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身處在貧窮落後印度的寶萊塢,為何其「電影」特效能夠做得那麼出彩
印度並不貧窮,只是兩極分化太大。寶萊塢的特效是實打實的優秀,這一點毋庸置疑。
一、印度不窮,科技發達
一說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臟、亂、差。甚至我身邊的很多人都說印度都窮成什麼樣了?那跟國內根本沒法比。
確實,印度的貧富差距過大,並且很多地方的硬體設施確實比不上國內。
姐姐嫁人不用怕,一首歌舞帶個她。在歡聲笑語中打出歡樂的GG。~什麼?你說姐夫死了?那也不用怕,在姐夫的葬禮上再來一首歌舞獻給他,讓他的老婆可以很好的忘記他。
雷人、神片、甚至沒有任何邏輯的寶萊塢電影反正是層出不窮,甚至很多的電影剩下的只是特效,絲毫沒有各種劇情。不過這是人家的文化,不喜歡就不看唄。
Ⅱ 印度的綜合實力並不強,人多且貧富差距大,為什麼能拍出很多高水準的電影
首先我覺得印度對於電影行業非常的重視以及尊敬,其次他們能夠拍出很好的電影作品除了離不開優秀的演員,導演和幕後的工作人員,更多的是劇情的吸引。
他們的劇情更貼現於生活,不是說其他國家的拍攝不出來,而是其他國家更注重的是以電影行業為自己謀利賺錢。當然印度肯定也有這個成分在,但是更多的還是要展現現實意義。我也知道有些國家是明令禁止拍攝一些負能量的東西,但是也從側面想想如果總是處在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中,如果有一天當災難來臨,我們又如何面對?
他們不怕譏諷政府,嘲笑強權,怒斥為富不仁的階層,贊美真愛,同情窮人,而許多國家做不到。不要看印度綜合實力不強,貧富差距不大,但是他是公認的最有潛力的國家。
Ⅲ 印度電影為什麼總是喜歡載歌載舞
印度電影跳舞是印度人民的傳統。載歌載舞不僅能夠體現歌曲的文化,同時也體現舞蹈文化。當然了,在這方面我們中國是無法匹敵的。
同樣,印度也是個舞蹈演員容易找出路的地方。印度的美女眾多,且身姿婀娜,再加上舞蹈的點綴,更突顯印度美女的魅力。介於我對印度文化的了甚微,以上觀點,如有不足道的地方,歡迎批評。
Ⅳ 為什麼「貧窮」的印度可以做出特效那麼好的電影
說印度窮的都是真的不了解印度的。其實印度不是窮,只是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罷了!印度完全有實力和金錢去拍幾部全是特效的電影!他們好像也非常樂意拍那樣的電影。
而且我們國家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總要接受印度他們的傳統文化。況且印度如果不在電影上做點屬於印度的東西,這個國家如何走向世界,跟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接軌呢?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一部電影,影片中兩姐妹的拼搏成功,激勵了無數女性,為了命運與自由奮斗不息。
這些印度電影沒有誇張的特效,也沒有亂七八糟的載歌載舞,看起來也是讓人感覺津津有味。但說實話,不管是印度的特效大片,還是走心電影,印度這個國家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Ⅳ 印度電影怎麼樣,在國際上口碑如何
近幾年印度電影發展得很好,在國際上的口碑也很高,是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
印度的很多電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這其中以《三傻大鬧寶萊塢》最為突出。影片以學習為切入點,探討了到底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死學更好呢?還是讓學生自由發揮,創造性地學習更好呢?電影中還穿插著友情線、愛情線,整體以搞笑幽默的風格為主,結局既出人意料,又彷彿在情理之中,值得人深刻反思。
不得不說,印度的很多電影都是注入了極大心血的,精湛的演技、輕松歡快的節奏再加上深刻的教育意義,口碑怎麼能差得了?
