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日本戰敗動畫電影
擴展閱讀
戰爭電影什麼之青春 2025-09-17 23:40:19
印度電影在線觀看炙熱 2025-09-17 23:37:17

日本戰敗動畫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5-31 12:06:47

『壹』 有一部日本動畫片電影講曰本剛戰敗本土被飛機轟炸是什麼電影

《起風了》 《螢火蟲之墓》

『貳』 日本電影的動畫電影

日本動畫(日文「アニメ」、英文「Anime」)是指日本動畫製作公司製作的動畫,其動畫風格特徵與一般動畫片不盡相同。日本動畫以對比鮮明的畫面,個性化、多姿多彩的圖像,以及鮮明的角色性格為特色。故事通常有著各種不同的故事背景,針對較大范圍的觀眾群。日本動畫的傳播手法包括電視播送,依靠諸如DVD之類的媒介分發,或者結合到電子游戲之內。第一套廣泛流行的動畫是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1963年)。1969年開始播放藤子·F·不二雄所作的《哆啦A夢》,迄今已創作超過四十年,而且還曾登上過《時代雜志》,可說是動畫片里的常青樹。動漫大師宮崎駿2001年上映的《千與千尋》是日本史上票房最高電影。
日本動畫的代表人物分別是:手冢治蟲,宮崎駿。在日本往往最終票房動畫電影一般都超越真人電影。 1916年(大正五年),日本動畫奠基人下川凹夫、幸內純一和北山清太郎三人開始製作準備公映的動畫作品。當時,以日式名字命名的國外動畫片《凸坊新畫帖》系列,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1917年(大正六年),由下川凹夫製作的日本首部動畫《芋川掠三玄關番之卷》完成,並與1月在東京淺草電影俱樂部公映。同年,幸內純一製作的《塙凹內名刀之卷》和北山清太郎製作的《猿蟹合戰》相繼公映。他們三人被稱為」日本動畫之父「。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反戰題材的動畫影片頗受歡迎且影響深遠,期間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動畫界譽為「怪人」的動畫大師——大藤信郎,他於1927年拍攝了黑白版的《鯨魚》,並於1952年攝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鯨魚》,該部動畫片成為首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日本動畫片。大藤信郎把流傳在中國數千年的皮影戲和日本獨有的千代紙結合起來繪制動畫,創作了《馬具田城的盜賊》(1926年)、《孫悟空物語》(1926年)、《珍說古田御殿》(1928年)、《竹取物語》(1961年)等。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極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獎」更成為日本一流的動畫片獎項。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手冢治蟲成為日本動畫界的標志性人物,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他創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動畫片,將日本動畫片的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檔次。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鐵臂阿童木》(1963年)、《森林大帝》(1965年)。1966年,手冢治蟲創作了《展覽會的畫》,開始對實驗性動畫片進行探索。 1974年,日本動畫進入了成熟期。20世紀70年代初期,日本涌現出大批科幻機械類動畫(即Science Fiction動畫,簡稱SF類動畫)的動畫大師,代表人物有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樹本晴彥等。
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高達)」系列的創始人之一,他執導了《機動戰士高達》(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夏亞的逆襲》(1988年)、《機動戰士高達 F91》(1991年)、《Turn A GUNDAM》(2000年)等SF類動畫電影。1982年,河森正治在為《超時空要塞Macross》擔當機械設定時,開始嶄露頭角,隨後他出任導演監制了《超時空要塞》的系列劇場版動畫影片。
同期的宮崎駿擺脫了SF類動畫風格的局限,以動畫電影為契點,走出了一條「宮崎駿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風格,傳達著天、地、人、神的和諧。影片的思想觸及人類心靈的深處,啟發著人對神的敬畏,對生命的思考。1984年的《風之谷》奠定了宮崎駿日本動畫宗師的地位。2001年宮崎駿攝制的《千與千尋》獲得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大獎和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宮崎駿在日本已成為動畫的代名詞,其成就與地位無人能及。

『叄』 動畫片《再見螢火蟲》中的螢火蟲代表了什麼

螢火蟲本身沒有特殊含義,但如果把整個標題連起來看的話,螢火蟲就有了意義,那便是「死亡」。

《螢火蟲之墓》是由高畑勛執導,辰巳努、白石綾乃皮配等主演的日本動畫電影。

影片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燃雀指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歲消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影評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受害者孤兒的故事。影片對飢餓的描寫非常生動,可以說與吃人肉的事件有相似之處。這是戰敗的日本才能得到的稀有的挫折和教訓。作品出色地再現了由飢餓萌生的各樣的愛憎感情和對人的不信任。

