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愛與誠的電影簡評
如果阿俊沒有出現,阿龍和阿一也許永遠就會馳騁於這個江湖。 但是,為著這個叫做弟弟的陌生人,阿龍還是付出了所有……
影片的節奏比較快,很多事情好象就是在一剎那間發生了,電光火石一般。
阿俊和阿龍初次見面的情景很有意思: 阿一下樓攔住阿俊,另外一個人也在二樓樓梯邊的椅子上坐了下來。待阿一側身讓阿俊上樓之前,那個人又起身離開了。整個過程另外一個人都是一個模糊的白色身影。不難猜到那個就是阿龍。等到阿一上樓去後,一桌子人在吃飯,阿龍卻不見了。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就上演了個「時鍾殺人」的事件,讓人覺得阿龍和阿一是一對絕妙的好拍擋,事實證明的確是。但是我覺得是一對比較愚蠢的拍擋。兩個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為著對方犧牲而在所不惜。一旦行動起來都是那麼的雷厲風行,好象大家都不用思考的,只要action就行了。顯得兩位主角有點有勇無謀。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
不過,也許江湖的事,只能用江湖的方式來解決。大家如果想得太多,就文氣了。
阿俊這個角色,其實就是這類電影中最惹人嫌的角色。年輕叛逆,釀下大禍。陳曉東的演出還過得去,看的時候是一路嫌棄鄙視到底。(笑)反觀吳佩慈演的阿Jess可愛得許多。
阿雪好整以暇,施施然的出場,讓人眼前一亮。阿龍察覺有殺手的時候,笑著對阿雪說,我們跳個舞吧,我不是很會跳。摟住阿雪的肩膀,在她耳邊悄悄說出殺手的位置。在轉身的時候,兩人同時開槍。解決完殺手後,才問:找你的還是找我的?沒有多少言語的交流,彼此之間默契十足。
很羨慕他們這種肝膽相照的感情。阿一為了救Jess隻身闖敵窟,Jess是救出來了,他自己卻被阿海打得渾身槍眼。我一直在想,值得不值得?值得不值得?阿一應該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為了阿龍,什麼都值得。
第二天就是泰國的潑水節,阿雪一直在照顧裹滿了綳帶,戴著氧氣罩的阿一,給他臉上塗著一種代表著祝福的白泥。
阿俊和Jess在阿龍的安排下坐船回香港。阿龍看著窗外他們離去的背影。
這是一種血濃於水的感情吧,覺得阿龍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所以才會在明知道讓阿俊他們離開自己會招來橫禍卻也義無返顧。
阿雪盛裝打扮後告訴阿龍她要出去一會。
等到阿龍察覺到不對勁,想找回阿雪的時候.金爺派出的殺手卻來了。
不願意寫一些場面,因為太殘忍。
阿一將項鏈上的那顆子彈送入了自己的胸膛,引爆了氧氣瓶,炸掉了自己和剩餘的殺手。阿龍的淚隱忍難下,他要去找到阿雪。
街上到處是人,大家都歡笑著往對方的身上潑水。阿海正在街頭狂歡,一把尖刀刺透了油傘,刺穿了他的腹部。傘緩緩地落下,露出傘下美麗的面容。阿海只能倉皇落跑,阿雪象復仇女神一樣地在穿過人群跟著他。
阿龍終於看到了阿雪,他叫她的名字。阿雪轉過頭來也看見了他。
「遙望半生至死不遇 」
兩個人就那樣遠遠的望著。那一瞬間,她竟然露出那麼悲傷的表情,那麼悲傷。我忽然明白了些什麼。
一雙血手撫上阿雪的臉頰,槍聲響起。
阿龍緊緊抱著痛苦的阿雪,歌聲響起:
「寂寞到枯死也一起有沒有用處 伴著你身影看風景也未算獨處
狹窄房間中令臉龐擠擁
留下罅隙至死不遇
用一百個期望
換一百個失望
或者你我情願
來來回回遊盪
如從來末渴望曇花怒放
若無其事相遇過無聲地愛
若無其事感動過無色地愛
石頭沉入深海仍然能負載
不要讓煙灰跌下來
捏著你雙手再出走有沒有用處
伴著你相戀再失戀有沒有害處
兩個人一起浪漫無氣味
沈默共處至死不渝*
留下罅隙至死不渝
遙望半生至死不遇 」
阿龍緊緊的擁抱也無法減輕阿雪分毫的痛苦,終於親手結束了阿雪的生命。冷風中抱著死去的阿雪悲痛萬分。
「兩個人一起浪漫無氣味
沈默共處至死不渝」
直到阿雪的那個眼神,我才覺察到他們是一對戀人。不動聲色地相愛。
將阿雪埋葬在那張明信片里所照的地方。阿龍曾幾次拿出明信片看,也許那就是他嚮往的地方,寧靜又美麗。
最終阿龍和阿俊報了仇。
阿俊回到台灣和Jess一起,他給阿龍的信中寫到:」我現在才覺得,能和喜歡的人一起,是最幸福的。「 對於失去了朋友,心愛的人的阿龍,這句話讓我心酸.阿龍離開了黑道,過起了流浪的生活。 終究是一個殘忍的故事,愛與誠,無法留住的人.
