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淺析國內外電影字幕翻譯研究現狀
擴展閱讀
名字有關嬌娃的香港電影 2025-09-15 03:43:56
日本流行電影愛情片 2025-09-15 03:41:17
含商字的3字新電影 2025-09-15 03:37:02

淺析國內外電影字幕翻譯研究現狀

發布時間: 2023-07-09 08:04:31

⑴ 淺談電影字幕翻譯策略_電影字幕的翻譯策略論文

[摘 要] 字幕翻譯不同於傳統的翻譯形式,受譯文字幕結構所限制。由此,電影字幕採用不同的策略把電影的情節或內容傳達給目標語言的觀眾,從而在譯文的文化和技術間創造出一個界面。本文旨在研究唯仔譯製片中從漢語譯成英語的對話界面。以李安的電影《卧虎藏龍》的字幕翻譯為例,通過字幕翻譯策略調查,解決介於文化與技術間可能的界面。
[關鍵詞] 字幕翻譯;策略;電影界面;翻譯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把數字技術和語言、文化相結合,其中,字幕是促進與觀遲坦眾溝通的關鍵技術。電影字幕,根據Dries(1995),可分為兩大類:「語際字幕」和「語內字幕」,前者包括「從一種語言至另一種語言以及從口語至書面語的溝通,使濃縮翻譯顯示於銀幕上」。這和De Linde and Kay(1999)在其書中所述相同「減少對話的數量,適應媒體的技術條件,使非母語使用者的閱讀能力能接近等值的翻譯字幕」。為了探討「語際字幕」的過程,找出操作中技術、語言和文化間的共同點,本文以電影《卧虎藏龍》為例,對字幕翻譯過程中翻譯策略的運用進行調查研究。
一、語際字幕的技術限制及歐洲相應的字幕翻譯策略
字幕翻譯不同於文學翻譯,它高度依賴字幕設備來把信息傳達給觀眾。翻譯的字幕一般最多佔兩行,字數含空格在內不會超過40個英文字元或者每行13個漢字,在同一銀幕上避免字數過於擁擠。同時還會考慮到計時、標點符號以及其他一些慣例,所有這些都是字幕翻譯進程的關鍵因素。因此,字幕翻譯在其製作過程中通常採取不同的策略,以避免違反技術上的限制來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需求。
瑞典翻譯家Jan Ivarsson在歐洲率先提出了相應的字幕翻譯策略。他的�Subtitling for the Media: A Handbook of an Art�(1992)是歐洲第一部全面研究字幕翻譯的著作,書中詳細介紹了字幕翻譯的技術和發展歷程。六年後,在學者Mary Carroll的協助下出版了該書的第二版,書中加入了許多如數字技術等的影視翻譯策略和技巧,書名也更改為�Subtitling�,這兩部書為歐洲影視翻譯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丹麥媒體翻譯家Gottlieb 2001年出版了第一部關於字幕翻譯的學術文集。該文集總結了10種字幕策略來處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語言和文化的特異性,如採用「錯位」手段等。翻譯工作者在處理「音樂或特殊的可視化語言」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來提供不同的翻譯。該書指出,由於視聽翻譯與其他文本翻譯之間存在的差異,視聽翻譯的研究方法與翻譯策略也應該與傳統文本翻解碼山桐存在著不同,其理論對中國字幕翻譯很有借鑒意義。
二、案例――影片《卧虎藏龍》
李安是全球電影業中較為突出的中國電影導演,其電影《卧虎藏龍》在2000年獲得四項奧斯卡獎。這里我們把台灣和香港版本中的普通話對話及其字幕翻譯做個比較。
首先,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給目標語言匹配的術語翻譯帶來麻煩。為此,電影字幕翻譯可以使用另一熟悉的表達方式來傳達類似的含義。如「花雕蒸鱖魚」是一道傳統的中國菜,影片中翻譯成「steamed whole cod」,而不是「steamed Mandarin fish with Hua Diao Jiu(花雕酒)」,既避免了混淆觀眾,又保存了中文含義。其運用了Gottlieb的「擴展」策略。
