都認為「隸書」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由此可見,日本《常用漢字表》取「恥」的意圖不僅是因為「恥」這個字形更符合該字隸變前的「初形本義」、「傳統字理」,即該字形是以本義所指概念引出的結果來表示本義的(我國則根據從俗原則取「恥」),而且從另一方面看,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社會,至今也仍然談不上開放,封閉、保守、排外等特色依然存在。長期以來,日本人已經完全習慣了在一個狹小、封閉的集團空間中生活,每時每刻都注意著他人的眼色、目光行事。著名的日本語言學家金田一春彥先生在自己每天行為的根本准則)。」所以日本人的「羞恥心」源於企圖掩藏自己的毛病、弱點以及與他人的不同之處,避免因暴露了這些而受到歧視的心理,是一種以自己為核心,把自己和別人相比較時所產生的一種自卑心理。
2.字組文化蘊含考
(1)「顏」和「裹」——表和里的矛盾性格寫照。「顏」為形聲字,篆文從頁,彥聲。隸變後楷書寫作「顏」。《說文,頁部》:「顏,眉目之間也,從頁,彥聲。」本義為眉目之間,俗稱印堂。後來又引申為額頭、面容、面子、色彩等。「裹」,表示衣服的內層:綠兮衣兮,綠衣黃衣。後引申泛指裡面。日本常用漢字表保留著這兩字的初形,我國則簡化成「顏」和的才是真心話)。」這就是日本人特有的「顏」和「裹」的行為觀念。日本人一直用「顏」這個詞來表示人格、人品、權力、名譽等,一方面注重表面上的現象,而另一方面,他們更重視「隱藏著的、朦朧的、模糊的」「裹」。日本人之所以注重「顏」,是因為他們認為這關繫到人格、人品、名譽等,但是能左右這些的本質東西的還是「裹」。日語里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發現日本人不喜歡露骨的、直來直去的說法和行為,因為一旦事情太明了,事物的任何價值也就隨之消失了。
(2)男湯(男澡堂)、女湯(女澡堂)、錢湯(澡堂)、秘湯(坐落在深山中鮮為人知的溫泉)——日本的澡文化「湯」,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和篆文從水,湯聲也兼表熱義。隸變後楷書寫作湯。《說文,水部》:「湯,熱水也。從水,昜聲。」本義為熱水。又特指溫泉(海內溫湯甚眾,有新豐驪山湯)。日本取其「初形本義」,未作簡化,而我國則取其引申義(帶汁液的菜食),簡化成「湯」。基於火山眾多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日本成了一個溫泉的王國,全國有數以萬計的天然溫泉,為日本人滿足肌膚之悅、養生休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不僅溫泉浴場遍布東瀛列島,而且投幣式淋浴箱也隨處可見,公共澡堂生意興隆,使日本人成為世界上最喜歡洗澡的民族。洗澡在日本有著宗教上的意義,即潔凈、清靜及信仰,表現出對神的感謝和佛教中的無我無欲、身心皆融入凈土般的「聖境」。追求「潔凈」自然也就成為超越時代的、絕對的美學原則。這一原則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民族的審美感覺、道德意識乃至文化心理,給這個民族打上了鮮明的精神標記。如進門脫鞋的規矩和禮儀;還有千百年來,統治著日本主流畫壇,最能撥動日本人心弦的,始終是那種清爽、明凈,或略帶朦朧的風格。
3.字系文化蘊含考
(1)「門」旁文化考——日本的和式建築、空間文化一瞥。日本是寸土寸金的島國,日本人合理地利用空間,巧妙地使狹窄的空間表現出美感、協調感和實用性,形成了特有的空間文化。而日本的和式建築就是空間文化的代表傑作。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門」旁的漢字——「関」、「間」、「閑」。