電影總體來說是一部好電影,畫面干凈悅目,故事情節緊湊。而片中幾位演員的演出都很出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Ⅱ 誰知道電影《再見在也不見》究竟演了什麼
《再見,在也不見》是由三位青年導演共同完成,《心迷宮》(原名《殯棺》)導演忻鈺坤執導了第一個單元《背影》,在中國廣西完成;第二段《湖畔》由新加坡導演陳世傑在中國台灣和新加坡完成;最後一段《再見》則是泰國導演西瓦羅孔薩庫在曼谷完成。有趣的是,三段劇情分別對應「親情」、「友情」和「愛情」,主人公都由陳柏霖扮演,角色和故事之間並無關聯,相同的是對人性的剖析,雖出自三地導演之手,影像基調卻難得保持統一,淡淡的離愁別緒貫穿始終。
第一:《背影》:父子情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寫的是父親,這段影片則用這個片名來講與父親的「再見」。因為躲債而拋妻棄子的父親,如今身在他鄉垂垂老矣,因為出差意外遇見父親的陳柏霖,心情復雜,他跟蹤父親的腳步和背影,窺探他新的家庭和生活,怨在心中,心底仍割捨不下那份親情。
忻鈺坤的敘事功力經過《心迷宮》之後,越發穩健,畫面的陰暗冰冷,和父子間的對手戲,從跟蹤到飯館對談,雖彼此試探,卻慢慢揭開了溫暖慈愛的一面,非常細膩動人。這也是全片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尤其是老戲骨秦沛扮演的父親一角,表演已入化境,無需用力,淡然之間,便塑造出一位心懷愧疚、充滿自責的父親,「回去能幹嘛?他們都不認識我了……」,陳柏霖不告而別,在陰暗的小巷裡痛打了不懂孝順、同父異母的兄弟,是對父親離家出走的怨恨發泄,父愛在時不懂珍惜,分離了,就只能望著對方背影漸行漸遠。
這一段的「再見」,雖有怨恨,但依然有愛,因為,始終是血濃於水的親情。
第二、《湖畔》:「兄弟」基情
這個故事最具意象,說是「兄弟情」,其實應該是一段青澀懵懂的「同志情」,只不過「友情之上、戀人未滿」。雙線並行的敘事手法,現實與過去交叉呈現。水波微瀾的野湖、難以言說的心事,一段隱秘的往事、兩個曖昧的少年,這一切都止於父親的溺亡。成年結婚生子的陳柏霖,收到來自新加坡的掛號信,開啟了這段塵封已久的「兄弟情」,遠赴他鄉為被判死刑的楊佑寧送行。過去和現在的對比,相隔二十年的「死亡」,舉重若輕。
「同志情」一向是台灣電影最擅長表達的題材,因此,雖然導演來自新加皮,卻最有台灣電影的風格,對白和配樂極為克制,只依靠畫面和演員的互動來推進,兩位少年演員的表現尤其驚艷,眼神之間的默契,遊走於友情和愛情的邊緣,甚至有些搶去成年後陳柏霖和楊佑寧的風頭。
這一段的「再見」,是成年後的痛,是對年少輕狂的釋懷,是面對的死亡的超然和放下。
第三、《再見》:忘年情
來自上海的年輕教授陳柏霖,遠赴泰國曼谷講學,遇到了十二年前的「舊愛」——僑居泰國的老師蔣雯麗。這個故事最具時代感,貼近現實生活,片中有一段戲,陳柏霖演講時談到了時下流行的電子社交工具,無論FACEBOOK還是微信,看似有上千個好友,真正在乎你的也許只不過只是其中的五個人而已,科技的進步,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反而變得日漸疏離。有意思的是,陳柏霖初到泰國,意外撥動了一位泰國女生的心弦,一如當年學子時代的他,對老師的那段情愫,若即若離,是為呼應。而最後的酒店一夜,相擁激吻,是十二年前的舊情復燃,卻也是無奈的告別,一個事業有成,一個已為人母,終究掙不脫倫理道德的束縛。
