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
《屠城血證》
導演: 羅冠群
主演: 翟乃社 / 陳道明 / 雷恪生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年度: 1987
語言: 普通話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城,開始對我無辜同胞進行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 展濤是金陵大學教授米爾斯的學生,米爾斯的女兒凱蒂深愛著展濤,日軍入侵,她勸展濤隨外輪赴美。但國難當頭,展濤決定留下來,用自己的醫術救治受傷軍民。展濤帶傷兵醫院的難民轉移到國際安全區,並勸說魯營長及部下按國際規定,把槍支扔到水塘中。不料,日軍無視國際規定,又闖進國際安全區屠殺手無寸鐵的軍民。護士白燕落入魔掌,展濤欲救白燕卻被日軍拉住,強行讓他目睹日軍強奸白燕的獸行。白燕慘死,展濤從此拋棄幻想,投入反日斗爭。在日軍集體屠殺我百姓時,倖存的照相館老闆范長樂,逃到米爾斯教授家,哭訴悲慘遭遇。為揭露日軍滔天罪行,范長樂同展濤連夜趕回照相館尋取被迫為日軍沖洗的殺人照片。與此同時,日軍特使橋本為掩蓋事實真相,也派人去范家搜查。范長樂冒死取出照片,為掩護展濤帶走照片而犧牲。展濤在茶館中被日軍追殺,不幸中彈,歌女花弄影用生命掩護他脫險。展濤潛入一公館,遇見了被軟禁在此的東北逃亡學生柳晶晶。她原是日軍中尉笠原在東北讀書時的戀人,一次偶然機會她認清了披著獸皮的笠原,她正欲逃出時,遇到身入險境的展濤,她設法將展濤轉移。橋本大怒,命笠原親手殺死了她。展濤終於在教堂與凱蒂會面,但追兵迫近,無法脫身,展濤將日軍罪證交給凱蒂,自己潛上鍾樓。橋本命士兵火燒鍾樓。烈火中,展濤敲響了巨鍾。在震撼長空的鍾聲中,凱蒂乘坐的商船開航了。凱蒂情不自禁地打開那包血證——一張張照片,讓人們永遠記住日軍在南京屠殺30萬中國軍民的罪行。
我看過,不算太血腥暴力,還算客觀。
② 關於南京大屠殺 電影
片名是《南京大屠殺》 那個女人並不是日本人 只是會日語 逃離南京時 她帶著一家看到日本兵 於是走過去 用日語慌稱自己是日本人 結果 那日本兵放她們過去 但 看到她兒子時 這個聰明的日本兵用中文問她孩子 :「你多大啦?」 那孩子也用中文流利回答 :「5歲了」 結果被揭穿了 。
你說的是這部吧 , 上面這鏡頭我很有印象的
③ 電影南京南京簡介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電影南京南京簡介,供大家參閱!
電影南京南京基本信息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由陸川執導,劉燁、高圓圓、范偉、秦嵐、中泉英雄等主演。
影片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2009年4月22日,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同年該片獲得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等獎項 。
電影南京南京劇情簡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宋希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數十萬中國軍民遭到殘忍殺戮,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大量的難民涌到這里尋求救助。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高圓圓飾)、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女士,積極營救中國難民,用他們的勇敢和堅毅與日本人周旋,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中國婦女。