Ⅵ 推薦高分印度10部電影
印度人口眾多,身處南亞大陸,風景優美,還有印度的歌舞,音樂,這就是電影的畫面大背景。電影的故事背景有,各種的宗教信仰,四大種種姓制度,男女極度不平等,貧富差距很大,教育巴基斯坦和印度長期的仇恨,這些都是電影故事的重要元素。還有印度宣傳部電影審查沒有美國那麼嚴格,導演有很大的自由度講好一個電影故事。
第一部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我就是知道答案!」這是獲得奧斯卡金獎印度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男主賈馬爾的一句經典台詞。賈馬爾每知道一個答案,在他生命中就要失去一個重要的人,他說他寧願不要知道這些答案,不要這百萬獎金。男主得到每個問題的答案都能讓觀眾唏噓不已。
第二部電影《天才槍手》
也是關於窮人家孩子和富人家孩子的故事。窮人家孩子雖然是學習的天才,最後也會落入富人家孩子利用的工具,所有的聰明才智都是累贅。
第三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
這是一部豆瓣評分達9.2分的印度電影,榮獲印度電影協會等16項大獎。是大帥哥阿米爾汗主演,片長接近3個小時,看完此片我完全忘記了倍速我常用的看片功能,是關於一群印度理科生的故事。
第四部電影《廁所英雄》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一部社會問題的電影。失敗的人,固守方法,不斷的改變目標或者降低目標。成功的人堅定目標,不斷的改變方法,最後獲得成功。《廁所英雄》的男主角凱沙夫就是這類人,實現了在家裡給妻子建一個廁所。同是也推動國家廁所革命,女性在使用廁所時,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男主凱沙夫不但是自己老婆心目中的英雄,也是印度全國女性的英雄。
第五部電影《小蘿莉猴神大叔》
這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是信仰哈奴曼神,另一個女主角小蘿莉是穆斯林教徒。一個是印度人,一個是巴基斯坦小姑娘。一個是素食主義者,一個喜歡吃大盤雞。
小蘿莉沙西拉出生在巴基斯坦,從小就是一個語言障礙者。為了治好沙西拉的語言障礙,母親帶她到印度求助神靈的幫助。沙西拉走在印度走失了,猴神大叔幫助巴基斯坦啞巴小姑娘最終找到媽媽的故事。最後小姑娘離別時喊出聲的那一刻,觀眾都「失防」了。
第六部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
這是一部在美國拍攝的印度電影,故事的主角是印度人,主角是一個輕度自閉症患者。可汗信奉穆斯林教,美國當時受到「911空襲」事件,穆斯林在美國受到歧視。男主證明了自己是穆斯林教徒,但不是恐怖主義。
第七部電影《來自地球上的星星》
這是一個關於自閉症教育的話題,有點類似於美國電影《阿甘的故事》。一個有讀寫和閱讀障礙的9歲男孩伊桑的故事。他遇到一個老師,這位老師拯救了一個有藝術天才孩子。每個樹枝都有一隻小鳥停留,天空里每顆星星都很閃耀。地球上的「星星」此時沒有閃耀,請多給一點耐心和時間,認真的擦拭它,他一定會有閃閃發光的那個時刻。
第八部電影《雨夜奇案》
這一部情節緊湊的,劇情不停反轉的懸疑電影。迪帕卡是警長,接到一個雨夜的兇殺案,查到最後,兇手是自己兒子。警長為了救兒子,自己失去一條腿,退出警察崗位的代價,最終案情大白,警長自殺的故事。
第九部電影《調音師》
《調音師》喜歡懸疑電影的人一定不會錯過。還是警察是兇手的故事,男主阿卡什是一位帥氣的琴師。以教琴為生,他為了專注於琴技,帶上不透明隱形眼鏡,成為「盲人」。他「看」到警察偷情明星漂亮老婆被發現,殺死明星,琴師被迫捲入兇殺案的故事。
第十部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還是一部貧民的女兒遭到富二代小開的凌辱,在反抗中打死富二代,這個富二代就是警察局長的寶貝兒子。貧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破案經驗豐富的局長鬥智斗勇的故事。這部電影是當年印度的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中國導演陳思誠還翻拍過叫《誤殺》,也非常好看。
印度電影色調是暖黃色,不是明艷的色調,還有個特色就是有莫名其妙大段的歌舞。印度導演講故事的能力特別好,特別那些懸疑的電影反轉特別多,很能抓住觀眾。
Ⅶ 印度很多方面都比較落後,為何電影行業卻發展得如火如荼
因為印度的電影取材於社會和生活,並且印度的電影主要通過故事和社會來反映出社會的一些問題,迎合觀眾的口味,同時由於拍攝電影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印度電影的取材都是來源於生活和社會現實。印度的影視城有很多,而國際知名的電影聖地寶萊塢則是印度影視城之一,印度和歐美國家不同。
