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局外人日本黑幫電影
擴展閱讀
游戲規則電影中歌 2025-09-16 11:21:16
甄子丹最新電影名字 2025-09-16 11:16:31
劉德華變老了的電影 2025-09-16 11:07:29

局外人日本黑幫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14 00:55:59

1. 局外人電影講了什麼 局外人簡介

1、《局外人》電影講述了六十年代俄克拉荷馬州,一貧一富的兩幫少年之間的仇恨與斗爭。

2、《局外人》形象地體現了存在主義哲學關於「荒謬」的觀念;由於人和世界的分離,世界對於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於衷。

2. 電影《局外人》簡介人物怎麼樣啊

小說始終彌漫著層層的迷霧和浪漫的憂傷。家破人亡、奮力討生活的流浪兒韓雪理和狂放不羈且帥到無止境的兩兄弟——江天空與江尹湛,竟然陰錯陽差地糾纏在一起,從此開始了一段離奇、曲折的愛情三角架故事。18歲的雪理突然被天空和尹湛的父親收養,從而加入了一個奇怪的家庭——永遠一張撲克臉、看似冷漠的天空,為什麼總在危難時刻救助自己?永遠一副無賴相、整天跟自己吵架的尹湛為什麼會在深夜哭泣,不敢獨處?收養自己的爺爺為什麼總是對這哥倆十分冷酷?自己編的歌,尹湛怎麼會唱?爺爺為什麼總對自己支支吾吾?天空相冊里的女孩為什麼每張臉都被燒黑了……一個又一個的迷,將雪理排斥在這個家庭之外。善良、純朴的她能否照亮這家人誰也不願觸及的黑暗一角呢?可愛淘將用艷光四射的魔法文字破解你心頭上積蓄已久的困惑。
(韓)可愛淘簡介
本名:李允世 身高:163 ,1985年出生於忠北制川市,就讀於韓國成均館大學國文系。家有一男一女,作者為家中長女孩。小天後是腦中裝滿稀奇古怪想法的水瓶座和擁有神秘魅力的AB血型的作者,打算20歲時正式成年。作品有《那小子真帥》、《狼的誘惑》、《狼的誘惑漫畫》等。最想對讀者說的話:希望大學讓我們的網站越來越美麗,我會更加努力維護自己的網站的。
譯者簡介
黃黌,湖北武漢人,中學畢業於武漢外國語學校,大學保送至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國語專業,本科期間獲韓國政府獎學金,在韓國漢城的慶熙大學進修半年。由於本身屬於一個畢業未久的熱血青年,熟悉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再加上從中學開始就瘋狂喜歡日本漫畫,所以翻譯起這本幽默風趣的網路小說頗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平常喜歡游盪閑逛,崇尚懶散的生活方式,夢想有一天能成為自由職業者。

3. 日本電影黑社會老大退隱江湖,一個人滅了一個幫派是哪部電影

你所描述的劇情片段出自香港台灣日本聯合出品的動作電影(龍先生)!張震 青柳翔 姚以緹 白潤音 有福正志主演!退隱老大龍由男演員張震飾演!

4. 局外人的劇情簡介

60年代的塔爾薩城,城裡的學生分屬於南北兩個幫派(Socs and Greasers)。南幫(Socs)的成員主要是住在城南的中產階級學生,而住在貧民區的出身貧寒的學生則屬於北幫(Greasers)。南北兩幫的人都瞧對方不順眼,雙方積怨頗深,打架斗毆是家常便飯。波尼博伊(Ponyboy Curtis)是個孤兒,14歲,他和16歲的約翰尼(Johnnycade),還有比他們年齡稍大的達拉斯(Dallas,簡稱Dally)屬於北幫Greasers。一天晚上,南北兩幫的人又大打出手,波尼博伊差點在水池中丟了命,而約翰尼則在自衛時將鮑勃(Bob)殺死。兩人請求達拉斯幫忙,達拉斯遂將他們藏在郊區的一座久已廢棄的教堂中(在一座叫Jay Mountain的山附近)。在廢棄的教堂中,波尼博伊和約翰尼背誦詩歌,讀小說《飄》(Gone with the Wind),在談論中嚮往著一個理想世界:那裡既沒有城南幫也沒有城北幫。這時,城裡的教堂失火了,三個人沖進了雄雄大火,將困在火中的孩子們救了出來,而約翰尼和達拉斯卻在火中受了傷。第二天晚上大雨瓢潑,新一輪的械鬥再次展開,城北幫最終取得了勝利。但在斗毆中達拉斯被警察打死,約翰尼也因傷勢過重死在了醫院。倖存者波尼博伊打開了《飄》,在書里,他發現了約翰尼留給他的訣別書。當時他的英語快要不及格了,老師叫他寫一篇文章來拉分,所以波尼博伊決定寫關於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整本書的結尾也是書的開頭,When I stepped out into the bright sunlight from the darkness of the movie house, I had only two things on my mind: Paul Newman and a ride home... (翻譯:」當我從電影院的黑暗走到明亮的陽光下,我的腦里只有兩件事:保羅·紐曼和回家。。。「)

