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
紫日》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抗日戰爭接近尾聲時期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正值二戰時期,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在中國大肆屠殺,無數的生命在他們的屠刀下變成了冤魂。許多仁人奮起反抗,日本在做最後垂死的掙扎。 一次巧合,一個堅強剛烈的俄國軍官,一個敦厚朴實的中國人和一個日本女孩秋葉子在戰火中走到了一起。在荒無人煙的白樺林中,只有這個日本女孩可以把他們帶出茫茫無邊的森林。行程中,一次又一次,善良的中國人拯救了女孩的生命。可是這個日本女孩卻時時刻刻盤算著,怎樣才能把她的恩人弄死:把他們帶到地雷區,帶他們繞回日本軍營……秋葉子不斷地迫害他們,但他們卻用純真和善良感化著她。後來,他們走出了森林,戰爭也結束了,日本人因為戰爭的失利而自相殘殺。秋葉子就成了日本自殺的犧牲品。 看了這部電影,我十分震驚:這個原本純潔無暇的生命在日本侵略思想的侵蝕下已變得邪惡醜陋。一個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原本該多少爛漫,這本不該是她有的狠毒啊!當秋葉子在沼澤中絕望地陷入時,那是怎樣的表情啊!是痛苦?是悲哀?是悔恨?還是……是不是只有當生命消逝的時候,在戰爭中的人們才會想到一絲絲溫情?無數次的背叛與拯救,一次又一次撞擊著她的靈魂,當秋葉子想起中國人不計前嫌地幫助自己,當秋葉子看到俄國女兵把她當作親妹妹,她的靈魂終於找到了根,終於戰勝了駕馭她的殘忍與冷酷,盡管溫暖被日本侵略思想深深掩埋,但在真誠和友愛的感染下,她把逝去的天真一點一滴地找了回來,這讓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戰爭後的希望。然而秋葉子離去了,倒在了自己同族的槍口下,至死也睜大著雙眼,那茫然空洞的眼睛是對這個世界的控訴還是對自己人生的質問?她的離去,是不是對她所犯過錯的懲罰與彌補?出乎意料的結局,讓我難過不已。 和平就是快樂,和平就是幸福!可秋葉子看不到,日本也看不到,這也許就是日本的悲哀吧?!
B. 找一部電影,日本二戰失敗,內容是講述一個日本女孩子被右翼份子逼迫自殺(我也不太記得了 )右
應該是《紫日》。蘇聯紅軍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一個即將被處決的中國人獲救,然後在一座橋上救了一個日本女學生,和他們同行的還有一個俄羅斯女兵。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謝謝!
C. 電影《紫日》在最後的五分鍾中,為什麼日本法西斯還殺秋葉子呢
因為從小受軍國教育長大的日本人,寧可死,也不會落入敵人手裡。寧願戰敗被自己人殺死,也不會讓敵人殺死。所以,他們戰敗後,瘋狂殺戮留在中國帶不走的或早想回家的老弱病殘。
《紫日》是由馮小寧自編自導,富大龍、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聯合主演的戰爭劇情片。該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
(3)反映日本戰後悲慘的電影紫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楊玉福
一名來自中國河北省的普通農民。在二戰期間,親眼看著自己的老母親被日軍士兵用刺刀活活刺死卻無能為力。後來他被囚禁於日軍集中營。二戰後期,在即將遭日軍槍殺的最後關頭被蘇軍救下,並在往後方基地運送蘇軍傷員的裝甲車中初遇蘇聯女兵娜佳。
2、娜佳
一名蘇軍的醫護人員,也曾是一個母親。二戰期間,被納粹軍隊空襲,失去了孩子,之後她上前線當兵。在蘇軍與日本關東軍作戰期間,戰友一一犧牲,她救下了一名中國百姓——楊玉福。
3、秋葉子
一個從小就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日本女孩。在二戰中先後失去了母親和姐姐。二戰後期,在逃亡途中以被俘虜的形式認識了蘇聯女兵娜佳和中國農民楊玉福。最後死在了自己國家軍隊的槍下。
D. 你們看完電影《紫日》是什麼感覺
之前對導演以及他拍的電影都沒有了解那天無意中看到了電影頻道正在播放的紫日。
可能我詞庫有限,給我的震撼簡直沒法用言語形容,只有男主我認識,但是也叫不出他名字,另外兩個女主我是一點也不認識,但是感慨萬千。
三個不同國家的人,中國,俄羅斯,日本在戰爭的背景下,被命運安排在一起,在中國最美的大興安嶺,那是一個秋天,大興安嶺的樹葉都變的紅紅的,黃黃的,最後到紫紫的,從盛夏拍到深秋,經歷了日本從喧囂到破敗,再到最後的垂死掙扎。
導演把人性的善良和邪惡展現的淋漓盡致,結局我甚至同情那個可愛又可憐的日本少女,她原本可以不用死的,卻又不得不死,人性的光輝和黑暗在這一刻顯現的淋漓盡致。
三言兩語無法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震撼,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網路看看。絕對是一部良心好片。不僅是感官的震撼,更是心靈的震撼,無半點虛誇之意。
該片歌頌反法西斯盟軍。
其背景是蘇聯按照條約,
出兵東北,打擊關東軍。
在蘇聯機械化大軍面前,
裝備落後的日寇關東軍,
難以招架只能面臨失敗。
通過中國平民,蘇聯女兵,
日本小姑娘的獨特眼光,
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罪惡,
歌頌國際反法西斯盟軍。
該抗戰片具有國際視野,
藝術性,思想性堪稱一流!