飢餓和貧困並沒有讓印度這個貧窮的國家成為電影的累贅,通過電影反映社會問題,印度將電影出口到歐美等國,成為僅次於好萊塢的電影聖地。雖然印度的人口多,土地面積少,人口比較密集,但是印度在電影方面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的,同時也帶動了印度的電影產業,而電影聖地寶萊塢只不過是印度電影的冰山一角。
Ⅷ 這幾年印度電影的質量和華語電影誰更高為什麼
兩者不分伯仲吧。前幾年可能印度電影要比我們的稍微優秀一點,但是近幾年來華語電影發展的越來越好,涌現出大量優秀的作品。兩者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能夠良性競爭,最後還是我們觀眾能夠大飽眼福,這是件非常棒的事情。
很多觀眾覺得印度電影比中國的電影好,覺得看的印度電影很多都是精品。那是因為能被我們引進的印度電影本身就是被挑選過的,質量肯定不會太差,所以會給大家這樣的一種錯覺。事實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華語電影圈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加上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加成,故事內容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如貓妖傳這種,還是我國會有的。
Ⅸ 真實的印度富人區,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到底多大
近幾年,院線登錄的印度電影越來越多了,似乎是從《摔跤吧!爸爸》開始,成本不高,故事精彩,表演出色的印度電影受到了我國人民的歡迎。
印度電影能拍的題材很多,演員的演技往往也很在線,比如說印度影星阿爾米汗,就在我國有很高的知名度。
看過印度電影的人往往會發現,電影里的印度和我們在各種自媒體和新聞中看到的印度大有不同。
出演印度電影的演員大多是俊男美女,皮膚白皙,穿著現代 時尚 ,看起來像濃眉大眼版本的歐洲人。
但我們印象中的印度人,大都是皮膚黝黑或是深棕色,穿著傳統服裝,住在臟兮兮的貧民窟里的人。
在國內常常看到的有關印度的新聞,也都是印度的母親河恆河水質極差,裡面全是垃圾,甚至有人的屍體;一個女孩上了一輛全是男人的公共 汽車 ,被脫光衣服侮辱;印度年輕人因為自由戀愛,被父母「榮譽謀殺」之類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可怕新聞。
落後、貧窮、臟兮兮的印度,和那個電影里現代、精緻、高樓林立的印度哪個是真的印度呢?難道電影為了宣傳,故意美化了印度的環境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電影里的現代印度和我們印象中的破舊的印度是同時存在的。是的,印度就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其大的國家。
甚至現在在印度還存在著一種極為落後的文化——種姓文化。也正是這種文化,使印度的富人和窮人之間差別巨大。
種姓文化起源於古印度時期,已經有三千多年的 歷史 了,起源於印度教。這種文化在古代印度是一種明文規定的針對國民的等級制度。
種姓制度將印度人分為四種等級,最高級名為婆羅門,是人上之人,永遠的貴族。婆羅門就是國家的主人,他們享受著所有的優惠政策:不需要交稅、制定所有的法律條文、掌控宗教、享受教育權利等等。
一個人作為婆羅門出生了,那他就等於是生在了天堂里。婆羅門無論學識多麼差勁,為人多麼陰險、做事多麼懶惰,都能有一份工作,並且是高高在上的掌握權力的工作。婆羅門就算殺了人也不會被懲罰,還可以隨便殺死排名第三、四階級的人。
第二種姓被叫做剎帝利,也算是貴族階級,但不如婆羅門高貴。他們也有各種特權,但都比婆羅門少一些。
剎帝利往往為婆羅門服務,但從利益上來看,他們兩種姓的利益是一致的,在 社會 中往往一致對外,壓迫比他們倆更低的種姓。
第三種姓叫做吠舍,就是印度的普通人。他們從事各種職業,被前兩個種姓的人壓迫。雖然是平民,但他們往往並不恨婆羅門和剎帝利。因為他們還有可以壓迫的更底層的人。
種姓制度就是這樣將人異化,涇渭分明的等級制度會讓人產生一種感覺:這一切壓迫與被壓迫都是完全正確的。吠舍人大多從事商業活動,因為在古代,商人也是一種低賤的職業。
第四種姓就是首陀羅了。首陀羅就是印度最低種姓之人,被前三個種姓壓迫。但同吠舍一樣,首陀羅大多數是不恨高種姓人的。
因為在他們的教育里,他們就是天生低賤的人民。他們生活在貧民窟里,每天只能靠體力勞動獲得低微的收入過活,困苦的環境是最折磨人的意志的。
