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外語電影 » 印度電影慾火難耐
擴展閱讀
毒太陽2電影劇情結局 2025-08-18 22:10:20

印度電影慾火難耐

發布時間: 2022-04-25 17:28:05

1. 慢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

水滸中有「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葯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這四句話就是魯智深一生的判詞:

「林」指林沖,「山」指二龍山,「江」指宋江,四句指的是魯智深到東京後結識林沖,奪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會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見了宋江,同歸梁山泊。「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一句說得非常明白,魯智深將以在梁山泊歸於宋江為其終。
另一說法:水滸中的「三世佛」指的是文殊菩薩,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爭斗廝殺。赤松林、林沖、野豬林、萬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財富好運。桃花山、二龍山、烏龍嶺、琳琅山。
遇水而興:遇到水就興旺發達。水泊梁山。
遇州而遷:遇到州就有大的變動。青州歸水泊,華州被擒被救,杭州圓寂。
遇江而止:遇到江就終止完結。宋江,錢塘江。

~~~~~~~~~~~~~~~~~~~~~
一提起《水滸傳》,大家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一百單八將的雄姿。他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丑或俊,不一而足。但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和事跡,使他們不再是紙上死板的符號,而成了人們心中靈動的形象,永不磨滅。
花和尚魯智深或許是梁山好漢中最受大家喜愛的形象了。他的天真甚至略帶有一絲孩子氣為他爭奪了不少人氣。魯智深是個直人,心裡從不藏著掩著,有什麼就說什麼。他有著極單純的性格,愛便愛得痛快,恨就恨得徹底。他第三回剛一出場就義救金翠蓮婦女。他本與那兩人非親非故,只因路見不平,便慷慨相助,當下掏出五兩銀子,然後便向史進與李忠二人借。史進掏出十兩。而李忠只掏出二兩。魯智深並沒有因為李忠是史進的師父就給他面子,只把十五兩遞與金老,把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說道:「你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弄得李忠很下不來台,可是讀者誰也沒有覺得魯智深做得不對,而是覺得對這種小氣的人就該這樣。從此在魯智深心中,李忠就是小氣吝嗇的代名詞,不再被他看得起,而史進卻和他交情一直很好。這就是愛得痛快,恨得徹底,不僅是他,連讀者也被感染,一股豪氣在心中盪漾。

可豪爽如魯智深一般的人也不願過漂泊無依的生活。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流亡天下,到了五台山落發為僧,總算暫有容身之所,可是沒多長時間,就因醉打山門,大鬧五台山而被「介紹」到大相國寺,又因在野豬林救了林沖而被高太尉報復不能容身,不得已再次浪跡天涯。茫茫天下,何處為家,即便豪爽如魯達也不禁感到有些茫然。《寄生草》中有一段唱詞特別好:「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茫鞋破缽隨緣化。」原來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寧靜的港灣,讓漂泊的心靈有一個依靠。

要說到梁山武藝第一人,非林沖莫屬。豹子頭,林沖,讀起來有一股氣勢在其中。林沖這個人頗有些爭議,喜歡他的人可以找出他身上很多的優點,如:武藝高強,待人寬厚等。而不喜歡他的人只吐出兩個字:窩囊!的確,林沖有些軟弱。妻子被高衙內調戲,他忍了,自己被高俅設計陷害,他忍了,在刺配滄州的路上差點被押解的公差所害,他也忍了。有人說,這正是他精於世故的表現。「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他僅僅是一個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不是總教頭。最高也只是一個中下級軍官,他拿什麼去和炙手可熱的高太尉相抗衡呢?所以他一忍再忍,誰知道這不是他復仇前的假象呢?可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內心宅厚,隨遇而安的表現。

林沖是一個好丈夫,他對妻子呵護備至,也因為愛,恐自己耽誤了妻子的青春,才會將她休掉。愛之深,痛之切,一紙休書,每一字都讓他痛斷肝腸,可為了妻子,他無怨無悔。林沖是一個好朋友,只可能是他的朋友背叛他,而他絕不會去背叛他的朋友。所以他才會被陸謙陷害。可也正是因為此,他才會交到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魯智深。兩人僅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見過一面就結為生死之交,是因為兩個人都在靈魂深處找到了對方與自己的契合點,這或許就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吧。即便是對陌生人來說,林沖也是一個好人,他救濟過李小二,讓他免受官司;他不忍去殺一個無辜的路人去作為自己投靠梁山的投名狀。而當他被刺配滄州時,是李小二夫婦時常幫他;當他因交不了投名狀而無可奈何時,恰巧來了青面獸楊志。這可能只是巧合,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好人有好報。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謂是《水滸傳》中最經典的片段之一了。即使當林沖到了滄州時,他仍是守著本分,等著自己出獄,好回到東京汴梁與家人團聚。可是天不遂人願,高太尉始終沒有放過他,就算他被發配到滄州也不行,必欲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幸好天佑善人,大雪壓倒草房,才使林沖逃過一劫。當他聽到差撥、富安、陸謙泄露密謀的對話時,再也無法忍耐了。畢竟林沖也是一條血性的漢子。林沖的心裡彷彿有一根弦,他越是退讓,弦便綳得越緊。終於,弦斷了,此刻的他再也沒有什麼可顧忌的,他也沒辦法再退讓了。當他把尖刀插進陸虞侯的心口時,他知道他只能反了,從此他就走上了一條以一己之軀對抗大宋王朝的路,他原本不想這樣,可惜他已無法回頭。大雪紛紛,烈火熊熊。一人,一槍,一斗笠,雪地上兩行伴著北風漸漸遠去的腳印,給人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凄涼與無奈。