5. 局外人完整版電影

鏈接:https://pan..com/s/1RZ3Zpiy9TZwwNss4LhhcaA

提取碼:ggjw

作品相關簡介:

《局外人》是由김서율、한가영主演的一部影片。簡介:梁蘆純稱為妹妹買了很多「那年輕的勝」—走得更近。然而,注意頂部的徵兵batgodo恐懼是一名兼職橡咐的咖啡館和隱瞞事實,隱士「承」是。這是一個20歲的男人和女人從現實中迷失的現實中垂下嘩余的屋檐下。

6. 求《局外人(2016)》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導演的

鏈接:


提取碼:dsdk
《局外人 L'Outsider(2016)》
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編劇: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洛朗·特納、熱羅姆·凱維埃爾
主演:亞瑟·杜彭、弗朗索瓦-格扎維埃·德梅松、薩巴納·奧扎尼、陶菲克·傑拉巴、托馬斯·庫芒、索倫·普雷沃斯特、弗蘭茲-魯道夫·郎、呂克·席爾茨、穆罕默德·阿列茲基、安布魯瓦茲·米歇爾、本傑明·萊蒙、斯特凡·巴克、馬斯·貝爾西托、羅賓·希納西
類型:劇情、傳記、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法國
語言:法語
上映日期:2016-06-22(法國)
片長:117分鍾
又名:巴黎交易員(台)、Team Spirit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導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凱薩獎男星亞瑟·杜彭主演。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九年前震驚全球的「500億歐元交易弊案」,描述2008年時,31歲的巴黎交易員傑宏柯維耶在未經授權下進行金融買賣,涉及的投資金額高達500億歐元,幾乎導致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倒閉,更引發全球金融大暴瀉。這位人稱「魔鬼交易員」的柯維耶,如何偷天換日、秘密進行500億歐元的交易?由於金額太過龐大,讓人懷疑內情不單純,不僅國際議論紛紛,更成為金融機構的職訓教材。
拜該案知名度之賜,
《巴黎交易員》各國版權狂賣,不僅電影獲伊斯坦堡金桔獎提名最佳影片,導演巴拉蒂更獲好萊塢報導贊譽「挖掘出事件的娛樂性」。
劇情講述,傑宏來自布列塔尼,他幸運擠身法興銀行,在獲主管同儕欣賞下,搖身成為巴黎交易員。人生鯉躍龍門,眼界自此大開,而他在股價期貨交易賺到...


7. 《局外人》願你在看透以後依然熱愛這個世界

加穆的《局外人》自1942年出版以來,一舉成名,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加穆被評論界稱為與薩特齊名的法國文壇上的不滅明星,《局外人》也成了西方現代荒誕派文學的經典著作之一。

荒誕性在文學作品中具體化為生活的虛無、人際關系的喪失,個人的異化等等。荒誕作品則體現著不一樣的審美情趣,而加穆最大的貢獻則是讓荒誕變得更加具象,因此 《局外人》在社會上取得了如此強烈的反響,在於加穆將這種荒謬感塑造成了一個具象化的人物—莫爾索。

對莫爾索這個人物的最初的感受是怎麼會有一個對生活周遭如此漠不關心的人。

小說開頭的開篇第一句「今天,媽媽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讀起來就略顯壓抑與驚奇,奠定了整部小說冷漠平實的基調。按理說母親應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媽媽離世,而兒子—莫爾索卻全然不知。過去一年裡也沒去看望住在養老院的媽媽,原因是去一趟會使周末泡湯,甚至懶得去買票趕公交。當媽媽死後,莫爾索來到擺放媽媽棺材的房間,他仔細觀察了房間的各個角落,白的牆,透明的窗,甚至是棺材上的螺絲釘都觀察的仔仔細細。唯獨對母親的容貌提不起興趣,還制止門房打開棺材棺蓋給他看。他在為母親守靈時,吸煙睡覺、喝牛奶咖啡,感到無聊至極。就像母親的死與他無關一樣,冷酷無情。在母親的葬禮上也沒有哭泣,沒有傷心,反而想到葬禮結束,回家可以睡上12個鍾頭,就滿心歡喜。而且第二天就去游泳,和女友去看喜劇電影,在住所做愛。

莫爾索的處世原則正如他的斗槐口頭禪一樣,怎麼樣都行,這無關緊要,這沒有意義.....女友問莫爾索愛不愛她?他說這種話毫無意義,肯定不愛!女友又問莫爾索是否願意和她結婚?他說結不結婚都行,如果你想,我們就結。