《說文,門部》:門,聞也,從二戶,象形。日本為保持其象形度,借用該字後沒有簡化,(我國則省作「門」)。日本人說的「門」,幾乎都是建築在「邊界線」上的門,是意味著與外界隔離開的大門,總稱是「出入口」,一般都不上鎖,而房屋內的門多用「~口」、「~戶」。中國的宅院,一般都有好幾個「門」,而日本的宅院只有一個。再看「関」字,為會意字,金文從門,中像有閂之狀,隸變後楷書寫作關,異體作陰。《說文,門部》:「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從門, 聲。」本義為門閂。日本把「房門前後的一塊地」稱為「玄關」,該處一般要比屋裡低出十公分左右,日本人在接待外人時,常常在「玄陰」應酬而已,如軸、插一束鮮花,別無他物。看起來好像白白佔去了一塊空間,可是對於日本人來說,它是體現房屋主人審美情趣的重要空間。「同」,原為「閑」,會意字,用門中可以看到月光會空隙之意,篆文將月移到門中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閑。俗改月為日寫作同。《說文,門部》:「閑,隙也,從門,從月。」本義為空隙。上述的「玄関」也是「間」的很好體現。「玄陰」既不屬於房屋的「內」也不屬於「外」,而是「內」與「外」的「間」。「玄陰」給主人和客人一個迴旋的餘地,主人可以在「玄関」判斷是否請客人進屋。即使不請客人進屋,因為已經在「玄陰」接待了,所以也不算把客人拒之門外。日本人之所以很注重「玄陰」,留心把它搞得整潔明亮,就是因為「玄陰」是生活中重要的「間」。「間」是一種情境,一種氛圍,它給人留有充分的想像、判斷的餘地,而這種「餘地」是日本文化特別注重和推崇的。如果用「日」代表日本民族,用「門」代表社會環境或規則,那麼,「間」字形就恰是日本的人際關系圖。從外面的「門」到內部的「日」,中間存有空間,下邊留有開口。這空間不是物理上的隔斷,而是自己給自己定位並與外界保持聯系;這開口是給人留有思考或迴旋的餘地,以便求得調和。即使是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美」。所以日本人在表示時空意義上的范圍時,更注重把它作為一個空白區的墊在意義。甚至乾脆把「人」稱作「人間」;夥伴兒稱作「仲間」;不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子、笨蛋)」。不管與誰交往都要注意「間柄(關系)」。有人把日本文化稱為「間人文化」(《間的日本文化》,劍持武彥著,日本朝文社)或「間人主義」(由日本著名教授濱口惠俊提出,相對於歐美國家的個人主義而言),意思就是行動時充分考慮他人或所屬組織的立場、心情及相互間的關系,強調相互間的依存和尊重。日本人覺得「同」是一種平衡的感覺,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可以通過其來介入,使原本不平衡的東西變得平衡起來,這裡面深藏著日本人對人或事的一種調和感,並反映在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日本人很少用握手來表示致意,而一般會和對方保持一段距離,用點頭、彎腰鞠躬直至雙膝跪下、上身伏地來表示。又如:俳句是日本文化獨有的一種詩歌形式,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詩歌,一共只有17個音符。日本人認為好的俳句,並不要求它表達什麼思想、主張、情感,更不允許出現什麼議論、評判,而是能用語言描繪一個情境,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像空間。即能創造令人產生種種遐想的「同」。江戶時代的著名俳人地用一個「跳」字傳神地聯結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時空相交,天地渾然的立體畫面。而且它所描繪的那種空涼、寂寥的情境十分符合日本人遐想聯翩的審美意境。日本的國技——相撲比賽也極好地體現出「同」的文化。每場比賽之間總穿插發懸賞金、喝大力水、撒鹽凈化土台等內容,用「間」把緊張的比賽分開,使比賽既緊張又輕松。觀眾置身於時間和空間相互交替的間隔中,盡情欣賞心、技、體融為一體的古老競技。而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也在有意無意地磨練自己的「間」意識和「仲間」(夥伴兒)精神。日語里採用「兜圈子」式或婉轉的否定式的中性、曖昧的語言也特別多。孕育出這種「間」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古以來的農耕作業要求眾人的協調、配合和耐心。同時,年復一年發生的種種自然災害使他們習以為常並採取積極對待的態度,人們學會了從變化中體會「美」的存在,對於一種狀態向一種狀態的轉變即「間」倍加欣賞。