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老師培養30個學生勵志的電影
擴展閱讀
印度最毒女人心電影 2025-09-09 23:48:03

印度老師培養30個學生勵志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9-08 20:17:13

Ⅰ 印度喜劇片《嗝嗝老師》,捕捉生活最動人畫面,感動是最低限嗎

一直對印度喜劇電影充滿好感,這一部《嗝嗝老師》也不例外,不用看都知道會是什麼套路,但依舊打動人心,一個生理上有缺陷的老師,一群社會底層的青少年,感動無疑是最低限,也不要苛責故事的理想主義勵志和套路化的情節。一是事物沒有完美的,二是沒有了這些,影片也不大可能有趣好看,也不大可能讓你感動。最後的結尾是點睛之筆,讓觀眾的注意力從勵志回到了教育的主題,也同樣是對主人公的升華。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讓知識回歸生活並賦予趣味,受人學識也受人道德,這是影片通過一位嗝嗝老師喚醒了久違了的對老師基本責任的呼喚,影片通過f班的逆襲大膽的顛覆了這樣的階級堡壘,好像一面清澈的鏡子反射教育的問題拷問教師的職責,只是電影里帶給人希望,現實中卻寸步難行。回歸教育的初心,在唯利是圖的當代已是妄想。你是怎麼看待這部電影的呢?

Ⅱ 從《嗝嗝老師》看印度翻拍的成功之處

        10月12日首映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又被稱作印度版《叫我第一名》,講述的都是患有圖雷特氏綜合症的主角,因為小時候一次受到校長鼓勵的經歷而勵志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雖然經受了很多的挫折和苦難,最終完成了夢想的故事。

        然而,《嗝嗝老師》又不同於普通的翻拍電影,很多看過原版電影的人都說它是一部:閉著眼都能想到結局,卻依然感人至深的電影。究其原因,無非是該影片可以做到 貼合本土文化,摒棄水土不服。

        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物的心理活動、經歷總會有所不同。比較這兩部電影《叫我第一名》的背景是在美國,其社會文化更加開放包容,而人與人之間也更加平等尊重。《嗝嗝老師》的背景則是在印度,民風更加保守,對患病女主角的歧視也更加明顯。背景的不同,最終造成了兩部影片從頭到尾,看似相同實則迥異的劇情設計。

        主角性格設定有所差異。

        《叫我第一名》的主角設定為男性,是一個有夢想卻並不十分自信的人。在電影中,他的母親、兄弟、女朋友、同事甚至球場碰到的人都對主角釋以善意。主角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中成長,雖有挫折,但是在成功找到工作後的經歷還是較為順遂的。

        《嗝嗝老師》的主角設定變為了女性,我們在電影中可以看出,其主角的性格表現的更加自信與堅定。在面試工作的時候,她甚至會因為面試官的質疑而反擊。

        篇幅設定不同。

        在《叫我第一名》中,導演用了近一半的時間來講述主角找工作的艱辛。期間,小時候因為不能確診,而被父母、老師誤解更是給了不少的鏡頭。

        而在《嗝嗝老師》中,從主角的背景介紹到主角被錄用成為一名老師卻只用了四分之一的時間,也省去了被誤診這一細節。誠然,在印度這樣一個相對保守的社會環境下,患病得到的更多的是歧視,而不是同情與善意。

        在二者找到工作時的情節設定也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是遇到了善良的人,後者則更多的是遇到了「學校迫不得已「」這個機會。

        相似而又有驚喜的劇情,實則代表著電影所設定的不同主題。

        《叫我第一名》的主題更多的是個人的自我成長。從不甚自信變得自信,個人的努力和開放的社會文化環境相輔相成,在追求夢想的旅途中雖有挫折,卻總是能遇到善意,更多的是讓我們相信人性的美好。—— 世上多為良善之人 。

        《嗝嗝老師》的主題則不僅僅是自我努力,自我成長,後面大篇幅的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場景,更多的是抨擊著 印度教育的弊端與缺陷 。就如同另外一部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教育對於貧民、特殊人群的歧視,是印度目前存在的一大問題。

          俗語有雲「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一部作品好看與否,最重要的在於走心。如果完全不顧及自身的情況,照搬照抄,也不過是用本國的演員重演一遍別人的劇情,最終也只能淪為滑稽的四不像。

        原版電影與自身文化的融合是《嗝嗝老師》成功的本質。相似的大綱、迥異的細節,讓你忍不住看下去正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雖有相同的故事軀殼,卻能訴說不同的文化內涵,翻拍的成功之處便在於此。

Ⅲ 印度勵志電影有哪些

三傻大鬧寶萊塢。

本片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編而成。法蘭(馬德哈萬 R Madhavan 飾)、拉杜(沙曼·喬希 Sharman Joshi 飾)與蘭喬(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波曼·伊拉尼 Boman Irani 飾),質疑他的教學方法。他不僅鼓動法蘭與拉杜去勇敢追尋理想,還勸說校長的二女兒碧雅(卡琳娜·卡普 Kareena Kapoor 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未婚夫。蘭喬的特立獨行引起了模範學生「消音器」(奧米·維嘉 Omi Vaidya 飾)的不滿,他約定十年後再與蘭喬一決高下,看哪種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Ⅳ 印度最牛輔導老師原型

