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無季不成句」,日本電影里有著怎樣的季節美學
一提到日本電影,除了故事情節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電影畫面中跟人物心情極為相配的季節變化。在日本電影中,反應憂傷愛情故事的,大都會發生在秋季;反應美好積極故事的,大多會發生在春季或夏季。
可以說季節是日本電影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季節,日本電影就少了很多特色。
這也許跟日本人的審美角度有很大的關系,在日本人心中季伍冊節不單單是季節,還反映了人的喜怒哀樂以及自然界的內在變化。
此外還有《四月物語》、《早春》等電影也是用季節來反襯人物的內心情感,季節是創作者表達電影思想內涵的表並簡現手段,也因此形成了日本電影風格。
2. 日本電影和韓國電影的風格特點各是什麼啊
曾經的都不談,就說現在的日本電影和韓國電影。
先說韓國的,韓國電影模仿美國模式,整出了一套自己的模式框架。
韓國電影都要按照這個框架來。但是實際上好像這個框架不是 很成功。
因為無論是獎項還是票房,韓國電影在國際上都是寥寥無幾。
韓國電影就不說文藝片了,它們拍不出好的文藝性電影。
而且它們也不太想拍文藝性電影。因為文藝性電影不賣座不賺錢。
韓國就是拍商業電影《流感》《鳴梁海戰》《最強兵器 弓》《新世界》《辯護人》《素媛》
《熔爐》《黃海》《共助》《恐怖直播》《釜山行》《追蹤者們》《華頤吞噬怪物的孩子》《舞後》《姐姐》《老幺》。。。這些我都看過。
韓國商業電影的特點就是:節奏緩慢 劇情冗長 邏輯性差 套路老化 劇情刻意 演技浮誇
喜歡黑總統和zheng fu,但是又過於臉譜化,喜歡抨擊shehui現實但是又抓不到本質
還有就是煽情太刻意了,比如舞後最後黃政民的那段演講就是強行煽情催淚。。。
這點手段對付一下沒什麼社會經驗和閱歷的學生仔還可以,所以網上很多年輕人叫囂韓國
電影多牛逼多好,都是些年輕人沒什麼社會閱歷,真到30歲,你會發現什麼「閔主」都是
笑話。
反正我是沒見過有牛逼的大導演和職業影評人說韓國電影好的。
而且票房和獎項也說明了一切。
韓國電影只能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玩,出了門連印度電影都打不過。
泰國的鬼片都能虐它。
釜山電影節也基本上自娛自樂。。。沒人叼它。
再說日本電影吧,曾經日本電影那是真牛逼,歐洲三大獎 北美奧斯卡 那真是拿獎拿到手軟的
不過現在的日本電影,喜歡玩哲理哲學。。。拍的是雲山霧繞 根本看不懂,智商低於120
真的看不懂到底想表達什麼,道理埋的很深。我看過的日本電影有《要聽神的話》
《內褲超人》《我們都是超能力者》《真實魔鬼游戲》《進擊的巨人真人版》。。。
很血腥 很「耶嘍」很變態。那個《真實的魔鬼游戲》我是看了兩遍都看不懂,後來去聽了那個
谷阿莫的講解才真正明白到底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
現在的日本電影確實一代不如一代了,當年的《大菩薩嶺》《七武士》《羅生門》《東遇西》
《用心棒》《帶子雄狼》看的是真爽。
3. 闡述日本新浪潮電影的主要特點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日本人認為菊花與劍的結合正是日本文化特色的最終表現,認為武士在死的那一瞬間是最壯烈,最美的一刻。同時,日本人也頗喜歡櫻花,因為櫻花來的快,凋落的也快,正象是武士拼搏至死的象徵。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3)日本電影的影像風格和美學特徵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新浪潮」首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法國,用來描述當時一群新進的年輕導演帶動的電影風潮。
《電影手冊》(Cahiers Cinema)的影評人弗朗索瓦·特呂弗與讓-呂克·戈達爾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四百擊》和《筋疲力盡》,從此一批反對體制、挑戰權威的年輕導演的作品相繼問世,電影記者弗朗索瓦·吉牢德在《快報》上將其命名為「新浪潮」。
這場沒有固定組織、沒有完整綱領的運動,是電影史上的一場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且影響延續至今。
當電影新浪潮席捲歐洲之時,日本電影界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反建製成了新的人生目標,日本新浪潮的年輕導演反叛小津安二郎、黑澤明、木下惠介等前輩巨匠,強烈涉指時政和現代化背景下的存在主義。
他們從一開始就否定小津安二郎等戰前大師們構築的「電影世界」,批判大師風格過時、觀念保守,拍出了一系列與當時日本主流電影截然不同的作品,在激烈、犀利的電影手法中加入了嚴肅的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色彩,使得日本電影進入一場電影藝術的高度噴發。
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導演和作品,本貼著重介紹大島渚、吉田喜重、筱田正浩這三位具有代表意義的導演及其作品。