再現了那種在現在已看不到了的那個時代的氛圍。由飢餓的眼睛看到的大米、蔬菜、西瓜……都是崇高的。電影採用動畫片形式,給了這些小道具以充分的表現。這是一部以「死」為主題的作品,它沒有政治說教,而是對「死」進行了正面進攻,認真地正視它。

『肆』 誰能告訴我日本動漫的歷史哦

第一部 1962 鐵臂阿童木 原作:手冢治蟲

日本動畫已有七十年的歷史,其可分為六個階段:

一、戰前草創期
戰前草創期--由1917年日本開始有動畫到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為此類。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二、戰後探索期
戰後探索期--由日本戰敗到1947年為止。日本戰敗後,有些人鑒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這種題材影響深遠,直到現在還頗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像1968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而成為後來高水準動畫的基礎。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像1970年《無敵鐵金剛》就是一部典型的爛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劇情很差,這帶給了日本動畫不良的影響。
三、題材確定期
題材確定其(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年為止。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該片在電視上播出後,造成「松本零士旋風」。後來並有《冱屺宇宙戰艦》,《永遠的大和號》及《宇宙戰艦完結篇》等三部電影,壽命長達十年。在該片後,松本零士另有《銀河鐵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歡迎的作品。繼松本零士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機動戰士》在1979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該片後來的三部電影非常賣座。但自些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四、畫技突破期
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年《超時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為止,該時期由於人們追求視覺享受成為風潮,因此動畫畫技力求突破。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佳的動感;《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和《機動戰士ZZ》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現。如1982到1984年的《超時空要塞》;1984年《風之谷》;1985、1986年《機動戰士Z GUNDAM》及《GUNDAM ZZ》;1986年《天空之城》及《亞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1987年),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五、路線分化期
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佳片。如《古靈精怪》;電影《機動戰士GUNDAM-逆襲》及《王立宇宙軍》;和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獲得1988年日本動畫優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該年排行第一是《聖鬥士星矢》);另外還有《天空戰記》,《機動警察》等多部佳作(《天空戰記》曾獲得1989年動畫排行第一名)。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年齡則改侍路線。於是自1987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以致於造成目前日本電視上找不到幾部殲茄好片,而電影幾科部部精彩的情況。
六、風格創新期
風格創新期--自1993年到現在。在畫技、製作手法、構思設計方面都日趨成熟的日本動畫,開始追求風格上的創新,試圖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時空的構思,帶給觀眾全新的感官沖擊。電影《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完全摒棄以往動畫明快輕松的風格,陰郁百壓抑,冷酷帶有對命運的困惑,與人類雖然身處高科技社會,但卻無法擺脫不安的未來的彷徨與孤獨相呼應。
由庵野秀明監制的電視《新世紀EVANGELION》則選擇與孫吵以往的熱血主角們完全不同的個性自閉少年真嗣為主人公,在看似普通的怪獸交戰,保衛地球的情節中,通過真嗣感受到一份渴望被需要,夢想被愛又害怕背叛而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築起屏障這種種矛盾與孤寂的心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現代人心理的折射。世紀末今天,人類對自身的思考也逐漸深刻,而同時日本的動畫也開始越來越關注貼近現實與心理方面的剖析,由原本普遍愛與友情的主題轉為更加人性的刻畫。各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日本動畫並沒有停止發展的腳步,仍然在不斷自我完善和突破,到底能有多大的成就,是我們無法預計的,還是讓時間來決定吧!
在1983年時,日本動畫市場上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簡稱OVA)-《DALLOS》,為動畫在電影,電視市場外,開辟了一個新市場--錄影帶市場。OVA,顧名思義,就是不在電視或電影院播出,而只出售錄影帶。除非該片大受歡迎,才有可能在電影院公開而升格為電影。OVA自1983年至現在,已成為動畫的重要市場。其中佳作不勝枚舉,如《88戰區》,《幻夢戰記LEDA》《渥太利亞》、《銀河女戰士》系列、《銀河英雄傳說》系列、《五星物語》、《古靈精怪》等。說完歷史,接下來要談到為什麼動畫會受到高年齡層(中學生以上)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其內容意義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後,都藏著這部動畫的主題,發人深省。如前述OVA佳作《渥太利亞》的劇情:一對原本感情深厚的夫妻(男女主角),歷史「光榮傳統」的壓力下,不得不互想殘殺,女主角已死而其靈魂仍然遵守戰前和丈夫所作的約定……在這一部悲劇後,可以找到該片的主題「誓言」和「反戰」。又如機動戰士系列,綜合七部作品來看,該片強調不論歷史的教訓多麼慘烈,仍然會有人重復著無知的罪行,無意義的戰爭,以及悲慘的結局。由此可知該片的主題即為「輪回」,人類永遠無法完全脫離戰爭的威脅,永遠會重復著愚蠢的戰斗。正如《機動戰士Z》一本別冊封面的標題:「We Saw The Tears Of Age,Felt Grief In Own Space。」由於日本動畫的含義都很深遠但不明言,讓觀眾自己去體會,所以每一次重看多少都會有新的感受,因此動畫會受一些高年齡層的喜愛。