阿南德·庫馬爾。電影《超級30》由印度著名導演、碰雹製片人維卡斯·巴爾執導,原型是印度比哈爾邦的教育家、數學家阿南德·庫梁吵冊馬爾。他創辦了名為Super30的免費輔導項目,每年挑選30名有天賦的貧困家庭學生,橡宏為其輔導IIT入學考試,在過去的16年裡,480名學生中的422名最終被IIT錄取。

Ⅳ 一部印度電影,講一個有委什麼症的女老師帶領一班差生走上正途的。

嗝嗝老師

《嗝嗝老師》是由印度YRF電影公司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校園勵誌喜劇電影,由西達夫·馬賀拉執導,拉妮·瑪克赫吉領銜主演,內拉吉·卡比、薩欽、蘇普麗雅·皮爾加卡爾、羅特·薩拉夫等聯袂出演。

該片講述了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女老師奈娜·瑪瑟帶領全校墊底的9F班學生逆風翻盤的勵志故事。該片於2018年10月12在中國內地上映。

Ⅵ 隔隔老師經典話(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帶來的啟示)

原創: 大嵐子 山嵐教育

這兩天「包場」圍觀了一部口碑不錯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劇情還是熟悉的配方,但溫情的畫面、舒緩的節奏、激揚的力量,卻給山嵐教育團隊帶來別樣的溫情和深情的感動。

文 | 大嵐子

本片講述一位患有圖雷特綜合症(面部神經間歇性抽搐,經常不受控制的發出奇怪的嗝聲)的女主人公奈娜從小因為自己的病,經常被別人視為怪物,屢次應聘教師屢次失敗,但依舊不變成為一名老師的初心。

好不容易收到母校聘書,但卻接手了全校最叛逆,成績最差的9F班。為了讓學生們擺脫成績墊底的困境,奈娜老師帶領孩子們上演一場幽默與溫情同在的校園青春勵志故事。

1

欣賞的力量,發現的眼睛

——「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其友好相處是每個人的功課。

影片的開場奈娜面試時不停地打嗝,坦然的說經過這么多年,自己已經可以和「它」相處的很好。語境即心境,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同理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所以之前七個班主任都無法接受的9F班的「壞孩子」的時候,奈娜才能說出那句:「他們不是壞,他們只是淘氣而已。」

我們每一個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一個相對比較明顯的,對孩子的寬容和欣賞的時間節點。

在孩子上幼兒園、小學之前我們對小朋友都是很寬容的,他們的一舉一動在給你帶來驚喜的同時,經常也會帶給你驚訝。可這時候的我們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因為這就是小朋友的成長節奏。

在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你會發現從前的想法變了,對孩子不再那麼寬容了,這時候來自社會,來自同學,來自家長們的眼光,甚至攀比之心,這樣的一些壓力就隨之而來。

當老師跟與家長溝通是說到孩子某一學科成績不是很理想時,你會很著急,迫切希望孩子的每一個學科都很棒。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對待孩子就變得非常非常嚴格,這個嚴格的背面不僅僅是社會的各種壓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對自己的不完美沒有完全接受。

當孩子不在只有你們的小屋裡生活,而是要面對社會的復雜,競爭的環境,這是的我們就會不自覺拒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也不再那麼寬容了。

如果我們可以像影片中奈娜老師那樣,能接受並且和自己的不完美相處融洽,就會理解9F班的這群學生其實不是壞,只是淘氣而已。這種感覺會讓一切就變得不一樣。

人都不是完美的,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帶著發現的眼睛,和自己的不完美相處是我們每一個人一輩子的功課。

2

發現的力量,你就是奇跡

——培養正確的榮辱觀

每每看到一個社會新聞或是令人感慨的影片時,總有一個詞彈進我們的對話框——「三觀」。

三觀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我們在對世界有了更多了解,對事件有了更多認知,對人生有了更多閱歷和思考,然後慢慢形成的。

但是在學校里我們更容易培養的就是榮辱觀,知道什麼是光榮,什麼是褒獎,什麼是被尊重,什麼是恥辱。

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每次考試,兩張試卷,一張選擇填空題,一張解答大題,當答完這兩張卷子的時候,放下筆,靠在椅背,看到那個考場的同學還在奮筆疾書的解答著第一張試卷時,心中那種自豪感,成就感就會油然而生。

很多孩子在拿到運動比賽的獎狀,獎品時,都會有很光榮的感覺,接受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祝賀。

這種感覺有多重要呢?當我們離開校園,進入社會,沒有了考試,比賽,可是曾經給你帶來的自信,光榮的感覺會像一支火苗在你的內心深處一直燃燒著,激勵著自己。

在學校這個集體環境中,或者是家庭這種個體環境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可以去引導孩子,讓他們了解什麼是光榮。

