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電影帶山的名字
擴展閱讀
優酷最新電影排行榜 2025-09-15 08:48:16
評論區最好看的電影 2025-09-15 08:47:20
環球電影最新電影 2025-09-15 08:41:41

日本電影帶山的名字

發布時間: 2023-07-06 09:27:00

1. 日本電影人上了年紀沒有死就背到山上餓死

日本電影〈梄山節考〉以下是節選自網路的觀影感受

開篇是大雪下的山川,黑白相間,群山靜默,像一幅水墨山水。

然後是一個情節爛俗的故事,卻被演繹得無比壯烈。

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有一個拋棄老人的風俗,所有年滿七十歲的老人都要被扔到高高的遙遠的梄山上,任其自生自滅。
這個村子裡,有一個69歲的老太婆,是樹樁家的主母,她的丈夫利平三十年前因為不捨得拋棄自己的母親而失蹤,這個家庭雖然富足,也因此受到全村人的嘲笑。更讓老太太擔心的是自己的長子辰平,也是一個內心善良而優柔寡斷的男人,很可能在拋棄自己這件事情上再一次重蹈其父親的覆轍,在全村人面前丟盡顏面。
老太太使盡了所有手段,包括故意磕掉自己的兩顆門牙以表示自己的衰弱。終於,兒子辰平吐了實話。三十年前,在它還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少年的時候,因為父親不捨得拋棄奶奶而受到全村人嘲笑,在一次打獵的時候,開槍殺死了父親,並把他葬在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下。「已經殺死了父親,怎麼能再一次殺死母親」,辰平英俊的臉上痛苦的抽搐起皺紋,這終生背負的原罪,使他更加無法鑒定拋棄母親的決心。
但他的母親,多年管家的鋼鐵意志是不容動搖的,終於,辰平還是背著母親上山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

半路休息的時候,辰平起身去喝山泉水,一轉身不見了母親,以為她突然害怕死亡的恐懼自己回家去了,一路受壓抑的心靈終於露出了會心的微笑,伸手拈起一隻小鳥,讓它自由飛翔藍天。但一回頭,母親又默默回來了。
本來,按規定,母子倆是不能再說話的,辰平不斷地對母親說話,希冀母親能夠回答,但母親只用點頭、搖頭、微笑和拍他的肩膀鼓勵他為了家族的榮耀前進來回答他。

母子倆就這樣走著,母親在兒子背上,白發蒼蒼。

高高的梄山上,白骨累累,甚至還有死去不久尚沒有完全腐爛的屍體。辰平含著淚水再一次猶豫不決,他的母親卻格外平靜,不但狠狠給了徘徊不前的辰平一個耳光催其離開,而且堅定的拒絕了辰平留給她的干糧,在一片白骨中靜靜等待死亡。
最後,下雪了。辰平回到家裡,在兒女妻子的簇擁中,在紅紅火光的溫暖中,想著離開的時候母親最後的形象---雙手合十,一臉寧靜如水。

母親應該是幸福的吧。為了全家的榮譽死去。
標準的日本風格。

2. 日本電影情書里的那座山叫什麼山是北海道小樽的天狗山嗎

八岳山
大部分的影片都是在小樽地區的北海道島上拍攝的。只有一處外景例外是在影片結尾處,渡邊博子面對著2年前她的未婚夫藤井樹因山難而去世的大山,影片中看到的是八岳山。
詳見網路幕後花絮:
http://ke..com/link?url=ldNyqnzWppGgtZQjGj6A1JsaqJhVg_wGCdD859bbRgg9U1hc-

3. 日本電影登上高高的富士山母親演員,請大神告訴我,請寫出她的中文名

香港黑到道影片中常飾演日本人的演員好像是龍方接拍了王晶《至尊無上》那個日本人 ,令外陳惠敏身上有日本紋身,擅長扮演黑道人物。

富士山

日本第一聖山 富士山親自看過一眼終身難忘它的雄偉壯麗在日本NHK HD高畫質拍攝與製作下富士山的千萬景象雲彩變化及壯觀日出富士山為日本的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岳」,是日本百大名山之一,為日本人心目中的聖山,2007年第二度角逐世界文化遺產。