4. 日本電影現在在世界是一個什麼地位為什麼日本人的電影拍攝的內容差異那麼大
日本電影,領先亞洲的水準,其中不乏一些好片可以和奧斯卡獲獎影片競爭。也許那些所謂的特效大片不如國外,但是日本的電影勝在劇情。可以說如果給世界家庭感情電影排名,十名裡面有四名是日本的影片,不是開玩笑的,不談之前老派導演,就是是枝裕和拍的幾部情感片,很少有人能做到那種平凡之中不乏溫馨情感,也不會讓人覺得有視覺疲憊的效果。
5. 日本新浪潮電影特點有哪些
「菊花與劍」是日本典型的矛盾特點。菊花是日本天皇皇冠上的圖案,象徵溫柔與美麗,而劍是日本「武士道」的標志,象徵著戰斗。
在日本新浪潮之中誕生的大多導演,在拍片風格上迎和了這一特色,即暴力作為美學的評判。也對後來如北野武等一些導演的作品產生很大的影響。
(5)日本電影的影像風格和美學特徵擴展閱讀:
起始時間:
狹義的日本新浪潮,以《愛與希望之街》公映為起點,以《日本的夜與霧》被松竹首腦停映,大島渚等人退出松竹,自組「創造社」為終點,壽命只有短短3年(1959~1961年),幾乎與轟轟烈烈的「安保斗爭運動」共存亡。
廣義的日本新浪潮,則歷經20世紀60年代的熾熱和70年代的嚴寒,苦撐到1983年,以寺山修司的死而結束。
6. 以《起風了》為例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論文的美學特點
以《起風了》為例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論文的美學特點
《起風了》描繪了日本昭和時代的特有的田園風光以及當時的風土人情、以及噩夢般的關東大地震。每部作品均有著精美的畫面設計、流暢的角色動作設計、跌宕起伏的情節設計、融入人文精神獨特的思想教育意義。通過對大自然的細膩真實的描繪、探討人和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以無法表達的美通過動畫呈現給觀眾。《起風了》這部動畫電影論文來源於法國詩人保羅-瓦勒里所寫的浪漫詩句:還要繼續的活下去。宮崎駿先生以完美的姿態,完成了職業生涯的最後一部作品。
一、對蘿莉的控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及其表現
動畫大師宮崎駿先生的少女情結具體的表現在於:在他過往的每部作品中,都會有一位蘿莉外表堅強內心的女性角色。她們的成長歷程為故事的主線,《風之谷》女孩娜烏茜卡、《天空之城》女主角希達、《干與干尋》少女干尋[1]。這次也不例外,《起風了》菜穂子被塑造為一位擁有可愛的蘿莉外表且內心善良的姑娘。堀越加代的形象,使我們聯想到《龍貓》小女孩小梅、《懸崖上的金魚姬》海神女兒波妞,有著相似的蘿莉可愛的外表,堅韌的內內心。菜穂子與病魔作斗爭以及堀越加為自己夢想堅持的描寫,表現了宮崎駿的日本堅強女性的尊重之情。
二、對西歐建築的喜愛
宮崎駿早年游歷義大利,這些經歷使得作品中常會出現一些具有濃重歐式風格的場景。大到房屋建築,小到衣帽服飾、生活用品,甚至於一些角色的體貌特徵都具有典型的歐式風格。即使如此,觀眾們也不會把這些作品當成是歐洲的動畫產品。但他的動畫作品,往往帶有很深的日本獨特的民族風情。他推崇用自己民族靈魂的東西講述著他的動畫故事。
三、對自然生靈的崇敬
宮崎駿動畫永恆的主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幽靈公主》中隨處可見、蔥郁的森林,《魔女宅急便》一望無際的藍色海洋,都在透露著他對於自然的嚮往之心,及他對人類過度利用自然造成生態破壞的擔憂。《懸崖上的金魚姬》海水裡到處是人類生活的垃圾,凸顯了被人類污染的海洋;《狸貓大作戰》狸貓們保護自己的家園「森林」與人類抗爭的故事。
宮崎駿30歲時,受到中尾佐助的「照葉樹林(常綠闊葉林)文化論」[2]以及「萬物皆有靈」的思想的影響。綠色為永恆的畫面主色調,作為精神寄託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眼中樹不僅有靈性、而且有頑強生命力。《幽靈公主》、《風之谷》自然環境被肆意破壞的情況下,《起風了》經過地震災難後的場景。大樹們都能依靠自己頑強的生命力重新茁壯成長。就像他自己一樣,無論面對多大困難仍堅持夢想不放棄。愛、童年、友情、成長、勇氣正能量的傳達,使觀眾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
《起風了》展現給觀眾一幅幅日本昭和初期風光旖旎的自然風景畫卷。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戰爭,往往是通過印象派背景以及廣闊藍天和廣袤新綠間的.血紅殘陽來表現的。戰爭代表破壞與毀滅,它摧毀了夢想的舞台,拆散了青梅竹馬相愛的愛人,代表夢想的飛機,因戰爭而破碎。
四、飛行夢與反戰情節
我們都能夠很輕易的看到他對於「飛行」的渴望,這些源於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親身經歷以及飛機製造世家的出身。在動畫作品《風之谷》,用滑翔機在腐海森林上空遨翔;《天空之城》神秘的道具「飛行石」、大量的關於飛行的場景畫面、以及最大的飛行器——高懸於雲之端的天空之城;《紅豬》男主角憑借出色的天空飛行技術,以抓捕在亞地里亞海上空的劫匪為生;《哈爾的移動城堡》通過魔法可以移動飛行的城堡。《起風了》是宮崎駿先生所創作的一部完整屬於飛行的作品,這部作品不單單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戰爭的反思,更是為了展現作者對飛行與夢想的堅持。通過描寫二郎從小的夢想就是製造出能自由飛翔的飛機,但是後來卻由於戰爭的需要,不得不設計製造戰斗機,也揭露了二郎「想設計優美的飛機」的單純設計理念與零式戰斗機在戰爭中起的作用之間的矛盾。這與宮崎駿先生本身對飛行器的執著以及反戰意識是相通的。