二是日本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十分接近,所以意識形態也相對穩定,相互間有很強的文化認同感。日本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中往往可以心照不宣地表達感情,「心有靈犀一點通」,而無須多費口舌。還有一個「閑」字,《說文,陰部》:「閑,闌也,從門中有木。」本義為柵欄。後來借作「閑」,由空隙引申為閑寂,這也可以說是日本人的另一種審美追求。由於日本的氣候四季分明,日本人對大自然的變遷十分敏感,常常流露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這種「感性」的特徵,使得日本人產生了「物哀、幽玄、閑寂」的美學理念。稱作「和室」的日式房子干凈整潔,在不奢侈的質朴中,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古雅和閑寂的美,從字形上看,日本人不願意把含有自然之物的「木」(日本人更願意理解成樹木)的「閑」字進行簡化,我們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在「門」旁漢字中,不僅蘊涵了日本民族居住空間的審美意識,而且透示出他們對「距離產生美」的審美意識。
(2)「気」字短語一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體現。我國簡作「氣」,象形字,甲骨文像雲層形,因與數字「三」形近易混,金文與篆文稍加彎曲,以像雲氣升騰流動之狀,隸變後楷書寫作「氣」。《說文,氣部》:「氣,雲氣也。象形。」本義為雲氣。後來做了偏旁,「雲氣」之意便借用「氣」來表示,日本簡作「気」,即下半部多了個「乂」。《康熙字典》:「五」,古文為「乂」或於上下各加一平橫。《漢字源流字典》:「五」,象形字,甲骨文本像兩物交叉形,或於上下各加一平橫,以突出縱橫交錯之意,金文大同,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五」。《說文,五部》:「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這是就當時的社會思想所作的附會,本義當為縱橫交錯。而日本根據《說文》的解釋,以與本義密切相關的現象來表示本義為取字意圖:「気」實為五行之氣,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王充曾在《論衡》中說過,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做萬事,如果五行之間不能相制,則不能相使,不相剋則不能為用。諸物之間相害相利,動物之間相勝相食,都是五行之氣在起作用。指出了五行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排斥、相互克制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的協調、結合,才使宇宙萬物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日本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僅尊重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而且非常注重人的心靈感受,良好地保持著和他人的和諧關系,在引進「氣」的同時,根據自己本國的生活習慣、思維等對「氣」的意義作了進一步的延伸和擴展,使得日語中的「気」更具有一種形象的、生動的色彩。「気」的意義隨搭配詞及使用場合的不同而不同,不僅能表達變化、流動的自然現象,而且更鍾
結語
中日簡體字的字形差異主要表現在結構方面,日本的取字原則不僅兼顧「初形本義」,即所謂「傳統字理」,而且更體現了以民族文化為本位的思想意識。另外,日本對會意字的保留情有獨鍾。所謂會意,就是字形構成、形義聯系比較鬆散,需要藉助某種程度的聯想來領會其理據。這種性質決定了由會意方法構成的漢字有較多機會傳載有價值的文化信息。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凡是構成理據所蘊涵的取字或用字思維不符合異國人的思維規律或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會意字,一般都有某種獨特的有價值的異域文化信息蘊涵其中。反之,其構成理據只反映了共同思維規律、普遍觀念意識的會意字則一般無跨國文化蘊涵可言。
