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插曲大漠
擴展閱讀
親愛的小孩兒電影劇情 2025-10-15 10:18:52
當兵的香港電影搞笑 2025-10-15 10:12:31

香港電影插曲大漠

發布時間: 2025-10-15 05:19:26

① 推薦幾首電視電影里的插曲吧!

神鵰俠侶配樂,大膽地使用橫山菁兒的《英雄的黎明》、宗次郎的《故鄉的原風景》和香港本土音樂家作的《雨夜絕別》。同時神思者的海上絲路三部曲照樣發揮重要作用,不過用的是幾首氣勢磅礴的曲子,如《熱浪》《伽羅》等等。喜多郎的《響宴》也多番引用(最後那一段,日後和神思者的許多作品一起,成為香港影視劇慣用配樂之一)。片方還大膽起用香港本土人才,如著名的音樂人黃沾。黃沾在這兩部電視劇中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神鵰俠侶》海納百川的態勢成了香港配樂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神鵰俠侶》配樂之:《英雄的黎明》《徐州凱旋 母之死》 來源橫山菁兒的《三國志》;《英雄的黎明》多處如古墓婚禮等場景使用。

橫山菁兒:
日本著名音樂人

專輯介紹:
《三國志·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又名《英雄的黎明》)是日本著名音樂人橫山菁兒之作,為長達7小時的卡通電影《三國志》的開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細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國民樂樂器的一次結合展現發揮。音樂中的中國民樂樂器有二胡、古箏、琵琶等等,日方為了製作精細特意從大陸請200多名演奏員去日本全程參加錄制。包括電影的所有風格都是尊重了中國風格,那配樂的主旋律一直是由二胡演奏出來,從主題曲的間奏,到各個主要配樂段落都是。而電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開場音樂更是古箏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品。

《神鵰俠侶》經典配樂之:《故鄉的原風景》來源於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創作,一曲《故郷の原風景》使人徹底感受孤寂,體驗滄桑。此時此刻,疲憊的我,打開窗戶,我眼前不再是水泥森林矗立,灰煙彌漫的喧囂城市,而是一輪紅日下的一望無際的大漠,已然沉醉於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中...

宗次郎:
日本陶笛大師

日本陶笛家宗次郎Sojiro的故事
宗次郎的陶笛歷史算是從認識香山久大師開始的。
1975年,栃木山裡一個小山谷的小村子,聽見了大師的笛音回響在山谷之間,初次聽見陶笛感動的瞬間,讓他幾個月後決定拜大師為師。
在森林裡的小木屋,只有一盞油燈,只有兩塊塌塌米大小的空間,這就是宗次郎陶笛音樂的起點。
1979年移居木縣東部的茂木町,開始追求自己的音色、創作自己喜歡的陶笛模型,親手蓋窯,自己燒柴。
1980年移居一所廢棄的小學,作為工作室。再度堆磚蓋成新的薪窯,開始製作多種類的陶笛。宗次郎製作的陶笛中有許多是只有宗次郎本人才懂的陶笛,有的是只有宗次郎才作的出來的,原因並不純然是因為製作的步調,而是如何配合土的步調與狀態,一步步的去製作笛子的那一份用心。能夠用這全心全意製作的陶笛吹出的笛音,只有宗次郎,這是只屬於宗次郎的音色,所以能夠感動那麼多的人,能夠得到許多人的支持,只有宗次郎能吹奏出值得誇耀的陶笛音色。
宗次郎,向來是以發自內心的音樂情感,透過清新悠揚的陶笛樂音,闡述他對於自然萬物與山川土地的感懷。他於1985年獻出的處女演奏作品,其清新音樂風格馬上博得市場的認同與贊賞,93年推出的歷史性大碟「木道」、「風人」、「水心」,將大自然循回不息的生命表露無遺,更一舉獲得日本唱片大獎,奠定他陶笛演奏的不墜地位。

《神鵰俠侶》經典配樂之: 《熱浪》《伽羅》等來源於日本S.E.N.S. 神思者《Kaishin 海神》、《Kyara 伽羅》...