蔣雯麗的表演老道,無論神態還是肢體語言都非常精準自然,讓我想到了《山河故人》里的張艾嘉,這種「忘年情」,真的需要好的對手,才能避免尷尬。而那個泰國女演員,純凈的眼神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這一段的「再見」,是時過境遷,是再見時對美好青春的懷念,和再續前情之後的落寞。
總結:雖然是三個迥然不同的故事,卻因為一個「情」字而緊密關聯在一起,情感的延續也沒有脫節,不過相對第三段的平鋪直敘,前兩段更能打動人心,而陳柏霖雖然扮演的是三個不同的角色,卻予人感覺是同一個人,尤其是大段大段的內心戲,表演難度可謂不小,看得出,他也在用這部戲證明自己不再是「小鮮肉」,而是能夠勝任復雜多變的角色,說實話,他的表現雖然有略為生硬的地方,總體還是非常不錯,值得肯定。
Ⅲ 一仆二主中的娟奶奶扮演者
高放,女 1939年出生,河北省順平縣人,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電影人、畫家、作家,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書畫藝術交流中心畫家,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炎黃女子詩書畫家聯誼中心理事;曾拍攝故事影片及電視劇一百餘部,主要作品有《舞台姐妹槐散讓》、《山村姐妹》、《六盤山》、《鍾聲》等;出版的書畫作品有《高放畫集》《高放畫選》《美麗人生》《高放丹青墨趣》,文學作品數十萬字,文學作品有劇本《草魂》童話《紅泥蒼蠅的夢》《花朵的眼淚》等。
電影人
表演藝術成為終身的追求,高放是電影人,是表演藝術家;在1959年本來報考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的高放竟然無意插柳般的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63年在她尚未畢業的時候,就被著名導演謝晉挑選到上海天馬電影製片廠拍攝故事影片《舞台姐妹》扮演當年在上海以報社記者為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江波,這是影片中引導越劇名伶竺春花,走向革命的關鍵人物,謝晉導演曾為挑選這個角色頗費一番周折,最終滿意地選中高放。在上海她先後拍攝完成《舞台姐妹》和《年輕的一代》兩部故事片,歷時一年半才回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正式上班。
從藝五十年來,高放老師共計拍攝一百餘部影視作品,至今年逾古稀的她,依然神采飛揚地工作在影視製作的第一線。
畫家
筆墨丹青是終生難以割捨的愛,她自幼酷愛筆墨丹青,曾先後師從著名畫家王延齡,溫瑛,和芝圃,於默聞 關陽,專攻中國寫意花鳥畫和山水魚並多次幸運婁師白大師的指教,受益頗深。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展覽並獲獎。先後兩次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書畫展。為迎奧運,又在北京舉辦個人書畫展、及中國當代藝術民家系列書畫展《美麗人生》。曾在日本、韓國、泰國、伊鉛局朗、朝鮮、澳門、北京等地參展,有些作品被美、德、法、日、朝、俄、澳大利亞、泰、伊朗及港澳台等地的有人珍藏和國家博物館收藏。從來1999年之後至今,先後並深受觀眾及專家好評。出版《高放畫集》《高放畫選》《美麗人生》《高放丹青墨趣》。