對於這部電影帶祥,我的感觸很多。
首先,個人認為,馮小寧導演拍攝的戰爭片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深度,這部《紫日》是他所拍攝的「紅黃紫」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中有好幾個較之以往抗日影片新穎之處,個人就來聊一聊對它的看法感受吧!
第一,抗日戰爭場面宏大新穎
以往的抗日作品,無論是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題材大都千篇一律,無論是國軍還是共軍,總是在使用者比日軍落後許多的武器裝備,遭受鬼子武器優勢的無情碾壓,完全是憑借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鋼鐵相抗衡,往往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必須付出比對手傷亡多地多的代價才能艱難取勝。
而在這部電影里,卻少見地沒有展現我國軍民抗日的場景,而是另闢蹊徑,給我們展示了美蘇盟國的強大武器實力碾壓日本鬼子的場景。開頭蘇聯紅軍的飛機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打得鬼子屁滾尿流,將近片尾美國海軍步步緊逼直逼日本本土,都把鬼子打得無力招架,被迫組織肉彈和敢死飛行員去和敵人的坦克軍艦同歸於盡。而這種以血肉之軀抗衡鋼鐵的場景在其他的抗日片中屢見不鮮,可這部電影卻風水輪流轉,把以往影視劇中很強的日本鬼子,也展現出了他們武器落後,需要拿命上去填的畫面,這種新穎的視角,看起來實在是暢快淋漓。
第二,對敵人的塑造不再臉譜化
以往的抗戰片里,總是在表現日本鬼子如何的壞,如何的滅絕人性,可他們為什麼這么壞,為什麼這么毫無人性,卻少有交代。可這部劇在同樣反映日軍暴行的同時,還把一些鏡頭切回日本本土,從這個國家的學生、婦女、兒童、老人等普通平民的視角,帶我們一探究竟,主演楊玉福那聲含著淚水的怒問「你們憑什麼到我們這來殺人?」更是本片一大亮點。
劇中主演之一秋葉子,很早就和她的許多同學一樣,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在很小的年紀,就被灌輸「日本的侵略戰爭是聖戰,而與日本人作戰的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俄國人等都是劣等民族,都該被指清毫不留情地全部殺死……」正是這些思想的毒害,才使得一個個年幼單純的學生被洗腦成毫無人性的惡魔,在他國的土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
影片中日本軍官在大雨中對他們訓話的場景可以看作介紹殺人機器如何產生的一個縮影,還有另一個縮影,就是主演楊玉福的母親死於日軍的「練膽訓練」中的畫面,一個戴著眼鏡長相斯文的日本兵顫顫巍巍,端著刺刀在士蠢逗搏官的命令下逼近這位老人時,他的內心是害怕的,此刻的他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種殺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但在士官的毆打和逼迫之下,他還是大吼著一刀又一刀地把老人活活捅死。從他害怕殺人到把人活活捅死,這個過程就是惡魔養成的過程,這幅畫面直觀地帶我們看到了兇殘毫無人性的日本鬼子是怎樣被產生出來的。而從那名士官的口中,我們更加可以看到,把活人刺殺作為對新兵的「練膽訓練」是日本鬼子獨有的訓練「特色」,這也給我們揭示了為什麼日本鬼子是天底下最兇殘的軍隊的原因!