如果說魯智深是個豪人,林沖是個好人,那麼我想不出該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武松。相比而言,魯智深像佛,林沖像聖,而武松更像一個人,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市民。

武松一直想像一個普通人一樣過普普通通的生活。可是背負了天傷星的命運就註定與普通無緣。本以為是店家欺詐,悠閑地上了景陽岡的武松,沒想到真碰上了老虎。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那麼壯碩的一隻猛虎就真的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要在平時,恐怕他連打虎的勇氣都沒有,就是這么巧,打虎武松的名頭在江湖上傳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至於後來李逵怒殺四虎與之相比也遜色三分。武松因受陽谷縣知縣抬愛,做了步兵都頭。本來他也就滿足了,或許今後表現出色還能再往上升個兩三級的。然後置地,娶妻,生子,在當地小有名望地終老一生。可是此時他偏偏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女人——潘金蓮。

潘金蓮本不是一個放盪的女人,否則她就不會拒絕那個大戶。他只是想嫁一個自己中意的人,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可惜她看上的是她的小叔武松。武松未必對潘金蓮不動心,有人說武松不食人間煙火,若是如此,他為什麼要娶張都監的養女玉蘭為妻呢?玉蘭比潘金蓮可是差一截。問題在於潘金蓮是他的嫂嫂,中間隔著的倫理道德的鴻溝,是武松無論如何都無法逾越的,所以武松才會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她。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她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錯不在武松,只是他已無法再安安穩穩地當他的武都頭了。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了武大郎,這一下將武松逼到了風口浪尖上。這條血性的漢子不得不採取行動了。不知道當他將尖刀剜向潘金蓮的胸口時,心裡想些什麼。哥哥被嫂嫂毒死了,毒死哥哥的嫂嫂被自己殺死了,自己僅有的兩個家人就這樣離自己而去,武二郎心中的悲憤又能向誰訴說?即便是幹了這么大的事,他隨遇而安的個性還是沒有改變,他自收服罪,被刺配孟州後就安心當他的囚犯。而後與金眼彪施恩交好,仗義地幫他打跑了蔣門神,重奪快活林。可沒想到這使他連囚犯都無法安穩地當下去。不多久張都監就把他要了過去,對他十分器重,還要把養女玉蘭許配給他,正當他沉浸在光明前景的美夢中時,天傷星的命運又一次無情地捉弄了他。張都監的千般好處原來只是為了陷害他。當他憤然殺死一十五口人時,他的心,冷了;他的血,涼了;他的夢,碎了。當他落草以後,出場次數就不多了,有也是以冷麵殺手的形象出現,那個豪氣過人的打虎武松,已經永遠留在了景陽岡。這正是:

一部水滸傳,梁山眾生相。起義稱兄弟,豪氣豈萬丈。

招安征南北,魂各歸天上。芳名傳千古,一百單八將。

《水滸傳》,忽有所悟,覺得該書是「崇道抑佛」的。不知對否,試舉數例,聊為證明。
我們先來看道教:
其一,皇帝出世乃是上界天仙下凡所致。宋太祖是上界霹靂大仙下凡,宋仁宗是上界赤腳大仙下凡。而天仙則是道教虛構出來的。至於宋徽宗是何方神聖下界,《水滸傳》卻沒有交待。而宋徽宗是一個推崇重新道教的皇帝呵。《水滸傳》對此沒有交待,這應是一個疏忽。
其二,道教祖師道行高深。宋太宗時瘟疫盛行,朝廷派員邀請江西信州龍虎山道通祖師張真人(是否張三豐?)前來祈禳,做了七天法事後,瘟疫盡消。怎麼沒見高僧出來禳災呀?
其三,宋江等108將都是妖魔,來到世間後,義氣為先,屢犯王法,但最後都接受招安,封官授職,封妻蔭子。死後還得到黃帝聖旨,獲准起蓋廟宇,妝塑神像,接受百姓的享祭。
其四,宋江受到九天玄女的保護,並授予三卷天書。後九天玄女又授予玄女秘訣,助他破了遼軍的太乙混天象陣。九天玄女始見於漢代《緯書》。該書編造了一個九天玄女助黃帝破蚩尤的故事。唐代道士杜光庭據此整理成《九天玄女傳》,他明確地把九天玄女當作道教的神仙,並且身份很高,是「黃帝之師,金母元君之弟子」。有她護佑,宋江焉能不勝?
我們再來看佛教:
其一,和尚都是色色的壞東西。《水滸傳》轉述蘇東坡的話說,「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這是對和尚的刻毒的調侃。但蘇東坡一生與僧侶交往甚多,其中最有趣的是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交往。據說蘇東坡在瓜州任職時,與佛印所住的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蘇東坡作了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意謂自己禪定已深,不受世俗評議影響。他派人把偈子送給佛印禪師。禪師看後,在上面批了兩個字:「放屁!」蘇東坡看了批語,大為光火,親自乘船過江問罪。禪師說,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為何一屁就打過江來了。蘇東坡聽後方感自愧不如。看來《水滸傳》引述的蘇東坡的話語只是他一時的戲謔之語。