於是舞女小江(江一燕飾),雖然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刻,為了拯救其他婦女,她堅定地站了出來。唐先生(范偉飾)這樣懦弱的知識分子,雖然對凶暴的日軍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出賣同胞,但在痛失愛女和小姨子後,難掩良心的詰問,最終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在這場戰爭中,作為佔領者,在日軍對中國人的殺戮中,他從一個士兵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沒有靈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虛和罪惡之中,逐漸走向崩潰。最後,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槍口對准了自己。
電影南京南京幕後花絮
當劇組發展到五六十人的時候,卻得知外交部否掉了劇本。
原本陸川為高圓圓飾演的姜淑雲設計了強奸的戲,但高圓圓在拍攝的時候崩潰了,她沖著陸川喊怎麼能這么拍,最終陸川沒能說服高圓圓。
劇組里的日本演員,除了三個是第一次來中國,一句中文都不會外,其餘大多是在中國留學的日本留學生。
中泉英雄是陸川在輪番看了200多個日本演員之後選中的。
拍日軍祭祀那一段的鼓是在河南做的山寨鼓,這個鼓如果從日本定做的話得花好幾十萬。拍這一段時,原本兩位日本鼓手開始覺得鼓皮太軟聲音不正,最終用燈照了2個小時使鼓皮都綳了起來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拍祭司這場戲的時候,由於日本鼓手不滿於在場的一位中國群眾演員在拍這么嚴肅的戲的時候說笑,於是揮手就給了一拳,那批中國群眾演員都是武校的,立馬圍上去,幸好工作人員及時勸阻,不然差點演變成群架。
有一場戲是伊田殺了唐小妹之後走到大街上,突然有一個人大喊自己要回日本,這段不是劇本里有的情節,而是日本演員小黑自己演出來的。
電影南京南京影片製作
創作背景
《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陸川決定拍這部電影前徵求過不少前輩的意見,其中吳宇森建議說這樣的題材應該再等一段時間再拍。促使陸川快刀斬亂麻下定決心拍攝的是呂克·貝松。2006年6月,陸川與呂克·貝松吃午餐,呂克·貝松告訴他,《南京!南京!》是正餐必須先拍,其他都是點心 。
陸川在拍攝影片之前閱讀了大量的日軍日記,發現大部分日軍並非想像的那種青面獠牙的野獸形象,大多數參與這場戰爭的日本人的日記里寫的是很小的事情,比如搶了一隻豬,挖了一些山葯,准備做一頓飯,而他們正是進南京城的那支隊伍。這些日記讓陸川明白了南京大屠殺的可怕之處不是一群野獸幹了野獸該乾的事情,而是一群正常人幹了野獸乾的事情。所以陸川在這部電影里為“禽獸”還原為人,用電影告訴觀眾日本軍人的真實狀態 。
場景搭建
為了還原真實的南京城,劇組在長春斥資3000多萬,復原了南京這座800畝的廢墟城池。設計圖紙上,清晰的標明了南京城應有的結構,大小比例、房屋的位置等,於是劇組將重要場景的位置確定並一一還原。由於資金限制,劇組沒能復原一個更大的南京,也沒能如早期繪制的效果圖那般,拍攝一幅南京城的俯瞰畫面 。而為了片中槍聲的製作,主創花了一年的時間做了仔細考證,並搭建了一個"聲音實驗場" 。
拍攝過程
為了保證真實性,拍攝現場所有的道具都是根據文物仿製的,甚至就連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過中國人的德國人約翰·拉貝撕碎的一張報紙,也是按照1937年12月13日的一張德文報紙復制下來的。此外,在拍攝過程中,影片所有的出場人物和細節都一定有史實相對應。如電影中日本兵規定一個婦女只可帶走一個男人,為了多救人,姜淑雲冒著生命危險來回穿梭,最終被打死的情節,就能從南京一個老師的日記里找到原型 。
電影南京南京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具有震撼力
陸川的這部作品極具震撼力,每一個暴行、獸行都被活生生地從歷史中挖掘出來,重新編織到這部敘事史詩當中。攝影師曹郁採用的黑白影像讓畫面極具張力,影片一開始就有一種遙遠的歷史感。這絕對不是一部娛樂性的電影,但是,作為歷史的回憶和見證,它獨樹一幟(《華爾街日報》影評人Joe Morgenstern評)。這部電影展示了女性在戰爭中所經歷的折磨與煎熬。《南京!南京!》是一部經典之作,陸川將觀眾帶入了戰爭瘋狂的無以言說的恐懼當中,真實地刻畫了戰爭的復雜性及英雄主義(Robin Menken評) 。
風格大膽
