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永健演過的所有電視劇,電影
影視作品
央視《大風車》辦少兒劇《我們的故事》飾嚴肅 合作演員:劉慈航 嚴順開
古裝劇《風流才子紀曉嵐》飾和把子 合作演員:趙亮 朱磊 宋妍 趙敏芬 丹江
古裝劇《鐵齒銅牙紀曉嵐2》飾盧焯(主要角色)合作演員:張國立 王剛 張鐵林 袁立 姜昕言
古裝劇《少年寶親王》飾岳大人(主要角色)合作演員:張國立 張鐵林 王剛 姚魯 張默
抗日劇《歷史的天空》飾朱一刀(主要角色)合作演員:張豐毅 李雪健 孫松 劉曉寧
抗日劇《敵後武工隊》飾劉魁勝(反一號)合作演員:何冰 柳淵 劉立偉
抗日劇《呂梁英雄傳》飾王懷當(反一號)合作演員:於震 楊樹泉 邢佳棟 齊奎 馮千
古裝劇《龍非龍鳳非鳳》飾奕玝(男一號) 合作演員: 張國立 鄧 婕 張 默 鄭家榆
農村喜劇《喜耕田的故事》飾喜耕田(主要角色)(憑喜耕田一角獲2008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
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飾司務長
古裝喜劇《武林外傳》第二十四集《算命人作法被識破 郭芙蓉西面遭毀容》飾白眉(友情出演)
農村喜劇《別拿豆包不當干糧》第二集 飾趙老師 (友情出演)
生活劇《文化站長》飾劉宣委(主要角色)
軍旅劇《和平年代》飾劉金龍 (獲十七屆飛天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情感劇《金婚》飾庄玉心(主要角色)合作演員:張國立 蔣雯麗 沈傲君 李菁菁
警匪劇《誰為你作證》飾 紀德重(隆發建築工程公司辦公室主任)
情感劇《無法抗拒》飾 永俊(主要角色)(與朱大可一起出國發展的那位)
情感劇《沒完沒了的愛》飾馬古(男一號) 合作演員:沈暢 姚婧
歷史革命劇《高地》飾王鐵山(主要角色)合作演員:侯勇 殷桃
生活劇《城裡城外》飾馮大奎(主要角色)合作演員:任程偉
情感劇《馬文的戰爭》飾馬文(男一號)合作演員:宋丹丹 李崇霄 夏力薪
情感劇《王貴與安娜》飾王貴(男一號)合作演員:海清 奚美娟
軍旅劇《戰地浪漫曲》 飾張二牛 (主要角色) 合作演員:陶慧敏
都市電影《第601個電話》(友情出演) 合作演員:張國立 周筆暢 張柏芝 胡歌
歷史大片《墨攻》飾蔡丘 (主要角色) 合作演員:劉德華 范冰冰
情景喜劇《衛生隊的故事》飾司務長(友情出演)(第一集)
情景喜劇《出租老外》《父老鄉親》《千年等一回》
情景喜劇《無敵三腳貓》飾鄭尚恕(友情出演)合作演員:代樂樂 佟悅 董博文 閆妮
年代劇《孟來財傳奇》飾孟來財(男一號)合作演員:劉威 丁勇岱 金玉婷
諜戰劇《黎明之前》飾潭忠怒(男一號)合作演員:吳秀波 陸劍民 海清
軍旅劇《鷹隼大隊》飾肖邦(重要角色) 合作演員:沙溢 周小斌 殷桃 高亞麟
情感劇《老馬家的幸福往事》男一號 合作演員:何賽飛 寧靜 辛柏青 於和偉 塗岩松 於明加
2010年《我的錢包誰做主》男一號
話劇作品
《俗世奇人》
《晴空霹靂》
《雷霆玫瑰》
春晚小品
1999年央視春節晚會《真情30秒》林永健、毛孩、孫濤等
2001年央視春節晚會《家有老爸》黃宏、林永健、黑妹
2005央視春節晚會《裝修》黃宏、 鞏漢林、 林永健
2006央視春節晚會《鄰居》黃宏 、鞏漢林、 劉亞津、林永健
2007央視春節晚會《假話真情》 嚴順開、 林永健、 劉小梅 、劉桂娟
2008央視春節晚會《開鎖》黃宏、 林永健、 鞏漢林、 董卿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1997年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參演話劇《宋王台》
1999年金獅獎第三屆全國小品比賽獲表演獎 參演小品《斤斤計較》
1999年第七屆全軍文藝匯演中獲戲劇表演一等獎
2000年文化部第九屆文華獎 參演劇目《歲月風景》
2005年第十七屆全軍電視劇金星獎、優秀演員獎 參演劇目《新敵後武工隊》
2008年獲金鷹獎觀眾喜愛電視劇男演員獎
2009年 飛天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9年榮獲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
Ⅱ 圈內三大不要做:廣告不接康師傅,拍戲不找楊穎,代言人不找成龍,為什麼
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傳說。大家平時一定看過很多的明星八卦,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就註定了這個時代會是全民娛樂化。我們經常會在一件事情上和很多的人『達成共識』,但是大家又心照不宣的說了出來,這就是我們說的「忌諱」。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在娛樂圈中人盡皆知的「忌諱」。
其實娛樂圈有著各種層出不斷的怪事,雖然上面的話說得特別絕對,但也可能這些事情只是個巧合,所有的原因不能只歸結於單個的人或者單個的事情。雖然在上面說的一些點上面,他們一直被觀眾們所吐槽,但是他們還是有著自己擅長的領域的,你怎麼看呢?