《水滸傳》又說,「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宮,四個字色中餓鬼」。不但如此,《水滸傳》還專門作了解釋。但凡世上之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緊。因為他們吃飽喝足,閑著無聊,免不了寂寞難耐,慾火攻心。世俗之人則難有閑著的時候。有錢人家操勞事多,心神難定,縱有嬌妻美妾同床共枕,卻難生情趣。至於普通老百姓,終日為柴米油鹽發愁,即便妻子有些顏色,也沒有什麼意興。這種分析最能體現出市井文學的特色,它沒有像《紅樓夢》那樣矯揉造作地掩飾人的性慾本能。可不,病關索楊雄家做道場時,眾僧看到他那頗有姿色的老婆,個個都成了豬八戒,禁不住心猿意馬,把佛性禪心都拋諸腦後了。這是很要命的話,很惱人的描寫,恐怕就連得道高僧見了也會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們也可注意到,這種市井文學的人性論,與在上層占據主流地位的宋明理學絕然不同。後者是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
其二,魯智深到五台山出家,首座和眾僧紛紛反對,覺得這人形容凶惡,沒有出家人模樣。但智真長老對其弟子說,他是天星下凡,日後正果非凡。後來,宋江率魯智深到五台山參拜時,智真長老一見到魯智深便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倒是宋江為他打了圓場。魯智深後來就如他師傅說的,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死後朝廷還給他封了個法號。看來,成佛自是前身註定,與個人修行無關。不僅主張漸悟的各種佛教毫無必要,就連主張頓悟的禪宗南宗也毫無必要。禪宗南宗曾經認為,成佛不需要經過長期刻苦修行,也不需要鑽研佛教教義,而只需當下領悟即可。即使是惡貫滿盈的人,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故事卻告訴人們,不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如此說來,佛教休矣。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你值得擁有。

2. 印度電影

《慾火難耐》,《三傻大鬧寶萊塢》,《污點艷情史》,《愛人》,《寶萊塢機器人之戀》,《愛無止境 印度版》,《地球上的星星》,《魔王》,

3. yy董小颯今天晚上看的電影名稱。 好像是三級的粵語

SY後:強迫症、疑心病、抑鬱症、腦神經衰弱、便秘、大便經常便血、口臭、牙齒特別黃,刷牙也不管用,經常腸胃炎、稍微多吃點就吐酸水、頻繁遺精、愛發脾氣、上火、心浮氣躁、腦子總是不停的亂想、做惡夢、春夢頻繁、失眠、健忘、尿滴白、自卑、不喜歡和人說話相處、說話詞不達意、跟女孩子說話總是臉紅、yy、沒有氣場、等等。各種毛病。
戒se後:
上面的毛病都漸漸有些好轉,不再每天滿腦子都是黃se,眼睛也有神了,嘴巴沒那麼臭了(這個是老媽說的,我自己聞不到),腦子也沒有以前那麼「嗡嗡的」跟細胞分裂似的想法一個接一個讓自己那麼頭大了,不會想那麼多沒用的,不會經常對父母總是頂撞亂發脾氣。腿上的汗毛孔也開始長汗毛,鬍子開始正常長起來了,大便雖然沒有完全恢復,但是最起碼不便秘了。胃只要不吃大魚大肉、辛辣油膩油炸類的食物,沒有任何問題,跟女孩子說話可以發自內心真誠的帶點幽默風趣的聊幾句。只要正常睡覺,半個小時以內保准進入夢鄉。遺精由第一個月的每月10次到現在的一個月4次以內。我沒有去拿sy或者ml來試自己到底行沒行,身體恢復沒恢復,底下行不行,自己的身體自己不知道,連這個自信和了解都沒有,那說明自己還沒有好。各個方面都好轉了,就底下廢了?!可能嗎?!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總關心自己「行不行」、「晨勃沒有」、「底下長度夠不夠」、「怎樣才能讓對方滿意」。知道努力用心工作了,和上司、同事搞好關系了、知道該怎麼「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了,知道一夜暴富大富大貴是做白日夢了,知道父母頭上的白發越來越多,腿腳越來越不靈便該多孝順孝順了,知道該娶個只要看得過去,溫柔賢惠能持家、孝敬雙方父母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做老婆了。知道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那麼簡單,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了。這,就是我的進步、改變。
所以,像我這樣的一個快到三十的人都能有這種好轉,你們這些個十幾歲的,二十齣頭的還怕什麼,加油吧!各位童鞋!

4. 慾火難耐什麼意思

嗯,就是說,一個人戰勝不了自己的慾望,又得不到有效的抒解..所以感官上,很難受

5. 水滸傳中十大善人是並且對他們的評價

水滸中有「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葯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這四句話就是魯智深一生的判詞:

「林」指林沖,「山」指二龍山,「江」指宋江,四句指的是魯智深到東京後結識林沖,奪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會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見了宋江,同歸梁山泊。「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一句說得非常明白,魯智深將以在梁山泊歸於宋江為其終。
另一說法:水滸中的「三世佛」指的是文殊菩薩,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爭斗廝殺。赤松林、林沖、野豬林、萬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財富好運。桃花山、二龍山、烏龍嶺、琳琅山。
遇水而興:遇到水就興旺發達。水泊梁山。
遇州而遷:遇到州就有大的變動。青州歸水泊,華州被擒被救,杭州圓寂。
遇江而止:遇到江就終止完結。宋江,錢塘江。