因此,當一群鬼子兵在楊玉福面前活活燒死一個實驗倖存者時,他們手舞足蹈嬉笑取樂的場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鬼子不能被稱作人,而只是來自地獄的魔鬼。
而在片尾,一大群軍人和平民或自願或被迫地用各種方式來自殺的場景,甚至於殺紅了眼的日本軍官,對來勸阻自己自殺的同胞秋葉子也咬牙切齒地痛下殺手,也讓我們看到的可惡可恨之人也有可悲可憐之處,較之以往的反映日軍在我國燒殺搶掠的畫面,這個鏡頭頭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日本人也是受害者。
他們在發動戰爭帶給其他民族巨大痛苦之後,最終自食惡果,報應也落到了自己的頭上。
第三,以微觀展現宏觀
不同於大多數戰爭片直接反映戰場雙方正面對決的畫面,本片視角大部分放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沒有過多的描繪戰爭畫面。而主角人物也不僅僅是有我方及盟友,同時還有曾經的敵人。之所以說還有曾經的敵人,是因為在三人的相處過程中,本作為反派的日本女生秋葉子逐步地被他們喚起了內心深處被壓抑已久的人性,徹底放下了曾經的心魔,那時候的她已經不再是敵人,而是「人」了。
同時,影片還用倒敘的方式,適當地穿插了三人的過往,也從側面為我們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而三人都是被迫捲入戰爭的無辜受害者。
第四,對於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我深感痛心
日本兵活活刺死楊玉福母親的畫面,充分給我們展示了日軍慘無人道的暴行,而對於日本軍官猙獰的命令和楊玉福憤怒的吼叫,電影里特別用了兩個特寫鏡頭畫面,給我們分別展示了野獸的瘋狂兇殘和受害者的不屈憤怒。可就是這兩個特寫鏡頭,竟然被觀眾當成喜劇電影一樣,在影院中傳來了陣陣笑聲。我在上小學時,學校組織看這場電影時,我就親身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後來在網上發現,這樣的畫面居然在好多影院中都出現過。「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若我們的民族下一代都是如此麻木不仁,對過往的一切都冷漠視之,那我們的民族,則會徹底失去所有希望。因此,對於下一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以上就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個人感受,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紫日》出自於著名戰爭導演馮小寧,也許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不知道馮小寧的名字,但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他卻是一個巔峰般的存在,甚至大有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齊名的趨勢!
而成就他名聲的,也是五部經典電影,《紫日》只是其中的一部,當然也是最後一部。而包括《紫日》在內的電影之所以能稱得上經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題材上的大膽獨特。
1、1990年拍攝電影《大氣層消失》,臭氧空洞帶來的現實危機,虛構了太陽黑子出現時個別人類能聽得懂動物對話的大膽設定。
在那個追求經濟發展而不顧一切的大時代背景下,卻大膽的揭露這種發展針對環境的破壞。馮導演的膽量不僅僅讓人震撼,電影的內容也更讓觀眾觸目驚心。
2、1991年拍攝電影《戰爭子午線》,以兒童作為主角和題材的抗日題材電影其實有很多,但能讓觀眾留下眼淚的電影卻並不多,而這就是其中的一部。
電影不僅僅反思了戰爭,片中不斷出現的、大膽的穿越設定,也同樣把觀眾的思緒帶入到了電影中。孩童在戰爭中的無助、面對新時代變化的茫然,對比以往的戰爭片能讓觀眾感到視覺上的振奮,而這部電影,卻讓所有人對戰爭產生了惶恐不安。
以至於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內地拍攝的唯一一部可以在日本獲獎的抗戰電影。
3、從1996年開始,馮小寧推出了著名的三部曲系列,即《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這三部電影當中的每一部電影都大獲成功,而成功的秘訣也同樣在於情節上的新穎。
《紅河谷》,內地電影史上唯一一部講述西藏抗擊英軍入侵的電影,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眾多的年輕人才知道近代史上竟然還有這一段血淚史。
《黃河絕戀》,對比以往嚴肅的戰爭片,這部電影卻安排了一個女八路軍與美軍飛行員發生了戀情,題材看似不嚴肅,但在劇本細膩的描述下,一個對中國一無所知的美軍飛行員,從被放牛兒童營救時開始算起,其一點一滴的了解了這個國家。從最早的企圖快速逃離,到最後時刻以人質身份差點與日軍同歸於盡,這個外來的雇傭兵在這片土地上也得到了升華。
就沖這一點,這個劇本的改變就一點也不算失敗。
而最後出場的《紫日》,則把整個馮小寧的系列電影一舉推向了高潮!
