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809觀影記錄||印度電影《蘇丹》
在周末去影院看了近日上映的印度電影《蘇丹》(SULTAN),依舊是很勵志的影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印度青年蘇丹為了取得摔跤運動員阿米爾的芳心,刻苦磨練成為了摔跤名將,並名利雙收抱得美人歸。婚後,蘇丹在比賽場上戰無不勝,勝利逐漸使他驕傲自負,二人孩子的意外夭折成為壓斷蘇丹和阿米爾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婚姻的破裂使蘇丹心灰意冷,退出摔跤界。
機緣巧合,在搏擊俱樂部的資助和鼓勵下,為了完成創辦血庫的心願並挽回阿米爾的芳心,蘇丹站到了搏擊賽場上,靠著寧死不屈的意志終於笑到了比賽的最後。片尾彩蛋里,蘇丹和阿米爾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三人穿著摔跤運動服笑得那麼開心。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再到《蘇丹》,我居然在影院看了三部以上的印度電影,自己都覺得驚訝。我知道,這是因為我喜歡陪愛看印度電影的家人一起度過,自己也不知不覺中喜歡上那載歌載舞的歡樂氣氛,感受愛唱愛跳的民族文化。縱觀每一部劇,都是小人物的奮斗辛酸史,看完後感覺像打了雞血般充滿鬥志,但幾天後就將這股熱情拋到腦後。
電影是人生濃縮的精華,有開場,有謝幕,兩個小時講完人的一生。蘇丹因愛開啟人生新篇章,從一個無所事事的街頭青年成為舉世矚目的運動新星,其中的契機是阿米爾對他的詆毀和羞辱。失去了尊嚴的男子身體內的戰斗因子蘇醒了,他要挽回尊嚴,證明自己,在品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訓練後,蘇丹達成了心願。但故事並沒有結束。
不斷累積的勝利和人氣讓蘇丹開始驕傲,他贏得了勝利——獎牌冠軍,卻輸了人生——孩子夭折婚姻破裂,這雙重打擊讓蘇丹一蹶不振,放棄了摔跤競技場,但同時,另一個願望油然而生:在家鄉建立血庫。微薄的收入讓這個夢想的實現變得遙遙無期,直到搏擊俱樂部的少東家找到蘇丹。
在經過思考與掙扎後,蘇丹走進了搏擊俱樂部的舞台,這時他才發現搏擊與摔跤有著很大不同,加上自己在頹廢中走形的身材,蘇丹留下了淚水。在教練和朋友的鼓舞幫助下,蘇丹極速進步,抱著「寧可死在賽場上也不投降」的決心,最終贏得了比賽。在這個過程中,阿米爾也和蘇丹重歸於好,最後彼此擁抱歡慶勝利。
人生在世,有一件想要為之奮斗到生命盡頭的事情是多麼的幸運和美好,不論結果如何,自己內心的熱血沸騰和不顧一切在經歷過後回憶起來是彌足珍貴永存心間的,你有找到這樣的幸運和美好嗎?我有找到嗎?即使找到了,凡塵往事,世間喧囂,有多少人能靜下來心無旁騖地專注前行,只為自己內心的那份美好和看似渺茫的結果?