五、現實與夢幻相結合的表現手法
在影片中,無論是地震還是戰爭都是採用真實的表現手法來描寫當時日本的真實情況。日本關東大地震以及經濟大蕭條之後,男主人公成了航空精英,並與曾在火車上邂逅的菜穗子重逢。不再像《魔女宅急便》中乘著掃帚在天空飛,《懸崖上的金魚姬》魚子從海邊飛奔在陸地的這樣的包含種種幻想元素的作品,影片中並沒有魔法及怪物的出現。第一次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題材,真實存在的成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片中的男主人公與德國大師學習,最後與妻子相見,都是通過虛幻的表現手法,以夢境的形式來實現的。通過現實與夢幻的結合,觀眾感受到地震以及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慌與痛苦,二郎與菜穗子感人的愛情故事。通過夢的手法,人生如夢,展現愛情在戀人心中的永恆,同時也模糊了生死的界限。
六、愛情與夢想的堅持
在《起風了》中,愛情與夢想始終作為兩大主線貫穿著整部動畫作品。主人公努力追尋夢想以及主人公凄美愛情的故事。影片的故事開端二郎的空中飛行的夢境開始的,最後在夢到愛人菜穗子相見而結束。從主角兒童時期堀越二郎和妹妹對話,以及成年後每一次兄妹相見,可以看到二郎是個為夢想拼搏努力堅持不懈的人。二郎夢想設計出單純能在空中飛行的飛機,製造出的零式飛機最後卻專門用於戰斗。這種矛盾,就像宮崎駿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飛機迷,但同時也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反戰人士。「能夠打造出一台美麗的飛機就是我唯一想做。」是二郎與宮崎駿先生共同的的心聲,他們所熱愛的飛機,並不是用於戰爭的飛機,而是單純對飛機的熱愛。整部電影風是貫穿始終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元素。一陣陣風未停止過,無論是影片開始時的關東大地震與女主的邂逅還是結尾的二戰結束。在火車上一陣強風把他們帶到彼此身邊,首次相遇。風讓他們再次相遇相識相愛,二郎飛機試飛成功是有風和菜穂子「幻影」陪伴。風看不到,但它一直存在,我們能真切的感覺到。
《起風了》在苦難年代中辛酸而堅強為夢想活著實現自己夢想的男人。宮崎駿的動畫事業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堅持,用自己別具一格的手繪風格,堅持自己心愛的關於動畫的夢想,全身心投入於動畫事業。「風吹唯有試著努力活下來」,也是宮崎駿先生所表達的主題。努力不懈為動畫產業奮鬥了四十年,最後用《風起了》這種特殊的方式和所有人道別,就像電影里主角的偶像卡普羅尼最後問他的「盡力了嗎?」,二郎斬釘截鐵給出的答案,也是宮崎駿先生自己一生對自己動畫事業與夢想的最真實的寫照。《起風了》作為圓舞曲,為自己的動畫生涯舞出一個圓滿的記號。對動畫夢想堅持的精神,也是動畫創作者所必需具備的品格,能完成自己動畫夢想,更好的為動畫事業奮斗。
;7. 結合你對日本電影的認識,分析一下影像風格與美學特徵
就是對於日本的電影我都認識,一般日本她們的電影拍的就比較真實。黑暗並且是反應了現實的黑暗一面,但是也有真善美的時候,一般他們的動漫是這樣的,反正我覺得拍攝角度來講是充滿了優美感。
8. 日本電影的特點有哪些
日本這些作品體現了日本電影題材的多樣化,保持了導演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和現實主義的文學傳統與民族傳統,均被列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佳作。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還在第3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
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與外國合拍影片之風盛行,黑澤明和市川昆均分別與美國合拍過影片,其它藝術家也與歐洲及澳洲等國家合作拍片,這與日本電影事業不景氣不無關系。
日本電影發展:
日本評論界認為,二十世紀80年代以後,日本電影在題材的選擇及表現手法方面,均有較顯著的變化,從而帶來電影事業復興的徵兆。
1985年,日本首次舉辦第一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有來自世界42個國家的137部影片參加展映,觀眾達10餘萬人次。這一年電影界涌現出不少初露鋒芒的年輕導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為相米慎二,他導演的《台風俱樂部》(1985年)及《雪的斷章──熱情》,均系採用長鏡頭搖拍的獨特手法,技巧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