摘錄1 對話:花雕蒸鱖魚,干炸頭號裡脊
字幕:Steamed whole cod/bite-size meatballs…
其次,如Ivarsson(1992)所闡述的「遺漏或某些文本釋義」。翻譯者在遇到冗長的對話時能夠縮短到空間允許的范圍。以下摘錄兩例:翻譯者把文本「他們一到京城就替我定下這門親事」略譯為「my parents are arranging everything」,用以表達中國古代社會子女的婚姻受父母的支配。如摘錄2。
摘錄2 對話:反正婚事由我爹娘決定
他們一到京城//就替我定下這門親事
娘說魯太老爺是朝內的大官//又是三代翰林
如果能跟魯家聯姻//對爹在北京大有好處
字幕: My parents//are arranging everyting.
The Gous are a very powerful family.
My marrying one will be good//for my father』s career.
第三,文本的壓縮。對於過分冗長的對話有必要由翻譯者進行壓縮來避免多餘的信息。例如,摘錄3中的第一和第三行字幕就是多餘的。因此,翻譯者只保留了其中的第二行字幕。此法正對應了Gottlieb的「濃縮」法。
摘錄3 對話:青冥劍是沒找回來
可是我敢賭//賊人與玉大人家有掛鉤
查他個底兒掉
字幕:I�m sure the thief//is in the Yu household.
第四,省略的應用。以摘錄4為例,翻譯者刪節了文本「既然是這樣」,在其英文譯本中保留了對話主要的意思。
摘錄4 對話:既然是這樣//辦完了事,你到北京跟我會合//你來,我就等你
字幕:Join me//once you have finished.I can wait for you in Beijing.
第五,簡化文本。翻譯者剔除影片中主要角色的復雜描述,而用簡單的句法取代。
摘錄5 對話:當今天下論劍法,論武德//只有慕白配使用這把劍
字幕:�He is the only one in the world//worthy of carrying it.
第六,使用較為簡單的詞彙。摘錄6中,翻譯者在此用「wild chicken」來表達「呱啦雞」。
摘錄6 對話:打獵很管用的 香噴噴的呱啦雞
字幕:Great for hunting wild chicken.They�re delicious.
第七,對於不同稱呼的翻譯,如專有名詞、人名、標題、人物綽號和地名,翻譯者可以使用不同的定式來翻譯,通常使用一個形容詞和名詞來翻譯人物的綽號,如摘錄7。而人名的翻譯卻有所不同,以摘錄8和9為例,摘錄8中只翻譯了姓。摘錄10中的山名,根據聲喻法翻譯成了「Wudan」,在台灣版中被譯成「Wudang」,而在香港版中被譯成「Moudong」。
摘錄7 對話:碧眼狐狸在哪裡?
字幕:Where is Jade Fox?
摘錄8 對話:在下「冀東鐵鷹爪」宋明
字幕:I』m Iron Eagle Sung…
摘錄9 對話:這位是我師哥「飛天豹」李雲
字幕:Subtitle: and this is my brother in arms…Flying Cougar Li Yun
摘錄10 對話:李慕白讓他去武當山了
字幕:He sent him//to Wudan Mountain.
現在,我們再來探討一下台灣和香港版本對話的不同翻譯。通過這兩個版本的英文翻譯,我們發現有100多個差異,這些差異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香港英文版本中缺乏完整的翻譯,如摘錄11,香港版英文翻譯中,賓格表現不明顯,因此觀眾易對整個電影情節產生誤解。
摘錄11 對話:三教九流,往來人等
字幕:Here,you�ll find all sorts of characters.(台灣版)
Here,you�ll find all sorts.(香港版)
第二類是相同的對話有不同的翻譯解釋,如摘錄12,古代兵器「雙刀」在台灣英文版中被譯成「machete」,而在香港英文版中譯成「saber」。這兩個譯文並不代表同一兵器,machete(大砍刀)是從其形狀和功能的角度來表現的。總體來說,台灣英文版的更為准確。
摘錄12 對話:我是雙刀,劍法我略通一二
