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反應出香港住房難的電影
擴展閱讀
劉德華電影歲月神偷 2025-10-04 05:54:45
都有哪些最新電影 2025-10-04 05:54:42
金色的寶藏電影完整版 2025-10-04 05:54:41

反應出香港住房難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10-04 04:52:31

Ⅰ 香港電影的評論

雖然香港電影是以娛樂為主的商業電影模式,但是,在娛樂的內核,卻散發著社會閱讀的模式,而使得香港電影在影像中或多或少的對社會現實獲得一點的認識與了解(更何況,寓教於樂是中華文化中的優良傳統,而香港電影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跟內地電影幾乎是相互融貫的)。如香港的多年以來的住房問題,從20世紀50年代的李曉導演的《危樓春曉》,到60年代的秦劍的《難兄難弟》,再到70年代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方育平的《獅子山下》系列,甚至是80年代成龍的《警察故事》、90年代張之亮的《籠民》等,都多多少少的反射出香港社會的住房緊張的問題;又如香港的治安與黑社會問題的嚴重,也在不少的電影中出現,甚至警匪動作片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之一,如《英雄本色》、《黑社會》等 。
香港電影是香港社會現實的某種反射,因而也貫穿了香港人的重要精神面貌:樂觀自信。即使是在回歸以後有了祖國這個「母親」這個「大家庭」,即使是面臨困境與挫折,這種在港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凝結的香港精神也被融入於影片之中,無論回歸之前,或者回歸後的作品中。
殖民地的歷史是香港19世紀以來的不可揮抹的痕跡,也雖然給香港帶來了不少的傷痛,但是,不能否認這種殖民統治所帶給香港的積極的影響,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香港經濟的騰飛,而也使得樂觀自信成為港人的一個重要精神面貌。
1961年,郭伯偉爵士擔任港英政府的財政司,直到1971年。在這十年當中,他推行所謂的「積極的不幹預」政策(主要是認為政治家與文職官員不必像工商界人士那樣通曉經濟,也不比為商業衰退承擔責任;而政府只需為了赤貧者的利益進行最低限度的集中干預),使得扣除掉通貨膨脹因素,香港的實際工資增長了50%,月收入低於400港元的家庭從50%下降到16%,更是使得香港逐漸形成了典型的現代社會態度,甚至港人以近乎藐視的眼光看待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英國(認為英國經濟的症結在於政府扶持難以存活的企業,導致進取精神的喪失),再加上在政治上香港處於英國與中國的夾縫中,香港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獨立,而經濟的迅速騰飛,更是使得他們相信多勞多得、相信明天會更好。(1971年11月麥理浩爵士的擔任香港總督則促使香港經濟的進一步騰飛。)就如劉德華在接受采訪時所說,香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發展,裡面有好多的挫折和讓人沮喪的時候和事件,但是有港人的不停地支撐著,使香港不屈不撓。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勞多得……」在《麥兜故事》中,麥太一邊練著體操一邊唱著,盡管麥太是單身母親,帶著麥兜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她希望孩子出生後即使沒有周潤發、梁朝偉般的帥氣也要有好的運氣,她相信明天會更好而可以帶著兒子到馬爾地夫看藍天白雲,即使在面對著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而春田花花幼稚園的Miss Chen所教給麥兜他們的那首英文歌曲,《All thing bright and beautiful》,同樣是充滿著陽光般的溫暖與明麗。至於麥兜,更是一次次的在挫折與失敗中爬起來,繼續的往前走著,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希望……希望永遠都比失望要多,而明天會更好,這是麥兜所堅信的,也是港人所堅信的。
即使是那個因為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阿金,在自助銀行中她仍然不忘給予同樣處於困境中的歹徒以教導樂觀自信的港人精神,別的舞女因為長得漂亮而有不少的顧客關注,而阿金則以自己的獨特的「醉拳」賺錢甚至敬業……20世紀70年代的一樓一鳳,80年代的股市大跌(在陳可辛導演的《甜蜜蜜》中也有所表現),再到90年代的北姑的紛紛湧入香港「淘金」「討吃」以及亞洲金融風暴,雖然也表現出阿金的從「得意」到「失望」再到「嘆氣」的過程,但始終洋溢著阿金的樂觀自信的香港精神,也從沒有放棄希望--影片最後的阿金得到了朋友償還的錢,則是這個希望的具體體現。
香港電影很多時候的大團圓的結局,其實也是香港人的那種樂觀自信的精神的一種體現,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都心存希望,明天會更好--如果比較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主流動作電影,這種樂觀自信的現代港人精神更加的明顯。張徹曾經在他的回憶錄中談到60年代的內地的文化大革命與香港天星輪提價所引發的港人暴亂對他的武俠片的影響,而在他的作品中往往都是以主角的死亡為終結,如《報仇》、《刺馬》等;但到了吳宇森(他深受張徹的影響),孩子這個未來的希望的象徵則被一而再的再現於影像中,無論是《英雄本色2》還是充滿暴力的隱喻的《喋血街頭》,甚至《辣手神探》的高潮戲中穿插了救助嬰兒的場景;而到了劉偉強導演的「古惑仔」系列,黑幫英雄得以更加的年輕化的處理,且散發著自信的因素……
而即使是在一些悲劇性的作品當中,也不乏這種樂觀自信的因素,如張婉婷的《玻璃之城》,父輩的愛情在車禍中走向終結,但兒女一代卻在不斷的誤會與消解中逐漸的走到了一起;《狗咬狗》是香港電影中少見的一部暴力、灰色的CULT作品,但最後出生的嬰兒則給這個灰色的故事帶來了最後的一絲希望與亮色;杜琪峰在《槍火》中讓五兄弟之一死裡逃生,盡管整部影片散發著濃濃的死亡的氣息,而到了《放·逐》雖然是讓五兄弟逐一的斷命天涯,但離開的妻子孩子則成為影片中明天的希望;即使是非常黑色非常悲劇的《非常突然》,影片最後六個警察與兩名匪徒在槍戰中同歸於盡,但黃浩然所扮演的警察卻因為之前的一次槍傷而逃過此劫--老子的禍福轉化思想,成為影片的非常突然的死亡中的最後的希望……
這就是香港人的精神,也是香港電影中所貫穿的,希望,即使遭遇再多的失望,希望還是隱隱若若的浮現著……