影片的後半部分以拉貝先生的“安全區”為圓心,刻畫了范偉、高圓圓所飾角色為代表的小人物,在民族與個人遭受生死存亡之際,所做的種種保全自己和保護他人的行為。這部分中,由於避難於“安全區”的難民多為青年女性,因此側重展現了日軍對中國婦女所做的姦淫擄掠的獸行,其中涉及到慰安婦等。值得玩味的是,連接這兩段篇章的是兩個人物:一個是中國小戰士“小豆子”,一個是日本軍人角川,是他們勾勒了整個影片的輪廓。而後者日本人角川更是《南京!南京!》貫穿始終、著墨最多、最立體豐富的第一主角。角川在影片中表現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他不僅對戰爭有反思,還最後釋放了兩個中國俘虜,並自殺。角川的視線使得《南京!南京》成為一部風格大膽的作品(《揚子晚報》評) 。
人物塑造成功
《南京!南京!》塑造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中國女性形象,和所有優秀戰爭片一樣,柔美的女性和法西斯的刺刀形成強烈的對比。江一燕飾演的妓女小江也是影片中的焦點人物;而江一燕也把妓女的妖媚和放縱表現得入木三分,但是並沒有遺失女性的愛心和寬容,當日本人包圍了難民營,勒令難民營的領導人交出一百名中國女性,江一燕和其他幾十個中國女孩子勇敢地站了出來,用一種接受恥辱的形式捍衛尊嚴(新浪網評) 。
反面評價
《南京!南京!》講故事的方式不算高明,情節的演化並不是層層遞進的,而是通過人類暴行不斷的堆積來釋放觀眾的淚水。《南京!南京!》邏輯演化的鬆弛和無力其實也體現在了男主角日本兵角川的覺醒方式上,一個國家寫給另一個國家悔過書是由一個害羞、不善言語的日本兵來執筆的,良知的歸來起源於一個男人的處子情節和他的懷鄉病,就是說善的果實是紮根於一種非常不可靠的邏輯基礎上,並且這種刻意的邏輯尋求反而阻斷了良知的直接抵達,面對如此殘暴的行徑,人性善惡的戰斗沒有必要以多愁善感的方式婉轉完成(《東方早報》評) 。
④ 關於電影《南京!南京!》的疑問
坐在星美的電影院里,我承認,我遭受到一場心靈的殺戮。
雖然在周四的晚上,但仍然有接近五成的上座率。說明大家對這部電影的關注度,確實很高。
雖然觀看的過程中,有哭泣,有嘆息,有憤怒,有最後字幕時對於至今活著的小豆子表達了欣慰的掌聲,但我仍然難以掩蓋自己的憤怒。
這是一部被認為有著某種精神特質的電影作品。
也被認為是今年以來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關於它,有太多的形容詞和修飾語:充滿誠意,記錄中國人的抵抗,尋找日本人的角度,最棒的中國標簽的特技……
但是,我要說,我看到的,與聽到的,似乎是兩條難以相交的平行線。
我沒有看到抵抗。我只看到了死亡。
去看這部電影之前,我被打動的原因,就是因為陸川的話。因為他要記錄一段中國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抵抗史。
但是,很遺憾,我沒有看到抵抗——如果那短短的幾分鍾的巷戰算是抵抗的話,我無語。我只看到了死亡:成百上千人的死亡,被機槍掃射,被趕進長江,被關押後澆上汽油扔進手雷,那個看起來英勇赴死的劉燁,完全是具有諷刺意味的蒼白「英雄形象」。
那六七個日本兵,就可以把滿滿一屋子數百上千的人俘獲,要知道一人咬他們一口都不夠分的。
幾乎沒有一次抵抗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這就是抵抗嗎?
我沒有看到譴責。我只看到了歌頌。
用長長的篇幅,記錄征服者的慶典,讓我有把銀幕撕碎的沖動。在此,也許陸川本人的原話更具有說服力:
那場祭祀舞蹈,可以說我有一個特別巨大的慾望想把這舞蹈拍出來,但為什麼想拍這個舞蹈,我覺得這事有特別大的意義在裡面,這個意義會讓我睡不著覺……就覺得這件事做得特別值得。我們必須把這段鼓和這段祭祀帶到所有中國人面前。因為這種威脅,這種被征服的威脅從來就沒有消失過,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兒繼承著呢。他們可能不沖中國,就隨時的。現在讓我們漢族,或讓我們中國人拿出一段震懾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東西,我覺得已經沒了,我們就剩秧歌了,我們真正的東西在哪兒呢?戰爭的本質說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種文化在你的廢墟上舞蹈。
中國的文化只剩下秧歌,日本的文化就是震憾人心的精神。所以這種真正的精神這種文化,是有資格在你被征服和損毀的廢墟上舞蹈的!