字幕:Yes,I am,but I prefer the machete.(內地版)
Yes,I am,but I prefer the saber.(香港版)
第三類是不同版本的設計布局不同,這是由於VCD和DVD版本在技術上的限制而有所不同。因此,翻譯者可能會選擇不同的布局,即使整個句子的意思相同,也會導致不同的語序。如摘錄13。
摘錄13 對話:下回遇了他//他要是再不肯明講,告訴我,我去跟他說
字幕:Tell me if Li Mu Bai is not more//open the next time you see him.
I�ll give him an earful!(內地版)
The next time you see him tell me if Li Mu Bai is not more open.
I�ll gibe him an earful! (香港版)
摘錄14 對話:今晚酉時//黃土崗上,一決生死!
字幕:「We�ll settle this at midnight//on Yellow Hill.」
摘錄15 對話:道元真人年初//從武當山路過這里
字幕:Monk Zheng Said//you were at Wudan Mountain.
我們從中還發現了一些文化方面自由寬松的翻譯解釋。如摘錄14,術語「酉時」在古代意為一天中下午五點至七點的時間段,而在英文版中被譯為「midnight」。另外在摘錄15中的「真人」是道教的一個主要術語,被譯為「Taoist priest」,而「monk」一詞主要用於佛教的教義。
三、結 語
電影字幕從口頭語到書面語的翻譯過程不同於文學翻譯。它涉及技術上的限制,如得到最大清晰度或被凝練,則能避免銀幕中字幕翻譯的擁擠。電影字幕翻譯者必須牢記這些限制。然而,為了將傳輸信息傳達給目標觀眾,字幕還需要考慮到相關語言和文化等其他因素。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把技術應用於字幕翻譯時,不會很大地改變翻譯的本質,反而會使它更加豐富。對於電影字幕翻譯,不僅要對語言,而且要對文化因素加以考慮,而對於文學翻譯,也同樣有著不同的技術限制。
[參考文獻]
[1] De Linde Z,Kay N.�The Semiotics of Subtitling�[M].Manchester: St.Jerome,1999.
[2] Dries J.�Dubbing and Subtitling: Guidelines for Proction and Distribution.Dü-sseldorf�[M]�.Ger.: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1995.
[3] Gottlieb H Subtitling.�An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Chinese-English,English-Chinese�[M]�.S W Chan,D E Pollard,Eds.Hong Kong: Chinese Up,2001.
[4] Ivarsson J.�Subtitling for the Media:A Handbook of an Art�[M].Stockholm: Transedit,1992.
[5] Luyken G M,et al.�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 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M].Manchester: European Institute for the Media ,1991.
[作者簡介] 張穎(1965― ),男,遼寧沈陽人,碩士,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翻譯理論及語言學 ; 劉軍艷(1974― ),女,江西玉山人,江西師范大學碩士,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學法及英語語言文學。