~~~~~~~~~~~~~~~~~~~~~
一提起《水滸傳》,大家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一百單八將的雄姿。他們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丑或俊,不一而足。但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和事跡,使他們不再是紙上死板的符號,而成了人們心中靈動的形象,永不磨滅。
花和尚魯智深或許是梁山好漢中最受大家喜愛的形象了。他的天真甚至略帶有一絲孩子氣為他爭奪了不少人氣。魯智深是個直人,心裡從不藏著掩著,有什麼就說什麼。他有著極單純的性格,愛便愛得痛快,恨就恨得徹底。他第三回剛一出場就義救金翠蓮婦女。他本與那兩人非親非故,只因路見不平,便慷慨相助,當下掏出五兩銀子,然後便向史進與李忠二人借。史進掏出十兩。而李忠只掏出二兩。魯智深並沒有因為李忠是史進的師父就給他面子,只把十五兩遞與金老,把二兩銀子丟還了李忠,說道:「你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弄得李忠很下不來台,可是讀者誰也沒有覺得魯智深做得不對,而是覺得對這種小氣的人就該這樣。從此在魯智深心中,李忠就是小氣吝嗇的代名詞,不再被他看得起,而史進卻和他交情一直很好。這就是愛得痛快,恨得徹底,不僅是他,連讀者也被感染,一股豪氣在心中盪漾。