神思者:
擅長電子音樂的兩人團體
成員:深浦昭彥
騰木由加莉

S.E.N.S. 神思者是來自日本的一隊擅長電子音樂的兩人團體,其兩位成員分別是深浦昭彥和騰木由加莉。樂隊原名"SENSITIVITYPROJECT"(感性企劃室),成立於1984年。他們因為在1988年日本NHK製作的記錄片《絲路系列》的《海上絲路》中擔任作曲、編曲與演奏的工作而聲名大噪。而之後,為了讓樂迷們能夠因為《海上絲路》配樂三部曲(分別為《海神》、《伽羅》、《茶之圓舞曲》),更加深對他們的印象,才改名為融合了"SENSE"(感性)和"CENSE"(焚香)兩種意義的"S.E.N.S.",再之後就是1989年憑《A City Of Sadness悲情城市》獲得金獅獎最佳傑作獎和《愛情白皮書》等一系列日劇佳作了。

聆聽 S.E.N.S. 神思者 的作品並不需要太花精神,那是絕對鬆弛、沒有壓力,最適合在午後炙陽下,飲啜一杯下午茶的時光中播放欣賞,將您的心偷偷帶離喧鬧人群。

《神鵰俠侶》經典配樂之:《響宴》選自音樂大師喜多郎的《喜多郎-古事記》。
喜多郎:
原名高橋正則
音樂大師

喜多郎是在世界音樂界受到最高評價的日本藝術家之一。喜多郎的音樂離不開大自然、喜多郎的音樂也離不開旅行。喜多郎奏響的美麗的旋律、和充滿獨特想像力的音聲,為很多的音樂愛好者所熟悉。喜多郎說:「我從自然中得到靈感的啟迪。對我來說有的曲子是雲,有的曲子是水。」有人認為喜多郎的音樂是現在日本流行的「治癒性」音樂的開山大師,他的音樂有很多實際上被用作胎教和「音樂治療」的經典。

喜多郎:原名高橋正則(Masanori Takahashi)1953年2月4日出生於日本愛知縣豐橋的一個篤信神道教和佛教的農民家庭,在祥和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喜多郎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也養育了喜多郎對天地自然最初的也是永遠盪漾在心底間的摯愛,這中感受一直影響著他的音樂創作。高中時代起他就留有一頭長發,於是朋友就為他取了個漫畫里的人物名「鬼太郎」,後來這成了他的藝名。
中文「喜多郎」與日本「鬼太郎」發音相同,意思卻有了色彩上的改變。高中畢業不久的喜多郎即組建了一個搖滾樂隊,在Disco登台表演。他將電子合成音樂傳播到了印度等一些遠離日本國的亞洲地區,使那裡的人們對這一新穎的音樂形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喜多郎認為大自然是自己創作靈感的源泉,每當進行音樂創作的時候,他總是爬到山上靜靜地傾聽。他的音樂是寂靜之聲,是心靈的傾訴。在喜多郎的音樂里人們可以聽到風聲、水聲、鳥鳴聲,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他用合成器創造出的海洋、天空、土地的景象。
喜多郎的專輯《Tenkai》(天堂)推出後,這種極具合成樂特色的音樂風格很快被NHK廣播公司看中,喜多郎被要求為電視劇《Silk Road》作曲。這首蘊含了人生沉思的作品具有簡潔流暢的旋律以及從容的節拍,它使得喜多郎的才華得到了國內外樂評和樂迷的首肯。這位來自日本中部名古屋一個小鎮的音樂人,憑藉著他獨有的對生命的深思,將一些沉澱的思想融入了他的音樂之中。80年代中,喜多郎憑著他出色的音樂貢獻同樣受到了西方樂壇的擁戴。1986年,喜多郎簽約Geffen唱片公司盟下,作為其主力之一,這也證實了他世界級先鋒藝人的地位。
他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音樂課程,完全靠自己的感覺和天賦創作和演奏音樂。自第一張唱片<星際旅行>發行以來,他已經出道整整二十年。最近出版了第二十四張專輯,近年旅居美國紐約。1997至1998年在全世界超過 100個城市進行第四次巡迴演出。

《神鵰俠侶》經典配樂之:《斷情殤》楊過的配樂出自黃沾,鮑比達《情定少林寺》。

黃沾
原名黃湛森
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

原名黃湛森,英文名James J.S.Wong。香港著名作家、詞曲家。1941年廣州出生;1949年隨父母移民香港;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先前從業廣告、電影、作曲。任過香港電視台、電台主持人。與金庸、倪匡、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又與倪匡、蔡瀾一同被稱為「香港三大名嘴」。寫出2000多首歌曲,其中《上海灘》、《笑傲江湖》為「經典中的經典」,被冠以「流行歌詞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