Ⅱ 小時候 看過的一場電影 香港說凶宅的鬼片 只記得是一家三口回老家 老家在荒山野嶺里 是座舊式的洋房

[編輯本段]《古宅心慌慌》

基本信息

英文名:hzxhh
更多片名: Goo chak sam fong fong
Gu zhai xin huang huang.....(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寰宇娛樂公司製作、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發行
片 長:90分鍾
監 制:李鳳鳴
導 演:鄭保瑞
編 劇:司徒錦
策 劃:鄭劍鋒
剪 接:黃永明
出品人:林小明
製片經理:何清
攝影指導:敖志君
美術指導:陳子仲
動作指導:徐二牛
協助拍攝: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人物介紹:
老大丁義(周波飾):長得像萬梓良,爆脾氣,被老三迷倒後自殺死亡。
老二丁良(孫曉燕飾):已婚婦女。
老三丁山(張律師,方中信飾):陪了老爸三十幾年的兒子,因不被爸爸注意而人格歪曲,殺死了大哥,想獨占財產。
老四丁力(黃浩然飾):黑社會人士,脾氣不好。
老五丁武(關智斌飾):與丁玲是親生兄妹,曾為丁詩的男朋友。
老六丁玲(鍾欣桐飾):患有精神分裂症,與親生哥哥丁武居住在泰國,與丁詩相遇後關系很好。
老七丁詩(蔡卓妍飾):主人公,愛財。
老八丁霸(張致恆飾):洋人一樣的打扮,膽小怕事。
老黃(孫樂秋飾):丁濟懷的老僕人,但好像不常在家(一直沒說張律師就是老三)。一心要救兄妹幾人。
風鈴(裘立爾飾):丁良之女,愛惡作劇的小女孩。
丁濟懷:一家之主,剛出場就被自己的毒葯殺死。
李思棋(周俊偉):丁詩的現任男朋友,很在意丁詩,甚至不惜生命危險來通知警告她。

劇情介紹

醫學家丁濟懷畢生致力研究開啟人類心靈的葯物,卻因而忽略了身邊的親人,導致多次婚姻失敗,遺下一眾子女亦無暇照料,直至臨終前才後悔莫及,欲把遺產分給八個子女作最後補償。
八位同父異母、素未謀面的兄弟姊妹,為著一筆巨大的遺產而聚首於父親陰森恐怖的古宅中,怪事相繼發生。
要承繼億萬家財,需遵守丁濟懷定下的奇怪規矩,在張律師(方中信飾)見證下,八位子女必須於每夜凌晨,齊集陰寒的大廳內,向著尚未入土為安的父親的屍首上香,缺席者立即取消領產資格。
丁詩(Twins-蔡卓妍)視財如命,對純品正直的男朋友(周俊偉)若即若離,只為了分產,隻身前來,卻遇上了七個奇異古怪的兄弟姊妹:丁玲(Twins-鍾欣桐)不知自己患有精神分裂;江湖小混混丁力(黃浩然;為人純良的丁霸(Boyz -Steven),還有偷雞摸狗的丁義,帶著女兒風鈴的丁良;但在眾兄弟姊妹當中,最特別的是丁武(Boyz -Kenny),丁詩與他曾經發生過一段令人驚訝的往事,最終令她自願舍棄這筆遺產財富,故事發展更曲折離奇。
齊集的當晚,正是父親的回魂夜,古宅內的怪事就開始發生,眾人從此如墮進一個惡毒的夢魘之中……父親屍體竟可以在古宅遊走,不知是人是鬼,極度不可思議;有人突然大失常性,怪異行為使各兄弟姊妹性命受到威脅,每到子夜所發生的事情,匪夷所思;漁塘中千百魔爪噬人,魅影嚇人,厲鬼勾魂,奪魄驚心,出人意表的怪事一發不可收拾!
神秘古宅怪事頻生,但使眾人團結起來,感情竟因而建立,過程中令每個人明白親情的可貴,更能凝聚力量抵抗邪魔。
劫難過後,一切似乎回復平靜之際,丁詩忽然揭開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秘密……

Ⅲ 反應香港被日本佔領的電影是哪部

反應香港被日本佔領的電影是《香港大營救》。

《香港大營救》是由湖南瀟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劉一君執導,成泰燊、顏丙燕、霍青、梁俊一等人出主演的歷史懸疑類電影。

該片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主要講述了營救滯留香港的中國愛國志士和文化名人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5月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簡評:

《香港大營救》以此段真實歷史為背景,展現了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共產黨和社會各界人士對於這些文化名流們的營救和轉移,體現出了濃重的家國情懷和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影片導演劉一君曾執導過《說說美麗世界》、《青青激盪的歲月》、《留守孩子》等二十多部優秀電影,並多次獲得國內外電影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