百萬蘇軍進東北消滅日軍,這種題材在以往的抗日作品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中蘇日三個因戰亂而失散的勞工、士兵和女學生相聚在一起,在戰爭的環境下由仇人變朋友,卻在不同的民族意識下又險些翻臉,但最終還是走向了反戰的行列。這樣的劇本設定比之前馮小寧所有作品的設定都要奇特和新穎,盡管這同樣也是一部反思戰爭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升華程度卻遠遠的高於《戰爭子午線》。
那馮小寧這一系列的電影中就沒有瑕疵嗎?瑕疵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有關戰爭細節上的粗製濫造:
《大氣層消失》的科學和虛構設定雖然大膽,但完全沒有現實邏輯。
《戰爭子午線》一開頭,一隊日軍追殺前往延安的八路軍和學生,雙方肉搏的時候,好幾個人竟然一邊打一邊笑。
《紅河谷》,女主人公雪兒竟然可以從內地逆流被沖到西藏,其哥哥的左輪槍在不換子彈的情況下可以無限循環的射擊(也許是馮導演最後不好意思,最後叫停了手槍里的子彈)。
《黃河絕戀》,抗日神劇的代表性人物王新軍一出場,整部電影里完全變成了打不死小神童,而且不知何故,電影的最後,他竟然死了兩次。
《紫日》,為了展現蘇軍進攻日軍的大場面,也為了突出日軍神風敢死隊的撞擊效果,從飛機、坦克到航空母艦,基本是清一色的模型。當然,這事也不能怪馮導,因為經費就那麼點。
但這五部製作細節較差的電影,卻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答案在前面其實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題材的大膽令人稱道,每部電影都能抓住觀眾的靈魂,這更成為了導演和編劇的神筆。 縱然大家也看出了這些電影當中的戰爭場面跟歐美大片相比,簡直是天上和地下,但只要這部電影具備了靈魂,那表面上的瑕疵就已經不重要了。
而這也解釋了馮大導演在最近十幾年為何又開始變得一敗塗地?因為他的最新電影不但表面爛得要命,連最寶貴的靈魂也丟了!
《舉起手來》那也叫喜劇片?簡直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至於《甲午大海戰》,筆者真的是不想再吐槽了,看過馮小寧1992年電視劇版《北洋水師》的觀眾都知道,整整20年的時間,馮導演真是一點進步也沒有,整部電影完全就是當年老電視劇的縮水版,只是更換了新演員而已,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年連續劇里的各種bug,在20年後的電影里竟然全部重新復制了一遍。
當一部電影失去靈魂的時候,那它距離爛片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原來就是《黃河絕戀》的導演拍的,之前沒有任何的了解,只是幾個片段,讓我很震撼,但不僅僅是些血腥的暴行,還有一種復雜的感覺,關於生命,關於民族,關於尊嚴,值得思考,一部好片!
我總記得中學 歷史 課本里一個日本人雙手拿著搶來的白羊的圖片,日本人的醜陋一覽無遺,讓人怒自心生。那隻小羊好可憐,就像是我們大片淪陷的國土。
日本人應從地球消失
電影《紫日》的確是好作品,很震撼,很喜歡的電影,推薦大家都可以看看感受一下了!
