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香港電影
提起香港電影,有很多經典之作。很多演員是從香港電影中走紅的,也有很多經典形象是這些優秀的演員塑造的。比如張國榮哥哥的《倩女幽魂》。下面推薦幾部經典的香港電影。
1.《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成就了張國榮和王祖賢,也是張國榮和王祖賢成就了經典的倩女幽魂。人鬼殊途,全靠特技,這部影片也開創了特技演繹鬼片的先河,影片中也演繹了一場充滿傳奇色彩的武俠愛情故事。
2.《警察故事》
大話西遊中的那些經典鏡頭和經典台詞已經讓觀眾記得滾瓜爛熟了,紫霞、至尊寶的愛情結局,也讓人看一遍落一遍的淚。雖然當時這樣的無厘頭式搞怪有一些難懂,但後來也逐漸的風靡,顛覆了我們傳統的審美和觀影習慣,一直影響著我們的觀感直到現在。
② 我想寫本香港80年代娛樂圈的小說,請問當時的電影製作周期,拍攝時間一般多久
80年代至90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也是大師倍出的年代,香港電影製作的周期非常快,平均3個月、5個月製作出一部片子,而且當時當紅明星平均同期要拍攝2部左右電影,這就是早年間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我沒有檔期」,不當紅的才去拍電視劇。
當年劉德華為什麼被笑稱勞模,他創造了當時一天要趕7個電影拍攝場地,24小時根本不睡連軸轉。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當年的王家衛一部片片子要拍一年(現在是三年),拍1個月停拍2個月,演員趕別的檔期,再過來拍2個月,再停拍1個月,再拍2個月,1個月後期製作,這就是為什麼梁朝偉能夠拿影帝的原因,你根本分不出他的表情,那幾場是年初,那幾場是年底,居然這么自然的銜接和過度。另一個極端是特殊情況,比如同一話題,要趕製作爭著上映,先上映就有票房保證,或者趕跟風,比如劉偉強拍《古惑仔》好像是一個月就趕制出第一部。
③ 上世紀的香港是如何做到電影日均產1+部的
上個世紀的香港可以說是電影製作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候不僅是香港電影口碑最好的時候,也是創作率最高的時候。在當時,香港一時之間電影的產出是非常高的,基本上可以達到每天一部的水平。
這是由於當時人們對於香港電影是非常期待的,這些期待以及市場的需求,才使得當時香港的電影製作人如此快速的製作出非常多的電影。並且當時的香港電影正好是達到一個頂峰的狀態,不論是在拍攝以及選取演員這些方面都非常的快速,而且當時拍攝電影的導演是非常多的,這些因素才使得在當時的香港每一天基本上都會產出一部電影。
④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獸性新人類》是一部香港電影,劇情是這樣的,
性格孤僻的阿文從沒有戀愛經驗,又不善與人相處,經常被同事欺負,只有阿玲願意和他交往。阿文從中醫師爺爺的遺言得知家中收藏「毒經」一書,立刻學習提煉令人性慾大發的葯丸。成功後文即用來戲弄同事,使各人不斷發生性關系,後來阿文竟獸性大發,連好友阿玲都不放過,結果釀成兇殺案。望採納!
⑤ 80-90年代港片為什麼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指的是拍攝時間)拍出那麼好的片子
首先了解片子為什麼慢,先從劇本開始,劇本5-15w字左右,首先按照網路寫手的速度十天就能搞定,但是哪吒的劇本寫了好幾年。
其中原因是因為一個邏輯完整的故事是有套路的,三段式,沖突,合適的台詞設計。當一個電影完全不考慮邏輯漏洞,不考慮台詞深度的時候劇本的速度能加快幾倍到幾十倍。
香港電影的優勢是用強烈的沖突和緊張的情節會讓觀眾忽略片子本身的漏洞,這叫以瑕掩瑜。
從演員來說攝影來說,一個嚴格的片子是要出分鏡,嚴格控制演員走位表演深度,嚴格控制攝像機運動構圖,一個認真的片子一般一天只能拍幾個鏡頭。
香港電影因為不是過於注重走位攝影機運動,只把大故事講清楚自然拍攝速度快。
從後期來說,後期特效是特別佔用時間的,一個電影級別的人物模型製作周期至少兩三個月,三維場景也是,外加後期渲染,和特效。時間成本一下就上來了。
香港電影基本沒有運用特效拍攝的,後期調色校色都很少。
從演員來說,香港有成熟的產業鏈,攝影師演員,道具服裝,等。都很快能就位。
前期中期後期下來,其他電影幾年的時間,香港電影只要幾周就能出來一部。
⑥ 求一部香港電影,講的是一對夫妻搬進了一幢別墅,一天女方的母親來了,
電影片名:觸目驚心
英文片名:Insanity
電影類型:驚悚/劇情
電影級別:IIB(香港)
電影片長:77分鍾
公映時間:1993年03月18日-03月31日(香港)
電影票房:HK$4,878,450.00(香港)
出品公司:東方電影出品有限公司(香港)
攝制公司:東方電影出品有限公司(香港)
演員表:
任達華……飾演鄧秀
周海媚……飾演Nancy
黃百鳴……飾演John
影片簡介:
John與Nancy是對恩愛夫妻,為逃避城市擠逼及緊張,便搬到一新建的鄉村渡假屋居住,而他們更是第一夥住客,而一個識看相算命的朋友說Nancy的氣色很奇怪。怎料一晚,John很夜還未回來,卻來了一個精神病的警察,一個殺人兇手,一場緊張刺激驚心動魄的追殺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