(後續更新中……)
⑵ 《摔跤吧爸爸》大家應該都知道,印度的摔跤真的很厲害嗎
之前有一部很火爆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觀眾朋友們認識到了印度的競技體育項目——摔跤。我覺得印度的摔跤還是很厲害的。在電影裡面體現出了一種朝氣蓬勃,熱血的奮斗精神,經過一些了解,我認為印度的摔跤項目需要運動員付出很多的心血。
摔跤作為印度的一個傳統體育項目,真實的印度摔跤是非常殘酷的。摔跤的時候是在泥土裡面摔,而且土裡面還會加入一些酥油。在比賽的時候,這些選手只穿一條褲子,然後身體會大面積的和地面接觸,不像我們中國的摔跤是一直站立的。摔跤也需要運動員堅持不懈的訓練,他們的訓練非常的辛苦,需要鍛煉自己的耐力、體力、心理承受能力各方面的素質。而且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僅僅憑成績來評價是否厲害。
⑶ 《蘇丹》電影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印度寶萊塢製作的電影《蘇丹》,特別精彩推薦大家去看看。
《蘇丹》和《摔跤吧。爸爸》同樣是講述印度式摔跤運動員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摔跤吧。爸爸》的主題是為了理想,為了改變命運去摔跤,而《蘇丹》的主人公是了愛情而去努力地摔跤。
「猴神大叔」薩爾曼.汗扮演的蘇丹.阿里.汗在一次集市上遇見了漂亮女神阿爾法,對她一見鍾情,並且發起猛烈的求愛攻勢,最終遭到拒絕。原因是,阿爾法是鎮上摔跤教練的女兒,阿爾法和父親的夢想是要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作為摔跤手的她也只願意嫁給摔跤手。
然後蘇丹就立志成為一名摔跤手,為愛去摔跤。在經過艱苦的訓練並且發揮出帶有「主角光環」的摔跤天賦,在地方邦摔跤賽上戰勝強敵奪得冠軍,由此,獲得女神阿爾法的尊重與愛慕,並且結為夫妻。
在帶著妻子的夢想與期待,蘇丹在奧運會上奪得了金牌,就在那一刻。蘇丹被勝利的歡呼沖昏了頭腦,變得自大傲慢。
隨後因為孩子的早逝對蘇丹的家庭造成重大打擊,妻子也離他而去,他為彌補自己的過錯,修補與妻子關系重新贏得她的尊重,重新走上摔跤擂台打贏生死戰,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摔跤運動是一項需要艱苦訓練的項目,蘇丹能夠吃下艱苦的訓練,都是源自對於阿爾法的愛。能夠讓蘇丹成為摔跤高手看似是「愛情的力量」,其實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意義的力量」。
蘇丹能夠一次又一次地忍受住艱苦的訓練,一次又一次地戰勝對手,原因在於他對摔跤賦予了「重大意義」,摔跤能夠為他贏得尊重,贏得愛情。
在遭遇重大家庭變故之後的蘇丹放棄了當一名摔跤手,並且發誓再也不接觸摔跤運動,開始消沉了起來身材走樣也無所謂。在他看來失去了阿爾法的愛,摔跤變得毫無意義了。
最終他想明白了,他從摔跤中獲得阿爾法的愛與尊重,也從摔跤中失敗失去一切。就應該從摔跤中拿回一切,就在他重新認識到當一名摔跤手對他的重大意義,蘇丹又經過魔鬼訓練回到擂台上去拼搏。
正如李笑來老師一直倡導的,想要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想辦法「堅持」,堅持只會讓你的大腦覺得痛苦並且抗拒去做。最好的辦法是對這件事情賦予意義,那麼你就會忍不住地去做成這件事,擋都擋不住。
《蘇丹》這部印度愛情電影還宣揚了要尊重女性的思想。我們對印度社會都有一種印象,在印度社會里女性的社會地位十分卑微,在「父權社會」的印度大量的女性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只能接受男人們對自己命運的安排,女人們一般都在家裡從事農活或者家務活,生活環境極差。
時不時印度還會傳出集體強奸案的丑聞。我曾經看過一篇令人十分震驚的報道,印度一名女生因為不服從家裡對於婚嫁的安排,與情人一起私奔,被家裡人發現之後她的哥哥和父親對這件事感到十分的羞恥,一起把這位女生殺害了。
在倡導自由婚戀思想的我們肯定是難以接受的,《蘇丹》這部電影就是希望讓這些悲劇不要在印度重演。主角蘇丹與阿爾法兩人就是一個自由愛情故事,蘇丹以身示範為了追求心儀的女生,願意作出各種改變,靠著自己的努力去獲得阿爾法的尊重,征服她的心。
電影里的小鎮也到處貼著一些要尊重女性的宣傳語,比如:把女孩都燒死了,誰來給你當兒媳婦?
電影中的阿爾法是一名從新德里畢業的大學生,她在認識蘇丹之前也是一直在為自己的理想,奪得一枚奧運金牌而奮斗,而不是想找一位好人家嫁了。鼓勵了更多的女性要為自己的夢想去奮斗,倘若有人擋著你,不用硬碰硬,就用「摔跤」的方式巧妙地去化解掉吧。
電影是一種文化產物,能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對一個社會的改變有多大作用是值得去思考的。不過,從《蘇丹》的故事折射出印度社會對於女性社會地位的禁錮開始了思想上的松動,起碼有人看不慣想改變這種對女性壓制的社會現象。
世界上的經歷過工業化的強國,比如英國、美國、中國,都因為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把女性從家庭中釋放出來,脫掉圍裙穿上手套進入工廠工作,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女性們的支持。歷史上強國成功之路必須要經歷過工業化,發展出自己的製造業。
而如今的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排第二的人口大國,貧窮落後的印度想要發展也要走工業化發展自己製造業的強國之路。所以,必須要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幫助女性從家庭勞動中走出來,參與到社會建設當中。
最後,再次向你推薦《蘇丹》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十分的勵志,後半部分講中年大叔如何重新崛起,戰勝困境,而且還是一個不錯的愛情故事,摔跤部分也很真實,拳拳到肉,塵土飛揚。不知道你會喜歡《蘇丹》那一部分呢?