殺戮者的本質,是殘暴和獸性,那是應該被譴責的繼承,而不是歌頌的膜拜。
一段殺戮的文化,也值得如此的歌頌?這是什麼樣的奴性心理?
也因為這種歌頌的心態,所以「南京!南京!」這個當時在日本以戰勝國姿態傳播的閃電戰勝利口號,才成為陸川這部重要電影作品的篇名《南京!南京!》?
我沒有看到正常的日本兵。我只看到了異常的陸川導演。
一個有人性的日本兵的視角,能代替侵華戰爭中那些日本兵滅絕人性的群體行為?
一個虛構出來的自殺的角川,能夠代表一個永遠不肯承認自己罪行的民族?如果他們都是有人性的,那為何迄今為止出來懺悔的侵華老兵屈指可數?
如果他們是有人性的,那麼活活地剖開孕婦的肚子取出嬰兒把玩的都是誰?那些英國和美國記者記錄的圖片影像中刺刀上的中國孩子,又是誰?那三十萬慘死的靈魂,又都緣於哪個魔鬼的雙手?
陸川也許自己很喜歡吹蒲公英,所以在一張慘烈的畫卷之後,他簡單地表達了未來的美好,可是,生的種子,不是在被一個良心發現的日本人放生之後種下的,是應該對歷史的永遠銘記和對彼岸的時時警惕,同時自己不斷強大壯大,才能生長的。
我沒有看到愛國情。我只看到了功利心。
一部掛著愛國旗號的電影,巧妙地用了多個片斷、多個場景來記錄慰安婦與士兵的「獸與欲」,那些不斷穿插於故事中間的強奸、多次閃現的完全的赤裸、多次直接呈現於鏡頭之下乳房……
為何用四五個段落、總長超過五分鍾的時間來表現日本人強奸中國女同胞?
用一個日本慰安婦以及無數慰安婦的聲音、動作、畫面,是為了要襯托出一個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他的思考,還是他動了情?
是因為劇情的需要?還是因為票房、話題的需要?
在這部影片中,大腿、乳房、全裸、慰安畫面竟然上升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令人發指!
在第一天的首映之後,我們看到了不同的媒體反映:友好媒體繼續歌功頌德,中立媒體客觀報道,惡意媒體負面連牘,但至少都無法避免地記錄到相同的事情——觀眾感受殊議,爭議很大。。
觀眾不是傻子。
有時候,販賣愛國熱情換取財富,有投機取巧的可能。但是,在「南京大屠殺」的題材上,中國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你在記錄什麼,你在歌頌什麼,你在表達什麼,在公眾的聚光燈下,你無可遁形。
所以,在影院你能聽到帶著憤怒情緒的嘆息,也能聽到「XX神經病」的責罵,還有更深了解導演訴求目的的人,會直斥為「功利心太強」,或者稱之為「想拿獎想瘋了」。
我想,日本人應該會感謝陸川的寬容。
所以,靖國神社是依然可以去拜的,既然南京屠城之後的勝利慶典都可以在中國得到如此淋漓盡致的表現。
所以,屠殺也是應該的,因為有中國兵,因為有抵抗的存在。
所以,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也是可以的,《南京!南京!》裡面沒有任何數據去記錄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
如果,這部影片成為惟一一部表現南京大屠殺而終於在日本公映的先例,我不知道,中國人是應該為之驕傲,還是為之憤怒。
1937年,南京大屠殺成為中國人的國難國恥;2009年,《南京!南京!》讓中國電影有新國恥的感覺!
是以為記!是以為祭!是以為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