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電影我不是葯神里出現的印度神像
擴展閱讀
窮小子翻身勵志電影 2025-09-13 19:59:05
2018歐美戰爭電影行榜 2025-09-13 19:56:47

電影我不是葯神里出現的印度神像

發布時間: 2023-07-29 16:54:18

Ⅰ 電影《我不是葯神》有哪些細節值得推敲

電影《我不是葯神》有哪些細節值得推敲的地方有:

印度路過的那兩尊神像,有點沒懂,感覺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白。一個bug。警察接到舉報,去搜查假葯,可是要先出示搜查令的哦,不能說一句話就進去了。

還有一個很諷刺的地方是,張長林賣假葯的宣傳大會上,BGM是《感恩的心》,另一個很諷刺的地方是,張長林之前賣的是麵粉做的完全沒用的假葯,十來年沒出事。後面張賣的是有效果的走私葯,結果沒多久就被抓了。而且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通緝他。

程勇為了救人,送走了兒子,賠光了廠子,還失去了三年自由,可是當人們不再需要他的時候,來接他回家的就只有他相愛相殺的小舅子。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影片前半段病人送了一面錦旗:仁心妙手普眾生,徒留人間萬古名。其實這是對程勇命運的預言。觀點粗糙,歡迎評論、互動。



Ⅱ 我不是葯神徐崢去印度發生了什麼,到處撒葯

《我不是葯神》徐崢前往印度找神葯,神像那段是有什麼寓意嗎?電影我不是葯神徐崢後面再次去印度其中有一段很長的神像戲份,是有什麼寓意嗎?

神像在主人公程勇面前抬過的那一幕是影片最閃光的地方。在影院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是震撼的、內心復雜的,以至於邊看邊忍不住轉頭對身旁同觀影的人誇贊了,(也是跟某人第一次出來約會,可惜沒能集中精力專心看電影哈哈,這個電影真的適合一個人看。)

當一個人內心崩潰時,對信仰的觸角就是自動打開,渴望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幫助。那一場濃煙讓程勇捂住了嘴巴,看不清前方的路,然後偶遇印度佛教的佛像,他只是看著,沒有膜拜,也沒有無動於衷。

這暗示著程勇的一場心靈走失,他給呂受益代購是此時的目的。他不知道前途如何,重新買葯值不值,他在潛意識中不斷地問自己,也期待著任何神靈的啟示。並且今天知道了現實中的一件事,印度仿製葯之所以存在,至少有一個原因是,印度政府同意歐美製葯企業在印度大量用印度人做人體實驗和臨床實驗。而這在我國需要非常嚴格的程序。

總之大家都覺得這個電影非常不錯,都支持它,都能開始去思考很多問題那就好了,也希望我不是葯神票房超過戰狼二,希望黃崢成為中國的阿米爾汗。

Ⅲ 《我不是葯神》――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灑滿金光的神

朋友圈被電影《我不是葯神》刷屏,上映三天的10億票房,我也走進電影院。抹完眼淚看到片尾曲唱起,走出電影院,心情起伏。不由得想,為什麼這部影片讓許久不看電影的我如此感慨?我想,是它喚醒了我們心中那個灑滿金光的神。

開了一間賣印度神油壯陽葯的店,四處躲交不起的房租,離婚後獨自帶著孩子,自己的老爹有生命危險卻拿不出救命的錢……

男主角程勇,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在電影的最開端,就這樣呈現在我們眼前。就是這么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扔到人堆里再也挑不出的人,最終成為大家心中的"神",這也是一個英雄成長的故事,恰恰契合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心中的夢,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超越現實、擺脫困境的力量。

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一書中,通過對全世界各種神話傳說和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叫做「單一神話」的觀點。他認為,古往今來的英雄在不同的民族和時代有著不同的面孔,這個英雄可以是耶穌、佛陀、普羅米修斯等等,也可以是每個希望在人生旅程中接受考驗的獨立個體,而英雄的成長都遵循著同樣的模式,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啟程、啟蒙、回歸。