備注: 富士山位於日本東京西南西方,約80公里的位置,主峰海拔3776公尺,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富士山是靜岡縣和山梨線境內的活火山,上一次大規模爆發是在 1707年,落下的火山灰都積有四厘米厚。

富士山的名字經常於日本的文學作品中出現,其中以古代詩歌集《萬葉集》里山部赤人的短歌最為著名。

4.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日本電影

山田君與7人魔女(吉河美希作畫的漫畫)
編輯

《山田君與7人魔女(山田くんと7人の魔女)》是由日本漫畫家吉河美希作畫使得漫畫作品。
自2012年12月開始在講談社《周刊少年Magazine》連載,單行本由講談社出版發行(發行至9卷),繁體中文版由中國台灣的東立出版社代理發行(發行至7卷)。2013年8月24日於周刊少年Magagine官網公布動畫宣傳PV。
講述可以通過接吻復制魔女能力的問題少年山田龍,與同班優等生、擁有與接吻對象互換身體的能力的魔女白石麗為中心的故事。

5. 找一部日本電影, 講一個在城裡工作的年輕人回家繼承父親在雪山上的驛站,還要背東西上山。

背負春天/春を背負って.2014
國際大都會日本東京,自幼在山裡長大的長嶺亨(松山研一 飾)如今作為一名操盤手在金融圈沉浮打拚。直到某天,他接到母親(檀富美 飾)從老家打來的電話,才知道一向嚴厲剛強的父親勇夫(小林薰 飾)在救助某個登山遇險者的過程中不幸身亡。突如其來的噩耗令長嶺措手不及,他匆匆趕回家中,卻再也無法聽到父親嚴厲又不失溫柔的呵斥。勇夫生前在立山的山頂修建了專門供登山者住宿休息的小屋,他救助過許多遭難的人,也和無數萍水相逢的登山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幾經考慮,長嶺決定辭職回家繼續經營小屋。他和曾被父親救過的女孩高澤愛(蒼井優 飾)以及父親的老友多田悟郎(豐川悅司 飾)攜手,讓小屋重新煥發活力。登山者漸次前來,他們的臉上帶著久違的暖暖的微笑……
本片根據笹本稜平同名原作改編。

6. 1980年日本老電影遠山的呼喚,高倉健與倍賞千惠子田園牧歌式愛情

我的話: 這是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人叫民子(倍賞千惠子飾),一個年輕美麗的少婦,男人叫田島耕作(高倉健飾演),一個沉默寡言但血性方剛的男人。民子兩年前帶著兒子武志(吉岡秀隆飾)隨丈夫遠離浮華的都市來到風景絢麗的鄉村開荒,但是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去世,民子帶著十來歲兒子武志繼續留在鄉村生活;田島耕作因為殺了逼死妻子的債主而四處躲避警察的追捕。兩個苦難的人走到了一起,但是命運作弄,兩人又不得不分離。望著即將消失在茫茫雪原里押送耕作的火車,民子只能在心底深深呼喚耕作早日歸來!

《遠山的呼喚》是日本著名導演山田洋次拍攝於1980年的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一部電影,39年後的這個深夜,再一次感動了我,前幾天我用幾篇文章介紹的世界上最長的系列喜劇電影《 寅次郎的故事》也是山田洋次導演的,從1969年開始執導,由渥美清主演,直到1995年最後一集,共編導了48集 。

《遠山的呼喚》男女主演分別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高倉健、信賞千惠子,特別是高倉健,從影半個世紀,以硬漢形象在影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005年張藝謀《千里走單騎》中更是以74歲高齡主演不善言辭的父親再一次令我嘆服,同時也再一次讓我感受到他那雙「眼睛有一股勾魂攝魄的魔力,載滿了悲傷和喜悅」(山田洋次語)。