⑵ 電影字幕翻譯研究背景怎麼寫

寫成以下幾個方面:
1、電影作為一種全球化的文化形式,其跨語言交流的需求越來越重要,而字或扮幕翻譯是實現這種跨語言交流的關鍵。
2、電影作為一種視聽娛樂藝術形式,其藝術性和銀虛商業性都很強,因此對於字幕翻譯的質量和效果有較高的要求。
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衫搏灶,電影的傳播和觀看方式也在不斷變革,如何利用新技術提高字幕翻譯的質量和效率也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

⑶ 淺談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

淺談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

引言:隨著世界文化的傳播發展,英語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應結合語言環境和意識形態提供最為貼切的翻譯,下面就是我來談談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1.引言

隨著世界文化的傳播發展,英語影視作品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並且在我國人民文化教育發展過程中,英語教學也在我國獲得了全面的普及,這就為英語影視劇作品在我國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支持[1]。然而,英語影視劇欣賞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根據原版掌握劇情,漢語字幕就為人們深入獲取英語影視劇信息提供了保障[2]。因此,研究漢語字幕翻譯對於推動英語影視劇作品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為西方影視文化在我國推廣打下堅實基礎[3]。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探索當前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研究現狀,結合現代國內文化發展指出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的技巧,為提升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技能提供支持。

2.英語影視作品字幕漢語翻譯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國影視作品由於其先進性也快速進入我國文化市場,這對於大部分國內觀眾都要求提供翻譯支持[4],通過分析近些年來英語影視作品字幕漢語翻譯的發展可知:

(1)翻譯強調與國內文化的融合性

在英語影劇進入中國初期,字幕翻譯主要是按照對應原則,在翻譯中強調譯文的轉換。然而,發展到今天英語影視作品翻譯更多的貼合國內文化,並且在某些場合開始出現中國特色語言,同時,越來越多作品翻譯也開始引用中國文化流行的網路語言和流行語。因此,英語影視作品字幕漢語翻譯呈現貼合國內文化的發展趨勢[5]。

(2)出現了漢語轉英文的翻譯現象

隨著國內電影的發展,傳統應用漢語進行翻譯英語字幕一直佔有統治地位,但是中國電影走出國門從而導致漢譯英字幕的翻譯慢慢形成了主流,而且由原先的國產外語影片發展到了出現以英語原創的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片[6]。

(3)影視翻譯以規劃策略為主

在現代英語影視作品的翻譯發展中,規劃策略仍然佔有主導地位,這與國內觀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關,並且在國內影視文化影響下也需要進行歸化翻譯,保證讓觀眾能夠掌握與電影最為接近的翻譯概述。

(4)英語影視作品發展迅速

在國內存在大量專業從事英語影視作品的公司及團隊,這就能夠直接推動英語影視作品漢語翻譯的快速發展,同時,在我國英語教育水平的發展下,也為英語影視作品翻譯提供了支持,為字幕翻譯提供了大量專業人才,促使英語影視作品漢語字幕翻譯獲得發展動力。

3.英語影視作品漢語翻譯存在問題分析

影視字幕翻譯發展之所以會呈現這樣的趨勢,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與社會各個方面的因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英語影視作品發展中也存在大量問題[7],具體包括:

(1)翻譯質量存在差異

譯作中間也夾雜著很多劣質的譯作,不但讓人無法正確理解原作的意思,有的時候甚至還誤導人們,更可怕的是對於那些外語學習者來說,這些粗製濫造的東西,都成了他們學習外語道路上的殺手,嚴重阻礙了他們英語學習的進步。

(2)文化差異造成翻譯錯誤

在英語影視作品中,字幕的翻譯與作品的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存在部分作品翻譯過程中缺乏對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導致翻譯的字幕只是表面含義,不能傳達作品的中心思想,誤導觀眾的欣賞思路。

(3)對語言環境掌握不清

英語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需要結合語言使用環境,能夠按照翻譯目標的表達形式提供翻譯內容,這就是要求字幕翻譯需要融入影視作品,不能按照表面進行一一對應翻譯。實際上,在英語影視作品字幕漢語翻譯中,語言環境掌握不清就說明了翻譯能力不足,缺乏對整個影視作品的整體把握。