E. 電影紫日的觀後感
《紫日》觀後感
該片是一部以反映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暴行,中、日、蘇三國人民
共求生存為主題的戰爭片,表現手法新穎、主題深刻。影片用「戰」
與「和閉沒」的強烈對比以及貫穿始終的八音盒闡述了「紫日」的含義:
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
然而一旦蒙上了戰爭的硝煙,
就會
改變顏色,降臨災難。惟有驅除戰爭的陰霾,明媚的太陽才會重新帶
給世界光明、溫暖與蓬勃的生命。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
帶著不同的使命,
因為同一場戰戚態攜爭碰到
了一起。
一個是對日宣戰的蘇聯女軍人娜佳,
一個是死裡逃生的東北
漢子楊,
一個是來自侵略國日本參加挺身隊的女學生秋葉子,
楊為娜
佳等蘇聯軍人所救,
因為誤入日軍營地被日軍包圍,
後突圍向北逃亡
進入大興安嶺,
途中秋葉子又為娜佳和楊俘虜,
於是三個來自不同國
度站在不同立場上的人開始了關系復雜而又艱難的森林逃亡歷程:
楊
和娜佳為了逃避日軍的搜捕,秋葉子則為了逃高伏避楊和娜佳的控制。
在一望無際的森林裡,
3個人的心靈不斷掙扎,
不斷受到著拷問。
從最開始的猜忌,防備,仇恨,曲解
,
到後來的融合,包容,平靜,
友愛
,
影片用了3個人的內心獨白串聯起來,從每個人視角闡述了自
己對戰爭和人性的看法。
在看不見硝煙的大興安嶺,影片用唯美壯闊的風景與日本侵略者
的罪行構成強烈對比。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
系列磨難,
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
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
良所感染,
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
「
教誨
」
產生了懷疑。
那一望無際、
飽含大自然韻致的北國
林莽
;
有著童話般迷人景色的白樺林;
閃爍著
金色陽光
的河流;
浸透著瑰麗色彩的落日,
無不展現著濃郁的詩情畫
意,令人神馳心醉。在這里他們明白了,不論怎樣人類都是可以和平
共處的,我們需要的是理解信任,而不是懷疑與仇恨。
然而,當他們走出森林,殘酷的戰爭又重回眼前。鋪天蓋地吞沒
綠野生機的火海畫面;
法西斯劊子手慘絕人寰的暴行。
秋葉子也成了
日本軍國主義的犧牲品。在「戰」與「和」的強烈對比下,影片的主
題也得以揭示。
這就是人性,沒有任何一個人熱愛戰爭,每一個人都嚮往著和諧
和平的生活,
但是,
在戰爭的總體背景之下,
敵對雙方就是敵我雙方,
那就是劍拔弩張你死我活,
而導演的高明之處就是選取大戰爭背景下
的小環境,來表現反戰的主體,把三個人困在一起,這樣人性的張揚
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演繹出來的故事就會真實,
表現也就獨到新穎
了。
反戰的主題不一定就是罷戰倒戈,反戰的主題在每個人的心裡,
影片中自始至終貫穿的八音盒就是這個象徵,
音樂是一種符號,
但它
卻可以表達人們的所思所想,
甚至喚醒人們的靈魂。
在戰爭的硝煙下,
八音盒中動聽的旋律帶來的不僅是內心的平靜,
還有對和平生活的向
往。
在飛機大炮下它是那樣脆弱不堪,
然而它卻用最柔美的音符喚醒
人們內心中僅存的一絲和平。
F. 通過電影《紫日》使我們知道了什麼
以下文字全由手打錄入,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紫日》由中日俄 三國二女一男主演的反法西斯題材中國戰場的大型文藝影片。
根據問題使含吵派我們知道了什麼?
1.20世紀50年代前,全世界是戰爭頻繁,各個民族/國家動亂不安,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精神、心理、物質上的重談賀大傷害。
2.反法西斯戰爭是全世界人民心之所向,突出「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人類幸福追求。
3.中國是世界上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二戰以來中國老百姓深受帝國主義尤其是日本軍國主義所帶來的殘忍迫害。
4.三位主角來自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克服了種碰螞種困難與痛苦,並成功走到戰爭結束,和平的到來,說明「人性之間的斗爭,善良的本質與團隊良好的合作能戰勝艱難困苦。
5.影片也反應了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存在的利益沖突,利益的不平等性不光是國與國,戰爭與和平,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利益的平衡才是合作共同前進的基礎。
6.人是後天學習性動物,有待感知與教化,才能使人這樣的個體更有利地生存在這個多元素的社會中。
在上班,就寫這么多吧。
G. 中國抗日電影到最後日本人戰敗自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紫日》是馮小寧自編自導的二戰劇情電影,影片於2001年4月11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描述了在看不見戰火硝煙的美麗林區里,三人一路上經歷了山林大火、沼澤、猛獸等一系列磨難,患難之中漸漸產生了友情,秋葉子也被娜佳和楊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對自己長期以來所接受的「教誨」產生了懷疑。
戰敗自殺場景!