山田洋次也許是日本最與眾不同的導演,他的細膩風格,他的溫情表達,他的悲憫情懷,徹底和日本其他同時代導演如北野武、大島渚等區分開來,他的鏡頭里沒有暴力也沒有色情,只有對普通民眾的 情感 關注,甚至可以這樣說,他的攝影機永遠只對焦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雖然平靜,但是平靜中不失大起大落,如《幸福的黃手絹》、《寅次郎的故事》等影片,而《遠山的呼喚》更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日本影壇稱山田洋次是「有著平民情結的導演」。

《遠山的呼喚》是一部飽涵悲憫與寬恕情懷的電影,導演山田洋次試圖通過一個田野牧歌式的愛情故事,來表達他對生命的贊美和對人性的渴望以及對愛的期盼,影片中大自然壯麗秀美,卻又讓觀眾得到享受的同時又不得不感受其背後的殘酷。雖然這種殘酷已經被導演用鏡頭過濾了許多,但是在影片的最後,這種殘酷最終以一種無法抗拒的力量象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影片《遠山的呼喚》序曲中,男主人公田島耕作幫民子家的母牛產子,這是導演在影片中最早表達的對生命的禮贊。片中比較經典幽默的橋段是「給母牛人工授精」,而片中耕作的兩年逃亡生涯則同樣也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雖然最後他疲倦了,並終於走進了四年的服獄歷程,但這恰恰是耕作帶來的回歸和重生。

用四季的輪回變化來反映時間的推移,這是導演的藝術技巧,正是這種技巧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男女主人公的 情感 轉化。他們春天相識,大雪茫茫的冬天又要分別,而在夏天、秋天時,三人(男人、女人、小孩)相處又是那麼的融洽,特別是耕作和小孩武志,兩個童年時就失去了父親的男人(其實武志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男人,他只是男孩)如同父子一般走到了一起。耕作說:「在生命中,男人遇到要忍耐的事太多了,但是即使這樣,千萬不能哭」。武志深深地點頭,他的生命中需要這樣一位給他勇氣和力量的「父親」。

而在服牢的火車上,耕作接過民子遞來的手絹,他哭了。他是為愛而哭。一個充滿陽剛外表冷漠沉默寡言好象無情的男人哭了,他被撥動了心底里那根最柔軟的琴弦。茫茫大雪中,火車冒著白氣向前奔去,而天和地之間,一切又歸於平靜。《遠山的呼喚》獲1980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五名、每日電影競賽優秀獎、日本電影協會優秀影片獎、日本文化廳優秀影片獎,及第四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順便說一句, 《寅次郎的故事》的主演渥美清在《遠山的呼喚》中也有出鏡哦,飾演近藤。

7. 問兩部有些年頭的日本電影名字

日本電影《刑事物語》系列,在國內分別被翻譯成《片山刑警在海島》《片山刑警在山城》《片山刑警在蘋果園》(刑警情仇),後來中央電視台6套播過《片山刑警黑潮之歌》。87年後曾經在國內許多大城市電影院里放映過,電視上也播出過該系列。

引進及譯配情況:

1987年,片山刑警在海島(伍經緯)
1988年,片山刑警在山城(楊曉)
1990年,片山刑警在酒吧(楊曉)
1993年,刑警情仇(片山刑警在果園)(程玉珠)

《片山刑警在海島》

日本彩色故事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翻譯:周平 譯制導演:楊文元
片山(伍經緯配音) 刑警村上(楊曉配音)
罪犯仁科高志(蓋文源配音) 木崎(童自榮配音)
老闆娘玉江(曹雷配音) 蒙面人(程玉珠配音)
旅店女主人松樹清子(劉廣寧配音) 清子女兒海子(狄菲菲配音)
黑瀨派出所警長(畢克配音)