4.英語影視劇漢語字幕翻譯探究

4.1 互聯網文化發展的字幕翻譯分析

傳統的字幕翻譯,受制於影視作品中對白時間和畫面呈現時間的限制,很多時候不得不舍棄原語語言和文化所特有的表達,損失了原對白的修辭效果,進而影響觀影視效果基於互聯網傳播的影視作品,其字幕翻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區別於影院觀影,受眾在通過電腦和手機觀看時享有較大的自主權,可通過暫停 拖拽等功能鍵控制影片觀看進度和速度,這一特點使字幕譯者在表達上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影視對白中的很多修辭效果以觀眾具有理解該表達所需的特定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為預設,而這種預設在譯語受眾中的.存在狀態有存在、部分存在和缺失三種預設缺失或部分存在是翻譯這類表達的難點,字幕譯者通常用直譯加註釋的譯法。

通過分析可知,文化上過度歸化、表達過度網路化、譯者過度介入和多義詞詞義選擇忽視語境等問題亦日益凸顯,譯者選用翻譯策略時,在文化層面上應以異化為主,歸化為輔; 在網路語言使用上,要注意把握網路語言的信度、雅俗度與通用度; 在介入的必要性與方式上,應充分考慮相應語言文化背景知識預設在翻譯受眾中的存在狀態; 在多義詞詞義選擇上,要綜合考慮言內語境和言外語境。

4.2字幕翻譯的全面性分析

影視作品的翻譯不僅僅是原語與目的語之間的語言轉換,影片的圖像表演音響等因素實際上都參與了翻譯過程並起著制約作用。在影視翻譯中,盡管字幕占據了圖像的部分,但除了語言本身,其他因素都沒有改變字幕。譯文是隨著影視劇的播放同時插入的,影視劇視覺聽覺上的內容,如演員的動作表情語音語調語速等,場景畫面背景音樂故事情節等,都是認知環境的一部分,為觀眾提供相關的語境信息,幫助其理解欣賞字幕翻譯所進行的語義傳遞僅僅替代了信息的一個方面,即人物說的話,類似於常見的語義翻譯字幕還要與圖像表演音響等其他因素有機結合,以便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觀眾能夠准確理解作品的內容這些視覺聽覺的因素都能增加關聯度,有助於字幕譯者根據關聯原則進行有效的經濟翻譯。

在語義翻譯中,任何改變和刪減都是絕對禁止的,否則就會影響譯文的准確性,但影視作品的圖像音響等因素已經向觀眾傳遞了部分必要的信息,通過語言重復同樣的信息不僅是多餘的,而且會干擾觀眾欣賞。因此,影視作品中的部分原語信息在字幕中需要刪減。字幕翻譯人員只需要翻譯圖像和聲音渠道沒有表達清楚預設空白的信息,而且只需要翻譯這些信息,翻譯的東西越少越好,觀眾從圖像中可以看到的信息即使在原語腳本中有所提及,但在翻譯字幕時因為時間和空間等技術因素的限制都必須省略。譯者在將其翻譯成另一國文字時,便不能不考慮語言風格的傳譯問題,以使他國的電影觀眾充分感受到影片語言的魅力,否則會因譯入語的晦澀難懂矯揉造作失去大部分觀眾。

4.3字幕翻譯的美學特徵分析

英語影視作品翻譯應符合源語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及性格。譯者在進行影視翻譯時,以自身的審美情感貫穿於對整部作品的觀、品、悟、譯四個階段。只有理解並欣賞原片,融入於不同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想角色所想,抒角色之情,言如其人,體現角色鮮明的個性,才能讓譯制再創作活靈活現,與源語對白及畫面完美結合,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同時,英語影視作品翻譯應符合源語作品的風格。影視作品的風格包括:民族風格(反映某一特定民族生活的較為穩定的藝術特徵), 時代風格(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導演風格(由於主客觀因素而形成的不同導演各自在題材選取、影視語言、手法等方面的特點),審美風格(如戲劇、紀實、浪漫等風格)。譯者在翻譯中應拋棄自身的創作風格,在對源語對白進行增譯、刪減、變化等處理的同時,盡可能克服眾多的限制因素,最大化貼近源語影視作品的風格。