作家
從爬格子中體會到另一種人生樂趣,她多年來很注重文字修養,博覽群書。寫過文學作品達數十刀字,被專家著文稱道。有:劇本《草魂》小說《漫出小屋的聲音》《山道上》童話《紅泥蒼蠅的夢》《花朵的眼淚》掘大散文《拍攝札記》;雜文《漫話舌頭》詩歌《湘江漁火》等等。
電影
高放出演電影以及所扮演角色
《舞台姐妹》高放扮演地下工作者 記者江波
《山村姐妹》扮演女主角祁金雁
《六盤山》扮演女主角桂花[5]
《鍾聲》扮演女主角總工程師童貞
《犬王》扮演革命的母親
《大河奔流》扮演鳳英
《北京小妞》扮演媽媽
《馬可·波羅》扮演南宋皇後
《虹》扮演媽媽
《排球之花》扮演醫生
《美麗的頭發》扮演退休教師
《四喜臨門》扮演媽媽
《幸福密碼》扮演退休教師
《望春風》扮演李母
《駱駝祥子》扮演高媽
《黃土坡的婆姨們》扮演技術員
《女人也是人》扮演縣長
《圍剿》扮演奶奶
《夕陽無限好》扮演女主角
《不能沒有愛》扮演母親
《毛澤東去安源》扮演毛澤東的岳母
《命運喜歡惡作劇》扮演袁主任
《反擊》扮演主角
《牛角石》扮演農民李大嫂
《烏魯木齊的天空》扮演女主角的老年
《藍色妖姬》扮演反派一號人物
《年輕的一代》扮演大學生周婕
《懷德與海梅》扮演女主角海梅
《晚霞也美麗》扮演老年模特隊長
《老幹部局長》扮演局長夫人
電視劇:
高放出演電視劇以及所扮演角色
《愛的多米諾》扮演 奶奶
《冤家宜解》扮演女主角素珍
《情暖人間》扮演女主角李淑英
《重案六組》扮演警官的母親
《我的糟糠之妻》高放 飾 又芳
《風韻》扮演女主角鄭秀英
《表妹吉祥》扮演七巧
《夢斷天國》扮演書畫才女婉貞
《大明宮詞》扮演太平公主的婆婆
《人間四月天》扮演徐志摩的岳母
《風雨人生》扮演郝局長
《婚變》扮演母親
《春秋淹城》扮演皇太後
《審判沒有延期》扮演女主角法官白冰
《楚河漢界》扮演劉邦之母
《青春四十》扮演媽媽
《冰糖葫蘆》扮演局長夫人
《非常歲月》扮演鄧小平的母親夏伯根
《冒險家》扮演女主角玉瑾
《血濃淤水》高放飾徐媽媽
《小時工》扮演母親
《大廚》扮演母親
《天職》扮演母親
《愚公移山》扮演愚公的媽媽
《哎喲媽媽》扮演奶奶
《守望正義》扮演教授謝梅
《霧里看花》扮演古董收藏家
《女人有約》扮演奶奶
《忠魂》扮演反派一號人物
《皇太子秘史》扮演皇太子的如娘
電視劇《血濃於水》高放飾徐媽媽[6]
《戲說乾隆》扮演陳懷秀之母
《窮爸爸富爸爸》扮演窮爸爸的岳母
《四世同堂》扮演反侵華戰爭的日本媽媽
《日出》扮演大太太
《超級守門員》扮演女主角總工程師
《原來如此》導演:高放
《英雄志氣》扮演女主角李莎
《火漫銀灘》扮演母親
《在壞c圈內》扮演母親
《丈夫的白皮書》扮演母親
《特行警察》扮演局長夫人
《皇冠上的明珠》扮演母親
《牛子厚與富連城》扮演母親
《顧東家的幸福生活》扮演奶奶
《娜日沙和她的母親》扮演中央首長郝建秀
《草魂》導演\編劇:高放 並兼扮演角色
《上海奔流》扮演白塵的母親
《七色雨雲》扮演母親
《軍吻》扮演母親
《蘇雅的故鄉》飾班主人
《愛有123》飾媽媽
《小龍和小百合》扮演母親
《秋來夢醒時》 飾扮演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