《片山刑警在酒吧 》(1985年出品)
(日本東寶電影公司、電影旬報社聯合攝制、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發行)
主演:武田鐵矢 Taketa Tetsuya,鈴木保奈美/Honami Suzukip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90、9)
配音:楊曉、狄菲菲、沈曉謙、劉廣寧、王瑋、尚華
影片塑造了一位帶有喜劇色彩的刑警片山,充分地誇張突出他愛鑽牛角尖的性格,並造成一系滑稽可笑的表現。這又是一部帶有淡淡的苦澀味的人情劇。導演恰到好處地抓住片山刑警與他周圍的人總是處於一種滑稽可笑而又十分奇妙的緊張狀態中的細節加以渲染,才使影片獲得了成功。

《片山刑警在山城》
(刑事物語5——山神之詩 / 刑事物語5 やまびこの詩)
(VHS錄像帶封面)
日本東寶電影公司、電影旬報社 1987.05.16
製作 ................ 黒井和男
腳本 ................ 片山蒼 榎本修 鳥居欽圭
監督 ................ 杉村六郎
演員:
片山元 ................ 武田鉄矢
真咲直子 ................ 賀來千香子
真咲真子 ................ 鈴木保奈美
署長板垣 ................ 井川比佐志
刑事植田 ................ 村井國夫
課長鈴木 ................ 木村元
人質犯 ................ 石倉三郎
人質の女性 ................片桐はいり
大神和人 ................ 野村將希
狙撃手 ................ 江夏豊
大神真之助 ................小林桂樹
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90、2)
配音:楊曉、劉廣寧、丁建華、喬榛、翁振新、沈曉謙、童自榮

相關鏈接:
時下流行武田鐵矢著名的《101次求婚》,而中國觀眾最早知道他還是這個《片山刑警》系列電影。說到男主角,當然要提一提《101次求婚》。他那麼衰的男人,卻有那麼浪漫的愛情,那麼轟轟烈烈,刻骨銘心。

男主角拿著衣架表演中國功夫的鏡頭現在還記憶尤新。片尾非常好聽,有種獨特的滄桑韻味,那就是武田鐵矢(主音),以及中牟田俊男(副音+吉他),千葉和臣(副音+貝司)在72年結成的組合:海援隊。82年的時候解散了,後來94年的時候又重組。這片子的日本日語原文是《刑事物語》,螳螂拳最高!!

8. 山の郵便配達

山の郵便配達取材於彭見明的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湘西山村的一個感人故事:在大山中送了一輩子信的父親要退休了,兒子接班當鄉郵員,走父親走過的那條山路。交班第一天,父親決定陪兒子走一趟,這條郵路來回一趟需要三天。一路上,平日很少見面、溝通的父子一起經歷了很多事,本來有隔閡的父子開始了解並理解對方。

故事本身波瀾不驚,甚至缺乏基本的戲劇矛盾沖突,父子兩代人觀念上的交鋒也很快經由一方的妥協得到和平的解決,不知是否是導演刻意迴避的原因。影片自始至終以綠色為基調,節奏舒緩,體現了導演霍建起的美學追求:

我拍的片子一貫比較溫馨一些,我不喜歡過於殘酷和壓力的東西,人間畢竟美好。

表現父子情的題材是比較討巧的,選取的又是父親離崗兒子接班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間。兒子走的還是父親無數次走過的郵路,開始體諒父親的喜怒哀樂,深知父親的不易;父親送兒子上路,有欣喜(兒子終於長大了),有擔憂(兒子能吃得了苦嗎)。片中叫「老二」的狗無疑具有特殊的地位,父子倆無話可說的時候都會求助於狗,一直在前面引路的狗還起到了引導觀眾視線和故事發展的作用。

兩代人之間總會有一些觀念上的沖突,比如給五婆念信,比如藉助交通工具送信,比如和街坊的人情世故,比如父子對山裡女人的看法。或許這些太過於沉重,又或許實在是「剪不斷理還亂」,導演要麼做了淡化的處理,要麼敷衍一下觀眾。當父親問兒子會不會娶那個侗族女子的時候,兩人的對話就顯得過於縹緲了:

「不會(娶她)。」
「為什麼?是嫌她土嗎?」
「不是。」
「嫌她沒有文化?」
「也不是。」
「那到底為什麼?」
「我不想讓她像我媽一樣,離開了大山,卻整天懷念著大山裡的生活。」

詩意是有了,現實卻被抹殺了。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大城市,北京也好,深圳也好,我們看到的是無數拚命也要走出大山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對於眼他們來說,大山代表著貧窮,愚昧和落後: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汽車火車,沒有商場超市,甚至沒有電燈電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雖然也很無奈,但充滿誘惑。在這方面,影片給了觀眾誤導,當然Mr.Rain無意指責導演的創作取向。和Mr.Rain一起觀看影片的一個朋友就說:

「大山裡的生活其實也不錯,風景優美,空氣也好。」

前幾年流行一種電視散文,就是對散文進行包裝,配上電視畫面和音樂,電視台還舉辦過大獎賽。後來由於曲高和寡的緣故,好像是不了了之。而山の郵便配達的風格以及在國內的命運也很相似,除了獲得第19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外,一直未曾受到關注,沒有電影公司願意發行該片,只賣出一個拷貝。但2001年4月在日本以《山の郵便配達》為名上映後,不但在短短一年內取得超過4億日元的票房成績,還先後獲得「日本電影筆會」五部優秀外國影片獎第一名、「電影旬報」外國電影最佳十部電影第四名以及「銀幕」外國電影最佳十部影片第四名,「每日電影獎」的十部最佳外語片獎第一名。是典型的「牆內開花牆外香」,為什麼會得到日本觀眾的喜歡呢?

對於以中國普通人生活為題材的電影,日本觀眾非常好奇,他們很想知道中國人的生活狀態和心理。山の郵便配達展現的是完全不同與他們想像中的樣子,像一個遙遠的童話。另外,影片中的父子情深更是感動了很多人,特別是兒子背父親過河的場面很是煽情,在現代的日本簡直難以想像。

在國內《山の郵便配達》也開始被一些人提起,不過是託了劉燁和陳好的福。雖說滕汝駿的表演更具深度,劉燁在他第一部影片中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陳好還只是賣弄她萬人迷似的臉蛋和笑容,況且她扮演的侗族少女沒有血肉,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劉燁扮演的兒子,沒有一點的交代。

最後說一句影片的配樂,竟然是MIDI合成的,實在夠小氣!配樂過於泛濫,有「戲分不夠音樂湊數」的嫌疑,而且沒有特點,不能起到烘托主題,帶動故事發展的作用,更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選用的幾首流行歌曲,包括「驛動的心」,「恰似你的溫柔」和一首歐美歌曲都過於隨意。

2001年,一部優美的中國電影《山の郵便配達》在日本上映,以其如畫般的意境和曲折的故事打動了無數人心。而在現實中也有這樣一位郵遞員,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在中國西南山區美麗如畫的風景中穿梭,卻無暇留戀,過著艱苦、單調的郵遞生活。這個人就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的鄉郵員王順友。

環境艱苦

木里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香格里拉的邊緣。境內一道道狀如刀鋒的山樑並排交織,山與山之間形成落差巨大的深谷,流淌著雅礱(lóng)江等幽深的大河,覆蓋著大片的原始森林。

這里風景雖美,但山峰險峻、道路崎嶇,郵遞員們只有依靠騾馬馱著信件長途行走,這種郵路被稱為「馬班郵路」。王順友的「馬班郵路」從木里縣城到白碉苗族鄉、三桷(jué)椏鄉、倮(luǒ)波鄉,往返360公里,要翻越十幾座山峰、趟過四條河,需要走14天,而每個月他都要走兩趟。20年來,他拉著騾馬在這片偏僻的大山中送信,行程加在一起有26萬公里,相當於繞著地球赤道走了6圈半。