『伍』 日本拍的動漫電影,女主應為戰爭過的很苦,好像還沒了一隻手,最後日本投降女主苦的撕心裂肺,全片很虐心

《在這世界的角落》

『陸』 求一部日本的電影動畫片,關於世界大戰的

螢火蟲之墓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 這是動畫電影《再見螢火蟲》的第一句台詞。
螢火蟲之墓的海報(2張)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氣息奄奄地躺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歲短暫生命的終點,這是在戰敗月余後的日本。 恍惚間,少年彷彿看到了他死去的妹妹節子,看到了那個飛滿螢火蟲的夏天。 那時候的哥哥和妹妹是幸福的,裝滿糖果的小鐵盒、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哥哥拉著妹妹的手在夜晚奔跑以及妹妹銀鈴般的笑聲都成了即將發生的悲劇的無情鋪墊。 空襲開始了,媽媽在轟炸中不幸離世。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將媽媽死去的消息瞞過年幼的妹妹。在空曠的廣場上,哥哥強笑著賣力地為哭著要找媽媽的妹妹表演單杠,夕陽下兩個瘦小的身影顯得那麼的單薄。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哥哥試圖將所有的悲傷扛起,決定在紛亂的廢墟上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吧。 兄妹倆只能去投靠親戚。然而,戰爭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人們彼此冷漠。越來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來越少的米飯暗示著他們必須離開了。哥哥終於決定帶著妹妹搬走,去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是,在唱著歌快樂離開的時候,他豈能料到因那戰爭而不可逆轉的悲慘命運。 螢火蟲再次飛舞,兄妹倆的厄運卻不斷降臨。飢餓和疾病不斷的打擊著這兩個可憐而年幼的孩子,為了讓妹妹不再餓肚子,哥哥只好趁飛機轟炸之時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每當在人去樓空的屋子裡找到一些食物,他都會無比的興奮。影片為這段生活賦予了更多的筆墨:廢棄的家園,荒涼的原野,恬淡與殘酷相間,冷漠與溫情並存。 在漆黑的廢棄山洞中,哥哥將螢火蟲捉進蚊帳,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夏季悶熱的深夜裡明明滅滅。哥哥將熟睡中的妹妹緊緊抱住,生怕一鬆手就又會失去。然而,戰爭本身就意味著失去。 螢火蟲的一生只有一個夜晚,一切都在夏日微醺的風中逝去。 妹妹早已知道媽媽不在了,並以那麼小的年紀理解了死亡和墳墓的含義。一捧捧螢火蟲的小屍體,從節子手中滑落,混入泥土,化作塵埃,哥哥彷彿看見了媽媽那同樣脆弱的肉體燃成灰燼的樣子。「為什麼人一難受就會死呢?」這是妹妹流著晶瑩的淚水對哥哥唯一的詢問。死亡的噩耗一次又一次地擊打著哥哥幼小而堅強的心靈,這時滾過面頰的淚水,也許是為了媽媽,也許是為了螢火蟲,也許只是為了生命不堪一擊的脆弱。 螢火蟲,只能活一個夜晚。在美麗的夜裡,它盡情地展示著無窮的魅力,然後在黑暗中悄然墜下。惡劣的環境使節子嚴重的營養不良並且起了濕疹,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葯品……年幼的妹妹終究沒能逃過飢餓和疾病的雙重摺磨,在一個凄涼的夜晚虛弱地死去。 節子死的那天也是在一個滿天都是螢火蟲的夜裡。她含著笑,在最美的風景中去找那隻有在夢里才能過的幸福生活。 看到這里時,我的淚水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當螢火蟲再次亮起的時候,那個裝糖果的小鐵盒子,那個有著銀鈴般笑聲的名叫節子的小女孩,那個山腳下門口搭有鞦韆的防空洞,那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所有的一切都讓人感到一種窒息的悲涼與心痛。 在戰爭面前,一切都那麼的殘酷,一切都是那麼的徒勞,一切都是那麼的不近人情。哥哥為了妹妹和自己能夠生存下去已經拼盡了全力,他可以去偷,他可以去搶,可他仍然不能留住唯一的至親。絕望伴隨著夜晚降臨,當火焰漸漸熄滅,幽幽的螢火蟲為孤單的哥哥唱起最動人的旋律,紛紛揚揚升騰著的螢光在最遠的天空結成溫暖的笑臉。那是戰爭奪走的他所有的親人和生活的全部…… 再見螢火蟲,再見那漫天飛舞的美麗,哥哥和他的妹妹在溫馨的螢光里安睡在這螢火蟲的墳塋中,永遠微笑的、幸福的,安睡著。沒有母親面目全非的屍體,沒有父親永沉大海的死訊,沒有被夷為平地的家園,也沒有指桑罵槐的親戚的白眼……再沒有人可以打擾他們,再沒有人可以打擾他們的安靜——這用生命換回的安靜! 那一刻, 是落櫻如雪般帶走的轉瞬即逝的青春韶華.....