4.4字幕翻譯的忠實性分析

英語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要以原作品為主線,按照忠實於原作品的原則展開翻譯工作,能夠體現原作品藝術內容。其中,字幕翻譯中重點關注對核心表現點的翻譯。例如,影視作品的人物台詞和旁白最能體現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字幕翻譯絕對不能脫離影視作品本身。在翻譯時,一定要緊扣人物的性格,緊扣人物當時的心情,在遣詞造句和語氣表達上多下功夫,力求性格化和口語化,同時還要兼顧外國人和中國人的說話習慣,盡力用翻譯的力量將作品中人物的精髓准確體現出來,讓觀眾能夠深刻領會。

5.總結

英語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應結合語言環境和意識形態提供最為貼切的翻譯,保證英語影視作品能夠原滋原味的轉換成漢語字幕作用,讓廣大觀眾能夠領略到西方英語國家的文化精神發展,從而豐富我國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此,這就要求我國英語影視作品翻譯中強化技術內涵,體現翻譯的專業性,促進英文影視作品翻譯的發展。

;

⑷ 美國情景喜劇字幕翻譯的研究現狀

美國情景喜劇字幕翻譯的研究現狀是活躍,欲取得良好發展。美國學者對於影視作品翻譯上的研究起步較早,在西方影視翻譯研究中比較活躍,影視翻譯研究在歐洲得到良好發展與歐洲各國之間語言文化的多元特徵不可分割。

⑸ 畢業論文之電影字幕翻譯

英文的么?我覺得你的選題雖然新穎,但也因為新穎所以有難度。

首先第一部分introction 你可以寫一下你為什麼想寫這方面的論文 研究這個的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外關於字幕翻譯的研究...
第二部分 literature review(文獻綜述) 這部分你主要寫一寫翻譯理論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我覺得你選一些電影的字幕翻譯 從某個角度分類 然後逐個分析
第四部分 從分析中得到的結論
第五部分 你的結論對學術、社會研究。。。之類的有什麼幫助 存在的問題 未來的研究可以借鑒的 等等

就你的專業而言,看一些翻譯理論的書來充實自己,起碼動筆前有思路。
更重要的是看學長們寫的優秀論文,尤其要找你想寫的方面的看。 這一步對你未來的寫作才是至關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有幫到你。

⑹ 電影字幕翻譯參考論文

電影字幕翻譯是多媒體翻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翻譯領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下文是我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電影字幕翻譯中的差額翻譯

一、引言

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以它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力贏得了廣大觀眾的青睞。在資訊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影視作品更是以直觀與便捷的優勢成為了解異域文化與學習外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影視翻譯因此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字幕翻譯subtitling較之譯制bbing,以其製作成本低、周期短的特點成為影視翻譯最為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正如Birgit Nedergaard-Larsen所言,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轉換,並非單一地從源語言到目標語言的轉換過程,期間涉及諸多文字以外因素的處理,如聲音、影象、畫面的融合等因素[1]。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電影字幕翻譯通常採用濃縮、刪減、新增等方法來盡可能保持畫面、聲音與字幕的統一,超額與欠額翻譯在所難免。同時,超額與欠額翻譯一直以來是翻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錯誤型別。因此,如何看待字幕翻譯中的超額、欠額翻譯便迫在眉睫且具有現實意義。

二、超額翻譯與欠額翻譯

彼得·紐馬克在《翻譯問題探討》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提出了交際翻譯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的概念。交際翻譯傾向於流暢、簡單、清晰、直接的翻譯方法,遵守某一特定的語域,是一種「欠額翻譯」;語義翻譯則傾向於細致、繁復、晦澀難懂的翻譯方法,較之譯者的意圖,翻譯更側重思維過程的再現,因而是一種「超額翻譯」[2]。超額翻譯是對所譯材料進行補充加工,進行超出翻譯范圍的改造,而欠額翻譯則是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翻譯規范的語言中介型別,是縮寫或節譯。簡言之,超額翻譯是指譯語文字承載了比源語文字更多的資訊量,表述方式相對具體;而欠額翻譯是指譯語文字承載的資訊量小於源語文字,譯語文字更加概括[3]。超額與欠額翻譯都是在翻譯過程中的資訊增減,因此可以統稱為差額翻譯。