英語里有一句話 「you get what you measure」,你衡量什麼你就得到什麼。

如果你衡量成績的標準是獎項,那就只是教書,教知識。慢慢的孩子就會覺得分數高就是光榮的,他們會像影片中的那個9A班的男孩,單純的追求分數不管用什麼手段來達到目的,保住他手裡的那個級長徽章,走向一種學習的極端。

但如果你褒獎的是一種品格,會讓孩子們認為堅持不懈是一種光榮,讓他認為自律,誠信是一種光榮。這就是在育人。

教育不只僅注重教書,育人,更在孩子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學會用發現的眼睛,挖掘孩子內在的閃光點,引導他們在內心深處培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3

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沒有優劣,只有差異」

9A班和9F班之間差的是BCDE這些字母嗎?9A班學生和9F班學生之間差的是成績,和參加學術競賽能力嗎?影片的最後F班的同學在比賽中舉起了獎杯,給出了我們答案。

孩子和孩子之間本沒有優劣,只存在差異。

之前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的張弟校長接受山嵐采訪時說:「在學校你會發現有許多孩子,他們的成績不一樣,有好有壞,但是他們離開學校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很自信。這是因為在學校里邊,我們會因為不同而去找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的亮點,然後我們將這個亮點放大,讓更多的學生看到。這樣培養出來的自信心是可以伴隨他們一生的。」

現在的教育環境,由於師資的不足,在對待孩子方面普遍都是「一刀切」模式。一個班級35個學生,講著一樣的知識,留著一樣的作業,考著相同的題目。

就好比幾個人比賽跑步,有的天生跑得快,有的不能跑,把這些人都放在同一起跑線一定是層次差別明顯,失去比賽的意義了。

「教育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 前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林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到:「正因為人和人的不同,我們才要用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的孩子。"

4

希望的力量,未來為你而來

——當下不重要,朝著正確方向持續努力的過程更重要。

在美國有一位校長他當時做了一個改進,原來學生成績是分為A B C F四個等級,F的意思就是failed,失敗,不及格,後來這位校長把學生的成績改成A B C NY,NY的意思not yet,還未達成,還需努力。

這兩種思維模式在教育里叫固定思維模式和成長思維模式。

固定模式的理解就是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是什麼樣的了,不會再改變了。就像那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而成長模式,就是現在什麼樣不重要,每個人都是可以成長改變的,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很重要。

為什麼嗝嗝老師要領9F班的學生們在屋頂放飛他們寫下的那些讓他們厭恨,恐懼的事情?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寫出來,放下去。

即使生活在貧民窟不重要,調皮搗蛋也不重要,成績不好也不重要,要知道你們的來是有成長性的,眼前的這些磨難會幫助你們飛翔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水彩紙上畫水彩,畫布上畫油畫,國畫用宣紙,速寫用毛邊紙,素描用素描紙,單單畫幅畫,用紙就有這么多分類,更何況是教育孩子。通過教育和受教育,讓我們變得更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Ⅶ 推薦幾部適合年輕人看的勵志電影

1、《叫我第一名》

該片講述的主角供應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使他的生活倍受折磨,但是他始終樂觀向上,默默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出色的老師,同時也找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

生活從不會因你身患疾病或殘疾而善待你,而是生活善待的永遠都是不會放棄,不會認輸的人,所以我們所遭受的難苦難和嘲笑,最終都會在我們不斷前進角腳步中成為我們的動力,讓我們更加堅定勇敢的邁出每一步,沒有人的成長之路是一帆風順的,這條路的好壞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誰說困難就一定是給人帶來痛苦的,他也會給予我們跟生活對抗的勇氣,所以啊,每個人都有缺陷和生活的不易,請你做個善良的人,保持包容的對待身邊的人也是權利,愛的愛的一種方式呢!

主角是幸運的,有自我覺醒,有愛的奶奶,有路遇的溫暖,有相知伯樂,這個世界上太多有太多的陰影,所以要有裂縫,讓陽光照進來,不是一個性別對那另一個性別的壓迫,不是利己主義的高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知覺,假如不能改變世界,別忘了我們可以不被世界改變

Ⅷ 《嗝嗝老師》真的「零差評」它在印度片中屬於什麼水平

《嗝嗝老師》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它在印度片中屬於比較高水準的作品。

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具體評析:

一位天生患有生理缺陷的老師帶領一群差生的逆襲,《嗝嗝老師》藉此熬出的一碗印度雞湯雖然稍顯老套,但電影以喜劇手法對印度教育的聚焦,在那「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的信條中,其既有著感人肺腑的共鳴,也對現代教育體質所存的問題作出了深刻的反思。

不單是印度,就拿我們自己來說也有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的俗語,對階級的偏見其實無處不在,正因如此《嗝嗝老師》雖然帶有著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但這樣的電影仍舊能帶來足夠的感動,願所有學子的求學之路上都能遇到一位如奈娜這樣的老師。文/夢里詩書

Ⅸ 印度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經典勵志片

  1. 廁所英雄


    印度最近真的是占據了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席之地,拍出了許多勵志的電影,而這部電影里阿米爾可汗成為了一個嚴厲的父親角色,為了女兒的成長默默地付出了許多。親情無疑是我們生命中最最珍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