『柒』 日本描述二戰的動漫

《起風了》

《起風了》是導演兼腳本的宮崎駿以同名漫畫所改編的動畫電影。講述的是日本零式戰斗機的開發者堀越二郎年輕時的故事。

盡管影片的題材與戰爭有關,《起風了》卻傳遞了一種安靜的反戰信息。其公映的日期卻正值日本政治環境中對外交政策採取鷹派立場的敏感時期。而宮崎駿本人也指出了日本應對以往歷史罪行道歉以及不能隨意修改憲法等等。

如此言論激起了日本右翼保守派們的憤怒,許多人通過互聯網表達對於安倍民族主義政策的支持。在雅虎日本網站關於電影《起風了》的頁面上,超過2000條評論,許多網民都在指責影片傳遞的和平主義信息。稱其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左翼」傾向電影,有人甚至給宮崎駿打上了「反日」和「叛國者」的標簽。

『捌』 1950年日本戰敗後不久開始放映美國動畫電影,是使日本成就動漫強國的原因嗎

關系州首不大,說他們之前先拿自己舉個例子,早在1918年大力水手就在咱們國家上映了,1926年我們萬氏兄弟就推出動畫片了,那個時候,他們還沒出生呢,上影時代,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國產動畫在世界范圍內斬獲各種大獎,那個時候能跟老美對抗的只有咱們,其中大鬧天宮現在Imbd還有8.3的評分呢,無奈10年浩劫,打倒的不只有反動派,還有中國動畫產業,是咱們倒了,才顯示出他們強的,而且他們也算不上動漫強國,能算強國的只有一個,就是老美,日的漫畫也就東亞地區市場較好,尤其是國弊搜內市場好,歐美都沒人關注的,各種評獎他們的動漫都冊卜數拿不到獎項的