H. 紫日電影觀後感5篇
《紫日》講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蘇聯紅軍偶然從日軍屠殺中救下一名中國老百姓——楊玉福。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紫日電影 觀後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紫日電影觀後感篇1
轟炸,追擊,頑抗,屠殺,毀滅……在炮火硝煙中,在震耳欲聾的轟炸聲中,電影《紫日》拉開帷幕,一九四五年八月,蘇聯百萬紅軍出擊中國東北,對盤踞在那裡的日本關東軍予以毀滅性打擊,曾經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總算受到了它們應有的懲罰,然而,日本帝國主義的兇殘本性不會因它們遭受失敗而改變,它們轉而把魔爪伸向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大批中國老百姓倒在了日軍的槍口之下!熒幕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一面是蘇軍在戰場上橫沖直撞剿殺日軍;一面是日軍惡魔在屠殺大批中國老百姓。戰爭使人的生命脆弱如螻蟻!
影片主人公之一——一位名叫楊玉福的青年農民,他在日軍的屠場上僥幸活了下來,原因很簡單,蘇軍坦克輾碎了日軍的一切,他被蘇軍救了下來,在戰亂中,他與一男一女兩位蘇聯軍官與部隊失散,後來,他們又俘獲了一位驚恐萬狀的日本小女孩,由於這個小女孩對他們的猜忌,男蘇聯軍官不幸命喪在小女孩的仇恨和敵意中。這樣,他們這支「流浪部隊」只剩下了3人,一位中國農民楊玉福,一位蘇聯女軍官娜佳,一位日本小女孩秋葉子,三人在輾轉流浪中的愛恨情仇和身心苦痛分別代表了三個國家的普通民眾對於那場戰爭的全部理解和真心感受。
這是一部深刻揭露日本軍國主義丑惡面目的影視作品,影片以楊玉福、娜佳、秋葉子在東北原始森林中的流浪生活為明線,以關東軍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毀滅和敗亡為暗線,深刻地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反人類本質,影片從日本帝國主義宣揚武士道精神入手,對日軍煸動本國青年仇華心理、標謗侵華戰爭為正義戰爭、徵用本國女學生充當慰安婦等丑惡行徑進行了猛烈抨擊,影片中多次出現一輪暗紅的昏昏欲墜的落日意象,象徵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慘淡和沒落,影片選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兩次戰爭來預示日本軍事力量的消亡,一是蘇聯紅軍出擊東北剿滅關東軍,基本消滅了日本陸軍的精銳;二是美日沖繩島大戰,重創了日本海軍、空軍力量。在沖繩島海戰中,日本神風特攻隊員駕駛戰斗機沖向美軍戰艦時絕望的慘叫,導彈擊中日艦產生的巨大轟鳴,在暗藍色海水的背景中墜落的日本太陽旗,象徵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慘敗。影片很多鏡頭都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反人類反道義的本質,諸如: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殺害懵懂無知的日本 兒童 ;殺害阻止它們自殺的日本小女孩;殺害乞求活下去的本國士兵……
影片的色調以暗紅色為主,配以凄惋悲壯的哀樂,寓意著在那個二戰時期的國際大背景下,中日蘇三國人民終於從戰爭的夢魘中走了出來,影片最後通過一群日本兵在落日的血紅中相繼放下武器的鏡頭和兩位已成耄耋老人的主人公的滄桑回憶,深刻提示了影片召喚和平、反對戰爭的主旨。再也不要血腥和殺戮了,戰爭奪去了多少鮮活的生命!影片主人公楊玉福的一句「他們都死了!」,包含了對戰爭帶來的苦痛幾多辛酸和無奈。被日軍殺害的日本小女孩留下的八音盒至今還流瀉著祈求和平的旋律。那位已成滄桑老人的蘇聯女軍官在莫斯科英雄紀念碑前虔誠地奉上花圈,在低徊的哀樂中喃喃自語,悼祭萬千二戰中死難的靈魂。中日蘇三國人民是嚮往和平的,他們是戰爭的直接受害者,那些至今還在為日本帝國主義揚幡招魂的軍國主義分子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影片中三位主人公在戰爭中結下的深厚感情代表了中日蘇三國人民誠擎樸素的國際友情,人類的共同進步需要和平,需要團結和友誼,讓戰爭和苦難隨風而去吧!影片深刻啟迪著我們要為創建一個和平安寧、和諧友善的國際環境而共同努力。