⑷ 觀眾稱贊比《摔跤吧!爸爸》更好看的《蘇丹》,它的故事情節是否讓你產生共鳴
一方是事業一方是家庭,如何選擇還真的很難
但是,如果你仔細的看電影《蘇丹》的話,應該已經在電影中找到答案了。
所以,怎麼來尋求事業和家庭的這個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的話,可能你獲得的所有的榮譽只能是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⑸ 電影蘇丹的原型人物是誰
《蘇丹》是印度的一部電影。在電影中蘇丹這個人物是虛構出來的,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印度摔跤手蘇丹這個人。《蘇丹》的電影名恰好是薩爾曼·汗扮演的主人公的名稱,這部電影也是他做為獨角英雄人物本人釋放風採的平台。
電影分成2部分,前半部敘述蘇丹從一名街邊待業小混混怎樣蛻變為一名優異的摔跤手,並最後拿到奧運會獎牌的故事,後半部敘述的是已經好多年沒有上爭霸賽的蘇丹,用6周開展突襲練習最後得到綜合格鬥賽事總冠軍。
從美國好萊塢信仰的「英雄之路」敘述的方面看來,《蘇丹》十分認真細致地遵循這一敘述規律性。對他開展感化的,恰好是他在街邊遇到安努舒卡·莎瑪扮演的阿法爾。
在摔倒以外,感情也是此片十分關鍵的題材之一,但是那樣頗具印度的風格的愛情片段,跟現在主要的情感設計風格並不相同,產生的並並不是打動,反而是搞笑幽默。
⑹ 印度本土影響力超越《摔跤吧!爸爸》的《蘇丹》,你認為它更神更燃嗎
個人認為《蘇丹》與印度同題材《摔跤吧!爸爸》、國產劇《激戰》相比,不能劃上等號。相比之下,《摔跤吧!爸爸》和《激戰》比《蘇丹》這部電影所體現的更多。
⑺ 為什麼有人拿電影《蘇丹》和電視劇《甜蜜暴擊》做比較
正所謂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些人因為《蘇丹》和《甜蜜暴擊》都是講述愛情,又涉及比較激烈的運動——綜合格鬥和拳擊,所以稀里糊塗拿來比較。
但是看過電影《蘇丹》和電視劇《甜蜜暴擊》的觀眾,是絕對不可能把兩者拿來類比的,因為沒有可比性。
我們在觀看《蘇丹》時,看到了摔跤運動員的堅持和策略性,看到了愛情激發人潛能的可能。
但是觀看《甜蜜暴擊》時,我們能收獲什麼?流量明星的帥氣?不切實際的愛情泡沫?
所以拿《蘇丹》跟《甜蜜暴擊》對比,除了可笑,還能剩什麼?
⑻ 為什麼說電影《蘇丹》和《摔跤吧!爸爸》同類不同命
其實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樣,在此之前都只有聽說過《摔跤吧!爸爸》,沒有聽說過《蘇丹》,我也是聽朋友介紹說是三大汗其實演過相同的劇。所以才去看了下《蘇丹》。
為什麼說這兩部電影是同類的,但是不同命呢?
就主角而言《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只是因為有一個當過摔跤冠軍的爸爸,然後每天夜以繼日的辛苦鍛煉,才打破了當時對於女性的歧視,走上人生的巔峰。但是《蘇丹》就不一樣了,蘇丹在此之前並沒有接觸過摔跤,只不過是因為喜歡摔角手所以選擇了這條道路,然後憑借著導演給的主角天賦光環走上了人生巔峰。兩者一對比就知道了,前者更貼近生活,後者的出現可能就比較商業化了。所以也會讓人覺得並沒有《摔跤吧!爸爸》更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