『玖』 動畫電影的日本動畫

1916(大正5)年,日本動畫奠基人下川凹夫、幸內純一和北山清太郎三人開始製作準備公映的動畫作品。當時,以日式名字命名的國外動畫片《凸坊新畫帖》系列,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1917(大正6)年,由下川凹夫製作的日本首部動畫《芋川掠三玄關番之卷》完成鏈跡,並與1月在東京淺草電影俱樂部公映。同年,幸內純一製作的《塙凹內名刀之卷》和北山清太郎製作的《猿蟹合戰》相繼公映。他們三人被稱為日本動畫之父。
1921(大正10)年,日本文化省開始實施電影及動畫片的推薦制度,大力扶持教育性影片。另外還積極地利用孩子們喜愛的動畫片,製作了許多政府機關的PR動畫。在電影放映的計劃中必須安排一部主旨為思想動員的動畫作品。
1923(大正12)年發生了關東大地震,關東一帶毀於一旦。在之後的10年中,日本動畫製作進入停滯期。
1932(昭和4)年,由政岡憲三製作的日本首部有聲動畫《力量與女人的社會》完成,並於第二年春天公映。
1939(昭和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到包括戰敗後10年間。日本動畫出現了第二次停滯期,大約持續了20年。戰敗後,化為焦土的日本處於連食品都沒有的窮困境地,沒有多餘的精力製作動畫。
1943(昭和18)年,瀨尾光世製作完成並公映了日本首部長篇漫畫電影《桃太郎之海鷲》,片長37分鍾。
1945(昭和20)年4月日本戰敗以後,公映了戰前巨作《桃太郎海之神兵》。這部動畫由日本海軍部出資,為了宣揚軍國主義思想,迎合對外侵略的需要。以海軍傘兵部隊的活動為題材的黑白片,是一部74分鍾的長篇作品。因為東京遭受了嚴重的空襲而被燒成一片廢墟,所以當時幾乎沒有觀眾。 1945年,日本戰敗後,反戰題材的動畫影片頗受歡迎且影響深遠,期間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動畫界譽為「怪人」的動畫大師——大藤信郎,他於1927年拍攝了黑白版的《鯨魚》,並於1952年攝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鯨魚》,該部動畫片成為首部獲得國際大獎的日本動畫片。大藤信郎把流傳在中國數千年的皮影戲和日本獨有的千代紙結合起來繪制動畫,創作了《馬具田城的盜賊》(1926年)、《孫悟空物語》(1926年)、《珍說古田御殿》(1928年)、《竹取物語》(1961年)等。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極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獎」更成為日本一流的動畫片獎項。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手冢治蟲成為日本動畫界的標志性人物,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他創作了一系列精美的動畫劇,將日本動畫片的水平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檔次。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鐵臂阿童木》(1963年)、《森林大帝》(1965年)。1966年,手冢治蟲創作了《展覽會的畫》,開始對實驗性動畫片進行探索。
1963(昭和38)年9月15日,富士電視台深夜欄目開始播放的《仙人部落》是TCJ第1部作品。這是一部面向成人的電視動畫,原作為小島功,製作公司是日本電視(Television Corporation of Japan)。也就是以《海螺小姐》聞名的EIKEN。
1969(昭和44)年10月5日,《海螺姑娘》於富士電視台首播。至今持續了43年之久,作為動畫劇,不斷刷新歷史上的長壽記錄。原作是長谷川町子以4格漫畫連載於《朝日新聞》的《海螺姑娘》。每集由3個故事組成。盡管是一部平平淡淡地描寫三世同堂的磯野家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家庭片。但收視率幾乎肯定在每周公布的前十名里。 1974年,日本動畫進入了成熟期。
70年代初期,日本涌現出大批科幻機械類動畫(即Science Fiction動畫,簡稱SF類動畫)的動畫大師,代表人物有松本零士、富野由悠季、河森正治、美樹本晴彥等。其中最著名的富野由悠季是「GUNDAM」系列的創始人之一,他執導了《機動戰士高達》(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夏亞的逆襲》(1988年)、《機動戰士高達 F91》(1991年)、《Turn A GUNDAM》(2000年)等SF類動畫電影。1982年,河森正治在為《超時空要塞Macross》擔當機械設定時,開始嶄露頭角,隨後他出任導演監制了《超時空要塞》的系列劇場版動畫影片。