③ 有關千與千尋的電影
千與千尋電影:《千與千尋》1080P 中英雙字
`
·`
`
10歲的少女千尋與父母一起從都市搬家到了鄉下。沒想到在搬家的途中,
一家人發生了意外。他們進入了湯屋老闆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
在那裡不勞動的人將會被變成動物。千尋的爸爸媽媽因貪吃變成了豬,千尋為了救爸爸媽媽經歷隱豎了很多磨難,
在期間她遇見了白龍,一個既聰明又冷酷的少年,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千尋最後救出了爸爸媽媽,拯救了白龍
入野自由通過試鏡選拔成為白龍的配音演員。宮崎駿導演對他說的第一句話是「多讀書」。為了增加語言的深度,入野遵從宮崎駿導演的指示,讀了夏目漱石的《三四郎》等書。
日文片名《千と千尋の神隠し》中碧鎮的「神隠し」是一個具有濃郁日本民俗特色的詞,意思是「被神仙藏起來」,以前,日本人
用這個詞來指孩子或女子無故失蹤、無法找到的情形。而各國的譯名卻都沒有體現這層韻味。中文的通用片名索性砍掉了後半部分,就叫《千與千尋》。
該片中無臉人只會發出「啊,啊」的聲音,官方沒有公布這個角色的配音演員,不少人猜測可能是宮崎駿本人或者是製作人鈴木敏夫。 [8]
該片中的「油屋」浴灶慧大場場景參考了道後溫泉總店、涉溫泉金具屋、湯原溫泉油屋以及「江戶東京建築園」中的老建築 [8] 。
鈴木敏夫剪輯的第一份預告片主題是千尋誤闖異世界。在第二份預告片改成千尋與無臉男為中心,遭到其他製作人反對
④ 千與千尋 影片分析
千與千尋的含義:千是被湯婆婆剝奪了名字在湯屋打醬油的小女孩,一邊要打工還父母欠下的債,一邊還要經受住各種誘惑和磨難。
兩個名字,一條心。不管是千還是千尋,一直都堅守初心,葯浴牌不貪多,夠用就好,再亮的金子也沒有小白的命閃耀,孝順、正義、又善良。
這是一條回歸心靈的路現實世界,許多人都迷失了自己,很少有人能夠找回自己的名字。
無臉男其實是有臉的,他的臉就是那個面具以及他全身的烏漆墨黑。和白龍、巫婆、巨嬰、鍋爐爺爺這些角色一樣,無臉男也是一群人+標志性群體特徵的集合。
白色+龍的意象代表默默守護的人們;巫婆+鳥的意象代表邪惡的化身;站不穩的巨型男嬰代表著被過分保護的人們;鍋爐爺爺忙到停不下來的六隻手代表社會上被工作和生活壓榨得團團轉的人們。
而無臉男則是被邊緣化的龐大群體的象徵,暗指那些千千萬萬個孤獨又寂寞的靈魂,這些靈魂就像面具一樣空洞,永遠在黑暗的角落裡,不被人察覺。
你站在屋裡,卻走近了我心裡。現實世界,每個人都可能是無臉男,在漆黑的角落裡默默忍受孤獨的侵襲。
第一個煤球精靈因為虛弱被煤炭壓倒在地上,不但被千尋救起,連原本要乾的活兒都一並被包攬了。其他煤球精靈撞見如此好事,自然也想不勞而獲。
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希望。現實世界,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餡餅,有的話,那一定是上天醞釀了很久的陷阱。
所謂入鄉隨俗,就是這個道理。進入一個地方,就要遵守一個地方的規矩。
現實世界,不管你有多麼不願意接受,要想融入集體,就必須接受集體的一部分文化。
街上的食物本是湯屋為神明准備的佳餚。千尋的父母自恃有錢,不經人同意,坐下來就大吃特吃,越吃越上癮。暗諷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慾望的人,最終都會成為慾望的奴隸。
面對狼吞虎咽的父母,一臉無奈的千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實世界,被慾望支配的人,通常都在自掘墳墓。
⑤ 求一部韓國電影的名字
【片名】:天國的樹
【出品】:韓國SBS電視台(接檔《MyGirl》)
【上映】:2006年02月08日首播(韓國每周三、四播放)
【導演】:李漳洙 (美麗的日子、天國的階梯)
【編劇】:金南喜、文嬉貞 (天國的階梯)
【主演】:李莞、朴信惠、淺見麗奈、內田旭
【類型】:感人悲劇
【備注】:YYCAF強檔製作並強烈推薦
共10集
【製作企劃】:
十九歲的冬天還記得嗎?