紫日電影觀後感篇 2
戰爭場面殘酷無比,血流成河,百姓流離失所,飢荒肆虐,溫病橫行,民不聊生,方圓百里不見一絲生機,畫面里滿滿的都是槍林彈雨,火光朝天。
《紫日》卻與其他戰爭片不一樣,它的畫面不僅僅在戰爭的場面上多加筆墨,更多的是以此反襯和平的光景。它拍的不僅僅是戰爭的殘酷,更多是和平的唯美景色。以大興安嶺為背景,忽而出現鬱郁蔥蔥的樹林,忽而顯現遼闊的草原,忽而闖入一片寧靜如鏡的湖面。此時的大興安嶺便是戰爭中,擁有和平的唯一一片凈土。
《紫日》中有三名主人公楊玉福、秋葉子和娜佳。她們分別來自不一樣的國家:中國、日本和前蘇聯。 故事 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為背景,闡述了從敵對轉化為好友的一個過程。太陽本來是人類共同的生命象徵,然而一旦蒙上了戰爭的硝煙,就會改變顏色,蒙上淡淡的'紫色,預兆著災難的降臨。惟有驅除戰爭的陰霾,明媚的太陽才會重新帶給世界光明、溫暖與蓬勃的生命,日落時才會是一輪美麗的紅日。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對戰爭、和平與人性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為和平而戰的勇士們的犧牲,無辜受虐的老百姓,平靜的村莊被戰火燒盡,硝煙的濃黑代替了炊煙的灰白,戰爭的炮火擊碎了和平的明鏡。如此一來,更令我感覺到:和平不是必然的。
紫日電影觀後感篇3
在這部電影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娜佳女士最後向一塊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墓碑上扔下的一朵白花,那朵白花讓我想起了那個一身純白的松葉子,那個看似柔弱可是卻無比堅強的松葉子,這個日本女孩給我上了一課,什麼叫愛國,什麼叫堅持,什麼叫真正的勇敢。
這個日本女孩在人高馬大的俄國人的手槍下仍然堅定的將他們帶進了日本人的軍事封鎖圈。想為自己的國家抓住他們幾個,在這個女孩身上我看到了也許在當代我們這個年齡人身上也許並不會有的聰明。看到了在當初那個戰亂的年代裡許多個像松葉子一樣的中國孩子就這樣的死在的日本人的刀槍下。
在這個女孩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好的一面,在這個女孩的身上我看到了那個年代希望和平的心願,可是最開始看到女孩堅強的一面時,我想也許她會一如繼往的堅強下去,可是一個八音盒卻讓我看到了女孩柔情的一面,也許她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堅強,她也有女孩子的一面,有許多女孩一樣的夢想,後來當日本天皇說戰爭結束的時候,堅強的松葉子在這個時候才放鬆了下來。就你娜佳女士說的:「這時候的我看到松葉子,就像看到了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
看,這就是戰爭,戰爭讓人成長。這個如花一樣柔弱的少女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就必須挺直自己的腰桿,緊崩自己的精神,讓自己隨時處於戰爭狀態,即使她還是一個孩子。
可是最後當看到漫天的花從松葉子的手中拋向天際的時候,我還是差點流下了盈滿眼眶的淚水。因為當看到一臉震驚的松葉子跑向自己國家人民身邊的時候,卻在即將接近時如一朵白花在暴風雨後終於堅持不住自己的腰桿,倒在了地上,手中拋出的漫天的花束不在是為迎接戰爭結束而准備的,而是為自己的葬禮所准備的花束。這樣一個如白花一樣的女孩倒下了,不是倒在了戰亂,而是倒在了戰後。多麼的可悲。堅強的松葉子留在了大興安嶺,如一朵白花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而柔弱的松葉子卻被楊帶出了森林。
多年後當八音盒被人送到了大興安嶺的時候,就好像柔弱的松葉子也被送還了大興安嶺一樣,松葉子完整了。不論是堅強的她,還是柔情的她,都被大興安嶺的樹木包圍著。
紫日電影觀後感篇4
「看那太陽,紫色的。」
一群人緩緩地走向紫色的太陽。
看了《紫日》至今記憶由新的是1個中國農民,1個俄國女兵再加上1個日本女俘虜,在如畫的大興安嶺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後就是那紫色的太陽。