魯邦三世,也在70年代成功轉型向少年化,取得了巨大彎灶成就,TV2系列更是真正使日本觀眾把動畫與漫畫結合,開創了動漫時代,取得了從學生至成人們的一埋喚扮致好評,八九十年代也成功的海外進出。據統計擁有驚人的13.5億人的粉絲,至今已有43年歷史並仍在放送中。同期的宮崎駿擺脫了SF類動畫風格的局限,以劇場版動畫為契點,走出了一條「宮崎駿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風格,傳達著天、地、人、神的和諧。影片的思想觸及人類心靈的深處,啟發著人對神的敬畏,對生命的思考。1984年的《風之谷》奠定了宮崎駿日本動畫宗師的地位。2001年宮崎駿攝制的《千與千尋》獲得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大獎和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宮崎駿在日本已成為動畫的代名詞,其成就與地位無人能及。宮崎駿的著名作品還有《卡里奧斯特羅之城》(1979)、《天空之城》(1986)、《龍貓》(1988)、《魔女宅急便》(1989)、《紅豬》(1992)、《On Your Mark》(1995年,與側耳傾聽同時放映的短篇動畫)、《側耳傾聽》(監制、編劇、繪分鏡)(1995)、《幽靈公主》(1997)、《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懸崖上的金魚公主》(2008)等。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動畫進入OVA動畫片(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創動畫錄影帶)的黃金時代。平野俊貴分別於1988年和1989年攝制的《吸血姬美夕》、《冥王計劃ZEORAIMA》開創了日本OVA版動畫的鼎盛時期。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動畫產業的進一步完善,日本動畫的種類、形式、內容、題材以及從業人員發生了明顯的細化。隨著動畫風格的多樣性,日本動畫進入細化階段。
在這一期間,日本動畫的種類豐富多樣。有以淺香守生為代表的美少女動畫,作品有《魔卡少女櫻》(1998年)、《Chobits》(2002年)、《GALAXY ANGEL》(第一部:2001年;第二部:2002年);有以大地丙太郎為代表的搞笑動畫,作品有《邪流丸》(1998年)、《水果籃子》(2000年);另外,押井守創作的《攻殼機動隊》(1995年),自成一種風格,以得到觀眾的認可;今敏創作的《千年女優》(2002年),採用了撲朔迷離的敘事手法,探索了一種全新的動畫表達方式。總之,日本動畫以「機器人」、「美少女」為契點,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深具自身民族特色的動畫之路。
據統計,1960-2001年,日本共出產電影版和電視版的動畫片2403部,其中電影版901部,電視版1502部。日本的動畫製作公司群雄林立,其中的代表為東映動畫、吉卜力工作室、GANIAX、Sunrise等。
此外,還有日本key社的AVG幫助下的動畫片《kanon》、《air》、《clannad》、《Angel Beats》、《Little Busters》等動畫片。
發展階段:
「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漫畫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在不斷變化。手冢治蟲把日本現代漫畫發展劃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戰後的頭十年):「玩具時代」,漫畫只是供孩子娛樂的道具。
第二階段:「清除時代」,漫畫被視為低俗淺薄的讀物。
第三階段:「點心時代「,父母和教師勉強允許孩子可以在不妨礙學習的條件下看一點漫畫。
第四階段:「主食時代」,1963年TV動畫《鐵臂阿童木》在電視上連續放映,許多家庭中的大人和孩子一起觀看,漫畫得到社會肯定。
第五階段(二十世紀70~80年代中期):「空氣時代」,漫畫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六階段(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記號時代」,漫畫成為青少年之間相互溝通的記號。
興旺原因: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日本動畫產業的興起與發達,和東方民族天生排斥自我的特性有很大關系,這種民族特徵直接提高了日本對動漫產業的重視程度,詳情見參考資料《當動畫超越真實》。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是一個高度繁忙的社會,許多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和帶有各種神奇幻想的動畫就成了年輕人減壓與放鬆自己的絕佳方式。
按類型分類:
情感;推理;動作;戰爭;後宮;寵物;歷史;搞笑;機戰;少年;冒險;治癒;童話;格鬥;
少女;懸疑;科幻;競技;社會;神魔;熱血;校園;耽美;原創;魔法;教育;恐怖;驚悚;
政治;哲理;經典;勵志;倫理;惡搞;血腥;言情
按版本分類:
電視動畫:電視頻道上播映的動畫作品。
劇場動畫:影院公映的動畫作品,是日本動畫按傳播方式分類的一種,在中國又被稱為電影版。
OVA(OAD):原創動畫錄影帶,其中OVA是單獨發售,OAD是隨書發售的。
動漫音樂:一部動漫作品中的音樂,包括主題音樂和背景音樂。