三、字幕翻譯中的超額與欠額翻譯

Georg-Michael Luyken在Over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一書中提出,區別於文學翻譯與口譯,影視製作的特點使字幕翻譯受到來自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字幕所佔用的螢幕空間;字幕顯示時間;字幕間切換的時間及字幕的顯示與形式。同時,受文化因素的制約,文化預設cultural vacancy也經常是翻譯過程中的攔路虎。譯者為了避免以上限制而進行的濃縮、刪減和新增等翻譯方法,將不可避免地引起差額翻譯。請看以下三則示例:

例1.I supervised 5 officers.That』s 5 personalities,5 sets of problems.You could be number 6 if you act right.But I ain』t holding no hand,you understand?I ain』t babysitting you.

我有五個手下,性格南轅北轍。你表現得好就是第六個。但我不會特別照顧你,懂嗎?《訓練日》

例2.Mail has e today and a friend writes this to me:...

今天收到一位朋友的來信,信上說:……《走出非洲》

在以上示例中,原文句子較長,如果逐字翻譯,勢必會影響畫面、聲音與字幕的融合。因此,譯者對整句進行了改譯,刪減了斜體部分。

例3.What about your staying longer?

怎麼回事?你還要再待幾天嗎?《爵士歌手》

例4.Terrified.Mortified,petrified,stupefied...by you.

怕極了。怕得發抖,怕得發呆,怕得發神經!但不是怕你!《美麗心靈》

例3中,原文語速很慢,因此譯者加入「怎麼回事?」配合聲音的行進。例4中,原文是肯定語氣,使用了尾韻「ied」。譯者將尾韻「ied」翻譯為頭韻「怕」,並且直接將否定語氣譯出。

從以上示例不難看出,資訊在翻譯的過程中有所增加或刪減。例1的翻譯雖然保證了畫面與字幕的一致,也基本保留了原文的資訊,但將主角試圖 *** 的氣勢削弱了。例4中譯者對尾韻的處理可謂是絞盡腦汁,但是如果將原文中隱含的否定語氣直接翻譯出來,觀眾也無法體會到源語文字的精妙之處,那麼觀眾對字幕片的反應與源語觀眾對源語影片的反應也會略顯不同。

字幕翻譯時常受到畫面、聲音等非文學因素的影響,如果說文學翻譯是「戴著腳鐐跳舞」,那麼字幕翻譯就是「戴著手鐐與腳鐐跳舞」。譯者只能在不影響畫面、聲音與字幕呼應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影片所要傳達的資訊和思想,翻譯的超額與欠額也就在所難免。

四、如何看待字幕翻譯中的差額翻譯

由於不同的語言結構和文化差異,翻譯始終無法做到絕對的等值。字幕翻譯既是文學翻譯,又是多媒體翻譯:一方面要處理台詞文字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還要兼顧技術層面的限制因素,資訊的增加和刪減已是必然,等值也就無從談起。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指出:「即使最優秀的譯文,其韻味較之原文仍不免過或不及。翻譯時只能盡量縮短這個距離,過則求其勿太過,不及則求其勿過於不及。」傅雷所說的「過」與「不及」就是本文所探討的超額與欠額翻譯。然而,超額與欠額雖是翻譯中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但是只要將「過」與「不及」的度降至最低,盡可能地將原文的韻味貼切地表達出來,字幕翻譯又何嘗不是對「一箭雙雕」之美差?我提出以下兩點看法,旨在字幕翻譯過程中幫助譯者從新的角度看待超額與欠額翻譯。