莫爾索的鄰居萊蒙是一個混混,請莫爾索幫忙寫信羞辱他前女友,萊蒙高興問他是否願意和他做朋友,他說做不做都可以。

老闆覺得莫爾索還年輕,想提拔他,調動他到巴黎的辦事處,負責市場業務。而莫爾索說,這沒必要,去哪裡都是一樣的,什麼樣的生活都差不多,反正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

莫爾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很喜歡說隨便,什麼都行。沒有強烈的愛憎、對切身利益默然處之,沒有明確的是非觀,一切對他而言都是虛無到拍段微不足道。他把社會以及人際關系跟自己完全剝離開,彷彿自己就是肉體的一個冷眼旁觀者,身上散發著一種喪氣沉沉的冷酷氣息。

可是,正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沒有自我的人,才最是自我。正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最不關心這世界的人,他最懂得洞悉這世界的本質。他其實並不是個麻木不仁的人,他對自然很敏感,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和同事艾瑪尼埃爾一起追著卡著奔跑,就為了想知道卡車鏈頭發出嘩啦聲與內燃機發出噼啪聲是怎麼回事。他在塞萊斯特的飯店喝了酒喝了酒和咖啡出來,沿著碼頭散步回家,看著綠色的天空,油然升起的幸福自在之感。後來他偶然無意殺死一個阿拉伯人,在法庭接受審判時,他甚至忘記了自己辯護律師的發言,卻還記得聽見了賣冰小販吹響喇叭的聲音,回憶起了他所熱愛的街區、傍晚時的天空。一個有如此感受力的人,怎麼可能對這個世界麻木呢?

莫爾索並非沒有情感,並非是冷血動物,反而他完全遵循了最真實的情感痕跡。

莫爾索他也不不願意媽媽去世,事實上,他是深愛著母親的。媽媽死後,他經常突然間就想起了媽媽。看到報紙上的一個故事,他想起母親說的一句話,「人生在世不可以弄虛作假」,在監獄里失去自由的生活,他又想起媽媽常說的,「到頭來人什麼都能習慣」。他和她母親的生命理念是認同的。所以他知道母親在死時是解脫的,所以並不需要為此難過,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他。在精神上,他是無比貼近自己媽媽的。

加穆筆下的莫爾索很像古代的莊子,莊子死了妻子鼓盆而歌,別人不解,莊子卻說,人的生死循環變化就如一年四季一樣周而復始,現在她安安靜靜地躺在天地之間,不過是生死變化中的一個環節而已,我卻在一旁哭哭啼啼,豈不是不懂得生命的道理嗎?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了他們種種不和常理的行為,卻沒有窺探出他們的真實思空賀友想和獨特的內心世界。

莫爾索曾經也很上進,有過雄心壯志的大學時代,但輟學以後,開始覺得這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拒絕了老闆讓他去巴黎的建議。莫爾索結交雷蒙這樣的朋友,是因為雷蒙熱情主動的接近,莫爾索隨和的個性對這種沒有壓迫性的朋友,沒有抵抗力。莫爾索並不是不想結婚,後來看到馬松和她的妻子幸福的住在海邊的小木屋,生平第一次才萌生出了要結婚的念頭。

莫爾索的思想就像無根的野草一樣沒有著落,內心空曠孤寂。 他從不期望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也不刻意迎合大眾,哪怕說一句違心的話。他是生命無意義的堅守者,什麼樣的生活對他而言都差不多,對大多數人賴以存在的希望、信念、理想他都漠不關心。他覺得反正永遠無法改變生活。

莫爾索說,「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這是他的人生哲學,也是他悲劇的根源。

書中的前半部分從母親的死這件事著重描寫了莫爾索強烈的自我意識,後半部分通過莫爾索偶然殺死阿拉伯人事件,使莫爾索被徹底的推向了社會意識的集體批判當中,激化了個人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對立沖突。這也是《局外人》的荒誕之處,法庭的審判根本沒有關注客觀的事實,莫爾索朝著阿拉伯人開了一槍又補了四槍,這在法律上已經構成了犯罪,但是法庭審判中反而繞過此事。把被告莫爾索完全撇開的情況下,從他在幾個月前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無動於衷。去論證被告人的人品與道德的不潔凈,控告莫爾索懷著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他的母親,在道德的審判上給他判死刑,把莫爾索送上了斷頭台。就如莫爾索的辯護律師所說,這場審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沒有任何東西是真的!