很少有首陀羅能夠走出自己的階級,去到大學里念書。窮困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壓倒可憐的人。
並且種姓制度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往人的心理種下永恆的一種觀點:人生來是不平等的。很多首陀羅人都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天生就不如高種姓人優越,自己就是低賤的,就活該被壓迫。
如果能得到為高種姓人服務的機會,他們會感天動地。直到現在,也會有首陀羅人全家擔任高種姓家族的僕人,世世代代作為僕人為高種姓人服務。
而且首陀羅人不會覺得這是不好的,反而會覺得這是榮耀。能為高種姓人服務,其他的首陀羅人也會高看他們家一眼。可以說,在首陀羅階級內,他們就成為了高級人。
在中國,窮困家庭的孩子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通過高考翻身,學習不好的人只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勞動在 社會 上立足。但在印度,首陀羅是沒有這樣的機會的。
哪怕有首陀羅的孩子克服萬難,憑借自己的毅力考上了大學,在 社會 中找到了體面的工作,他也會受到歧視。在職場上,周圍的高種姓同事可能會不願意和他說話;在學校里,低種姓人更是會受到高種姓人的排斥。
甚至有過這樣的新聞,在印度的大學里,一名教授必須跟自己的學生鞠躬問好,只因為教授是低種姓出身,而學生是高種姓出身。
為了壓迫低種姓人,由高種姓人控制的 社會 還向他們灌輸這樣的思想:今生受苦,來世就會轉成婆羅門降生。
因此,很多本來就因為缺失教育而愚昧的首陀羅人,堅信受苦是有道理的,是為了來生積攢福報。他們因此不去努力,而是默默忍受著這一切。
在這樣的 社會 環境之下,高種姓人和低種姓人的貧富差距極大,生活在平等國家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印度的富人往往非常豪奢,他們的日常生活同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富人一樣。
日常使用的各種物品、吃的各種食物、穿的用的都是世界最高級的品牌的產品。在印度的富人商業區行走,你會恍然來到了紐約或巴黎,因為這里的一切是那麼的豪華。
寬闊干凈的路面、街上隨處可見的豪車、穿著得體靚麗的男男女女、商場里隨處可見的 時尚 品牌。
印度最大也是最豪華的城市孟買,匯聚著無數這樣的印度富人,他們的生活相比自己的低種姓同胞,可以謂之天堂了。
高種姓富人在 社會 上大多從事政治、商業類工作。他們把持著國家經濟、政治命脈,印度的未來由他們決定。
富人們大多住豪華別墅,家裡有許多低種姓傭人服侍。高種姓人大多膚色白皙,也有一些是黃色皮膚。他們喜歡帶豪華的首飾,特別喜歡黃金。
很多印度富人家裡都裝修格外豪華,到處是黃金製品,在我們看來可能有些土氣,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財力和地位的證明。
印度高種姓女孩也大多穿著華麗。她們的現代服裝都是國際名牌服裝,青春靚麗,和中國大街上的年輕人沒有什麼區別。
她們也可以露出皮膚,穿清涼的吊帶。因為低種姓人是不能到高種姓人的區域活動的,所以她們也並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富人家的女孩都被按照現代 社會 的要求教養長大。她們享受國際化的教育,大多數人會在大學時出國留學,美國是他們最喜歡去的留學地。
結束學業後,她們往往會留在美國,在美國建立家庭,成為移民二代。因為家境豪奢,這些女孩都不需要擔憂生計問題。
印度高種姓女孩的婚禮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雖然被按照現代方式教養長大,但果然印度在兩性方面是沒有歐美國家那麼開放的。婚禮作為印度女孩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大多會極盡渲染為能事。
這些高種姓的女孩一般對外國比較嚮往,對外國的男子也很熱情。因為在印度能見到的外國人實在是不多,所以即使是孟買的高種姓女孩,見到外族人時也會充滿好奇。
就常有中國的自媒體從業者去到印度拍攝,然後被當地的高種姓女孩搭訕,被要求交換聯系方式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講,印度女孩還是很喜歡中國人的。
但與高種姓人的幸福生活相比,低種姓人的生活往往很窮苦。可以說大多數低種姓人只是在生存與否的線上掙扎。