Ⅲ 千秋大業一碗面,萬丈紅塵面一碗
北方人愛吃麵食,特別是面條,西北漢子的最愛。
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應該是《白鹿原》中陝西人吃面的樣子,電影版和電視劇兩個版本,裡面都有大量吃面的鏡頭,每人捧一比腦袋還大的碗,扒拉兩下一碗面就下肚了,可謂過癮!
我最喜歡段奕宏版本的黑娃,又楞又倔,吃一碗面的功夫,就能掀起一場革命!
千秋大業一碗面,放下碗筷我就干!
也許有人要問了,吃著油潑面,就著大瓣蒜,復雜渾濁的口氣,搞得了兒女情長么?
我告訴你:萬丈紅塵也是一碗面!
劉老師說,你這個大老粗也不與時俱進,一聽就沒文化。面文化盛行於北方,哪個南方姑娘願意跟你去蘭州牛肉麵館約會?
誰說南方人就不吃面了?他們吃法更講究而已。《盲探》裡面鄭秀文給劉德華做的那碗面,就讓讓華仔吃出了久別重逢的味道~
我是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自打呱呱墜地起,已經吃了三十多年面了,走南行北,各地的面條也都吃過,總體來說,北方人吃面比較粗糙,口味略重,南方人吃面比較細膩,講求原味。
【陝西 / 臊子面】
這是我吃的次數最多的面,主要分布在陝、甘、寧部分地區,湯汁的做法各有不同,面條做法基本相似。比如陝西有些人喜歡把醋加到臊子湯里,稱之為「酸湯臊子面」;但是甘肅和寧夏人則喜歡給桌子上放一壺醋,喜歡吃醋的人自個兒倒點,口味重的人多加點兒,口味輕的少加點兒。
臊子面的精華是肉臊子湯,起源還是以前老百姓生活比較疾苦,一家人每年就殺一頭豬,又沒有冰箱,無法儲藏,只能把大部分用鹽和花椒炒熟腌制,平時做面的時候放進去一些。
【 甘肅 / 牛肉麵 】
只要是在中國,無論哪個城市,某個小巷子裡面總有一兩家「拉州牛肉拉麵」,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實際上,這些都不是正宗的蘭州牛肉麵,哪怕有些招牌前面加了「正宗」二字。真正的蘭州牛肉麵館就簡單的「蘭州牛肉麵」五個字。我走過這么多城市,也只有在甘肅才能吃到正宗的蘭州牛肉麵,其他城市總吃到冒牌貨,大多數店都是青海人經營的(此處沒有任何歧視誹謗之意,單純的經驗總結)。其實也能理解,價格實惠就沒法保證品質,真正的牛肉麵湯是用牛骨添加若干配料熬的老湯,成本高、工藝也屬於家族傳承,輕易不外傳。
如何分辨一碗蘭州牛肉麵是否正宗呢?記住這幾點:1、一定會加油潑辣子,而且辣椒特別香;2、蒜苗和香菜要有,但不會太多;3、蘿卜四五片,牛肉七八丁,一般在面兒上。
【 河南 / 燴面 】
燴面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湯汁一般是用羊骨熬制,加上羊肉;面條一指寬,配以海帶絲、粉條、木耳、鵪鶉蛋、小白菜等比較多的輔菜。正宗的河南燴面也基本上都在河南本地,出不了省。在當地越是小店,味道越正,而且店裡只經營燴面,沒有其他種類。
網上有一個中國十大麵食排行榜,河南燴面排行老六,被評「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
我也吃過好多次燴面,總體感受是略微有點膩,因為油比較大。
【 江蘇 / 魚湯面 】
魚湯面是江蘇東台地區的歷史名面,據說創始人是乾隆皇帝的一個御廚,不知道什麼原因被趕出宮了,流落到東台地區,以挑餛飩擔子營生。當時餛飩為肉餡,他初來乍到,人地生疏,生意清淡,不由想起御廚面點。便萌生了試做魚湯面的念頭,幾經試驗,雖然做的魚湯面如牛奶,但總有腥味,且濃度不夠。後根據鄉民建議:「用姜蔥並重去腥,豬油炸魚起稠,再放些蝦籽,既保下湯的特色,又別具鮮味。」他試了一下,果然好使,於是便有了東台魚湯面。
可能這張圖看著沒那麼有食慾,但這就是正宗的東台魚湯面。而且很遺憾,我也沒有吃過,不敢點評。不過我倒是吃過南方其他城市用魚湯煮的面,味道也是一級棒,特別是配合店家自釀的那種小辣醬,美滋滋~
今天就介紹到這里,老闆喊我去吃面:剪刀面。
總之,江湖水太深,紅塵情太濃,沒有什麼事是一碗面解決不了的。實在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瓣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