對成人世界充滿好奇、充滿茫然的不安,這才是最燦爛的時光。真正地愛著一個人,因此感到心痛、高興的瞬間……
這部電視劇會讓觀眾回想起逐漸被遺忘的年輕時期寶貴的美好追憶。多麼純真、多麼心痛的、逐漸被忘記的年輕時的愛情,想跟您一起回到充滿美麗的那個時候。在年輕的那段時光里,您很可能會什麼都不考慮就跑到外面的大雪天里,就像那時候充滿激情的青春一樣……
允書和河娜……他們的愛情不考慮任何東西,愛得毫無畏懼。
他們的愛情是法律上禁止的、兄妹之間永遠實現不了的痛苦愛情;兩個人一個說韓語、一個說日語,可是他們卻克服了阻擋兩個人交往的語言障礙,建立起充滿感性的愛情;像積累的雪一樣可以蓋住世界所有痛苦的純潔的愛情;可以原諒所有一切、所有的一切也都能包容的無條件的愛情;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犧牲的獻身般的愛情;在死面前決不悲傷的勇敢的愛情。他們的愛情就是這種愛情,不,他們的愛情遠遠超過這些,因為相信死不意味著分開而是新的相識,他們確信在天國會重逢。在到天國再續愛情的他們面前,您也會體驗到愛情的永遠。
在天國的樹面前……
【劇情梗概】:
這部電視劇描寫的是,由於父母的再婚而在法律關繫上成為兄妹的男女主人公陷入命運般愛情的故事。
河娜的母親雖然自己的丈夫死了,但還是接納河娜的姑媽和她的女兒真彌,一起生活。她開了一個小小的溫泉浴場,因此認識了經常來洗澡的韓國男人,並打算和這個男人結婚。這個韓國男人就是允書的爸爸。允書在10歲時失去母親後患上了自閉症,後來因為父親的再婚,允書和河娜成為法律上的兄妹關系。允書按著十年前因病而去世的母親的遺言,一下雪就想到母親回來,因此有了赤腳跑進大雪中的習慣。河娜感覺到允書內心的傷痛後,逐漸接近他。終於讓他打開緊閉著的心門,並讓他的愛情蘇醒。
河娜的母親為了能讓溫泉浴場的經營起死回生,跟允書的父親一起旅遊考察的時候,發生意外事故而雙雙去世,只留下允書和河娜一對兄妹。
和媽媽來河娜的家一起生活的真彌既漂亮又聰明伶俐,但卻嫉妒人們對河娜的寵愛,她為了嫁給有錢人而拚命的努力。她認識了經營酒店的財閥2世龍,可是龍卻愛著河娜,還無時無刻地照顧她。當她知道允書也愛著河娜時,真彌不想看到他們之間的愛情持續,因此隱瞞了河娜父母去世的事實。她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黑社會頭目的女人。
允書為了河娜也成為黑社會的成員,為了她開始賺錢,也開始殺人。他成為黑社會的成員後,隱藏自己的身份,保護自己的妹妹。雖然允書跟河娜是兄妹關系,但是他們卻墜入了愛河。河娜雖然愛上了自己的哥哥允書,但他們卻分手,後來再次見面之後,河娜發生交通事故,失去眼睛。允書為了失明的河娜,選擇了死亡,把眼球捐贈給河娜,他為愛情的獻身使他們永遠結合在一起。
【人物簡介】:
李莞飾演允書(20—22歲,韓國人)
後來把他叫「雪」。一下雪就出現的男人由樹。在10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因有病而去世了。棉白的大雪從天而降的時候,媽媽說,下雪就像是媽媽來了,然後給年幼的允書在脖子上掛上象徵復活的十字架項鏈,就離開了人世。雪只能到冬天才能下,所以他一直盼望著冬天的來臨。就那樣過去了10年的歲月……終於,允書拒絕一切,把自己關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他逐漸忘記了說話,也忘記了人,同時忘記了怎麼去愛。到日本出差頻繁的爸爸,有一天帶著允書來到日本。是因為他娶了在鄉下經營小小溫泉浴場的河娜的媽媽。在飛機上,爸爸跟他說他會有新的媽媽,還有妹妹……
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們接觸,允書更加孤獨起來。可是那地方有雪,還有河娜。河娜用不熟練的韓國語不斷地跟允書說話。她把緊緊關著的允書的嘴打開,並讓他微笑,終於讓他打開緊閉的心門。允書在河娜身上發現了久違的只有對媽媽才有的愛。他因此打開自己緊閉的內心,很久以來一直關閉的愛情的感性蘇醒了。允書要成為只為河娜活著的一棵樹。想成為不是一到春天就溶化的雪,而是永遠在河娜身邊保護她的一棵樹;想成為能陪同她一起到天國的天國之樹。可是因為父母,他們的愛情卻成為悲劇的開始。
