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在亞洲和好萊塢
擴展閱讀
2012年經典懸疑電影 2025-09-14 03:02:08

香港電影在亞洲和好萊塢

發布時間: 2025-09-13 23:45:22

1. 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它究竟是如何跌落神壇

香港電影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受到了多個國家追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座東方好萊塢卻從神壇跌落。以筆者淺薄的認知而言,香港電影的衰落原因有五。第一,資本的轉移;第二,觀眾審美疲勞;第三,好萊塢電影工廠的沖擊;第四,周邊國家以及內地的電影發展;第五,人才斷層。
人才斷層;在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百花齊放,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都有一批響當當的人物。但如同上面所講的香港電影開始衰落,原有的人才不得不開始思考出路在哪。他們沒有留在香港幫助香港電影重新崛起,而是選擇了外出淘金甚至直接退隱。讓原本人才濟濟的香港電影人,突然之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這就加速香港電影的衰落。即便是後來有像《無間道》《追龍》等等優秀電影的出現,但也只是香港電影僅有的掙扎。

2.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排行榜,不看後悔一輩子(影迷必看)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排行榜。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風靡整個亞洲,被稱作東方好萊塢。同時造就了一批不可磨滅的經典電影和天王巨星,時至今日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雖然如今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香港十大經典電影中去感受那個年代獨有的味道。今天小編將從多方面,多類型評選十大排行榜。
十、《黃飛鴻》系列
《黃飛鴻》系列絕對是許多孩子兒時最早對於功夫的記憶,系列電影成功地將黃飛鴻這個廣東民間人物塑造成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神話英雄,也創新了拳腳功夫的印象,古裝武俠片終於全面復甦。此外,在《黃飛鴻》系列中,顛覆過往黃飛鴻英雄形象,加入母子、愛情等課題,所呈現的黃飛鴻不再只是單純的父權體系下的英雄,而是有沖突、矛盾、弱點的男性。在華語功夫片的歷史上也應該有一席之地。
功夫皇帝李連傑把黃飛鴻的一代宗師風范演的栩栩如生,也標志著李連傑功夫皇帝地位的確立,徐克也憑《黃飛鴻》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殊榮。而那一首《男兒當自強》也傳遍了大江南北,中國人內心的自豪感與男兒的熱血也被點燃。
九、《賭神》系列
《賭神》是王晶最值得稱道的一部作品,它不僅取得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更打破了香港電影票房的記錄 ,後來《賭神2》再次打破香港電影票房記錄。它開創了香港賭片時代,也使得影迷心目中又多了一個銀幕英雄賭神高進。
它的出現使得香港電影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類型,使得後來的《賭聖》《賭俠》系列都受它的影響。我想很多人會不能理解我為什麼會把《賭神》放進香港十大經典電影當中,其實把它放進來不僅是因為它的經典,也是小編對八九十年代王晶電影的一個認可,雖然現在王晶早已淪為爛片大王,但試問一下80後90後有誰不是看王晶的電影長大的呢?再多的爛片也不能抹去他的當年的才華。
八、《監獄風雲》
林嶺東1987年拍攝了《監獄風雲》,距今為止已過20年。經典電影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它與時間的逝去沒有關系,今天看這部電影,仍然是一部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
它比美國著名的黑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還要早幾年,而它比《肖申克的救贖》的經典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代表著香港電影最鼎盛的時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關於黑獄的電影至少可以放進同類型監獄題材的世界頂級電影里去,而它在華語電影圈裡也絕對是杠鼎之作了,香港十大經典電影少它不可。
七、《槍火》
《槍火》可能許多人都沒有看過,但小編個人認為是杜琪峰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吳鎮宇最好的一部作品,吳鎮宇憑這部電影拿下金馬最佳男主角,張耀揚奪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配角,而杜琪峰更一舉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與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銀河映像也更憑這部電影,成為拍攝香港黑幫電影的代表公司。
《槍火》標志著黑幫類型和動作片的一次大突破。幕與幕之間,有很多靜態場面來表示各人的等待。由於靜的時間長,當一有動的事件(槍聲)發生時,由靜突變為動的爆炸力便出來了。英雄的造型,不同於八十年代吳宇森創立的周潤發小馬哥的威武形象,沒有穿黑大衣或手拿雙槍,沒有轉身掃射,沒有血漿四濺,沒有跳接和慢鏡頭,有的只是人物的鎮定和精彩的站位。每個槍手都以一副冷峻孤立的型態出現。更有兄弟之間的爾虞我詐,非常值得一看。
六、《無間道》
2002年,《無間道》橫空出世。《無間道》是香港電影近十年來最好的作品,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救市之作,它聚集了四位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帝得主(梁朝偉、劉德華、黃秋生、曾志偉),撇開電影本身不談,就憑這四位影帝就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經典,更何況還有劉偉強。
《無間道》也因此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在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舉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男配角等7項大獎。這部電影也使得導演劉偉強擠身香港最賣坐導演行列,也為梁朝偉奪得了他生平的第五個金像獎影帝。《無間道》在內地甚至全亞洲的影響都是空前的,他給處於低迷的香港電影注入了一針強效劑。隨後美國買走了劇本,翻拍了《無間行者》,馬特達蒙與萊昂納多主演,而影片也獲得多項奧斯卡大獎。
對於許多人來說,《無間道》就是他們心中的香港十大經典第一位。
五、《甜蜜蜜》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獲當年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獎等十項大獎,同時獲第34屆中國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六項大獎,可以說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甜蜜蜜》電影也和歌曲一樣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經典。
四、《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有許多個故事供後人憑吊。它代表了徐克的黃金時代,天才的想像力和市場的口味難得相遇,徐克電影工作室就此成為一個品牌。
它是資深武指程小東走上前台的一個照面,盡管程氏之前已經執導過《生死決》等電影,但是《倩女幽魂》讓他的導演才華廣為世人所知。我想大家一定還記得那一首十里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痴情男人,絕艷女鬼,雙心之戀難以世成,只好終將告別之際,王祖賢張國榮雙雙飽蘸墨恨,纏綿難舍,攜手寫下一曲人鬼不了之絕唱。不論什麼樣的香港十大經典電影排行榜,《倩女幽魂》都必定入選。
三、《大話西遊》系列
它是周星馳最經典的一部作品,也是劉鎮偉最經典的一部作品,但這部電影在當時並不受歡迎,票房失敗,評論遇冷,劉鎮偉也因此心灰意冷,遠走加拿大。直到兩年後,《大話西遊》在內地火了,周星馳更被稱為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劉鎮偉也被冠以後現代主義電影一代宗師的導演名號。
《大話西遊》不但是周星馳的轉折點,也是劉鎮偉的轉折點。劉鎮偉終於吐出一口票房惡氣,而周星馳更是憑借這一部電影橫掃香港、內地、中國台灣影壇,成為無厘頭文化的代表。而劉鎮偉那一句只為嘲笑王家衛不敢說愛的台詞也成為了經典。真正使《大話西遊》成為一部經典的,是一段謊言。因為這謊言最後騙到的不是別人,而是當初撒下這個謊言的男人。
片中的至尊寶、紫霞仙子、唐僧、對白,歌曲一生所愛都隨電影一起被放進了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二、《阿飛正傳》(王家衛電影系列可入選)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故事以六十年代初期為背景,折射的卻是90年代人們疲憊的靈魂。《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而王家衛獨樹一幟的風格早就了《春光乍泄》、《重慶森林》、《花樣年華》、《東邪西毒》等多部經典電影,而王家衛也代表了香港電影的一個時代。
一、《英雄本色》系列
劇中小馬哥的形象可以說是那個時代最酷的代表。
《英雄本色》成就了四個低落的男人,一個是被稱為票房毒葯的周潤發,一個就是被稱為無片可拍的吳宇森,一個是已經過氣的狄龍,一個是負面新聞纏身的張國榮。四個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幫助,一部經典影片就這樣誕生了。《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片中小馬哥美元點雪茄的鏡頭也成了瀟灑不羈的經典,搶在他手中握的隨性、飄逸。當年《英雄本色》也火遍全亞洲,在韓國上映後,韓國國內與電影中同款的墨鏡、風衣、外套等都賣到脫銷。