1.無論是文學翻譯,還是字幕翻譯,超額與欠額翻譯都無可避免。譯語文字與源語文字的鴻溝自譯事產生之時已然存在,加之字幕翻譯又時常受到技術等非文學因素的影響,因此我認為,在不影響正常欣賞影片的前提下,適當的超額與欠額翻譯是可以接受的。許崇信教授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在列車行進的過程中,幾乎無法避免車體的上下抖動和左右搖擺,但這種搖擺和抖動只要在一定的范圍內都不會影響列車的順利執行,超出了一定的范圍才會發生事故。翻譯就是列車的執行,「抖動」和「搖擺」不可避免。如在《成長的煩惱》中的這段對話:

例5.Teacher:ahhhh Mike.Can you explain for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in Moby Dick?

Mike:Ah,sure,sure.It』s the letter between the I and the K.

這段對話的幽默之處在於「sea」和「c」這對同音異義的雙關語,但是中文中沒有與之對應的雙關語,因此譯者必須使用變通的差額譯法,保證「列車」的順利「執行」。以下為可行的中文譯本: 老師:啊……邁克,你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白鯨》這本書里的大海有什麼意義。

邁克:哦,當然,當然,就是大海不同於大河。

譯者將原文中的雙關語轉換成中 文的頭韻實屬無奈之舉,但原文的幽默感卻保留了下來。如果要忠實地將原文譯出,注釋和加註必不可少,非但幽默盡失,字幕的空間和時間因素也不容許。相對於注釋和加註,同類屬性之間,如修辭手法的轉換可能更為有效地降低「抖動」和「搖擺」的度。

例5的譯本對所譯材料進行補充加工,進行超出翻譯范圍的改造,屬於超額翻譯。但正是這樣的處理達到了源語影片的預期目的,因此,此處的超額翻譯是可以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處理方式。例1中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得不進行縮譯,源語文字所傳達的資訊量減少在所難免。但如果將例1的資訊完整譯出,勢必會影響字幕的可讀性與連貫性。所以,由於受到 文學因素和非文學因素的影響時而進行的適度的超額與欠額翻譯是可以接受的。

2.字幕翻譯中度的掌握應以電影型別為依據。電影型別不同,目的觀眾不同,預期效果也不同。便於本文的分析,我將電影分為嚴肅型和娛樂型兩種。嚴肅型電影包括紀錄片、科教片等用於提供和傳達專業知識資訊的電影;娛樂型電影供觀眾娛樂消遣,陶冶情操,諸如喜劇片、驚悚片、動作片、文藝片等。針對不同電影型別而進行的字幕翻譯,所採取的翻譯方法也不同。比如上述例5中,《成長的煩惱》是一部喜劇,它的目的就是使觀眾發笑,雙關語就是笑料之一,如果採取直譯的方法,觀眾反倒不知其所然,喜劇效果大打折扣。又如驚悚片和恐怖片,觀眾會將重點放在畫面、聲音和劇情的 發展上,如果採取意譯的方法,將台詞翻譯的頗具文采,那麼觀眾也會因為與劇情的格格不入而哭笑不得。

嚴肅型電影既然是以資訊傳遞為目的,清晰明了才是關鍵,因此也就傾向於簡單、清晰、直接的翻譯方法,傾向於欠額翻譯;娛樂型電影可以根據上下文進行適當的「加工」和「改造」,即超額翻譯。但是,兩種翻譯不是以差額為出發點,試圖不忠實於源語文字。在不與技術限制相沖突的情況下,依然盡可能與源語文字保持「零度」差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字幕翻譯是一項繁復的 工作,受到來自文學因素與技術因素兩方面的限制,超額與欠額翻譯不可避免。翻譯學術界一直將超額與欠額翻譯認定為典型的錯誤型別而爭論不休。我認為,在與時間、空間等技術因素相沖突的情況下,適度的超額或是欠額翻譯不失為一種折中的處理方法。針對不同的電影型別而採取的適度超額或欠額翻譯不僅擺脫了來自技術層面的限制,而且達到了影片的預期目的。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