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字幕是什麼意思
字幕 [zì mù]
基本釋義
在電影銀幕或電視機熒光屏下方出現的外語對話的譯文或其他解說文字
網路釋義
字幕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台作品裡面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字幕(subtitles of motion picture)是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台作品中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影視作品的對話字幕,一般出現在屏幕下方,而戲劇作品的字幕,則可能顯示於舞台兩旁或上方。
⑵ 從目的論角度淺談紀錄片字幕翻譯【從目的論角度談字幕翻譯】
摘 要:隨著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廣泛和深入,字幕翻譯也成為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時空等因素的限制,電影字幕翻譯與傳統文本翻譯存在許多不同之處。本文從翻譯的目的論角度出發,探討了上述差異對字幕翻譯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字幕翻譯 翻譯目的論 制約 翻譯策略
一、電影字幕翻譯概述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國家間經濟文化的交流頻繁,電影作為一種直觀有效、影響面很廣的跨文化交流途徑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電影翻譯主要有兩種形式:配音和字幕翻譯。配音是對源電影對白的語言符號的聽覺替代過程;字幕翻譯作為源電影對白的書面翻譯形式,成為對電影畫面的一種視覺補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是配音的黃金期,但是配音使得觀眾無法從聽覺的角度領略「原汁原味」的源電影語言。因此隨著社會的發展帶字幕的原聲電影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一方面隨著外語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中文配音,僅藉助字幕就能理解影片內容,欣賞異語文化;另一方面在信息時代,配音電影的產量有限,而帶字幕的電影能使人們更快更多的接受新鮮事物。如今電影的觀眾數量遠遠超過文學翻譯作品讀者的數量,因此社會影響也絕不會在文學翻譯作品之下。而翻譯界對電影翻譯特別是字幕翻譯的重視卻遠不如文學翻譯,字幕翻譯的質量也有待提高。
字幕有兩種:語內字幕(intralingual subtitles)和語際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而通常所說的字幕翻譯指的是語際字幕的翻譯。語際字幕指的是在保留影視原聲的情況下,將源語譯為目的語疊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字幕翻譯屬於文學翻譯,具有文學翻譯的一般特點,此外還具有其自身特點:第一,瞬時性。電影字幕是閃現在屏幕上的文字,信息呈遞進式推進,不像書本上的文字可以前後參照,也不容許加註說明。第二,通俗性。一方面電影畫面一閃而過,觀眾沒有時間思索字幕的含義,另外電影觀眾的面非常廣,因此要求字幕翻譯通俗易懂,雅俗共賞。第三,語篇從口語轉換為書面語。第四,互補性。字幕的出現基本未改變原片的圖像聲音信息,觀眾接收到的字幕信息和原聲信息會發生互相作用,字幕所不能表達或者表達不充分的觀眾可以從原聲那猛閉碼里得到
補償。
二、翻譯的目的論
作為對傳統對等思想的反叛以及對翻譯理論的重要補充,以凱瑟琳娜・賴斯(Katharina Reiss)、漢斯・威密爾(Hans Vermeer),賈斯塔・赫茲・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為代表人物形成了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威密爾提出的「目的論」是其核心。「目的論」認為決定任何翻譯過程的首要原則就是要明確整個翻譯活動的目的是什麼。在翻譯領域有三個可能的目的:第一,翻譯過程中譯者的總體目標(可能是謀生);第二,在目標情景中目標文本的交際目的(可能是為了教導讀者);第三,某一特定翻譯的目的(比如,為了顯示原語結構的獨特性而進行直譯)。總的說來,「目的」主要是指目標文本的目的。
因此,所有翻譯的首要規則就是「目的規則」,即目的決定手段。威密爾是這樣解釋目的規則的:每一文本是由一個既定目的而產生,應當為該目的服務。翻譯時,應根據客戶或委託人的要求,結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情況,從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進行選擇性的翻譯。譯者應該優先考慮譯文的功能特徵而不是對等原則。
這一規則解決了直譯還是意譯、動態對等還是形式對等等等這些翻譯研究中的兩難問題,意味著為達到某一特定的翻譯任務的目的可能要求或直譯或意譯或在兩個極端之間,意味著接受方或者說讀者是目標文本目的的主要決定因素。此外,威密爾還認為跨文化交際應當把不同的行為習慣、價值觀以及交際情景考慮在內枝哪。
三、翻譯的目的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要想做出好的字幕翻譯,譯者必須把握字幕翻譯的目的。字幕翻譯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使影片觀眾能夠藉助字幕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看懂影片所要表達的意義,欣賞到國外的影視作品,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態前們在翻譯電影字幕時可靈活採取以下幾種策略:
1.縮減法
電影是在屏幕上一閃即逝的瞬間性作品,它不像文學作品能夠反復閱讀、傾聽。電影的這一特性使得字幕翻譯受到兩個因素的制約:時間和空間。時間指語言和圖像的同步配合,字幕在這方面雖不像配音那麼嚴格,但也必須在和源語話語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完成信息傳遞。空間是指屏幕上可容納的語言符號數目,一般為一到兩行。由於英漢在語言和文化上的差異,在翻譯字幕時,譯者常常採取縮減法,用較為簡短的語句譯出源語的要義,對觀眾在有限時空中把握影片內容無關緊要的信息或者影片畫面或音樂已經提供充分語境的信息可以刪除。
例1:Ashley: Well, isn』t it enough that you gathered every other man』s heart today? You always had mine. You cut your teeth on it.
