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哪裡的故事
《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在日本發生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這個真實故事發生在1924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野英三郎帶到東京,他是東京大學農業系的教授。每天早上,八公在家門口看著野英三郎上班,然後晚上去附近的涉谷火車站接他下班回家。這種幸福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25年,當時野英三郎大學突然中風,救援無效。再也沒有回到火車站,但八公仍然忠實地等了他九年。
這部電影充分詮釋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也體現了愛在世界上的價值。事實上,我們也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應該發揚,而不是慢慢忘記。經典台詞:我認為真正的音樂,是可遇不可求得,如同生命,流逝無情,如同心靈,捉摸不定,創作的靈感稍縱即逝。
2. 忠犬八公的簡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3. 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為什麼下架
忠犬八公下架的原因是不符合國家文化。
美國拍《忠犬八公》的電影,是希望通過電影來對愚忠進行美化。日本當年藉助對忠犬八公的大力宣傳,向日本國民灌輸愚忠的觀念,推行軍國主義思想。日本把所謂忠犬八公捧上神壇,實質上就是一種錯誤的價值導向,希望日本士兵像忠犬一樣誓死效忠日本。
忠犬八公也是同樣一種把丑惡強行洗白成美好的文化入侵的宣傳手法。宣揚忠犬八公也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所以《忠犬八公》下架了。
《忠犬八公》內容簡介
《忠犬八公》講述的是一個小狗流浪於車站被一個大學教授在小鎮在車站上偶遇一隻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雖然妻子極力反對,但在女兒的強烈要求下,八公終於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八公」。但女兒忙著談戀愛,無暇照顧八公,所以養狗的差事便落到帕克頭上。
八公陪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溫文儒雅的帕克甚至趴在地上自己用嘴示範撿球動作給八公看,但卻無法教會八公撿球回來的動作。八公每天准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五點准時出現在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可是他們的約會時光。
在小鎮車站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的眼中這都是已經習以為常的畫面,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叫出那一聲熟悉的「Hachi」,八公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的樣子,已經成了車站每天上演的故事。然而,在八公學會撿球的那一天,帕克開心且驕傲,但也是最後一次兩人的珍貴回憶。
4. 忠犬八公翻拍什麼電影
《忠犬八公》翻拍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物語》。
《忠犬八公》是翻拍電影,原版是1987年的日本電核森影《忠犬八公物語》,豆瓣top250里排180,評分9.2;2009年好萊塢翻拍為《忠犬八公的故事》,瓣250里排12,評分9.4。內地版是由《十二公民》(瓣分8.4)導演徐昂執導。
《忠犬八公》是由徐昂執導,馮小剛、陳沖等主演的劇情片電影,該片於2023年3月31日在中國大陸薯春上映。本片改編自新藤兼人原著劇本《ハチ公物語》,講述了一隻叫八筒的忠犬堅持不懈等待主人陳敬修的感人改手畝故。
原版故事簡介
八公(ハチ公,1923年11月10日-1935年3月8日),是日本歷史上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忠犬。其品種為秋田縣大館市的秋田犬。1923年出生於日本秋田縣大館市,於1924年被主人上野英三郎帶到東京。
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主人上班,傍晚時分再到附近的澀谷站接他回家。一天晚上,上野英三郎在工作時突然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到澀谷站。然而,八公依然忠實地在澀谷站前一等就是9年,直到1935年3月8日去世。澀谷站前面設有一座銅像,這座銅像為紀念忠犬八公所造,即忠犬八公像,隨即成為著名旅遊景點。
1987年改編成電影《忠犬八公物語》,由仲代達矢主演。2009年改編成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由理查·基爾主演。
5.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哪裡的故事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是真實發生在日本的故事。1924年秋田犬八公被它的主人上野秀三郎帶到東京。每天早上,八公都在家門口目送著上野秀三郎出門上班,然後傍晚時分便到附近的澀谷火車站迎接他下班回家。一天晚上,上野秀三郎並沒有如常般回到家中,他在大學里突然中風,搶救無效死了,再也沒有回到那個火車站,可是八公依然忠實地等著他。
為紀念Hachi的原型Hachiko,日本在東京涉谷站、大館市車站都為他鑄造銅像。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紀念意義?因為難得,因為可貴,因為忠義,因為這似乎就是我們所渴求的愛。忠義與愛被人類歷史賦予太多含義與附加條件,而一隻狗的等待,卻足夠將忠義與愛詮釋得簡單而刻骨銘心。“永遠記得我們相遇的第一天”這是電影海報中的一句話。
這部電影完全的詮釋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也可以提醒在人世間愛的可貴,其實我們本身也有這種精神本來就該發揚光大,而不是去慢慢的遺忘掉。經典台詞:我認為真正的音樂,是可遇不可求的,如同生命,流逝無情,如同心靈,捉摸不定,創作的靈感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