3. 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它究竟有過怎樣的輝煌史

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它的輝煌史在於出現了眾多讓人耳熟能詳的好電影,比如:《賭神》系列、《黃飛鴻》系列、無間道等。上個世紀90年代絕對稱得上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那時的香港電影不光火爆香港,更是風靡中國內地以及國外電影市場,憑借著優秀的電影構思以及比較出色的製作水平,香港電影贏得了西方觀眾的認可和喜愛,更是誕生了像成龍以及周潤發這樣名揚海外的華人演員。

雖然如今的香港電影市場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那份輝煌,不過它的輝煌歷史仍然存在,而且,我們也相信,總有一天,香港電影會再次帶給我們驚喜。

4. 香港,憑什麼能被譽為「東方好萊塢」

美國洛杉磯,不僅有著名的NBA湖人隊,同時還有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好萊塢。「好萊塢」指的是美國電影工業,很多「戰績彪炳」的電影公司均設於此,如迪士尼、福克斯、華納兄弟、環球影視等等,香港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地名「荷里活」正是好萊塢的譯名。

1994年,周星馳電影一枝獨秀,但是已經呈現兩極分化

體現非常明顯的是1994年,票房高於1000萬的僅僅只有20部,票房低於1000萬元的港片占據上映影片量6成,雖然仍舊有周星馳挑大樑。但這一數據在1993年,高於1000萬票房的作品占據30多部,1992年同樣有30多部。

在好萊塢電影的迅速擴張市場之下,影院追逐利潤的出發點是不變的,港片需求量下降,占據港片大頭的外埠市場同樣如此。此消彼長之下,西方好萊塢逐漸把東方好萊塢的市場吞噬

後記

東方好萊塢有著屬於他的驕傲,它曾讓港片成為全亞洲共同的話題,甚至讓大洋彼岸的歐美人也只能嘆服。現在的港片已經融入華語電影,不僅有古天樂、張家輝、劉青雲、郭富城這些老牌港星每年的作品,同時《流浪地球》(特效團隊有貢獻)、《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等等電影里都有港片電影黃金時代積累下來的經驗。

相比曾經被稱之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現在的華語電影儼然擁有更美好的未來,這里有更多的電影人,更大的市場,甚至讓漫威電影提前首映的能力,這就是華語電影的底氣。

5. 我想知道香港電影工業巔峰時代vs好萊塢

香港的電影從來不能與好萊塢相提並論。單純從出口數量來說,香港巔峰時刻超過日本。但是是因為香港人拍電影就是給外面看的,而華人數量又多。尤其東南亞。論藝術上的貢獻,香港電影在世界坐標內根本不值一提,雖然吳宇森、王家衛也打出了一定影響。但是好萊塢的電影,深刻影響到歐洲,比如法國新浪潮那一撥人就學習過約翰·福特的西部片。好萊塢不是只有商業,即使是商業片,由於有歐洲傳統文化的底子,也能拍出風格。《星球大戰》的故事就有點兒俠盜羅賓漢的味道。而香港電影很多是以低級趣味做噓頭。