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為什麼電影大戰都在香港
擴展閱讀
印度電影史上最強場景 2025-09-21 18:59:48
台灣電影推薦劇情片 2025-09-21 18:55:34
好看歷史電影推薦經典 2025-09-21 18:54:50

為什麼電影大戰都在香港

發布時間: 2025-09-21 17:10:43

① 《哥斯拉大戰金剛》細節引起網友熱議,你都知道哪些細節

《哥斯拉大戰金剛》有不少彩蛋和小細節,比如地心空洞說、運送金剛的過程、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決戰、機械哥斯拉、登陸香港後的特攝鏡頭等。

《哥斯拉大戰金剛》

作為史詩級怪獸的哥斯拉和金剛,絕對是所有人心中的super star,自公布他倆要正面pk的時候,網友就為誰贏誰輸吵翻了天。

暴脾氣的哥斯拉遇上「靚仔」金剛,廢話不多說直接開打,從海上打到香港,誰都不服誰。有網友評論:這是一部炸裂、荒唐的怪獸電影,且是史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怪獸片之一。

結語

哥斯拉與金剛對視後,此時兩只地球上的霸王有點心心相惜,英雄重英雄,不打不相識的感覺,默默的離開進入深海,而金剛卻回到地心的老家,金剛回家感覺舒服,人類也一起駐入,這樣哥斯拉與金剛各自安好,也沒有出現預示以後或下集的情況。

外國電影在中國取景為什麼大多數選擇香港

因為香港是華夏大陸最繁華發展最好的城市,是世界前十國際化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經濟中心。而且香港很好看啊。

③ 為什麼那麼多電影都是在香港

警匪片一直都是香港電影最主要的類型片之一,但近年來難以拍出新意,觀眾因此流失,片商一時也對此失去了信心。
警匪片在香港已有很長歷史,也是很多香港導演喜歡嘗試的題材,從早期以冷、熱兵器和肉搏為戰斗方式的《英雄本色》,到強調正邪對峙、角色互換的 「無間道」系列,再到「信息時代」的《竊聽風雲》。警匪片作為最能體現香港城市文化和最能投射香港人自我身份的電影題材,在內地市場同樣十分重要。
隨著2003年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正式簽署,對幾近頹敗的香港電影而言,無疑是一次「絕處逢生」的機遇。 然而,港產片進入內地市場後面臨著文化差異、審查制度等問題,使之一方面維系著「港產片」的名號,另一方面又不斷付出「港味盡失」的代價。製片人江志強認 為,警匪片可能是香港類型片的最後一戰,香港的編劇和導演花了很多努力,對警匪片做了很多創新,用不同的角度和故事來表達。

但香港警匪片的高峰期在幾年前已經過去了,現在走向沒落的途中.
畢竟一種東西看多了,大眾會產生審美疲勞的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④ 為什麼有些外國電影只在香港台灣上映,不在內地上映

首先,中國大陸每年的進口片是有限制數量的,好像是20部,不能超過。所以為了保證最好看的引進來,只能放棄很多看起來不好看的。(當然這都是電影局的決定,其實有很多淘汰掉的電影明明很好看啊!)而香港台灣就沒有這樣的限制。
第二,中國電影審核制度很麻煩,要求很多,不能太暴力太血腥太色情。所有有些外國電影根本就過不了審核,電影局不讓上映。或者人家根本就不想過你的審核,因為要過審核,就要刪掉很多所謂限制的東西。所以人家乾脆不來你這上映。但是香港和台灣電影分級制度很完善,所以不存在刪減,只會分級,然後控制觀看人群。

⑤ 為什麼好多美國電影說到香港

為了添加中國元素!最近幾年廣電出台的政策,外國電影中要是有超過25分鍾的中國場景,可以免除一部分外國大片在中國票房的稅收!!
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⑥ 一般歐美的電影里為什麼出現中國的場景大都是在香港而不是其它地方

香港是華夏大陸最繁華發展最好的城市,是世界前十國際化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經濟中心,香港的城市規模,以及文化的多元,和大量的外國人口的聚集,以及香港英文的普及,還有就是香港被譽為亞洲第一發達城市,而上海則是亞洲第二大城市所以歐美大片都喜歡在香港啊,上海這種城市來取景!環太平洋就是在香港拍攝的,還有007也在香港和上海分別取景。

⑦ 香港人為什麼特別喜歡拍打打殺殺題材的電影 可事實上香港並不是那樣的社會 因為我今年去過香港

從動作明星角度講,李小龍、周潤發、成龍、李連傑等作用很大,從導演角度講,李翰祥,吳宇森、徐克等居功至偉;從傳統武打到城市英雄系列風靡東南亞,也讓世界震驚。美國當代電影理論家和作家大衛·波德維爾著作《娛樂王國:香港電影的秘密》,暴力美學大師昆汀·塔蘭蒂諾也是香港動作片的擁躉,《駭客帝國》《殺死比爾》等多部動作電影都邀請袁和平做武術指導。對世界電影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幫到你,下面是從網路截取的。
20世紀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轉折點,而香港電影也隨著電視的普及化,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至香港人心態的轉變而受到種種沖擊,以致70年代的香港電影是趨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厲氣勢,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電影業占著領導的地位,擁有東南亞電影王國的美譽,出品了大量國語武打片,大導演包括李翰祥、張徹及劉家良等等。他們都以熟悉的刀劍拳腳功夫片作依歸,電影世界裡都是強烈的陽剛味,其中張徹的電影更造就了偶像級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龍、傅聲等。1970年的《龍虎門》就是當年邵氏最賣座的功夫片之一。

李小龍配合著鄒文懷的嘉禾電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時。從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後兩年間拍攝的《精武門》及《猛龍過江》令李小龍進運國際影壇,創造出香港電影事業的神話。

20世紀80年代初,新藝城影業公司異軍突起,吸納大批當時嶄露頭角的導演:吳宇森、徐克、林嶺東、高志森等,炮製一部一部商業掛帥的電影,其中以喜劇為主。這些電影的共通點是以電視台集體創作的模式來度橋創作,充滿密集的笑料及動作,一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依歸,代表作品有許氏兄弟的《最佳拍檔》系列及周潤發擔綱的《英雄本色》、《龍虎風雲》等。除新藝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時的電影公司還有德寶電影公司。德寶成立於1984年,一方面拍喜劇(《雙龍》系列、《富貴逼人》、一方面也拍動作片《皇家師姐》系列、或者都市優皮小品路線 (《三人世界》、《單身貴族》),務求達到片種多元化的要求。
至於嘉禾電影公司則繼續以成龍作頭牌,讓他從《師弟出馬》、《龍少爺》的功夫小子形像
《英雄本色》小馬哥深入人心
,漸漸成為《A計劃》中穩打穩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跡》,更是成龍的顛峰之作。
同樣是武師出身的德寶明星洪金寶卻憑《鬼打鬼》(1987) 開創了靈幻片的潮流,之後的《僵屍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風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謀妙計五福星》以至《運財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

⑧ 為什麼大多數電影電視劇都要在香港演呢

因為香港是大都市,很多方面都比內地條件要好很多,而且香港比較自由,不想內地什麼都受限制,還有香港演員的演技是非常棒的,哪怕是跑龍套的的演技都是非常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