阿希禮:今天你取得那麼多男人的心,還不夠嗎?我的心總是你的。(《亂世佳人》)
這一對白是女主人公斯佳麗想方設法引起自己暗戀對象阿希禮的注意,但收效不大,斯佳麗忍不住當面埋怨後,阿希禮對她的回答。You cut your teeth on it與前面you always had mine意思完全相同,只是後者更加形象生動,由於空間限制,沒有必要同義反復,後面的一句可以刪掉。
2.化暗示為明示
由於不同語言間的文化差異,對源語觀眾來說淺顯易懂的語言對缺乏源語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譯語觀眾來說很難理解,因此在字幕翻譯時,可以把源語中隱含的意義轉化為明示意義。
例2:劉元:小陸,我告訴你,我要再管你們破攝制組的事我就不姓劉!
Liu Yuan: Xiao Lu, that』s the last goddamn time I help your shit crew (《不見不散》)
中國人自古以來聚族而居,安土重遷,家庭和宗族一直是社會的基層單位。中國人的姓氏有著認祖歸宗的神聖使命,是不可輕言改變的,如果有人發誓再做某事就改變自己的姓氏,通常認為是極其嚴肅認真的誓言,而西方姓氏的產生和發展歷史不長,他們對姓氏的態度相對中國人要淡薄很多,如果直譯成英文,西方觀眾可能無法體會劉元的堅決。譯文譯成「最後一次幫助你們」,並加入了詛咒語以顯示劉元的憤怒和決心。
3.歸化的翻譯策略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區域歷史和社會文化生活的反映,因而電影對白中經常含有特定文化信息的詞語,即文化負載詞語(culture-loaded words)。在翻譯這類詞語時,常常採用歸化的翻譯法。這是因為一方面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字幕翻譯要求盡量簡潔明白,不能採用加註的策略,另一方面電影面對的是人民大眾,如果有太多晦澀難懂的詞或者陌生化的不符合目的語習慣的表達,會喪失大批的觀眾。
例3:Phoebe: Are you gonna go over there?
Joey: No, yeah, no, ok, but not yet. I don』 t wanna seem too eager. One Mississippi, two Mississippi, three Mississippi. That seems pretty cool.
菲比:你想過去嗎?
喬伊:不想,呆會再說,我不想顯得太急於見她了。一個密西西比,兩個密西西比,三個密西西比,這樣顯得比較酷。 (Friends)
Friends是美國著名的情景喜劇。上面的場景是男主角之一的喬伊在咖啡館里看到前女友,有心上前打招呼又不想顯得太過急切,於是用One Mississippi, two Mississippi, three Mississippi拖延時間,讓自己顯得酷一點。這里的Mississippi沒有特殊含義,只是在慢慢數數的時候用來延長時間,和我們用「滴嗒」來數秒的方式異曲同工。譯者卻直接譯成地名密西西比,在上下文語境里顯得非常突兀,中國的觀眾會不知所雲,不如改譯成符合中國人數數習慣的「一、二、三」。
4.異化的翻譯策略
字幕翻譯因電影媒體的特點而受很多因素的制約,但另一方面,電影的多媒體性質也為跨文化交際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一般書面翻譯中譯者只能靠文字元號傳達信息,而字幕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同步出現的畫面、伴隨的音樂、自然的聲響、人物說話的語調等語言外信息,為克服文化差異提供了有利條件(李運興,2001)。在不影響觀眾對影片內容理解的前提下,對一些文化負載詞語的翻譯也可以採取異化的策略。
例4:李清:我跟你住,你把我賣了我都不知道。
劉元:你把我當成披著人皮的狼了吧?
Li Qing: Live together, huh? How do I know you wouldn』t try to sell me too?
Liu Yuan: What? You think I am a wolf covered in human skin?(《不見不散》)
四、結束語
電影藝術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了解彼此打開了一扇窗。隨著中外影視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字幕翻譯也成為「影視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錢紹昌,2000),必將受到更多專家、學者的關注和重視。本文從翻譯的目的論角度出發,認為字幕翻譯可採取縮減式、化暗示為明示、直譯或意譯等多種策略,使目標觀眾真正體驗到與源語觀眾同樣的共鳴和感動,從而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2]熊雁娜.英語電影《泰坦尼克號》漢譯評析[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05,(3).
[3]王榮.從關聯理論看字幕翻譯策略――《亂世佳人》字幕翻譯的個案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7,(2).
[4]周嬋.英語經典電影腳本匯編[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1.
[5]朱維芳.英語電影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⑶ 電影院電影的原版 中文版 英文版 字幕版是什麼意思
一般外文電影才會有這種分類,原版指的是原語言配音的,比如原先是法文版的,原版就是沒有改變依然法文版的。不過現在的國際水準的片子都是英文的了,中文版指的是配了中文配音的,英文版則是英語版本,這個好理解。字幕版一般是有中英雙譯的。不過多數電影都是有字幕的吧。
⑷ 電影文件的名稱和字幕名稱是什麼意思
這是說電影本身不帶字幕,需要獨立的字幕文件的情況。需要把電影文件與字幕文件的基本名保持一致,放在一起,例如:
abc.avi (電影文件)
abc.srt (字幕文件)
用完美解碼、暴風影音等播放軟體,就可以自動載入字幕了。如果有多個字幕,還可以在多個字幕直接切換,多個字幕一般這樣命名:
abc.avi (電影文件)
abc.chs.srt (簡體中文字幕文件)
abc.cht.srt (繁體中文字幕文件)
abc.eng.srt (英文字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