因為生活的環境惡劣:棚屋區、泥土地、劣質的水源,很多低種姓人都會在年輕時染病。每年因為現代醫學可以治癒的病而死去的低種姓窮人不計其數。
而且低種姓女孩的生存環境尤為惡劣,她們大多數都生活在極其嚴苛保守的家庭之中,不能自由戀愛,只能被嫁給父母選擇的對象。
而因為窮困,父母往往不會認真挑選女孩的結婚對象,有些家庭只是希望趕緊少一張嘴吃飯,就把十一二歲的女兒草草嫁人。
這些年幼的女孩沒有知識,年紀輕輕就懷孕成為母親,對下一代的教育更是堪憂。這就讓低種姓人一代一代沉淪下去。
就算低種姓人自己不選擇沉淪,也是很困難的。低種姓人之間也充滿了歧視。印度還有一種人,不被算入四種種姓之中,叫做賤民。
他們是徹底的奴隸,不被看做印度國民。而首陀羅就可以壓迫賤民,將自己的痛苦更多地施加給賤民身上。
就曾經有這樣的新聞,一戶人家是賤民,生活在首陀羅聚居的區域。大家都是低種姓人,本該互幫互助,可首陀羅們卻極端排斥這家賤民。
賤民喝過的水,他們就不會再喝,因為他們認為這水已經遭到污染了。就連賤民的影子,首陀羅也不希望沾到一點。
最後這家人買不到任何東西,因為沒人肯賣給他們,只能一直吃老鼠。他家的幾個孩子也跟著他們吃老鼠,真是難以相信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真是令人感嘆不已。
因為缺乏教育,低種姓人看世界的方式很少,所以反而讓他們更加驕傲。很多低種姓印度人瞧不起中國人,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看著並不太有錢。
印度的有錢人總是穿金戴銀,中國人看著太樸素了,不像是有錢人。但低種姓的女孩還是很喜歡外國人的,她們無比渴望有人能帶她們離開地獄般的生活,如果嫁給了中國人,她們會無比的開心,覺得自己得到了新生。
但是,低種姓女孩是無法自由戀愛的。很多女孩因為自由戀愛,被家人認為不守規矩,最終被「榮譽謀殺」了。
榮譽謀殺的意思就是,只要父母認為孩子敗壞了家庭的名聲,就可以在法律允許之下殺死孩子。這是一種殘忍的文化,但在印度和伊斯蘭世界廣泛流行。
因此,低種姓女孩即使想嫁中國人,也必須得到父母的同意。而父母也很難同意將女兒嫁給外國人,除非出價非常高,否則基本沒有可能。
因此,在網路上能看到的中印夫妻,往往是中國人和高種姓的結合。高種姓人的文化素養,想法觀念也更和當代的中國人相一致,在日常交往上不會有太多的矛盾和誤會。
聽了今天對印度富人和窮人介紹,你怎麼看呢?在我看來,種姓制度給印度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是印度至今仍然有大量地區貧困的關鍵影響因素。
實際上,種姓制度早已被印度政府廢棄了,從法律上來講是不合法的。但是這種文化帶來的影響,卻陰魂不散,至今仍籠罩在印度的上空。
這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時間實在太長,在唐朝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時,玄奘就在書中記載過印度國的種姓制度,幾千年過去了,今天這種制度仍然影響著印度,讓印度的富人更富,地位無法動搖;讓窮人更窮,世代都是窮人。
而相比簡單的貧富差距,更讓人害怕的是那種心理上的認知:上等人永遠是上等人,下等人永遠是下等人。
雖然印度富人生活的很好,印度富人女孩也對中國人很有好感,從 情感 上來說,我們或許和高種姓人更有共同語言。
但我始終認為,這種壓迫其他人產生的生活和智力上的優越是不可取的。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Ⅹ 如何看待近期印度電影的高分評價
印度由於物質的匱乏和現實的貧窮,一直是一個發展很緩慢的國家。但是這幾年來,印度的電影市場卻開始有了不俗的表現,很多上映的電影在中國都有了非常好的口碑。
印度電影沒有什麼浮誇的手法,都是以人性為主。用那種豐富細膩的手法,來詮釋演員角色,所以備受中國觀眾的推崇,豆瓣評分也是非常的高。
雖然現在各個國家的電影市場都不是那麼樂觀,能被觀眾接受的電影越來越少。好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電影都是慘淡收場,票房實在是不忍心看,一撲再撲。
但是印度電影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卻像一匹黑馬在電影界冒出了頭。也是因為這些電影,人們開始對印度國家多了一些了解,對他們影片的拍攝能力和製作水平刮目相看。
印度電影之所以很多都能有高分的評價,就是因為這裡面對人性的刻畫很直接。還有就是劇中主演那頑強的奮斗精神,都是電影中讓人認可的關鍵。
感謝閱讀,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讓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