可豪爽如魯智深一般的人也不願過漂泊無依的生活。在三拳打死鎮關西之後,流亡天下,到了五台山落發為僧,總算暫有容身之所,可是沒多長時間,就因醉打山門,大鬧五台山而被「介紹」到大相國寺,又因在野豬林救了林沖而被高太尉報復不能容身,不得已再次浪跡天涯。茫茫天下,何處為家,即便豪爽如魯達也不禁感到有些茫然。《寄生草》中有一段唱詞特別好:「漫搵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台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哪裡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茫鞋破缽隨緣化。」原來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寧靜的港灣,讓漂泊的心靈有一個依靠。

要說到梁山武藝第一人,非林沖莫屬。豹子頭,林沖,讀起來有一股氣勢在其中。林沖這個人頗有些爭議,喜歡他的人可以找出他身上很多的優點,如:武藝高強,待人寬厚等。而不喜歡他的人只吐出兩個字:窩囊!的確,林沖有些軟弱。妻子被高衙內調戲,他忍了,自己被高俅設計陷害,他忍了,在刺配滄州的路上差點被押解的公差所害,他也忍了。有人說,這正是他精於世故的表現。「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他僅僅是一個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不是總教頭。最高也只是一個中下級軍官,他拿什麼去和炙手可熱的高太尉相抗衡呢?所以他一忍再忍,誰知道這不是他復仇前的假象呢?可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內心宅厚,隨遇而安的表現。

林沖是一個好丈夫,他對妻子呵護備至,也因為愛,恐自己耽誤了妻子的青春,才會將她休掉。愛之深,痛之切,一紙休書,每一字都讓他痛斷肝腸,可為了妻子,他無怨無悔。林沖是一個好朋友,只可能是他的朋友背叛他,而他絕不會去背叛他的朋友。所以他才會被陸謙陷害。可也正是因為此,他才會交到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魯智深。兩人僅在大相國寺菜園子里見過一面就結為生死之交,是因為兩個人都在靈魂深處找到了對方與自己的契合點,這或許就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吧。即便是對陌生人來說,林沖也是一個好人,他救濟過李小二,讓他免受官司;他不忍去殺一個無辜的路人去作為自己投靠梁山的投名狀。而當他被刺配滄州時,是李小二夫婦時常幫他;當他因交不了投名狀而無可奈何時,恰巧來了青面獸楊志。這可能只是巧合,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好人有好報。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謂是《水滸傳》中最經典的片段之一了。即使當林沖到了滄州時,他仍是守著本分,等著自己出獄,好回到東京汴梁與家人團聚。可是天不遂人願,高太尉始終沒有放過他,就算他被發配到滄州也不行,必欲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幸好天佑善人,大雪壓倒草房,才使林沖逃過一劫。當他聽到差撥、富安、陸謙泄露密謀的對話時,再也無法忍耐了。畢竟林沖也是一條血性的漢子。林沖的心裡彷彿有一根弦,他越是退讓,弦便綳得越緊。終於,弦斷了,此刻的他再也沒有什麼可顧忌的,他也沒辦法再退讓了。當他把尖刀插進陸虞侯的心口時,他知道他只能反了,從此他就走上了一條以一己之軀對抗大宋王朝的路,他原本不想這樣,可惜他已無法回頭。大雪紛紛,烈火熊熊。一人,一槍,一斗笠,雪地上兩行伴著北風漸漸遠去的腳印,給人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凄涼與無奈。

