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鍾大豐的主要學術成果
已發表著譯共約二百萬字,其中論文數十篇;與人合作著譯或者參加編寫的著作三本,多篇論文被國內外收入論文集,三篇論文被國外譯成英文發表。電視劇編劇、劇本策劃、電視專題片撰稿、藝術指導、顧問等數十部 ( 集 ) 。 *電影理論:新的話語與詮釋 (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2 出版)
*東方視野中的世界電影 (主編,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2 出版)
*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 〈美〉悉德·菲爾德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5 出版 )( 與鮑玉珩合譯,本人譯 1/2 約 10 萬字 )
* 電影劇本寫作基礎 (〈美〉悉德·菲爾德著,據 1994 年英文版重譯,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2 出版) ( 與鮑玉珩合譯,本人譯 1/2 約 10 萬字 )
* 電影劇作者疑難問題解決指南 (〈美〉悉德·菲爾德著,中國電影出版社 2002 出版) ( 與鮑玉珩合譯,飢沖本人譯 2/3 約 15 萬並嫌字 )
*《中國電影史》 ( 合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絕肢手版社, 1995 , 2002 再版,獲廣電部八五社科科研專著三等獎 )
*《北影四十年》 ( 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5)
*《通向電影聖殿》 ( 合著,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3 ,廣電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 論影戲 ,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85 年第 2 期
中國電影的歷史及其根源 -- 再論「影戲」 ,《電影藝術》 1994 年第 1 、2 期
「 影戲」理論歷史溯源 , 《當代電影》 1986 年第 3 期,收入《中國電影理論文選 (20—80 年代 ) 》 (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2) ,並被收入美國出版的英文論文集
《當代中國電影:批評論爭, 1979 - 1989 》
從劇作看影戲美學 -- 對中國電影思維的歷史反思,《影視文化》 1989 年第 2 期
也談中國電影創新之路 ,《電影藝術》 1986 年第 12 期
作為第三世界文化的中國電影 ( Chinese Film as Third Word Culture) ,提交 1996 年 10 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北京舉辦的亞洲電影收藏研討會(中英文論文,英文發言)
中國電影理論 , ( 與陳犀禾合作 ) 為《中國大網路全書.電影卷》撰寫的大型詞條 (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1991)
在理論研究陣地上 , ( 與陳犀禾合作 ) 《電影藝術》 1986 年第 10 期
歷史折射出現實的光輝 -- 談新時期的電影歷史研究 ,《電影藝術》 1988 年第 2 期
From Wen Min Xi (Civilized Play) to Ying Xi ( Shadowplay)--The Foundation of Shanghai Film Instry in 1920s , 從「文明戲」到「影戲」—二十年代上海電影工業的奠基,美國《亞洲電影》雜志, 9 卷 1 期 1997 年秋季號, Asian Cinema, Vol.9, No.1, Fall 1997
中國無聲電影劇作的發展演變 ,(為《中國無聲電影劇本》一書所寫的序言)(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6 )
作為藝術運動的三十年代電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3 年第 2 期 ,1994 年第 1 期,廣電部八五社科科研論文二等獎
從《定軍山》到《西洋鏡》 —— 改編背後的文化立場轉移 ,《電影藝術》 2001 年第 4 期 解放區電影的精神遺產 ,《電影創作》 1996 年第 5 期
袁牧之與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初創設想與實施 ,《當代電影》 1999 年第 6 期
記錄與表達—關於新中國紀錄電影的對談 (合作)《電影藝術》 1997 年第 5 期
走向邊緣——從媒介定位看八十年代大陸新電影 ,提交 1995 年 9 月在台北舉行的「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發展與文化變遷研討會」,收入《中國電影:歷史、文化與再現》台北 1996
八十年代大陸新電影中的都市人際關系 ,提交 1996 年 9 月在香港舉行的舉辦的第一屆華語電影研究學術研討會的論文
九十年代中國大陸影視的發展狀況與問題 (英文), 1995 年 11 月在美國俄亥俄大學舉辦的美國電影理論研究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數碼時代的個人化影像生產——大陸 DV 電影製作與傳播的一些新現象, 提交 2002 年 6 月在台北舉行的「數位與類比:寬頻世界中的光影的流轉與匯流——兩岸暨香港影視媒介發展研討會」