時空不斷地交錯,這時才發現每個人都有難以言說的傷痛。中國人楊眼見著母親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軍裝在麻袋被火燒。俄國女兵娜佳總是回想到童年旋轉的木馬被帶有「e」標號的德軍飛機摧毀。而在日本女生秋葉子的回憶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愛情終因殘酷的戰爭而破碎。戰爭是殘酷的,它破壞的僅僅是和平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人類所有美好的情感:親情、友情、愛情……它讓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滿野性的禽獸和滿腔怨恨的皮囊。(故事的秋葉子的八音盒經過了半個世紀,從滿臉皺紋的楊手中,到了頭發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後安放在了大興安嶺,當然安放在那裡的還有對死者懷念與惋惜。
秋葉子曾說:「這一切終於都過去了。」楊憤怒地吼:「死了這么多人,就這么過去了?」的確這一切並沒有過去,還是有人沒有承認那段歷史,手上沾滿鮮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廟社中,無辜的人們的冤魂在博物館中哭泣。停止對戰爭的崇拜吧!低頭認錯並不是恥辱,而是對生命真正的尊重!
紫日電影觀後感篇5
紫日是個很簡單的故事,1945年日本即將戰敗之際,大興安嶺茫茫白樺林中,一個中國農民,一個俄國女兵,一個日本女孩,三個國家,三種語言,三個立場,卻因為戰爭困在了同一片林子里,結成了同一目的的同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憂傷往事,為了各自的理由主動或者被動地抗爭著,對立卻又奇怪的統一。對於戰爭,這些人有這自己的迷惑。中國的小夥子不明白,那些日本人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要到中國的地方來殺人;那位日本女孩不明白,她和她的戀人為什麼要殺人,為什麼要被培訓成殺人,殺人,結果什麼人都要殺他們;那位俄國女兵不明白,為什麼她的兒子,一個天真的男孩為什麼被一架空襲的飛機奪去生命...
戰爭的殘忍就在於殺戮不分國別、派別、性別,一條性命在整個戰爭面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因此顯得那麼的殘忍。當人類被逼到極限的時候,卻是不同的反應。中國小夥子想殺了作為敵人的日本女孩,最終卻沒能下手;俄國女兵想殺了作為敵人的日本女孩,最終卻沒能下手;日本女孩在受 教育 的影響下想殺了另外兩人,最終也沒能下手。
然而這些人性的軟弱都抵不過在聽說日本投降之後的一小隊散兵游勇。在三人欣慰終於可以離開莽莽的原始森林的時候,那群日本敗兵卻在集體自裁以告慰他們口中完蛋了的「日本帝國」。想死的,不想死的,士兵,平民,都去死吧,日本帝國都滅亡了,你們還存在做什麼?希望阻止屠殺的日本女孩,最終死在了自己國家的軍官手裡。這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日本人手裡發生了。紫日,是將要落下的夕陽,是落下的大日本帝國。影片的結尾很美好,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走到了一起,慶祝和平的到來,祝福和平永在。「這將是一個全世界人民和平共處的時代,這將是一切形式的暴力與恐怖都不存在的時代。」
而現實生活中,故事還在繼續。戰敗的日本崛起了,戰勝國的中國卻被遠遠拋在了後面。現在人民的反日情緒高漲,而小日本似乎也沒有悔改之心,殊不知,戰爭一旦到來,死傷的終究是平民。中國在二戰中3500萬人的死傷紀錄,血淋淋的事實,令人心痛,令人心酸。紫日,暮色中的太陽,希望不要再掀起新一輪的腥風,那些被犧牲掉的,都是同類,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在極端時會拚命求生的人!
紫日電影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紫日觀後感6篇600字
★ 紫日觀後感5篇600字
★ 紫日觀後感800字作文5篇
★ 電影紫日觀後感
★ 電影《紫日》觀後感
★ 抗戰題材影片觀後感3篇
★ 2020年寫抗戰影視觀後感
★ 抗戰電影觀後心得體會
★ 抗日電影觀後感
★ 2019年建國70周年觀後感熱愛祖國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