在木里山區,路只是亂石中騾馬踩出來的一個個石窩窩,而且一側是高高的山,另一側常常是見到不底的懸崖,「路」只有一個馬身那麼寬。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的地理課本這樣描寫橫斷山區的氣候。春天,察爾瓦山冰雪覆蓋,空氣稀薄,氣溫在零下十幾度;而跨過察爾瓦山,到達雅礱江河谷,氣溫馬上超過30度,暑氣蒸人,一片盛夏景象。行走山中的王順友一會兒凝汗成冰,一會兒揮汗如雨,重復體驗著橫斷山峰鋒刃般的山樑、說變就變的天氣。

在大山深處,常常走上一兩天見不到一個人。在這里,孤獨比勞累更加可怕。晚上,在幽深的森林裡,王順友經常就著篝火搭起帳篷,攪一碗糌粑(一種藏族傳統的炒麵)或是烤幾塊土豆算做一頓飯,接著便唱起自編的山歌。熟悉王順友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唱山歌和喝酒。在木里的「冷酷仙境」中,這是他抵禦孤獨的最好辦法。

險象環生

王順友是從父親王友才手中接過馬韁繩,走上郵路的。他至今記得,8歲那年冬天的一個夜晚,父親牽著馬尾巴撞開家門,倒在地上說:「雪灼傷了我的眼睛。」母親找來草葯煮沸後給父親熏眼。第二天清早,父親說看到光亮了,於是把郵件包往馬背上一捆,又出發了。

王友才是木里的第一批郵遞員,在馬班跑了整整30年。45歲時,王友才再也走不動了,於是由20歲的王順友頂班上了郵路。這期間,王順友經常被鄉親們稱作「王大膽」,因為郵路太險了。

在郵路上,還有一個叫九十九道拐的地方。那是一條在直上直下的懸崖峭壁上拐連拐、彎連彎的羊腸小道。抬頭,懸崖峭壁;低頭,波濤洶涌,稍有不慎就會摔下山崖,連屍體都找不到。而這條路是王順友送信的必經之路。

1995年11月的一天,他跟在騾子後面走到九十九道拐。突然,樹林中飛出一隻山雞,驚得騾子亂踢亂跳。王順友急忙上前拉韁繩,誰知騾子突然抬起兩只後蹄朝他蹬過來,正踢中他的肚子。他雙手捂住肚子一下子倒在地上,痛如刀割。然而稍作喘息,他又牽上騾子上路了。9天後,王順友終於送完郵件。當他被老鄉架到醫院時,人已奄奄一息,打開腹腔,滿是膿血。醫生說,再晚來兩小時,命就保不住了。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他活過來了,但身體卻不如前了。

還有一次,王順友送信走到雅礱江上的一座吊橋邊。前面十幾米遠一隊馬幫已走在橋上。就在一剎那,吊橋一側手臂粗的鋼纜突然斷裂,橋身瞬間翻轉90度,走在橋上的人和騾馬掉到江中,被寒冷、湍急的江水吞沒……這令人揪心的一幕,令每天行走山中的王順友也目瞪口呆。

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以前過雅礱江用的是溜索。有一次,正在溜索上的王順友快到對岸時,繩子突然崩斷了,他從兩米多高的空中摔下來。慶幸的是他摔在江岸上,可郵件卻從背上彈到江中。王順友想都沒有想,抓起一根樹枝跳進齊腰深的水中撈郵件。水流湍急,再加上受了刺激,當郵件終於被拖上岸時,王順友人也癱倒了。

「我來了,聯系就沒有斷」

木里縣居住著17個民族,世代居住的有9個,人口最多的是藏族、彝族和苗族,90%的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個小村莊中,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個人。