朴信惠飾演河娜(18-20歲,日本人)
一直盼望著下雪。等待著哥哥。永遠……
她的父親是在日僑胞,母親是日本人。母親經營著代代傳下的家業,一個小小的溫泉浴場。在河娜小的時候,一個下雪的天,父親因事故去世。她很愛死去的父親曾留下氣息的這片地方。河娜好像是一個為了告訴春天的來臨而突破寒冷盛開的木蓮般的女人。在陽光明媚的白天比漆黑的晚上更明朗地閃耀的女人。有一天母親小心翼翼地提起自己要結婚的事,結婚的對象是經常出入溫泉浴場的韓國男人。河娜為了媽媽的幸福祝福他們。新的爸爸來了,新的哥哥也跟著來了。不會說話、也不笑的哥哥允書……河娜感覺到他內心的傷痛,因此努力要接近他……河娜一個一個詞地查字典,結結巴巴地開始學韓語。河娜愛上了哥哥允書,但這份愛是實現不了的、法律上禁止的兄妹之間的愛情。雖然河娜對這份感情感到驚慌而要努力剋制自己的感情,但是對於十九歲剛要踏入成人門檻的河娜來說,如何以冷靜的判斷控制好愛情和親情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河娜的心中已經只有允書哥哥一個。雖然河娜要放棄一切跟允書哥哥在一起,但允書哥哥卻開始疏遠河娜。河娜很了解允書哥哥的內心,所以一直不放棄允書哥哥,但悲劇的命運不允許他們之間的愛情。
淺見麗奈飾演真彌(19-21歲,在日僑胞第二代)
雖然她比河娜大一歲,但上學上得晚了一年,所以她跟河娜一樣高中3年級。會聽懂韓語但說話卻用日語。無能的爸爸和離婚的媽媽因為生活困難,因此帶著真彌來到河娜媽媽的家一起住。因為她貪心的性格而在她的內心充滿了妒嫉和自卑感,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為了勝過河娜,她很認真地學習。但是無論她比河娜學習好還是比河娜長得漂亮,一直受到人們寵愛的人卻總是河娜。她喜歡上了東京的酒店財閥2世龍,但他卻選擇了河娜。其實她喜歡上東京的財閥龍也並不是出於真心的愛他,而是因為她對大都市的僮憬。不久的將來,她希望有一天離開鄉下飛到東京,過上富裕的生活。她夢寐以求的東京生活不是夢。她為了錢不得不成為黑社會組織頭目的女人。在他的幫助下接受了俱樂部的經營、過著富裕生活的時候,真彌跟河娜重逢。雖然突然消失但卻一直在河娜身邊的允書也在俱樂部里和她再次見面。允書不再是從前真彌認識的有自閉症的病人了。一向愛著河娜的龍、還有同樣愛著河娜的允書。雖然很華麗但過著孤獨生活的真彌,再次對河娜產生了強烈的嫉妒心。因此,她雖然知道河娜父母去世的事實但卻不告訴河娜,因為她不想看到他們之間的愛情持續。還有更重要的是,因為真彌也不知什麼時候起已經愛上了允書……
內田旭飾演藤原龍(20-22歲,日本人)
擁有東京最好的酒店的財閥2世。
他是大學生,在東京上一流的大學。俊秀的外貌、超強的能力、富有、具備優秀的柔道實力,多情善感的性格……女人們喜歡的條件全都具備的完美無缺的公子哥。但惟一的「不足之處」是,就是自己喜歡的女人卻愛著別的男人。因為父親的事業,他在河娜所在的溫泉地區上了一個月的高中學校,從上學開始喜歡上了河娜,但河娜終於選擇了自己法律關繫上的哥哥允書。他通過真彌知道這個事實後受到打擊,但卻一直不放棄河娜。雖然他很想幫助因為遇到困難而開始在東京生活的河娜,但河娜卻頑強地拒絕他的好意,可是他還是一直默默地照顧、幫助河娜。
他快要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上經營授課需要實習,提前以實習職員的身份在酒店企劃室工作時,給在酒店裡工作的河娜不少幫助,他逐漸又慢慢執著地接近她。可是,允書出現在他們面前後,他再次感受到挫折。雖然他知道河娜愛的不是自己,但卻受允書的拜託而接受河娜。因為他深愛著河娜……雖然他跟河娜訂婚,但終於河娜還是回到允書身邊。他因為河娜受到不少傷害和痛苦,但他仍然還是一個只愛河娜的純情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