對於莫爾索這種啥都無所謂的個性來說,他是不願意為自己辯解的,也不願意去撒謊,他覺得毫無必要。他順從人們對他的看法,而不去堅定的表達自我。在法庭審訊中,莫爾索對法官控詞感到深切的不解與厭煩,他還是像一個局外人一樣選擇不解釋。案子在完全都沒有他被告人的參與情況下,他的命運只由其他人決定。

書中最後高潮的部分是莫爾索與神甫在狹小牢房裡的對話,這部分是小說從法庭荒誕的審判到莫爾索堅持客觀的真理,神甫師徒勸服他信仰上帝,莫爾索不像以往全盤歸順,反而激烈反抗。莫爾索被叛死刑是必然,但是在這場與神甫的精神對決中,莫爾索獲得了勝利。

加穆創作《局外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莫爾索這一形象在戰後的資本主義社會引起了廣泛的共鳴,戰後的人們陷入一種困頓、惶惑不安的情緒中。戰爭結束並沒有帶走它所投影下的無邊陰影,莫爾索這一形象只是當代法國青年的縮影。

他們對人類的生存存在焦慮,但又以超理智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就像莫爾索所言,沒有任何東西是重要的,其他人的死,母親的愛,都不重要,因為有朝一日,所有人都無一例外會被叛死刑,誰都倖免不了。但是當他死時,他獲得一種超越俗世的幸福感,他向這個冷漠而余溫未盡的世界敞開了心扉,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有愛融洽,覺得自己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也是。

今年來,東亞地區出現了低慾望,小確幸、喪文化與《局外人》所表達虛無在本質上有一定想似性。前幾年日本熱播的一部電影《小森林》,電影里的女主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盪,只不過她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最終回到家鄉,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她將對故鄉的熱愛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依靠一雙勤勞的雙手經營渺小卻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市子與莫爾索他們看上去對這個快速前進的世界表露出冷漠,卻又在他們親身感受的事物中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親和。

我想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小的莫爾索,只是存在腦海里的那部分莫爾索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是那小小的部分會時常蹦出來告訴我們,要做自己。我回想起了自己讀高中的時候,當時在重點班,在那種高強度的學習氛圍下,使我急於跳出那個令人窒息的圍牆,去思考我為什麼要這么那麼拚命學習,我都快在知識的海洋里找不到自己了。漸漸的我開始退到邊緣,出現了很多老師眼裡叛逆的行為。在班上,老師講課我不聽,拿著一摞摞的書籍擋在前邊,坐在最後一排自己自學。在同學們眼裡我性格孤僻,就像陰風一般的存在。還經常晚上拿著台燈跑到偏僻的宿舍大石頭後邊,去思考學習的意義,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當時把所有的東西和人都排斥在外,把自己桎梏在一個陰暗的角落裡,以至於到了進入大學,要自我介紹,我說我感覺自己就像一根卷發,感覺有一股力量要把我弄直。沒了,沒有介紹自己名字,沒有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

我現在回想起那段孤獨的時光,我穿著格格不入的著裝,把床單被套改造成奇形怪狀的形狀不在意任何人對我的評價與看法。在日記里寫著生活的哲理,在課堂上分享生命無常的課題,對,那時我活的像墮落到人間的上帝,看透了這個世界,但是失去了對這世界的那份最初的熱愛。我不愛和同學交流,不喜歡參加社團,有人的地方我都不愛待著。我把這個世界的很多人和事物都隔絕開來,那時的我以為,那是我自己。

前段時間奇葩說上蔡康永分享了一個他的小感悟,他說很多人拿過來給他簽名的時候,簽最多的三個字叫做,做自己。他寫了太多次之後,他就想很多人在說做自己的時候,很少人能夠回答出來什麼是做自己。好像覺得別人是地獄,那個別人不管是家人是情侶,是同學還是是同事,別人很容易對我們構成壓力跟困擾,所以寫下做自己三個字的時候,好像就覺得自由了,擺脫了別人。可是現在他深深體會到了一件事情就是,沒有別人,你是做不了自己的,你在紙頭上畫一個圓圈,想要把自己這個圓畫出來的時候,當你畫成功的那一瞬間,它就一定同時有這個圓圈的裡面,以及外面。

我突然醒悟到,看透這個世界上的真理不是生命全部,如果我們認為那些真理就是所有的一切,我們不是該對著冷冰冰的真理的沮喪到死嗎?我們剩下的人生要干什麼?每天背真理嘛!而且我們就算到死前的最後一秒,我們不可能完全看透一切,我們所認為的看透,是我們所以為一部分而已,如果我們不可能看透一切,那就是每一秒都得順著當下那個人生的際遇而流轉,那個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找到自我要表達的東西,它不是模模糊糊,它應該是具體的呈現,就像《小森林》的市子,她看透了城市的快節奏的步伐,她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她把對故鄉的熱愛融入了美食的烹制中,獲得了很多的喜愛。

如果你一直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你永遠不會生活,所以在看透世界,保持做自己的基礎上,要既能和他人相輔相成。也要找到內心的歸屬,找到值得的事情為之瘋狂,才能更好的愛這世界!

時隔6年後回到高中那塊石頭後邊,現在的我好想說,我好愛這個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