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里偏綠的色調問題
一般電影色調都是在拍攝的時候採用現場燈光。只有業余愛好者在拍攝的時候由於設備技術等限制達不到要求才採用後期製作的方法。如果樓主想用後期做的話,推薦兩款非線性剪輯軟體premiere和繪聲繪影,這兩款是適合個人操作的,至於電視台或者劇組的軟體,那無論從硬體和軟體上來說都是個人用不了的。PR更專業,但是不穩定,繪聲繪影簡單些,方便操作,但是只是簡單製作,一些效果根本無法和PR想必,樓主可根據需要自己選擇。
② 港產片的調色可以用AE來實現嗎
不用,用Adobe Premiere Pro就行,使用色彩濾鏡就可以調
③ 用pr調出致青春電影的畫面色調!
PR里好像有個神器插件,叫magic什麼的,FCP X里自帶一個調色板,還能湊合用。 調色過程分為一級調色和二級調色。 簡單說一說吧,一級調色主要做三件事情,1.控制曝光,即高光,中間調,暗部的曝光 2.在大感覺上調你片子的顏色,比如上面幾張圖,...
④ 為什麼香港90年代左右的電影色調都比較偏黃
有幾種可能,兩個方向,一是膠片的種類,二是導演攝影的藝術追求。
膠片可能是那種高感光質感強烈的膠片,具體種類我也不知道,老師講過一種西歐的老膠片品牌。
至於藝術追求,可能是為了營造歷史感,和「大漠孤煙落日圓」的地平線效果,色溫調的比較低,也可能使用了濾鏡。
最後一種色調偏暗黃的考慮,可能是膠轉磁的過程,膠片沒有保護很好,或者轉磁時的設置。
我個人感覺上世紀甚至更早數碼高清到來前拍攝的電影,發現色彩偏差的問題大多和攝影攝像師選擇的膠片種類有關,所以看起來和實際色調有偏差,這也是區別部分類型片風格的方法了:)當然選用何種膠片,也是導演為藝術效果表達的考慮。
⑤ 電影色調怎麼調
一是到「色彩校正」里,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二是到「視頻濾鏡」里的「色彩平衡」和「色調和飽和度」,自定義里進行調整
⑥ 電影中的調色一般都是怎麼做的
一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與導演的個人風格,攝影師的拍攝手法,乃至膠片或數字攝影機等設備都息息相關。不過,數字時代,膠片拍攝的影片仍然面臨著數字的轉制和發行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調色師成為了銜接兩者的紐帶,他們完成了數字中間片製作、還原膠片色彩、DCP製作等諸多關鍵環節。
⑦ 調色好看的電影
最近上映的《花束般的戀愛》調色還可以,另外是枝裕和導演的很多電影畫風都很不錯,比如《小偷家族》《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海街日記》等。
綾瀨遙、長澤雅美主演的治癒系電影《海街日記》,講述了三姐妹與同父異母的妹妹一起生活互相治癒的故事。導演是枝裕和用干凈的色調去刻畫細膩的感情。
《小偷家族》該片榮獲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這部電影是枝裕和人間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特殊的家庭,做著特殊的工作,甚至連家人也是偷來的,但是不能否認他們之間沒有親情、沒有羈絆。。
是枝裕和,日本電影導演。主要拍攝電視紀錄片。1995年首次執導了改編自宮本輝小說的電影作品《幻之光》獲得威尼斯影展的競賽入圍以及其他影展獎項,《幻之光》被認為是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
⑧ 電影中一級調色 二級調色分別是調哪些
一級校色是整體影片調色的基礎,確定各個片段之間影調風格統一的操作。
二級調色更多的是調色師個人風格的融入,在一級校色基礎上針對每個畫面細調
不存在三級調色這種說法
⑨ 電影的調色風格有哪些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藍調子、綠調子、黃調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以分為亮調子、暗調子,有時也稱為高調子和低調子。
按飽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調可分為濃調子和淡調子。
按照影像的對比程度,可以將影片分為硬調子和軟調子。
按照色性可分為冷調子、暖調子、中間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