這種童話一樣的居住方式使交通、通信變得困難,很多地方不通電話、不通公路。但從1976年起,木里所有的鄉都已通郵。而且總計2303公里的15條郵路都是「馬班郵路」,人們與外界的聯系依賴著像王順友這樣的鄉郵員的爬山涉水。在這里,每封平信的郵資是0.8元,但平均投遞成本達到29.84元,小小的木里縣郵政局因此每年虧損超過100萬元。

1998年8月,木里遭受百年未遇的暴雨、泥石流襲擊,進入倮波鄉的所有大小道路全被沖毀,各條河流上的簡易小橋都被洪水捲走,整個倮波鄉頓時成了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孤島。

正當大家在咆哮的河水旁發愁的時候,忽然有人叫了起來:「快看,老王來了。」只見滿身稀泥的王順友一步步走來,他的白騾子變成了泥騾子,只有騾子背上的郵包是干凈的——用塑料布包了好幾層。大家圍了上去,問他有沒有受傷,他說:「沒什麼,路太滑,摔了幾跤。橋都沖斷了,我是拉著馬尾巴一路趟泥過來的。」鄉里人說:「老王,一連幾天雨都沒停,你可避一避、等一等嘛,太危險了。」王順友說:「不敢耽擱,郵包里有報紙,還有兩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而且,我來了,就說明這里與縣里的聯系沒有斷。」一席話,讓在場所有的人感動不已。

人們都說,他給少數民族鄉民帶來的不僅是郵件,還有自己的一顆心。

三桷椏鄉雞毛店、倮波鄉磨子溝是高山區,人們的食物很單調,王順友為他們傳授高山種植蔬菜的技術,送來新的蔬菜種子。現在,這兩個村子的村民都有了自己的菜園,即使是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山裡人買東西不方便,於是王順友出班時除了送信,還要經常幫鄉親們代買些鹽、茶、葯品,也曾自掏腰包從城裡帶來水稻良種、蔬菜良種,讓原本食物單調的山民們冬天也能吃上蔬菜。當鄉親們接過包裹,綻放出笑容時,他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五口人,三個家

王順友一家有五口人:他的妻子韓撒、兒子、女兒,此外,他把騾馬也當作家庭成員了。因為每年他和妻兒在一起是二三十天,和騾馬在一起的時間是365天。騾馬是他最親密的的夥伴。

20年來,他用過30多匹騾馬。郵路的辛苦使騾馬的服役期很短,一匹好馬在郵路跑上幾年體力就不行了。這時,王順友會把跑不動的騾馬送回老家去養,直至死亡。

王順友說自己有三個家:和妻兒在一起算一個家,在白碉鄉的老家是一個家,獨自走在郵路上和騾馬算一個家。他和妻兒的家在木里縣城外的銀盤組——半山腰上只有兩戶人家的村落。家裡有三畝田地、三頭牛、十幾只羊、四間黃褐色的用石土夯成的房子,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

王順友是參加工作那年結婚的。這個家建立了多久,他跑郵路就有多久,妻子韓撒在家中等他就有多久。如今,這個纖瘦女子的臉上皺紋壓著皺紋,可她才只有46歲。在孤獨中她偶爾也喝酒。當丈夫獨睡深山時,更加孤獨的是韓撒,喝了酒的韓撒流了多少淚,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王順友的山歌中,有不少情歌就是唱給韓撒的。他曾經教韓撒唱:「三天不見我的面,當得不見幾十天。」韓撒只是笑,沒學會。

現在,王順友最大的心願就是木里的每個鄉、村都能通上公路、跑起汽車,讓「馬班郵路」被「汽車郵路」取代。這也正是木里縣政府和當地郵政部門的願望。2005年,木里所有的通鄉公路全部建成,木里郵政局也開通了更多的汽車郵路,改善郵遞員們的工作條件。

小資料

目前中國郵政1/3的職工、2/3的郵路、3/4的網點都在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農村投遞路線單程總長353.1萬公里,因交通條件限制,目前有步班郵路9000多條,馬班郵路200多條,大批投遞員就像王順友一樣為實現有人的地方就有郵政的目標而奉獻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