淺談鄭正秋的電影 創作與鴛鴦蝴蝶派文學的關系 ,《當代電影》 (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1985 年第 5 期
從生活的潛流中反映時代的波瀾 ,收入《論夏衍》 (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9)
藝術個性與審美主潮 --- 水華電影創作四題 ,收入《論水華》 (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2)
史詩·群象·電影觀 ,收入《論成蔭》 (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9)
論崔嵬的戲曲片創作 ,收入《崔嵬與電影》 ( 奧林匹克出版社 1995)
個性 . 時代 . 傳統 -- 凌子風早期電影創作 ,收入《繆斯的眼睛》(珠海出版社 1996 )
作為敘事和表象的歷史 --- 歷史寫作與歷史題材創作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1 年第 2 期 電影:科學的對象 , ( 與李陀等合作 ) 《電影藝術》 1988 年第 2 期,並被收入美國出版的英文論文集《當代中國電影:批評論爭, 1979 - 1989 》
電影:雅努斯時代 , ( 與戴錦華等合作 ) 《電影藝術》 1988 年第 9 期
是誰在為創作指路——從歷史的角度看電影批評與實踐的關系 ,《電影藝術》 1995 年第 3 期 技術在電影發展中的位置——歷史的回顧與思索 ,收入《電影電視走向 21 世紀》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7 。
後現代都市中孤獨的流浪者 -- 美國電影喜劇大師伍迪·艾倫 ,《當代電影》 1992 年第 5 期
現代電影中的戲劇性問題 ,收入《電影新觀念論文集》 ( 中國電影出版社,北京, 1987) 及《電影學 -- 中國首屆電影學年會論文集》 ( 中國電影出版社 1988)
現代電影劇作中的沖突 ,《語文導報》 ( 杭州大學 )1985 年第 8 期
現代電影劇作結構中的新特點 ,《語文導報》 1985 年第 10 期
造型情節 -- 電影敘事的獨特語言 ,《西部電影》 ( 西安電影製片廠 )1987 年第 8 期
喜劇作為類型 ,《電影創作》(北京電影製片廠), 1994 年第 5 期
美國電影劇作教育管窺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1994 年第 1 期
開拓者的足跡——讀電影文學劇本《定軍山》 ,《電影創作》 1995 年第 5 期
用當代的眼光比較電影與戲劇 ,(翻譯)《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1995 年第 3 期
B. 戴錦華的主要論文
風聲諜起:間諜片流行的初衷 戴錦華 【期刊】文藝爭鳴 2010-09-15
中國電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 戴錦華 【報紙】人民日報 2010-07-01
揭開冷戰歷史的暮靄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10-06-04
無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戴錦華; 高秀芹 【期刊】文藝爭鳴 2010-05-15
諜影重重——間諜片的文化初析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2010-01-05
中國電影:文化現代化的特定實踐 戴錦華 【報紙】社會科學報 2009-10-22
「五四」記憶中的精神與電影 戴錦華; 鍾大豐; 王志敏; 周星 【期刊】電影藝術 2009-05-05
斷裂處的幻影和幽靈 戴錦華 【期刊】中國圖書評論 2009-01-10
時尚·焦點·身份——《色·戒》的文本內外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2-15
帳篷劇:流動中的呼喚——戴錦華對櫻井大造的訪談 戴錦華 【期刊】藝術評論 2007-10-15
歲月留痕——西蒙娜·波伏瓦在中國戴錦華 【期刊】書屋 2007-10-06
幽靈之鏡 戴錦華 【期刊】世界知識 2007-05-01
百年之際的中國電影現象透視 戴錦華 【期刊】學術月刊 2006-11-20
文化的位置——戴錦華教授訪談 戴錦華; 斯人 【期刊】學術月刊 2006-11-20
我的批評觀 戴錦華 【期刊】南方文壇 2000-10-15
殘雪:夢魘縈繞的小屋 戴錦華 【期刊】南方文壇 2000-10-15
在「苦澀柔情」的背後 戴錦華 【期刊】讀書 2000-09-10
面對當代史──讀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2000-07-25
關於韓國影片《低吟》 戴錦華 【期刊】世界電影 1999-08-20
文化研究面對後現代噩夢 戴錦華; 王昶 【期刊】當代電影 1999-03-15
見證與見證人 戴錦華 【期刊】讀書 1999-03-10
中國電影:在快樂中沉沒…… 戴錦華 【期刊】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 1999-02-15
自我纏繞的迷幻花園──閱讀徐小斌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9-01-25
世紀之門 戴錦華 【期刊】創作評譚 1998-08-15
重寫女性:八、九十年代的性別寫作與文化空間 戴錦華 【期刊】婦女研究論叢 1998-05-15
智者戲謔──閱讀王小波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8-03-25