如果說魯智深是個豪人,林沖是個好人,那麼我想不出該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武松。相比而言,魯智深像佛,林沖像聖,而武松更像一個人,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市民。

武松一直想像一個普通人一樣過普普通通的生活。可是背負了天傷星的命運就註定與普通無緣。本以為是店家欺詐,悠閑地上了景陽岡的武松,沒想到真碰上了老虎。人的潛力是無窮的,那麼壯碩的一隻猛虎就真的被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要在平時,恐怕他連打虎的勇氣都沒有,就是這么巧,打虎武松的名頭在江湖上傳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以至於後來李逵怒殺四虎與之相比也遜色三分。武松因受陽谷縣知縣抬愛,做了步兵都頭。本來他也就滿足了,或許今後表現出色還能再往上升個兩三級的。然後置地,娶妻,生子,在當地小有名望地終老一生。可是此時他偏偏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女人——潘金蓮。

潘金蓮本不是一個放盪的女人,否則她就不會拒絕那個大戶。他只是想嫁一個自己中意的人,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可惜她看上的是她的小叔武松。武松未必對潘金蓮不動心,有人說武松不食人間煙火,若是如此,他為什麼要娶張都監的養女玉蘭為妻呢?玉蘭比潘金蓮可是差一截。問題在於潘金蓮是他的嫂嫂,中間隔著的倫理道德的鴻溝,是武松無論如何都無法逾越的,所以武松才會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她。這也間接地導致了她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錯不在武松,只是他已無法再安安穩穩地當他的武都頭了。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了武大郎,這一下將武松逼到了風口浪尖上。這條血性的漢子不得不採取行動了。不知道當他將尖刀剜向潘金蓮的胸口時,心裡想些什麼。哥哥被嫂嫂毒死了,毒死哥哥的嫂嫂被自己殺死了,自己僅有的兩個家人就這樣離自己而去,武二郎心中的悲憤又能向誰訴說?即便是幹了這么大的事,他隨遇而安的個性還是沒有改變,他自收服罪,被刺配孟州後就安心當他的囚犯。而後與金眼彪施恩交好,仗義地幫他打跑了蔣門神,重奪快活林。可沒想到這使他連囚犯都無法安穩地當下去。不多久張都監就把他要了過去,對他十分器重,還要把養女玉蘭許配給他,正當他沉浸在光明前景的美夢中時,天傷星的命運又一次無情地捉弄了他。張都監的千般好處原來只是為了陷害他。當他憤然殺死一十五口人時,他的心,冷了;他的血,涼了;他的夢,碎了。當他落草以後,出場次數就不多了,有也是以冷麵殺手的形象出現,那個豪氣過人的打虎武松,已經永遠留在了景陽岡。這正是:

一部水滸傳,梁山眾生相。起義稱兄弟,豪氣豈萬丈。

招安征南北,魂各歸天上。芳名傳千古,一百單八將。

《水滸傳》,忽有所悟,覺得該書是「崇道抑佛」的。不知對否,試舉數例,聊為證明。
我們先來看道教:
其一,皇帝出世乃是上界天仙下凡所致。宋太祖是上界霹靂大仙下凡,宋仁宗是上界赤腳大仙下凡。而天仙則是道教虛構出來的。至於宋徽宗是何方神聖下界,《水滸傳》卻沒有交待。而宋徽宗是一個推崇重新道教的皇帝呵。《水滸傳》對此沒有交待,這應是一個疏忽。
其二,道教祖師道行高深。宋太宗時瘟疫盛行,朝廷派員邀請江西信州龍虎山道通祖師張真人(是否張三豐?)前來祈禳,做了七天法事後,瘟疫盡消。怎麼沒見高僧出來禳災呀?
其三,宋江等108將都是妖魔,來到世間後,義氣為先,屢犯王法,但最後都接受招安,封官授職,封妻蔭子。死後還得到黃帝聖旨,獲准起蓋廟宇,妝塑神像,接受百姓的享祭。
其四,宋江受到九天玄女的保護,並授予三卷天書。後九天玄女又授予玄女秘訣,助他破了遼軍的太乙混天象陣。九天玄女始見於漢代《緯書》。該書編造了一個九天玄女助黃帝破蚩尤的故事。唐代道士杜光庭據此整理成《九天玄女傳》,他明確地把九天玄女當作道教的神仙,並且身份很高,是「黃帝之師,金母元君之弟子」。有她護佑,宋江焉能不勝?
我們再來看佛教:
其一,和尚都是色色的壞東西。《水滸傳》轉述蘇東坡的話說,「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這是對和尚的刻毒的調侃。但蘇東坡一生與僧侶交往甚多,其中最有趣的是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交往。據說蘇東坡在瓜州任職時,與佛印所住的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蘇東坡作了一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即稱、譏、毀、譽、利、衰、苦、樂。意謂自己禪定已深,不受世俗評議影響。他派人把偈子送給佛印禪師。禪師看後,在上面批了兩個字:「放屁!」蘇東坡看了批語,大為光火,親自乘船過江問罪。禪師說,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為何一屁就打過江來了。蘇東坡聽後方感自愧不如。看來《水滸傳》引述的蘇東坡的話語只是他一時的戲謔之語。《水滸傳》又說,「一個字便是僧,兩個字是和尚,三個字鬼樂宮,四個字色中餓鬼」。不但如此,《水滸傳》還專門作了解釋。但凡世上之人,惟有和尚色情最緊。因為他們吃飽喝足,閑著無聊,免不了寂寞難耐,慾火攻心。世俗之人則難有閑著的時候。有錢人家操勞事多,心神難定,縱有嬌妻美妾同床共枕,卻難生情趣。至於普通老百姓,終日為柴米油鹽發愁,即便妻子有些顏色,也沒有什麼意興。這種分析最能體現出市井文學的特色,它沒有像《紅樓夢》那樣矯揉造作地掩飾人的性慾本能。可不,病關索楊雄家做道場時,眾僧看到他那頗有姿色的老婆,個個都成了豬八戒,禁不住心猿意馬,把佛性禪心都拋諸腦後了。這是很要命的話,很惱人的描寫,恐怕就連得道高僧見了也會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我們也可注意到,這種市井文學的人性論,與在上層占據主流地位的宋明理學絕然不同。後者是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
其二,魯智深到五台山出家,首座和眾僧紛紛反對,覺得這人形容凶惡,沒有出家人模樣。但智真長老對其弟子說,他是天星下凡,日後正果非凡。後來,宋江率魯智深到五台山參拜時,智真長老一見到魯智深便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倒是宋江為他打了圓場。魯智深後來就如他師傅說的,在杭州六和寺坐化。死後朝廷還給他封了個法號。看來,成佛自是前身註定,與個人修行無關。不僅主張漸悟的各種佛教毫無必要,就連主張頓悟的禪宗南宗也毫無必要。禪宗南宗曾經認為,成佛不需要經過長期刻苦修行,也不需要鑽研佛教教義,而只需當下領悟即可。即使是惡貫滿盈的人,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故事卻告訴人們,不放下屠刀,也可立地成佛。如此說來,佛教休矣。
參考資料:http://hi..com/jackleo/blog/item/8807f619e71a597bdab4bd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