他認為,經歷這三個階段所講述的故事,一定是能打動人心的。從本質上說,不論怎麼變化,英雄的故事總是一段旅程。英雄會離開舒適平淡的日常環境,到充滿挑戰的陌生世界去完成夢想。這段旅程可以是一場外部游歷,比如說去一個明確的地點,像是迷宮、森林洞穴、陌生的城市或者國家;也可以是一場內心蛻變,在頭腦、內心、精神領域里展開。

讓我們一起用這三個階段來看主角程勇的成長歷程。

一、啟程

英雄之旅的第一部分,叫做啟程。

開始「歷險的召喚」。故事這樣開始的:程勇,貪財,暴戾,自私,打老婆,小心眼,睚眥必報,怎麼看都不像我們要求的好人。他在平常的世界裡生活著,突然之間――交不起的房租,離婚後孩子歸屬,老爹的命……這些個完全出於偶然的事件共同作用於他,揭開他命運新的催化劑、導火索或者是觸發器。

這時候,有個慢性白血病人呂受益來找程勇,求他帶葯。「您不是印度神油店嗎?您能幫我從印度帶葯嗎?」老婆餅里沒老婆,夫妻肺片里也沒有夫妻。呂受益這個人真的相信程勇有印度的資源,腦子也是^^了。幸好這個程勇真跑過印度,算是押中了。

他猶豫過,他沒辦法,要付房租,兒子、老子他要管,於是踏上旅程的英雄接下來要進入的階段,是「跨越日常世界和冒險世界的交界」,他必須除去舊的自我,才能進入到新的世界。

啟蒙

在這個階段,他必須要經受住一系列的考驗,進入「考驗之路」。

這次冒險的選擇卻成了程勇人生中的重大轉折——他通過走私仿製的印度格列寧葯品,賺到了很多錢。是的,雖然也幫助了很多白血病人,但這時的程勇沒想要當什麼救世主,他在印度葯商面前,斬釘截鐵地說:「我要賺錢」。

通過走私來賺錢,這是中年落魄的程勇最本真的初衷,他需要錢去換取父親的健康、兒子的團圓,他也需要錢來改變自己一蹶不振的人生,因此,這時候他沒想過什麼救人。同時因為違法,警察開始找他,假葯販子盯上了他,正版葯公司醫葯代表報了警,他於是放棄了繼續賣葯,用賣葯積累的原始資金,轉行做了紡織廠。

在這個階段,他有錢了,但仍卑微。散夥時,大家對他的態度:

「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程勇還是個只顧及自己,他拒絕獻身於依存於他服葯的病人。他怕承擔這份責任。

歸來

程勇的第二次選擇是因為看見呂受益因沒錢繼續服葯自殺,程勇決定重新販賣印度格列寧的時候,他前往印度,在煙霧中,有神像經過街市。程勇遇見的這兩尊神像,是印度教的濕婆神和迦梨女神,象徵著暴力、黑暗和毀滅,但同時也代表著新生。

然而呂還是病逝了,走過那條被白血病人站滿的長長走廊,他從那些眼神里看見了絕望後的平靜。他內心的善良在死亡的沖擊下,徹底覺醒。

他決定繼續販賣印度格列寧,並且,這次不賺錢,從印度進貨500,就賣500,後來因為印度停產,更是倒貼錢從印度醫院回收葯,發給這些病人。

這恰恰象徵著程勇的這次選擇,是他突破了人性的限制,闖過黑暗的囚禁,接近神性的過程。其實我們生來都希望當英雄,體放金光,但是後來羈絆多了,逐漸就生出多餘的念頭,變得油膩。這次程勇以病人為中心,送走兒子,他坦然地「賣假葯」,不再愛惜羽毛,把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結果交給上天來處置,這樣他自己可以從束縛當中解脫出來,毫無牽掛地做自己必須做的事情。

當他被捕後,千名病友為他送行。十里長街,病友們摘下口罩,那一幕,淚奔。

我們自己身邊,一定有無數程勇式的小人物。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粗糙油膩。但真到了事兒上,他們油膩的表象下,會迸發出鑽石般的光。

這些深埋在無數平凡人靈魂深處的光芒,是讓世界美好的原始力量。是的,生活不易,普通人當大是大非出現,可能就會立刻變了一副模樣,令你瞬間刮目相看。

影片值得看,更值得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