清醒的立場——戴錦華訪談錄 戴錦華; 陳岸英; 周濂 【期刊】藝術廣角 1998-01-15
蔣韻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談片 劉恆;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7-05-25
文化地形圖及其它 戴錦華 【期刊】讀書 1997-02-10
奇遇與突圍──九十年代女性寫作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6-09-15
陳染:個人和女性的書寫 戴錦華 【期刊】當代作家評論 1996-05-25
個人寫作與青春故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6-05-05
世紀之門·對話與中國電影戴錦華 【期刊】外國文學 1996-03-28
池莉:神聖的煩惱人生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5-11-15
不可見的女性: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女性與女性的電影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11-15
樂觀主義與電影困境 戴錦華 【期刊】電影創作 1994-11-10
梅雨時節──90年代中國電影筆記之三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9-15
真淳者的質詢──重讀鐵凝 戴錦華 【期刊】文學評論 1994-09-15
《二嫫》現代寓言空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4-09-05
「世紀」的終結:重讀張潔 戴錦華 【期刊】文藝爭鳴 1994-07-15
思索與見證:黃建新作品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4-03-15
本文的策略:電影敘事研究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4-01-05
《十誡》:現代人的兩難處境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3-10-28
十誡 克日什托夫·皮耶謝維茨;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3-10-28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一個心靈個例病案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3-04-01
誰要站直啰,別趴下!——一部影片 一次評析 一通感慨 戴錦華; 鄭洞天; 倪震; 黃建新 【期刊】電影藝術 1993-03-02
《心香》:意義、舞台和敘事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2-08-28
逃脫中的落網:凌子風導演藝術筆記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2-05-30
《放大》:自反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2-03-01
《法國中尉的女人》:一個重述的愛情故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2-01-31
新中國電影:第三世界批評的筆記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1-01-31
《紅旗譜》:一座意識形態的浮橋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90-06-30
斷橋:子一代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5-01
斷橋:子一代的藝術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4-01
歷史與敘事 謝晉電影藝術管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90-03-02
由社會象徵到政治神話——崔嵬藝術世界一隅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9-08-29
斜塔:重讀第四代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9-05-01
精神分析與電影:想像的表述 查爾斯·F.阿爾特曼;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9-03-02
電影:雅努斯時代 戴錦華; 李奕明; 鍾大豐 【期刊】電影藝術 1988-09-27
《搜索者》——一個美國的困境 布里恩·漢德森;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8-29
時代之子 水華導演藝術散論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7-07-30
讀夏衍同志《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 戴錦華 【期刊】當代電影 1987-03-02
電影創新之我見 戴錦華 【期刊】電影藝術 1986-12-27
文化研究的可能 戴錦華 【報紙】文匯報 2003-07-06
《色,戒》:身體·政治·國族 戴錦華 【報紙】文學報 20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