『拾』 日本什麼時候有的動畫片

最早是1917年

這里有不完全的目錄,目前只能找到這些了
http://tieba..com/f?kz=488796448

日本動畫已有七十年的歷史. 其可分為六個階段:

1 戰前草創期戰前草創期--由1917 年日本開始有動畫至1945 年日本戰敗為止。這段時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為題材,而後期則由於日本軍國主義猖獗,因此察慧殲動畫題材不離宣傳、誇耀日本軍國主義的路線。如1942 年的《海之神兵》即為此類。但是這也造成了戰斗、爆炸畫技的進步,這也是今日日本動畫最引以為傲的技術。

2 戰後探索期戰後探索期--由日本戰敗至1947 年為止。日本戰敗後,有些人監於戰爭的教訓,開始將反戰題材用在動畫上。這種題材影響深遠,直到現在還頗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嘗試不同的動畫題材。所以這個時期的動畫題材從很有意義到很低級的題材,應有盡有。像1968 年《太陽王子大冒險》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而成為後來高水準動畫的基礎。當然也有失敗的例子。像1970 年《無敵鐵金鋼》就是一部典型的爛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劇情很差,這帶給了日本動畫不良的影響。

3 題材確定期題材確定期(第一次動畫熱爆發)--自1974 年《宇宙戰艦》上演至1982 年為止。這個時期日本動畫界經過探索期,確定了動畫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所以我們不予置評。《宇宙戰艦》是日本動畫史上第一部「超級劇情片」,由松本零士負責腳本及人物設計(Character Design) 。該片在電視上播出後,造成「松本零士旋風」。後來並有《冱屺宇宙戰艦》,《永遠的大和號》及《宇宙戰艦完結篇》等三部電影,壽命長達十年。在該片後,松本零士另有《銀河鐵道999 》,《一千年女王》等受歡迎的作品。繼松本零士之後,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說改編成的《機動戰士》在1979 年開始上演,由於劇情結構復雜而嚴密,受到動畫迷熱烈的支持。該片後來的三部電敗沖影亦非常賣座。但自此以後,動畫熱逐漸消退,動畫界進入間歇期。

4 畫技突破期畫技突破期(第二次動畫熱爆發)--自1982 年《超時空要塞》(1) (MACROSS) 上演至1987 年為止. 該時期由於人們追求視覺享受成為風潮,因此動畫畫技力求突破。此時期之畫技突破有《超時空要塞》創新的視點快速移動效果,造成極隹的動感;《風之谷》(2) 和《天空之城》精細寫實的背景;《機動戰士Z 》和《機動戰士Z Z 》的強調反光,明暗對比等,皆對後來的動畫貢獻很大。由於題材已確定,加上畫技的突破,使得隹作迭現。如1982 到1984 年的《超時空要塞》;1984 年《風之谷》;1985 ,1986 年《機動戰士Z GUNDAN 》及《GUNDAM Z Z 》;1986 年《天空之城》及《亞利安》等多部好片。日本動畫發展至本時期結束時(1987 年),劇情、內容、畫技皆已達到極高的水準。於是動畫進入了成熟期。注1:該片曾於1985 年在中視以《宇宙戰艦》為名播出。注2:《風之谷》曾叄加1987 年金馬獎國際影展。

5 路線分化期路線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 年自現在。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便出現數部隹片。如《古靈精怪》;電影《機動戰士GUNDAM -逆襲 邗汊-》及《王立宇宙軍》;和日本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高中生以上為主要對象的文藝動畫連續劇《相聚一刻》等。其中《相聚一刻》曾獲得1988 年日本動畫優秀作品排行榜第二名(該年排行第一是《聖鬥士星矢》);另外還有《天空戰記》,《機動警察》等多部隹作(《天空戰記》曾獲1989 年動畫排行第一名)。當日本動畫發展到此後,有人認為幼年觀眾群已被忽略了四,五年,也該考慮製作低年齡路線。於是自1987 年後半年以來,電視上的高年齡層動畫逐漸減少,而轉向動畫電影。以致於造成目前日本電視上找不到幾部好片,而電影則幾乎部部碧槐精採的情況。

6 未來的展 未來的展 --由於路線的分化,因此動畫界都將新片的注意力放在電影上。如已公開的《古靈精怪》、《五星物語》、《宇宙皇子》、《金星戰記》和電視上的《機動警察》、《機動戰士OAV 》等。尚未公開的有將於今年(1990 年)後半上演的《八犬傳》及《王立宇宙軍-完全版-LD 》和《宇宙皇子-天上篇》。未來動畫的路線會如何變化實在很難下定論,只有讓時間來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